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北京醫改一周年,更多患者從大醫院走向社區,未來就醫還會有4個新變化

2020年

北京市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一名兒科醫生

每萬人口將擁有3名社區全科醫生

將有更多慢性病種可開長處方

也將有更多醫院轉型康復護理型醫療機構

...

這些目標, 都在今日(4月20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等單位召開的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周年新聞發佈會上公佈。

2017年4月8日零時, 醞釀多年的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 全市3700多家醫療機構參與醫改。

此次醫改的核心內容有三項:

1. 取消原有15%的藥品(不含中藥飲片)加成, 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

設立醫事服務費, 取消掛號費和診療費。

2. 對435個醫療服務專案價格, 實行“有升有降”的調整。

3. 實施藥品陽光採購, 降低藥品採購價格。

至今, 醫改已實施1年。 醫療機構從上到下都“動起來了”, 除了落實醫改政策中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調整435項醫療服務價格的“硬性調整”, 不論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還是三級醫院, 都把改善醫療服務, 提升居民就醫獲得感等“軟性改善”放在首位。

這一年多來, 你是不是也切身感覺到了醫改帶來的變化?醫改一年究竟成效如何?快跟著健康北京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4月8日開始, 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改革一年來, 總體平穩有序, 變化積極, 符合預期, 反響良好。 已完成門急診量2.1億人次,

390萬出院病人治療有序。

分級診療成效明顯

三級醫院門急診量減少, 基層醫院門急診量增加

此次醫改通過對醫事服務費的分層定價和差異化醫保報銷政策以及醫聯體建設, 極大促進了分級診療。

改革一年來, 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

二級醫院基本持平, 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 比上一年淨增1200余萬, 增長了16.1%, 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左右。

也就是說, 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 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 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

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陳勇表示, 北京市朝陽醫院自2012年起就試點醫改, 但去年醫改正式實施後, 患者結構還是發生了顯著變化, 具體來說, 就是疑難危重人多了, (普通門診人次同比下降7.13%, 專家門診人次同比增加6.07%)常見病慢病患者少了, 三甲醫院回歸其功能定位。

“三級醫院的門診應更加側重在轉診服務和疑難重症的醫療服務上,

而不是完成過多的門診初診和常見病慢病服務,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主任雷海潮說, “二級醫院應該提供綜合門診和住院服務, 包括一部分從一級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診上來的門診。 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主要向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一般門診服務和全科診療服務, 以及慢性病的管理服務。 ”

醫療收入整體平移

醫療機構依賴60多年的藥品加成補償機制消失

此次醫改取消了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 設立醫事服務費, 實質是對醫療服務、藥事服務以及部分管理服務的成本進行補償, 改變醫院的收入補償機制, 體現對醫務技術勞動的尊重和醫院的公益性。

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在改革啟動後的第四周即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 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 結構得以優化, 含金量提高。 與改革前相比, 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趨勢良好。 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 公立醫療機構對藥品收入依賴了60多年的舊補償機制在首都已不復存在。

以北醫三院為例,醫改一年來,其掛號診療收入占比由1.31%增至6.5%,護理收入占比由0.13%增至0.49%,床位收入占比由0.6%增至0.82%。醫院藥占比由37.95%降至31.3%,醫院收入結構明顯改善。

朝陽醫院醫院總收入雖然只是略有增加,但由於補償效率提高,醫院可支配收入增幅更為明顯,醫務人員得到了較好的激勵。

藥品陽光採購成效明顯

藥價整體下降8.8%

改革以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

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改革一年來,全市二三級醫院藥占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了九個百分點。

以北京世紀壇醫院為例,2017年4-12月,門診次均藥費(不含草藥)221.96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9.9元,降幅15.24%,出院患者人均藥費(不含草藥)5363.7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07.66元,降幅18.38%。

經過醫改,藥品從原來醫院的“收入”變成了“成本”,刺激了醫院加強合理用藥的管理。比如宣武醫院就採取處方審核前置系統,擴大處方審核範圍,做到100%全覆蓋,通過處方點評合理用藥監測和處方/醫囑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為患者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患者門診次均費用同比下降20多元,次均藥費同比下降近100元,出院患者的例均藥費同期比降低了25.19元。

醫保患者負擔平穩,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加大

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此次醫改為了不增加患者負擔,將符合規定的435項醫療服務專案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打通社區醫院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差異。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例,截至今年4月7日,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同時,北京市還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有效緩解困難群眾就醫負擔。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徐仁忠介紹,北京市針對一些大病和重病患者也採取了措施。

比如,精神病患者實施按專案費用報銷,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費用按照項目計價,最後按比例報銷。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北京市把精神病患者住院報銷的政策從過去的按比例報銷調整為按定額報銷。僅這一項去年一年醫保基金增加支出2987萬,但如果從個人負擔的比例來看,改革這一年來和改革前一年比較,精神病患者住院患者負擔下降了54%。

醫療服務改善明顯

超九成患者支持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醫改後,各醫療機構改進預約就診服務,加強院內層級就診轉診,增加知名專家團隊服務,目前已達到 113個。

另外,全市26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2665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可使用105種常用藥品,開出2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余張,減少了患者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節約了患者的成本。

公眾對於此次醫改帶來的這一系列變化回饋如何?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二三級醫院中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82.2%的患者認為改革政策有利於分級診療,83.8%的患者對醫療收費持肯定態度,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

北京市統計局對全市10個區4200戶低收入農戶進行入戶調查顯示,96.4%的低保戶對調整救助標準表示滿意;對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改革的支持率、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達到99.6%。

接下來,醫改還將進一步深化

2020年每個社區醫院都有一名兒科醫生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離百姓最近,百姓的常見病、慢性病、健康管理,都應該由基層醫療服務中心提供。所以,他們的服務能力特別重要,”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

今年北京市將繼續加大人才醫療隊伍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全科的醫生的培養。到2020年,實現每萬人口擁有3名社區全科醫生。同時,也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兒科診療服務,到2020年爭取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一名能夠開展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醫生。

優化基層醫療機構藥事服務

雷海潮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到社區就診,一些群眾反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品種類和數量還不夠充足,這主要是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空間有限,另外對一些從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分流患者的用藥特點,要摸索經驗。

“所以下一步,北京市要優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品配置。例如朝陽、石景山已經對社區藥房進行了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探索,引入了協力廠商專業化的藥品配送機構來提供服務,解決了社區藥房面積有限無法儲存大量藥品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後可以進一步探索和推進的路徑和方向。”

同時,雷海潮透露,北京市正研究在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四類慢性病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慢性病的病種,打通兩個月的長處方,將患者的用藥需求留在基層,進一步鞏固分級診療的局面。

區屬醫院轉型康復護理,滿足群眾需求

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之後,公眾對於康復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北京已經推動15家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型機構,其中主要是區屬醫院,北京市財政給每個醫療機構補助1500萬元促進轉型。

雷海潮表示,目前15所轉型的醫療機構當中還有3所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年要完成這個任務。對於第一批進行轉型的還要進行功能方面的考核。另外,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將與人力社保局、發改委、食藥局、財政一起保證這項政策的持續推進。

緊密型醫聯體、會診中心建設,方便患者就醫

雷海潮表示,今年每個區將至少建立一個緊密型的醫聯體,實現老百姓比較順暢的上下轉診,包括社區康復。

同時,計畫建立檢驗方面的會診中心,病理方面的會診中心,影像診斷方面的會診中心,還有心電圖方面的會診中心。互聯網+醫療的技術能方便上述目標的實現,也就是患者可以在基層完成相應的檢查,然後把有關資訊資料傳輸到二、三級醫院完成診斷,這樣老百姓在社區基層就診品質就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提升,也能夠鞏固分級診療出現的一些良好效果。

采寫/編輯:lynne

公立醫療機構對藥品收入依賴了60多年的舊補償機制在首都已不復存在。

以北醫三院為例,醫改一年來,其掛號診療收入占比由1.31%增至6.5%,護理收入占比由0.13%增至0.49%,床位收入占比由0.6%增至0.82%。醫院藥占比由37.95%降至31.3%,醫院收入結構明顯改善。

朝陽醫院醫院總收入雖然只是略有增加,但由於補償效率提高,醫院可支配收入增幅更為明顯,醫務人員得到了較好的激勵。

藥品陽光採購成效明顯

藥價整體下降8.8%

改革以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

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改革一年來,全市二三級醫院藥占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了九個百分點。

以北京世紀壇醫院為例,2017年4-12月,門診次均藥費(不含草藥)221.96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9.9元,降幅15.24%,出院患者人均藥費(不含草藥)5363.7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07.66元,降幅18.38%。

經過醫改,藥品從原來醫院的“收入”變成了“成本”,刺激了醫院加強合理用藥的管理。比如宣武醫院就採取處方審核前置系統,擴大處方審核範圍,做到100%全覆蓋,通過處方點評合理用藥監測和處方/醫囑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為患者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患者門診次均費用同比下降20多元,次均藥費同比下降近100元,出院患者的例均藥費同期比降低了25.19元。

醫保患者負擔平穩,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加大

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此次醫改為了不增加患者負擔,將符合規定的435項醫療服務專案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打通社區醫院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差異。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例,截至今年4月7日,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同時,北京市還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有效緩解困難群眾就醫負擔。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徐仁忠介紹,北京市針對一些大病和重病患者也採取了措施。

比如,精神病患者實施按專案費用報銷,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費用按照項目計價,最後按比例報銷。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北京市把精神病患者住院報銷的政策從過去的按比例報銷調整為按定額報銷。僅這一項去年一年醫保基金增加支出2987萬,但如果從個人負擔的比例來看,改革這一年來和改革前一年比較,精神病患者住院患者負擔下降了54%。

醫療服務改善明顯

超九成患者支持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醫改後,各醫療機構改進預約就診服務,加強院內層級就診轉診,增加知名專家團隊服務,目前已達到 113個。

另外,全市26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2665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可使用105種常用藥品,開出2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余張,減少了患者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節約了患者的成本。

公眾對於此次醫改帶來的這一系列變化回饋如何?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二三級醫院中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82.2%的患者認為改革政策有利於分級診療,83.8%的患者對醫療收費持肯定態度,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

北京市統計局對全市10個區4200戶低收入農戶進行入戶調查顯示,96.4%的低保戶對調整救助標準表示滿意;對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改革的支持率、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達到99.6%。

接下來,醫改還將進一步深化

2020年每個社區醫院都有一名兒科醫生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離百姓最近,百姓的常見病、慢性病、健康管理,都應該由基層醫療服務中心提供。所以,他們的服務能力特別重要,”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

今年北京市將繼續加大人才醫療隊伍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全科的醫生的培養。到2020年,實現每萬人口擁有3名社區全科醫生。同時,也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兒科診療服務,到2020年爭取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一名能夠開展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醫生。

優化基層醫療機構藥事服務

雷海潮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到社區就診,一些群眾反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品種類和數量還不夠充足,這主要是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空間有限,另外對一些從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分流患者的用藥特點,要摸索經驗。

“所以下一步,北京市要優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品配置。例如朝陽、石景山已經對社區藥房進行了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探索,引入了協力廠商專業化的藥品配送機構來提供服務,解決了社區藥房面積有限無法儲存大量藥品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後可以進一步探索和推進的路徑和方向。”

同時,雷海潮透露,北京市正研究在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四類慢性病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慢性病的病種,打通兩個月的長處方,將患者的用藥需求留在基層,進一步鞏固分級診療的局面。

區屬醫院轉型康復護理,滿足群眾需求

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之後,公眾對於康復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北京已經推動15家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型機構,其中主要是區屬醫院,北京市財政給每個醫療機構補助1500萬元促進轉型。

雷海潮表示,目前15所轉型的醫療機構當中還有3所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年要完成這個任務。對於第一批進行轉型的還要進行功能方面的考核。另外,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將與人力社保局、發改委、食藥局、財政一起保證這項政策的持續推進。

緊密型醫聯體、會診中心建設,方便患者就醫

雷海潮表示,今年每個區將至少建立一個緊密型的醫聯體,實現老百姓比較順暢的上下轉診,包括社區康復。

同時,計畫建立檢驗方面的會診中心,病理方面的會診中心,影像診斷方面的會診中心,還有心電圖方面的會診中心。互聯網+醫療的技術能方便上述目標的實現,也就是患者可以在基層完成相應的檢查,然後把有關資訊資料傳輸到二、三級醫院完成診斷,這樣老百姓在社區基層就診品質就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提升,也能夠鞏固分級診療出現的一些良好效果。

采寫/編輯:lynn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