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四川古鎮,瞭解一下?

一提起古鎮, 大家自然就想到“江南古鎮”, 總是逃不出“溫婉”的印象。

但是, 在我國神奇的西南地區, 四川省裡的古鎮古寨更是數不勝數。

不僅是數量上十分可觀, 四川的古鎮總是變化萬千。 從千年前遺留下的印記到民國恢弘的大院, 從傳統的民居到中西結合的建築, 從漢族聚居地到少數民族生活的寨子, 四川的每一個古鎮或者古寨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印象與風情。

安仁古鎮

安仁古鎮可是被評為“中國博物館小鎮”的地方。 在這裡, 劉氏家族在民國年間修建的院落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眼前。 話說這劉氏大家族呀, 在20世紀上半葉, 這座小鎮上的劉氏家族甚至直接影響和掌控了整個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命運。 儘管在新中國成立後, 整個家族迅速衰落, 但在這30年間, 劉氏, 這一軍事豪門的輝煌歷史已經深刻地體現在建築物上。

有錢的劉氏家族講究一個排場, 院落得是高牆深院的, 山牆壓頂, 重門深巷, 迂回曲折, 宛若迷宮, 只有這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才能彰顯劉氏家族的高貴與顯赫。 然而, 在光鮮亮麗背後, 主人的軍旅生涯, 太太們的高貴優雅, 孩子們的天真無邪, 在這深深的甬道間印刻、述說又被遺忘。

厚重的人文氣息, 悠然的當地居民, 清脆的鳥雀啼叫, 蔥蘢的花草樹木, 安仁美得像一幅民國山水畫, 從20世紀初期到21世紀初期一直安靜的矗立在那裡, 其保存之好, 建築、文化、人文, 甚至連過去的影像與故事都完好封存在這30萬平方米的安仁古鎮裡。

這古鎮仍舊會安安靜靜地繼續流淌在歲月的河流中, 幾十座公館建築隱藏在梧桐樹枝杈間與桂花樹的芳香之下, 默默地守護著主人們的興衰榮辱。

柳江古鎮

人們常說“煙雨江南”, 在這裡卻是“煙雨柳江”。

柳江的煙雨朦朧得等到晚上, 等到巴山有了夜雨, 等到小樓點上昏燈, 等到井水泡上綠茶。 窗外小雨淅瀝, 窗內熱茶氤氳;窗外水汽蒸騰, 窗內電燈昏黯。 視線有些黏著, 落不到實處。 被霧氣籠罩的世界有幾分不真實, 仿佛要上天。

在盤桓的古樹的蔭庇下,這裡的夏天也不太熱。街道上是熱鬧的,街道兩旁的木板房裡擺出各種各樣的商品,你可以隨意挑選。也有沿街的籮筐裝著賣的些許小食,買上一點葉兒粑邊吃邊逛也是極好的。

有山有水有吊腳樓。吊腳樓可真的是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一種建築啊!一邊靠著山勢搭建起來,另一邊靠幾根大柱子支撐起來。走在樓上,聽見木板發出的嘎吱聲,心裡也會咯噔跳一跳,生怕這木板太過陳舊,無法支撐自己的重量。

走在柳江古鎮的街道裡,聽流水潺潺。

磨西古鎮

磨西古鎮在瀘定橋建成之前是川、滇、黔通往藏區的古道上的重鎮,現在也是通往四川海螺溝的必經之地。現在磨西鎮內保留有較完整的老鎮古街區,是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築群,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從前。石縫間的青苔,木板上的黴斑,老舊的磚瓦,每一處都在訴說著自己古老的年歲。

令人驚歎的是,在磨西中式建築的小巷深處,有一座天主教堂,它的存在給小鎮增添了別樣的韻味。曾經經歷了無數次風雨飄搖,甚至是血雨腥風,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迴響了一個世紀。不難想像,在當時先進的西方文化被傳教士帶入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藏族村落時,當地居民是如何在驚奇中接受了這與眾不同的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傳教士們又是如何堅定地克服語言上的困難以及生活的不習慣,在這個陌生的土地上紮根。

沿著磨西的街道一直往裡走,開始一步步踏著歲月。斑駁的石牆,刻滿光陰的木門,聽它們講述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高廟古鎮

請你在這裡走慢一點。

高廟古鎮藏在柳江到峨眉的路上,但因被高大的樹木遮擋,在路上很難看見修建在地勢較低的河岸邊的鎮子。

古鎮由三條長100余米,寬3至6米的老街組成,青石街面,滴簷緊靠,僅容一線天光泄入,更添古樸幽深。每條街巷之間有石梯相連。臨街每戶屋簷下都是鏤空的雕花吊蹬。古鎮民居多為單家獨戶的小天井四合院,門窗雕花,臨街門窄,經木板鋪地的狹長甬道進入,裡面別有洞天。靠近河坎的房後,均為各種形狀的吊腳樓。

古鎮三街分為上街、下街、橫街。橫街和下街矗立兩座畫棟雕樑、簷牙高啄的萬年台。鳥瞰街市,屋面鱗次櫛比,宛如太極圖四周環八卦。建築年代久遠、佈局別致、構造典雅。這裡的大多數居民已經搬去新鎮,只有一些歲數已高的老人還留守在這個古鎮中。

日子在這裡悠悠的過去,遠離了塵囂,請你路過這裡時,慢一點,再慢一點。

甲居藏寨

丹巴,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其中打頭的就是甲居藏寨。

“甲居”在藏語裡意為“百戶人家”,也就是說這個藏寨是十足的大寨子了。數百戶寨子在山林間星羅棋佈,在寨子裡至少得慢慢走上整整一天才能大概窺其全貌。

民居的木質構架部分和屋簷均為紅色,有黑色鑲邊,在二層以上的牆體刷白色或牆體原色與白色相間。整個建築物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頌經姿態。在蔥郁的山間,這抹鮮麗的色彩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寨子裡有很多花,家家戶戶都種上了不同的水果和鮮花,色彩極是豐富。也許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喜歡花花綠綠的東西,眼裡的世界也都是五彩斑斕的。

最好的遊覽方法還是找到當地人帶你在寨子裡穿梭,體驗不一樣的建築風格,和路邊的牛牛打招呼,品嘗山間清甜野果,最後爬上高處,俯瞰整座藏寨。和當地人聊聊天,你會感受到在這世外桃源生活的簡單、快活,你會知道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有個動人的傳說,你會知道這裡的笑就是笑。

我們一直都嚮往著一塊自由的天堂,像海子一樣,憧憬著“喂馬,劈柴,周遊世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的生活。那個地方並不在遠方,就在甲居藏寨裡。

桃坪羌寨

羌族文化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保存完好的泥石傑作位於高山山腰,靠近溪流,遠遠望去,一片灰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改上壘,或高或低錯落有致。緊湊方正的建築給人異常的肅穆和安全感。也許,這寨子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裡穩穩的矗立在這裡兩千年就是因為這片建築物中凝結的先人的智慧。

整個寨子是“易守難攻”的典型代表。本地人進退自如,而對於外地人來說就像迷宮。以古堡為中心築成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形成路網,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方向感再好的人,在這一片幾乎一模一樣的建築物裡穿梭還是有點頭疼的。其中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堡內的地下供水系統也是獨一無二的,從高山上引來的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不僅可以調節室內溫度,作消防設施,而且一旦有戰事,還是避免敵人斷水和逃生的暗道。在寨子內行走,看不見河流,卻能聽見泉水叮咚。

羌民族跳沙朗(意為唱起來、搖起來)、喝咂酒、吹羌笛、著刺繡。走進羌族的生活,去領略濃郁的羌族風情,感受羌民族古老的歷史,體味羌民族神秘的文化,品嘗獨有的風味食物,你就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也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走向輝煌的理念所折服。

以上幾個古鎮只是四川古鎮中的九牛一毛。神奇的四川大地上還藏有很多寶藏,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的自駕在路上,看到路牌的景點標識就去逛逛,一定是處處有驚喜!要知道,很多古鎮並不出名,更不商業化,因為這些個鎮子就是當地居民傳承百年甚至千年世代生存的地方。

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古鎮裡,仿佛時空在此交織、停滯。我們看見了一個民族的前世今生,也體驗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與古鎮裡的每個人的交談,與古鎮裡每片磚瓦的邂逅仿佛只是千年前的場景再現。

在四川的古鎮裡,最適合慢慢的走著,聊著,吃著,聽聽風吹過樹葉摩挲的聲音,鳥兒暢快啼叫的聲音,居民愉快歌唱的聲音,在溪流間,山谷間,小路間嬉笑打鬧。這裡沒有煩惱,這裡只有一個小鎮。

你還曾在哪個古鎮駐足停留?

歡迎通過評論留言的方式和我們分享。

在盤桓的古樹的蔭庇下,這裡的夏天也不太熱。街道上是熱鬧的,街道兩旁的木板房裡擺出各種各樣的商品,你可以隨意挑選。也有沿街的籮筐裝著賣的些許小食,買上一點葉兒粑邊吃邊逛也是極好的。

有山有水有吊腳樓。吊腳樓可真的是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一種建築啊!一邊靠著山勢搭建起來,另一邊靠幾根大柱子支撐起來。走在樓上,聽見木板發出的嘎吱聲,心裡也會咯噔跳一跳,生怕這木板太過陳舊,無法支撐自己的重量。

走在柳江古鎮的街道裡,聽流水潺潺。

磨西古鎮

磨西古鎮在瀘定橋建成之前是川、滇、黔通往藏區的古道上的重鎮,現在也是通往四川海螺溝的必經之地。現在磨西鎮內保留有較完整的老鎮古街區,是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築群,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從前。石縫間的青苔,木板上的黴斑,老舊的磚瓦,每一處都在訴說著自己古老的年歲。

令人驚歎的是,在磨西中式建築的小巷深處,有一座天主教堂,它的存在給小鎮增添了別樣的韻味。曾經經歷了無數次風雨飄搖,甚至是血雨腥風,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迴響了一個世紀。不難想像,在當時先進的西方文化被傳教士帶入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藏族村落時,當地居民是如何在驚奇中接受了這與眾不同的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傳教士們又是如何堅定地克服語言上的困難以及生活的不習慣,在這個陌生的土地上紮根。

沿著磨西的街道一直往裡走,開始一步步踏著歲月。斑駁的石牆,刻滿光陰的木門,聽它們講述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高廟古鎮

請你在這裡走慢一點。

高廟古鎮藏在柳江到峨眉的路上,但因被高大的樹木遮擋,在路上很難看見修建在地勢較低的河岸邊的鎮子。

古鎮由三條長100余米,寬3至6米的老街組成,青石街面,滴簷緊靠,僅容一線天光泄入,更添古樸幽深。每條街巷之間有石梯相連。臨街每戶屋簷下都是鏤空的雕花吊蹬。古鎮民居多為單家獨戶的小天井四合院,門窗雕花,臨街門窄,經木板鋪地的狹長甬道進入,裡面別有洞天。靠近河坎的房後,均為各種形狀的吊腳樓。

古鎮三街分為上街、下街、橫街。橫街和下街矗立兩座畫棟雕樑、簷牙高啄的萬年台。鳥瞰街市,屋面鱗次櫛比,宛如太極圖四周環八卦。建築年代久遠、佈局別致、構造典雅。這裡的大多數居民已經搬去新鎮,只有一些歲數已高的老人還留守在這個古鎮中。

日子在這裡悠悠的過去,遠離了塵囂,請你路過這裡時,慢一點,再慢一點。

甲居藏寨

丹巴,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其中打頭的就是甲居藏寨。

“甲居”在藏語裡意為“百戶人家”,也就是說這個藏寨是十足的大寨子了。數百戶寨子在山林間星羅棋佈,在寨子裡至少得慢慢走上整整一天才能大概窺其全貌。

民居的木質構架部分和屋簷均為紅色,有黑色鑲邊,在二層以上的牆體刷白色或牆體原色與白色相間。整個建築物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頌經姿態。在蔥郁的山間,這抹鮮麗的色彩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寨子裡有很多花,家家戶戶都種上了不同的水果和鮮花,色彩極是豐富。也許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喜歡花花綠綠的東西,眼裡的世界也都是五彩斑斕的。

最好的遊覽方法還是找到當地人帶你在寨子裡穿梭,體驗不一樣的建築風格,和路邊的牛牛打招呼,品嘗山間清甜野果,最後爬上高處,俯瞰整座藏寨。和當地人聊聊天,你會感受到在這世外桃源生活的簡單、快活,你會知道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有個動人的傳說,你會知道這裡的笑就是笑。

我們一直都嚮往著一塊自由的天堂,像海子一樣,憧憬著“喂馬,劈柴,周遊世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的生活。那個地方並不在遠方,就在甲居藏寨裡。

桃坪羌寨

羌族文化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保存完好的泥石傑作位於高山山腰,靠近溪流,遠遠望去,一片灰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改上壘,或高或低錯落有致。緊湊方正的建築給人異常的肅穆和安全感。也許,這寨子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裡穩穩的矗立在這裡兩千年就是因為這片建築物中凝結的先人的智慧。

整個寨子是“易守難攻”的典型代表。本地人進退自如,而對於外地人來說就像迷宮。以古堡為中心築成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形成路網,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方向感再好的人,在這一片幾乎一模一樣的建築物裡穿梭還是有點頭疼的。其中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堡內的地下供水系統也是獨一無二的,從高山上引來的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不僅可以調節室內溫度,作消防設施,而且一旦有戰事,還是避免敵人斷水和逃生的暗道。在寨子內行走,看不見河流,卻能聽見泉水叮咚。

羌民族跳沙朗(意為唱起來、搖起來)、喝咂酒、吹羌笛、著刺繡。走進羌族的生活,去領略濃郁的羌族風情,感受羌民族古老的歷史,體味羌民族神秘的文化,品嘗獨有的風味食物,你就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也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走向輝煌的理念所折服。

以上幾個古鎮只是四川古鎮中的九牛一毛。神奇的四川大地上還藏有很多寶藏,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的自駕在路上,看到路牌的景點標識就去逛逛,一定是處處有驚喜!要知道,很多古鎮並不出名,更不商業化,因為這些個鎮子就是當地居民傳承百年甚至千年世代生存的地方。

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古鎮裡,仿佛時空在此交織、停滯。我們看見了一個民族的前世今生,也體驗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與古鎮裡的每個人的交談,與古鎮裡每片磚瓦的邂逅仿佛只是千年前的場景再現。

在四川的古鎮裡,最適合慢慢的走著,聊著,吃著,聽聽風吹過樹葉摩挲的聲音,鳥兒暢快啼叫的聲音,居民愉快歌唱的聲音,在溪流間,山谷間,小路間嬉笑打鬧。這裡沒有煩惱,這裡只有一個小鎮。

你還曾在哪個古鎮駐足停留?

歡迎通過評論留言的方式和我們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