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共用健身“馬拉松”,覓跑距離終點線還有多遠?

繼2017年11月共用健身倉覓跑戰略合併達卡運動後, 4月19日, 覓跑又宣佈並購小鹿悅跑。 接二連三的動作, 讓覓跑在行業內的聲量逐漸大了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 在共用經濟火熱之時, 健身倉也沒能成為真正的風口。 而如今, 共用經濟的虛火已經基本褪去, 這一專案還能否繼續下去?覓跑在這場共用健身馬拉松賽道上, 又能否取得勝利呢?

共用健身倉對標傳統健身房, 杠杆如何傾斜?

速途研究院此前發佈的《2017年Q3共用健身研究報告》顯示, 在2017年中, 經常健身的人數將達到41567萬人, 並且人數還在持續增長, 只有7%的人從不健身,

居民的健身意識正在逐漸覺醒, 全民健身時代正式到來, 健身市場成為眾多創業者和資本眼中的大蛋糕。

健身市場的火熱, 讓健身房的形式開始多樣化。 目前已出現了以威爾仕為代表的傳統健身房、以樂刻為首的O2O運動平臺、共用健身倉等形式。

共用健身倉能否在健身市場生根發芽, 還得看它能否從資本、用戶上取得優勢。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 O2O運動平臺以及共用健身倉一定是更容易得到資本青睞。 一方面與互聯網掛鉤的模式更容易吸引投資方的注意, 另一方面傳統健身房發展時間較長, 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 自然也就有相應的盈利模式保障運營, 對資本方的需求相對較小。

以威爾仕健身為例, 成立於1996年的品牌, 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超過115家直營健身房, 會員也超過50萬。 在此情況下, 資本的進入與否對於威爾仕來說, 意義或許並不大。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 共用健身倉作為新興事物, 利用碎片化時間可在社區等場地進行鍛煉的方式, 讓它在誕生之時也吸引了不少用戶,

但與樂刻、威爾仕等相比, 卻還需要努力。

一是與傳統健身房動輒數百家門店相比, 共用健身倉的鋪設規模遠遠比不上使用者的需求;二是運動往往也伴隨著危險性, 相關設備首先需要增加身體檢測裝置, 面對機器的磨損也需要定期維護, 但顯然還在發展中的共用健身倉沒有考慮到這麼多;三是共用健身倉較為封閉、迷你的特點讓社交在這裡無法施展。

價格方面, 共用健身倉平均價格大約為10元/小時, O2O平臺為百元/月, 傳統健身房則為千元/年。 時間上, 傳統健身房有固定的營業時間, 共用健身倉與O2O平臺則為24小時提供服務。 從這一點來看, 共用健身倉擁有傳統健身房所沒有的靈活性。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 目前的行業杠杆應該還是向傳統健身傾斜, 共用健身倉身為新生事物, 雖然還處於不溫不火狀態, 但並不是一個偽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 即便行業內的有些企業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 但仍處於初級階段, 未來還有許多空間。

傳統健身房和共用健身倉之間應該是互補, 而不是競爭。

比賽還未結束, 上半場覓跑暫時領先

對於共用健身倉來說, 它也曾有過蜜月期。 據不完全統計, 截止2017年底, 入局共用健身倉的企業就有近40家, 短短幾個月時間融資、並購相繼在這一行業發生。

然而蜜月期總是短暫的, 火爆過後共用健身倉音量降低, 迄今為止依舊活躍在眾人視線中的或許不到十家。

目前看來, 已經完成兩輪合併的覓跑無論是在點位鋪設還是融資上都是佔有優勢的, 在共用健身倉的上半場比賽中覓跑可以說是領先者。

但對於行業來說, 這並不是結束。 據公園盒子方面透露, 此輪融資除了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財務投資外, 還包括了華住酒店集團線下500個黃金點位的資源投入。 也就是說,共用健身倉將進入新的場景——酒店。而以極跑吧為首的共用健身倉則在不斷擴展自己的業務範圍,甚至還提供了私教等。

可以說其他玩家也在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不斷發展。在此情況下其他玩家能否通過更多場景和花樣進行反超,下半場是否又會有新的黑馬出現,誰也不能把話說死了,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雖然上半場領先,但下半場不得不防

對於覓跑來說,上半場暫居領頭羊的位置意味著在下半場競爭壓力也是不小。覓跑下半場能否領先,還要看自身的業務模式以及使用者滿意度,甚至說,競爭對手的不斷崛起,都有可能給覓跑沉痛一擊。

投資了覓跑和公園盒子的合鯨資本體育賽道負責人李爾陽曾說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健身倉初創投資的時間視窗已經過去,後續是成長期投資階段。目前兩個專案融資情況相近,頭部效應顯著,未來資金和資源會向小黃倉(覓跑)和小橙倉(公園盒子)集中。

但原本便比覓跑健身業務更加豐富的公園盒子,在獲得華住酒店的場景支持後,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或許會成為領頭羊的強有力競爭者。

除此之外,健身市場的火熱也吸引來了其他玩家。3月19日,線上運動類APP——Keep宣佈推出線下健身房 Keepland,其創始人王甯認為,三年的時間,Keep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也有了線下的需求,部分使用者已經從家庭場景轉換到體驗空間。

這也就意味著,Keep1.2億的註冊用戶將成為它此次試水線下的最大保障。而覓跑APP目前僅有5萬多註冊量,線上上為線下倒流上,顯然不具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畢振曾透露,現在平均每天每個健身倉的流水在40-50元,最高的單台也能達到150元,而一個健身倉成本約1.5萬元,基本8-10個月可收回成本,最初投放的已經收回成本了,只是現在還沒有廣告。

也就是說即便是頭部玩家,目前也僅能依靠流水收回早期投入的成本,至於其他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中。對於共用健身倉來說,這或許不是擺在覓跑一家面前的難題。

總之,覓跑面臨的風險是很多的。有共用經濟學者認為:“如今的共用健身倉盈利模式並不是十分清晰,如果覓跑能率先實現盈利,將成為自己的有利保障,反之,如果其它玩家率先盈利,那覓跑將會失去現有的優勢。另外,共用健身或許可以嘗試“曲線救國”來實現盈利,比如廣告。”

能給覓跑沉痛一擊的原因很多,但能拯救覓跑的卻只有自己。

也就是說,共用健身倉將進入新的場景——酒店。而以極跑吧為首的共用健身倉則在不斷擴展自己的業務範圍,甚至還提供了私教等。

可以說其他玩家也在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不斷發展。在此情況下其他玩家能否通過更多場景和花樣進行反超,下半場是否又會有新的黑馬出現,誰也不能把話說死了,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雖然上半場領先,但下半場不得不防

對於覓跑來說,上半場暫居領頭羊的位置意味著在下半場競爭壓力也是不小。覓跑下半場能否領先,還要看自身的業務模式以及使用者滿意度,甚至說,競爭對手的不斷崛起,都有可能給覓跑沉痛一擊。

投資了覓跑和公園盒子的合鯨資本體育賽道負責人李爾陽曾說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健身倉初創投資的時間視窗已經過去,後續是成長期投資階段。目前兩個專案融資情況相近,頭部效應顯著,未來資金和資源會向小黃倉(覓跑)和小橙倉(公園盒子)集中。

但原本便比覓跑健身業務更加豐富的公園盒子,在獲得華住酒店的場景支持後,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或許會成為領頭羊的強有力競爭者。

除此之外,健身市場的火熱也吸引來了其他玩家。3月19日,線上運動類APP——Keep宣佈推出線下健身房 Keepland,其創始人王甯認為,三年的時間,Keep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也有了線下的需求,部分使用者已經從家庭場景轉換到體驗空間。

這也就意味著,Keep1.2億的註冊用戶將成為它此次試水線下的最大保障。而覓跑APP目前僅有5萬多註冊量,線上上為線下倒流上,顯然不具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畢振曾透露,現在平均每天每個健身倉的流水在40-50元,最高的單台也能達到150元,而一個健身倉成本約1.5萬元,基本8-10個月可收回成本,最初投放的已經收回成本了,只是現在還沒有廣告。

也就是說即便是頭部玩家,目前也僅能依靠流水收回早期投入的成本,至於其他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中。對於共用健身倉來說,這或許不是擺在覓跑一家面前的難題。

總之,覓跑面臨的風險是很多的。有共用經濟學者認為:“如今的共用健身倉盈利模式並不是十分清晰,如果覓跑能率先實現盈利,將成為自己的有利保障,反之,如果其它玩家率先盈利,那覓跑將會失去現有的優勢。另外,共用健身或許可以嘗試“曲線救國”來實現盈利,比如廣告。”

能給覓跑沉痛一擊的原因很多,但能拯救覓跑的卻只有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