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意見太多,說明什麼?

本期導讀:佛教在事方面講因果, 在理方面講人的心性。 因果跟人的心性是有關係的, 所以佛教所談的因果, 不是談心以外的因果。 本期推出“活動開示”系列之八《事理圓融 祈福報恩》, 探討我們自己的心怎麼安立?怎麼作意?怎麼報恩?怎麼理解福報?不斷培養我們對道場的認同感、參與感、歸屬感, 啟發內心一種佛法的快樂、安穩、平靜、祥和。

佛言祖語:知見是事已, 行法已決定。 諸處不生受, 質直不諂偽。 ——《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二

學誠法師法語:我們學佛法, 要來統一知見。 有意見太多, 就說明知見沒有統一, 才會變成有意見。 如果知見統一, 自然你的意見就沒有了。 如果大家這麼一大堆意見不能統一, 就說明我們的知見已經有問題, 我們偏到“事”上面去了。 我們現在所有的事, 要回到“理”上面去, 要回到自己的心上面去, 要回到知見上面去, 才有辦法統一。

文章:意見太多,

說明什麼?

我們去年中秋晚會的VCD現在已經正式出版, 有這種刊號, 然後我們的幾位法師做了一年才做出來, 校對五十幾遍, 最後還請各方面的專家來審稿, 然後還到處去采景放進去, 也是很不容易。 做一個事情花一年的時間, 白天夜裡都在校對, 念茲在茲, 這些都是需要人去發心, 去努力, 去付出才有辦法做到的。

我們這個道場, 山上的也好、山下的也好, 不僅僅我們出家的法師, 還有我們的義工隊伍, 怎麼樣來構建好這樣一個體系, 都是一些新的課題。

我們常常在做事的過程當中總是認為, 我有什麼問題, 只要上位或者負責人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 然後我需要什麼條件, 你上面給我提供......這些在社會上的確都是如此,

一級一級向上請示, 什麼條件不夠, 怎麼樣給你提供。

在廟裡, 你去問上面的人, 上面的人也不知道怎麼辦。 你說需要提供什麼條件, 他也提供不出來, 那怎麼辦呢?只有自己想辦法, 自己去找其他的同修、義工, 大家來討論。 討論完了以後, 我要不要再給上面的人講,

講了以後答應不答應, 會不會同意自己的觀點等等, 諸如此類的事很多很多。 在這些過程當中, 我想大家也會有體會的。

我們在社會上辦一場活動、做一件事情, 最後領導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大家照著辦。 廟裡邊不同了, 一開會, 各個部組, 五個人八種意見, 可能一個人自己有兩種意見, 甚至一個人有三種意見。 他認為這個事情, 可以這麼辦也可以那麼辦, 也可以那麼那麼辦......一個人三種意見, 所以有時候五個人有八種, 甚至有十種、二十種意見, 這個意見就很難統一了。

所以我們學佛法, 要來統一知見。 有意見太多, 就說明知見沒有統一, 才會變成有意見。 如果知見統一, 自然你的意見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在開會的過程當中,

如果大家這麼一大堆意見不能統一, 就說明我們的知見已經有問題, 我們偏到“事”上面去了。 我們現在所有的事, 要回到“理”上面去, 要回到自己的心上面去, 要回到知見上面去, 才有辦法統一。 最後五種意見也好、八種意見也好、十種意見也好, 只能變成一種意見, 否則這個事就不好辦。 (6)(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11年9月在北京龍泉寺中秋普茶晚會上的開示《事理圓融 祈福報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