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上海到底有多美,超乎想像!

魔都,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成為上海的別稱之一, 被稱作“魔都”是由於它具有世界其它城市所沒有的“魔性”, 這種“魔性”使上海成為一座舉世無雙的“相容”的都市。

提起上海, 大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 其實這些高樓大廈間總有一些熟悉的“老上海”味道:梧桐樹、小洋房、弄堂 , 所以小編今天找到去過的小夥伴, 帶大家一起體驗一下舊時光的老上海。

外白渡橋

上海人的記憶中始終保留著這麼一座橋———外白渡橋, 在普通人眼中, 外白渡橋始終硬朗, 每天有近3萬輛次的車從它身上駛過, 人們對這一百年城市地標已漸漸熟視無睹。 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 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誌之一, 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徵。

上海外灘

老場坊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 著名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 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藥廠在上海虹口區沙涇路正式建成。

整幢建築風格樸實無華, 大氣而不張揚, 不經意的精美裝飾細部中, 感覺到匠心獨運。 流暢的生產工藝, 精密的房屋結構, 卓越的建築設計, 可謂開一先河。

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也只有三座, 而1933老場坊是唯一現存完好的建築。

老正興菜館

老正興菜館始創于同治元年, 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經營“上海本幫菜”風味的菜館之一。 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 是江南吳越特色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

所謂本幫, 即本地, 以濃油赤醬、咸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 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愚園路

“建築可閱讀, 街區可漫步, 城市始終有溫度。 ”愚園路, 上海西區一條著名馬路, 這條馬路並不寬闊, 但卻也不短, 從最東端的靜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園附近。

愚園路其實有四段, 從1860年築“軍路”開始算起, 到1918年拓路完成, 經歷了58年才成型。 弄堂構造很奇特, 弄堂看似有四五條支道, 但在末端卻有一條暗道, 通過暗道又能到達一個新的主弄堂, 這樣的設計據說是為了逃生, 可謂是特務迷城。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原名諾曼第公寓,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

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八層,總高30余米,外觀為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坐在路邊咖啡店的露天餐桌上,喝杯咖啡、曬曬太陽,仿佛進入另一個時空。

紹興路

紹興路被稱為上海最有書香氣息的一條路,環境雅致並且安靜,短短的路上都是書香,有很多家出版社和雅致的咖啡店。

一踏入紹興路上,周遭的車水馬龍嘈雜之聲就會立刻煙消雲散,五百米不到的馬路上,處處透露著安靜文藝的氛圍,紹興路確實是一條非常有名的路,有名是因為這裡彌漫著的濃濃的書香氣,這種書香氣可是大有來頭。

步高裡

步高裡位於盧灣區陝西南路和建國西路交界處,為典型的舊式里弄住宅群,78幢磚木結構二層石庫門建築,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罕見整組建築里弄住宅。

在這裡可以看到舊時光劃過的痕跡,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獨具特色,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曾居住在此,他的故居位於步高裡52號。另外這裡也是胡懷琛、張辰伯、平海瀾等名人的曾住地,198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樂平舊居

位於五原路288弄3號的張樂平故居,是一幢2層小洋房,1950年6月起,張樂平在這裡住了42年,其間創作了大量漫畫、國畫、年畫、速寫和彩墨畫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其中最為我們所熟悉的作品便是三毛,弄堂內的牆壁上也都是三毛的漫畫形象,引人注目的四格漫畫一路呈現著經典。一層展陳了張樂平先生的作品手稿,二層則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樂平住時的原貌,有畫室,主臥,子女房等。

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多面性,或現代化或古典或小清新,只要你去,便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武康大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原名諾曼第公寓,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

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八層,總高30余米,外觀為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坐在路邊咖啡店的露天餐桌上,喝杯咖啡、曬曬太陽,仿佛進入另一個時空。

紹興路

紹興路被稱為上海最有書香氣息的一條路,環境雅致並且安靜,短短的路上都是書香,有很多家出版社和雅致的咖啡店。

一踏入紹興路上,周遭的車水馬龍嘈雜之聲就會立刻煙消雲散,五百米不到的馬路上,處處透露著安靜文藝的氛圍,紹興路確實是一條非常有名的路,有名是因為這裡彌漫著的濃濃的書香氣,這種書香氣可是大有來頭。

步高裡

步高裡位於盧灣區陝西南路和建國西路交界處,為典型的舊式里弄住宅群,78幢磚木結構二層石庫門建築,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罕見整組建築里弄住宅。

在這裡可以看到舊時光劃過的痕跡,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獨具特色,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曾居住在此,他的故居位於步高裡52號。另外這裡也是胡懷琛、張辰伯、平海瀾等名人的曾住地,198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樂平舊居

位於五原路288弄3號的張樂平故居,是一幢2層小洋房,1950年6月起,張樂平在這裡住了42年,其間創作了大量漫畫、國畫、年畫、速寫和彩墨畫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其中最為我們所熟悉的作品便是三毛,弄堂內的牆壁上也都是三毛的漫畫形象,引人注目的四格漫畫一路呈現著經典。一層展陳了張樂平先生的作品手稿,二層則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樂平住時的原貌,有畫室,主臥,子女房等。

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多面性,或現代化或古典或小清新,只要你去,便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