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昭通:櫻桃林裡的麻園村 日子過得比櫻桃甜

雲南網訊 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 昭通鎮雄場壩鎮, 一個叫麻園的村寨, 村民們卻把櫻桃作為房前屋後的“看家樹”。 4月11日, 這裡的櫻桃還是枝頭上掛著的青澀果子, 但是麻園村民今年已經開始在期待比櫻桃還紅還甜的日子了。

在去場壩的路上, 當地人就強力向記者“安利”麻園村的櫻桃甜。 因為水質, 氣候和品種等關係, 場壩出產的櫻桃更甜, 在鎮雄小有名氣。 每年櫻桃成熟時, 買一籃櫻桃回家品嘗已經成為鎮雄風尚。

也是因為這樣, 原本產量就少的麻園櫻桃還未走出鎮雄本地, 就已經賣光。 外地人多是因在本地有親朋好友,

每年才收到一些, 一享口福。 酒香不怕巷子深, 很多嘗過麻園櫻桃的人, 實在難忘它的好滋味。 於是便掐著櫻桃成熟的時節, 開著車到麻園採摘櫻桃, 算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

村裡的櫻桃種植大戶魯紹碧告訴記者, 最熱鬧的時候, 來採摘櫻桃的人開的小轎車一輛接著一輛, 能擺滿麻園村後的公路。 進村的公路就沒個安靜的時候。

這樣好吃又好玩, 麻園村是怎麼收費的?魯紹碧開朗一笑:“來的都是親朋好友, 哪好意思收費啊?大家來採摘櫻桃都是免費的, 我們還要招呼客人吃飯呢。 ”

掛鉤聯繫麻園村的扶貧幹部曹先文介紹說, 麻園櫻桃目前還停留在種植階段, 村民們每年依靠出售櫻桃增收。

年景好的時候, 一畝櫻桃能有四千多元的產值, 種得多的人家能有上萬元收入。

他分析說, 麻園櫻桃沒有“走出去”的一個原因在於規模小。 麻園村地勢陡峭, 村裡和附近山上適合種植櫻桃的土地大約有1萬畝, 已經完成的種植面積約有5000畝, 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第二個原因, 是勞動力不足, 村裡6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 擴大規模、發展鄉村旅遊的動力不足。 第三個原因, 則是缺乏牽頭人, 村民們有意願擴大種植面積, 但是櫻桃的種植、管理、銷售、推廣都需要人牽頭組織, 擴大規模, 科學謀劃。

2016年, 麻園村被“十百千萬工程”列為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 各方開始整合資金, 集中對麻園村進行打造提升。 以此為契機,

麻園村在道路硬化、民居改善的過程中, 就充分考慮產業發展的情況, 突出彝族文化特色, 為鄉村旅遊發展留出空間。

民居的外牆粉刷成漂亮的黃褐色, 屋頂用瓦片層層疊成飛簷翹角的形狀, 儘量凸顯彝族特色。 同時, 借助當地民間節慶“櫻桃節”的推廣機會, 村民們也陸陸續續開始接觸市場, 學習市場運作的規律。 一些意識超前的村民, 還積極回應村裡發展林下養殖的號召, 在櫻桃林下搭起了圍欄, 打算養雞, 出產雞蛋、雞肉, 把雞糞給櫻桃樹當肥料。

魯紹碧打算看一看形勢, 如果條件具備, 她也打算在櫻桃林下養雞。 她說, 有希望就要努力奮鬥, 能養雞增加收入是一件好事。 雖然她家目前打理3畝櫻桃園已經需要請工, 但是魯紹碧覺得這是小事。

對採摘櫻桃的工人, 她或支付現金, 或分給櫻桃, 處理得非常靈活, 相信養雞需要的人力也能自己解決。

對魯紹碧來說, 關鍵還是建雞舍、找雞苗、養殖技術等問題。 記者離開麻園村時, 魯文興已經通過民宗部門知道另一個村寨有一位養雞大戶, 正在嘗試與其取得聯繫, 尋找合作解決雞苗、技術等問題的辦法。

【相關新聞】

昭通市綏江縣羅坪村:看水源地保護區裡的村民如何“靠山吃山”

昭通鎮雄松林村:那個出過“天官”的地方變了模樣

昭通鎮雄樂利村:四個月就大變樣 歸鄉村民不敢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