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首家無人書店世界讀書日開業,94平米共6000多冊書

手機掃一掃二維碼, 書店大門打開的同時, 支付功能就開通了。 出門時帶上選好的書, 手機便自動完成支付。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全國首家天貓無人書店在復旦大學附近的志達書店開業, 為傳統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新路。

這家書店面積94平方米, 容納5000多品類、總計6000多冊圖書, 涵蓋文學、小說、社科等。 書店分為淺閱讀和深閱讀兩大區, “書店尋求創新發展已成必然, 志達書店希望將創新體驗注入到傳統實體書店, 讓書店重新煥發活力, 成為一家更年輕、更智慧、更開放的書店。 ”志達書店創始人鄒斌表示。

無人書店的出現也提供了全新的購書和閱讀體驗, 通過一手大資料分析, 書店掌握了讀者的選書偏好趨勢, 在圖書擺放和選購上都可以及時進行調整。

未來, 在無人書店, 讀者手機一刷, 還有望直接看到書評等資訊, 線上線下互動進一步增強。 此外, “黑科技”在書店的智慧應用, 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企的情況下, 也可以減少書店的經營壓力。 不過, 具體到志達書店, 由於剛轉型為無人書店, 目前還配有幾名店員加以購書引導。 等書店的新模式被接受後, 將會實現真正的無人化經營。

近年來, 隨著實體書店的復蘇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推廣, 整個社會“書香”味越來越濃。 最新公佈的“亞馬遜中國2018全民閱讀報告”顯示, 大部分受訪者已養成每日閱讀的好習慣。 近五成受訪者年閱讀量超過10本, 平均每天閱讀半小時及以上的受訪者占比達80%。 從年齡分佈看,

50後、60後以及70後的閱讀量相對較高, 平均每天閱讀時長也更長, 一半以上的50後、60後每天閱讀超過1個小時, 而80後、90後和00後的這一占比則均為32%。

閱讀不僅是讀者獲取知識和經驗的一個重要管道, 很多受訪者已將其視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結果顯示, 63%的受訪者認為閱讀是生活必需, 而針對閱讀對生活影響的調查則顯示, 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閱讀能“讓精神生活更豐富”,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閱讀能“讓人遠離焦慮”。 其中, 認為閱讀能“讓人遠離焦慮”的女性占比為74%, 高於男性的60%;而在不同年齡段中, 90後的這一占比為70%, 高於其他年齡段。 從整體看, 經典名著以及國內外文學作品依舊是大眾在內容選擇上的主流。 但性別、年齡以及職業發展的不同也會對讀者的閱讀內容偏好產生影響。

男性受訪者偏愛歷史傳記、社科人文以及科幻文學, 女性受訪者偏好懸疑推理以及勵志溫情類圖書。

在亞馬遜中國2018年第一季度針對上海市場做的調查顯示, 紙質書榜前十名分別為《原則》《刺殺騎士團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烏合之眾》《解憂雜貨店》《我的第一本專注力訓練書》《激蕩十年, 水大魚大:中國企業2008-2018》《三體(1-3)》《天真的幽默家:老舍40年散文經典》《高難度溝通:麻省理工高人氣溝通課》。

電子書榜的前十名分別是, 《原則》《三體全集》《月亮與六便士》《解憂雜貨店》《奇跡男孩》《沉默的大多數》《夢幻花》《巨人的隕落》《明朝那些事兒》《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本文圖片提供/志達書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