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新中國第一批“西城大媽”,百歲高齡演繹百年前的民俗兒歌

四月的北京風和日麗, 什刹海畔的柳蔭街桃花綻放, 垂柳依依。 柳蔭街不但是全國聞名的“軍民共建文明街”, 住過徐向前等多位開國老帥的“元帥街”, 而且是北京地區著名的“長壽之鄉”, 幾十年來, 什刹海一帶高齡和百歲老人層出不窮。 十多年前, 壽高110歲的郭景通老壽星曾打破北京市男性長壽記錄, 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現在柳蔭街還住著一位上過廣播電臺, 上過電視《咱爸咱媽的美好時代》和《十說什刹海》節目, 今年已106歲高齡的馬竹英老奶奶。 老人家慈祥和善, 1.5米左右的身高, 清瘦的身材, 思維清晰, 待人熱情, 除了耳背和腿腳不太靈活, 吃飯, 穿衣, 上衛生間, 至今生活自理, 還能演唱100年前學會的兒歌。 馬奶奶生於1912年, 祖籍河北省蠡縣大團定村, 出生後母親說她命硬, 把她寄養在姥姥家, 在姥姥、舅媽和姨母的照料下長大。 因家中女眷都善針線女紅, 耳濡目染中她就學會了縫紉技藝,

到十幾歲時, 裁剪, 縫紉, 繡花, 無所不會, 經常被人請去做針線活, 繡轎簾、門簾和嫁妝。

馬奶奶的父親是清朝的末代秀才, 教了一輩子書, 一心想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培養成才, 由於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從沒想讓唯一的女兒讀書。

教課時, 三個兒子還沒念會, 聰慧過人的女兒在旁邊就先學會了。 馬奶奶總是遺憾的說, 我一輩子沒上過學呀。 但她卻認識許多字, 能看報。

馬奶奶19歲結婚, 20多歲時隨丈夫來北京謀生。 先後住過豆腐池胡同, 北官房胡同和小新開胡同, 幾十年沒離開過什刹海地區。 她曾在街道鞋廠工作過, 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事事當先, 幹起活來又快又好, 在勞動競賽中, 創造了一天生產240雙膠鞋鞋幫的記錄, 拔得頭籌!

老人一輩子愛勞動, 愛乾淨, 熱心腸。 解放初期的什刹海地區河溝遍佈, 環境髒亂, 馬奶奶身體力行把門前的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 管片民警發現後把她發展為街道積極份子, 協助政府管理街道工作, 成為新中國等一批社區義工工作者。 召集居民開會, 傳達上級指示, 打掃環境衛生, “除四害”, 處理家庭矛盾, 解決鄰里糾紛, 事無巨細, 繁雜瑣碎。 老人說, 什麼婦女生孩子, 老人得病, 婆媳不和, 兩口子打架, 都來找我, 一些婦女想不開要投海自盡被我攔下, 我救了多少人命啊!馬奶奶有8個孩子,

自家有忙不完的家務, 還要做些編網兜、疊紙頁子的活計貼補家用, 街道的工作一無工資, 二無補貼, 全是義務為居民服務, 為政府分憂, 她一干就是30多年。 為表彰她的工作成績和無私奉獻, “退休”後, 政府頒發給她一本“光榮證”。

那個年代生活都不寬裕, 丈夫的工資只有40多元, 孩子又多, 馬奶奶辛勤勞作, 勤儉持家, 在小院裡養雞, 種菜, 把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條。 因為針線活好, 家裡老少的衣服鞋襪全是自己做, 從不花錢買。 許多親戚朋友, 街坊鄰居求她裁衣服、做衣服, 家裡的縫紉機就沒停歇過, 她沒收過一毛錢。 她還有個絕活, 為人做衣服時不用尺子量, 拿手上下比一比, 做出來准合身。 她給未見過面的兒媳做第一件衣服時, 看完相片後就下剪,沒想到兒媳穿著正合適。在眼力好時,她就為自己做好了壽衣,了卻了心事。按風俗,壽衣不能用扣子(疙瘩袢),“扣子”寓意不好,對晚輩不利,以前都是釘飄帶,奶奶改良用了粘扣;尖口小鞋上繡著精緻淡雅的蘭花,卻無根無葉,奶奶說,鞋上不能繡根,要“把根留下”。

一生勞作的馬奶奶90多歲時仍能做些剝蔥、擇菜、包餃子、洗衣服的簡單家務,紮花繡朵不行了,但還能自己釘扣子,還養成了無冬曆夏用冷水擦澡的習慣,因此身體一直很好,從不吃藥,有個頭痛腦熱的,喝口熱水就好了。有幾次嚴重的骨折和燙傷,恢復的都很快,而且沒留下疤痕。閒暇時看電視,聽京劇,畫圖畫,抄小人書,幸福知足,老有所樂。家中一套《三國演義》的小人書,她從頭抄到尾,寫滿了43個作業本,字跡工整,不塗不改,沒一個錯字,令人嘖嘖稱奇!

家庭和睦,兒女孝順,生活規律,個性要強,是馬奶奶的長壽秘訣。老人一家四代六口住在胡同平房,兒子常治生、兒媳楊小琴對老人關懷體貼,調著花樣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陪老人聊天,哄老人高興。奶奶每日早睡早起,不吃補品,不挑吃喝,有時連續幾天都有雞蛋,奶奶就會不滿意,覺得自己不是“病號”,不用吃“病號飯”!輪椅、拐杖奶奶堅決不用,覺得自己能走,用不上這些。

試聽一下

老人記憶好,就愛講過去的往事,她唱了一首100年前她父親教她的《烏鴉反哺》歌:

烏鴉烏鴉對我叫,

烏鴉真正孝;

烏鴉老了不能飛,

對著小鴉啼;

小鴉找著打食歸,

打食歸來先喂母,

母親從前喂過我。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一首簡單的兒歌卻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所傳誦的尊老敬老,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文/陳偉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右上角+關注,這是個不俗的民俗文化帳號 看完相片後就下剪,沒想到兒媳穿著正合適。在眼力好時,她就為自己做好了壽衣,了卻了心事。按風俗,壽衣不能用扣子(疙瘩袢),“扣子”寓意不好,對晚輩不利,以前都是釘飄帶,奶奶改良用了粘扣;尖口小鞋上繡著精緻淡雅的蘭花,卻無根無葉,奶奶說,鞋上不能繡根,要“把根留下”。

一生勞作的馬奶奶90多歲時仍能做些剝蔥、擇菜、包餃子、洗衣服的簡單家務,紮花繡朵不行了,但還能自己釘扣子,還養成了無冬曆夏用冷水擦澡的習慣,因此身體一直很好,從不吃藥,有個頭痛腦熱的,喝口熱水就好了。有幾次嚴重的骨折和燙傷,恢復的都很快,而且沒留下疤痕。閒暇時看電視,聽京劇,畫圖畫,抄小人書,幸福知足,老有所樂。家中一套《三國演義》的小人書,她從頭抄到尾,寫滿了43個作業本,字跡工整,不塗不改,沒一個錯字,令人嘖嘖稱奇!

家庭和睦,兒女孝順,生活規律,個性要強,是馬奶奶的長壽秘訣。老人一家四代六口住在胡同平房,兒子常治生、兒媳楊小琴對老人關懷體貼,調著花樣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陪老人聊天,哄老人高興。奶奶每日早睡早起,不吃補品,不挑吃喝,有時連續幾天都有雞蛋,奶奶就會不滿意,覺得自己不是“病號”,不用吃“病號飯”!輪椅、拐杖奶奶堅決不用,覺得自己能走,用不上這些。

試聽一下

老人記憶好,就愛講過去的往事,她唱了一首100年前她父親教她的《烏鴉反哺》歌:

烏鴉烏鴉對我叫,

烏鴉真正孝;

烏鴉老了不能飛,

對著小鴉啼;

小鴉找著打食歸,

打食歸來先喂母,

母親從前喂過我。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一首簡單的兒歌卻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所傳誦的尊老敬老,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文/陳偉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右上角+關注,這是個不俗的民俗文化帳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