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火石研究院|美國北卡三角研究園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美國北卡三角研究園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析報告如下。

文|楊超

產業園概述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園(RTP)是1969年由企業界、學術界和工業界領袖共同宣導舉辦的, 因園址恰好選在以三座城市中三所大學(特勒姆市的杜克大學、羅利市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查佩爾希爾市的北卡羅來納大學)為頂點構成的三角形地帶的中央, 故得名。

RTP園區規劃面積約7000英畝(約28.33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用地占比高達75%, 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占地面積約7平方公里, 距離三所大學車程均在半小時以內, 且位於兩條高速公路交界區域,

鄰近機場10分鐘車程, 交通便利。

圖1 三角研究園的區位示意

三角研究園與矽谷、德克薩斯產業園並稱為美國三大科研中心, 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園之一, 園區產值居全美科技園區第二位, 僅次於矽谷。 全美有約24%的重要科學研究項目是在三角園區研究成功的,

每年三角園區科學家可以獲得約占全美29%的技術專利;每年世界上重要的學術刊物發表的科研論文有約21%是三角園區科學家撰寫的。

目前, 園區內超過264家企業中, 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企業已經占到了45%, 近乎一半, 彙集了諸如葛蘭素史克、拜耳、BD等全球領先的企業。

超過50,000的員工中, 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行業從業人員超過50%, 達到25,000人以上, 已成為全美最大的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科研工業區。 此外, 園區還曾有3位諾貝爾獲獎得主, 有近百位美國聯邦一級科研機構國家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和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具有博士頭銜的人口密度居全美第一。

成立時間

1975年

園區規劃面積

7,000英畝(28.33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用地21.25平方公里(75%)

生物科技相關企業用地

7平方公里

企業數量

264+家

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公司占比

45%

企業規模

1-9人:64% 10-100人:23%

100-1000人:8% 1000-5000人:4%

5000+人:1%

員工總數

50,000+人

高技術員工數量

48,495+人

生物科技相關企業員工數

25,000+人

技術創新中心和孵化加速器

企業加速器(Alexander Business Suites)

創新促進中心(Alexander Innovation center)

初創促進中心(First Flight Venture Center)

待開發促進器(The Frontier at RTP)

生命科學加速器(The Hamner Accelerator for translational Biosciences)

實驗室(The Lab at RTP)

園區專利數

3256個

生物科技相關專利數

1416個

周邊大學及生物科技相關專業本科生年畢業人數

杜克大學260人

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1193人

北卡州立大學1447人

周邊大學及生物科技相關專業研究生年畢業人數

杜克大學450人

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784人

北卡州立大學594人

表1三角研究園概況

產業園發展歷程

三角研究園在引入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後活力漸增,

通過完善的服務配套吸引中小企業入駐, 促使該研究園逐步形成成熟的生物醫藥集群。

圖2北卡三角研究園發展歷程

一、籌備階段

20世紀50年代, 受技術進步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影響, 北卡羅萊納州的傳統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戰前作為支柱產業的捲煙業、紡織業和木材傢俱業面臨激烈競爭以及產業轉移而急劇衰退, 經濟基礎面臨嚴重挑戰。

與此同時, 隨著東、西海岸電子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 美國產業轉型、高技術產業崛起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意識到這一趨勢並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 試圖通過對教育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投入, 推動技術產業和地區發展, 振興經濟, 增加就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 創建三角研究園的基本思想開始萌芽。

二、成立階段

1956年, 在北卡羅萊納州政府的牽頭下, 聯合周邊三所大學、銀行家和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共同組成“三角研究園區委員會”, 提出“吸引全國的研究公司和機構在此落地並圍繞大學開展研究和發展產業”的策略。 州政府希望通過園區的建立將主導經濟由農業過渡到現代化新興產業。1958年,計畫組成一個非營利的三角研究基金會,負責園區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

在州政府的積極支持和斡旋下,三角研究園改變策略,放棄直接找私人企業融資,轉而尋求州內企業和機構的支持。在1958年12月,開始新的一輪籌款,到1959年1月,共籌集了150萬美元,購入了園區的第一塊土地。隨後,州內的資金不斷融入,園區的建設得以順利起步。

三、發展階段

1965年,三角研究園迎來了歷史上的重大轉折,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中心將總部落地于園區,隨後大批企業和研究機構進駐,園區在生物醫藥、環境衛生等領域初具規模,形成與研發活動為主體的高科技中心。1975年,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綜合癌症研究中心建立,標誌著園區的生物科技產業正式起航。

1980年,北卡羅萊納州政府把生物工程視為最有前途的技術領域,並確定了相應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1983年GlaxoSmithKline入駐園區,1984年北卡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建立。

四、領導階段

1990年以後,隨著產業革命的深化,三角研究園進入成熟運作階段,生物醫藥集群發展成熟,服務配套逐漸完善;引入風險投資等助力孵化中小企業;注重政府、企業與大學之間交流平臺搭建;園區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研發生產許多對當代生物醫藥界具有突破性和指標性的藥品,例如全世界暢銷的抗癌藥物泰克索(Taxol)以及對抗愛滋病的防護藥(AZT)。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園迅速崛起成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發中心。

產業園成功要素解讀

RTP是美國州政府全面規劃催生形成的科技工業園,其成功是市場拉動和政府推動的結果。

圖3三角研究園關鍵成功要素分析

三角研究園的政企合作開發模式、外部機構導入、服務配套完善和人才集聚舉措是其發展的最大亮點。依靠大量外部資源的引入、高品質的服務配套以及具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和舉措,三角研究園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園。

一、頂層設計:吸引高技術科研企業,發展新產業,改造就產業

領導人的前瞻決策和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在北卡州崛起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早期開發中,政府發揮著積極的主導和支持作用,但在完成階段退居二線,主要扮演支持角色。

創建三角研究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國內外高技術企業在此建立新的研發機構,並在此建設生產設施,藉以發展北卡羅萊納州的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因此,政府還與頂尖生科大學及CRO機構形成合作夥伴,以此來吸引從事研究與發展和進行科研生產的企業。

就生物醫藥產業而言,三角研究園目前包括細胞病理研究、基因工程、癌症和流行疾病疫苗研發、免疫工程等具體細分產業,涉及的產業環節涵蓋研發、試驗、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

二、科研實力:依託頂尖研究型大學,並大力引入CRO公司

三所大學均是美國東南部也是全美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尤其是杜克大學,在201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美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七。高水準的研究型大學及其周邊的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等為園區的成功提供了豐富的智力和技術資源,成為三角研究園強大科研實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吸引研究型企業的重要原因。

此外,每年該地區大學的研發投入超過2.96億美元,是美國其他地區創新集群平均研發投資的兩倍。

園區的研發支援主體主要是三角研究院負責,主要提供協助入園企業提升研究、開發和技術能力等服務。同時,園區也引入CRO等服務型公司為園區研髮型企業提供相應服務,截至2013年,園區共有17家CRO公司進駐,是美國最大的CRO集聚區。

三、人才集聚:教育資源優勢提供人才儲備,同時通過政策與人才仲介機構來吸引人才

三角研究園周邊的三所大學為園區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科技人才儲備,其中生物醫藥相關專業每年的本科畢業人數總計約2900人,碩士畢業人數約1828人。而園區所提供的人才仲介服務與相關政策可將所需人才直送至園區企業。

除借助學校資源為園區直送專業人才外,三角研究園依託企業引入,提升創業型人才吸引力。其中,政府在政策上傾斜吸引企業入駐。例如入駐園區企業只需向聯邦政府繳稅,州政府實行免稅政策;對初創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貸款期限長達7年,貸款年利率僅為政府債券利率的一半,或使用5%的固定利率。除政策傾斜外,政府也通過資金投入,在園區內建立北卡生物研究中心,以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進而吸引高端人才。

此外,園區本身也採取相關措施來提升創業型人才的吸引力,例如:鼓勵大學與企業建立合作,建立專業化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共用機制為企業服務;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説明創業企業獲得市場機會和投資,為企業提供專業化、質優價廉的技術、投資、管理等服務,降低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初期的競爭風險,吸引創業人才。

四、服務配套:科學規劃用地,完善公共平臺和多元化商業與生活設施

(一)產業園用地配比

三角研究園內的配套較為完善,商業與生活配套設施業態豐富,功能完備。從園區用地配比看,產業用地占比較高,共21.25平方公里,占比75%,主要以企業研發與生產用地、大學等研究機構為主,實現從研發、試驗到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園區中部集中配置了園區研發中心等服務配套,共2.27平方公里,占比9%,主要以園區研發中心、商業生活配套為主,為入駐企業提供相關研發生產以及生活娛樂等服務;園區東部為大片保留綠地,同時為研發人員配備了一定面積的住宅用地,其中居住配套占地面積0.85平方公里,占比3%,以低密度住宅為主,主要為入駐企業的研發人員提供高品質的住宅。

(二)公共技術平臺

園區內公共技術平臺提供從基礎研究至批量生產的多項服務,促進了全產業鏈內企業集聚園區,推動技術快速商業化。其公共技術平臺包括複雜樣本成分分析、樣品性能檢測認證、臨床試驗觀測、量產資質評估等。

五、資金運營:資金來源廣泛,政府、VC/PE和商業銀行為資金主體

不動產租售為園區主要收入來源,占比74%,同時園區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最大化其資產效益,資金來源廣泛,可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多元化園區產業。

園區的主要資金主體為聯邦政府、州政府等政府機構和VC/PE、商業銀行等所提供的研發基金,主要投入階段為研發和後續小試及中試。

例如,2012聯邦政府為研究三角籌集1.5億美元實施新建學校專案(the Nonh carolina NewSchools Proiect,NCNSP),以提高北卡州大學入學率並幫助畢業生就業。

大型企業、公司的獎學金、項目基金等也是研究三角資金的重要來源。風險投資公司、獨立基金會、私人募捐等也為高校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奧斯卡百年基金(CVP)成為促進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實現技術轉移的關鍵因素。該基金積極支援大學研究人員或校友成立技術轉移公司,目前該大學已有超過15家依託CVP基金支持崛起的公司。

六、產業集聚:典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占比近半

通過50年的快速與持續發展,RTP目前已經發展與形成了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其主導產業涉及生物技術、生物製藥、電腦硬體和軟體、化學、環境科學、資訊技術、儀器儀錶、材料科學、微電子、統計和電信等技術領域,其中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企業佔據三角洲地區公司總數的45%。

圖4三角研究園的細分行業占比

目前,三角研究園共有超過264家企業(包括246家初創企業)入駐,包括GlaxoSmithKline、BD Technologies、United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等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共有員工總數4.8萬多人,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相關企業員工數約2.5萬人。截至目前,三角研究園區內的企業共獲得3256項技術專利,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專利1416項。

七、創新載體:技術創新中心、孵化器與高效協同創新,加速成果轉化

園區建有6項技術創新中心和孵化加速器,包括企業加速器(AlexanderBusiness Suites)、創新促進中心(Alexander Innovation center)、初創促進中心(First Flight Venture Center)、待開發促進器(The Frontier at RTP)、生命科學加速器(The Hamner Accelerator for translational Biosciences)、實驗室(TheLab at RTP)等,除了技術研究和開發以外,還從事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並定期舉行學術研討、學術報告等,積極鼓勵園區內產業技術綜合研究和校企之間的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的更新。

例如,位於研究三角的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NCBC),每年為研究三角的學術研究、基地建設、人力資源及新興產業提供巨額資金;為公共教育以及州內生物科學家、生物技術公司等提供獨特的援助計畫。NCBC下設四個分部(教育與公共事務部、生物技術資訊部、科學部、經濟開發部)協助高校與企業實現技術轉讓、建立資訊資料庫、提供研發資金和解決實際問題。

園區的研發主要成果轉換主體為附屬于大學的技術轉讓辦公室,構成三角研究園的三家大學(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杜克大學)皆設有此機構。

八、品牌傳播:品牌影響力已經建立,推廣能力趨於成熟

三角研究園在多年經營下早已累積相當的知名度,整體園區推廣能力也趨於成熟。園區的主要推廣形式與內容有三種:

一是加入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角色。目的是加強與其他成功園區的交流,瞭解世界科技園區的最新動態。例如加入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等多家相關國際組織。

二是主辦年會論壇,提升國際影響。該項推廣形式的目的是構建與企業(其他園區)的溝通平臺,提升國際知名度。三角研究園已經舉辦的大型會議論壇包括第26屆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年會等。

三是借力政府資源,完善推廣網路。三角研究園利用政府搭建的諸多網路平臺推廣園區,吸引企業入駐,例如三角研究園加入5家由州政府主導的產業聯盟或協會等組織。此外,園區也借之相關中小技術型企業充分瞭解,宣傳自身園區形象,吸引優質企業入駐。

產業園發展經驗總結

RTP是美國州政府全面規劃催生形成的科技工業園,利用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與區域實現協同創新,在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下,發展成了規模最大的研究型產業園區。

一、政府推動園區構建,引導跨界協作

北卡三角研究園區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產物,地方政府的前瞻視野和合理介入,為園區發展把握了方向,確保了長期有序發展。

首先,在一缺少較強工業傳統(如Boston128地區較早的機械、儀器製造業,戰前的電子業),二缺少外部需求推動(如128地區、矽谷地區早期的國防需求等)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一起面對經濟發展的壓力,立足於提供就業、提高收入,提出了園區建設的計畫。

其次,在起步實施階段面對各種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又在土地和資金方面給予重要支援和協調。

再次,在發展過程中,在制定和實施各種有力政策的同時,繼續推動建立各種跨大學、跨企業的研究機構促進科研和產業轉化,如北卡州科學和技術研究中心、北卡電子中心、生物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還有部分聯邦政府以及北卡羅來納州政府與大學聯合設立的科研機構。

最後,不同層面的政府研究經費(國家環保協會、環境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獲得的聯邦科研經費數額巨大,各個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亦通過各種管道獲取聯邦和地方的經費),對RTP的科研水準和產業轉化亦是至關重要的。

從另一方面說,地方政府的引導和介入又是適度而適宜的,即通過“三角研究基金會”建立政府與產業界、學術界進行溝通協商、並施加影響的平臺,並不介入直接的管理。

作為園區開發和管理的責任機構,基金會委員會由三方代表組成,並明確為非贏利機構;委員會對重大戰略和決策進行協商討論,並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市場運作。具體地,基金會向各企業出租或者銷售園內的土地,並且負責向區內的企業徵稅(園區企業不需向州政府納稅),再將這些收入用於投資或完善科技園的各項設施;在招商引資方面,基金會主要通過專業定向的資訊發佈或園內企業的關聯,吸引更多的企業;基金會還通過與國外大學、研究機構、科技園區合作開展專案,來擴大園區的知名度。基金會對園區的管理注重高效,新企業的註冊過程非常簡單,2~3天即可完成。

在成立基金會的同時,政府還組織成立了跨界的“三角研究院”(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落位於園區內,專門對政府與產業界、商業界的合作方式,細節等等進行研究,以供政策制定及“三角研究基金會”管理進行參考。“三角研究院”後改名為“三角研究國際”(ResearchTriangleInternational),將園區管理的視野提升到更國際化的層面並積極進行全球交流和經驗的推廣。

二、準確把握趨勢機遇,構築產業特色

研究三角園區的成功還在於前瞻性視野下把握宏觀經濟和技術戰略、堅持構築自身產業特色的努力。

科技園的提出本身即是基於當時美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技術發展下對於北卡羅來納州長遠發展而提出的,這點已無庸置疑;而基於北卡的地方資源特色(三所大學的教育優勢,以及環境的優勢),在眾多可能的情形下確定大規模的集中式科技園區,這種選擇亦是對宏觀形勢和地區現狀綜合考慮的結果。

在產業選擇上,結合三所大學的學科優勢,園區將化學、纖維工業作為發展重點,雖然由於學科技術本身發展的規律原因在初期發展較慢,但園區對於這一方向並沒有放棄。

隨著60年代中期國家環境科學協會及相關機構的進入,此一領域的研究逐步展開。正是這些長期堅持的基礎和積累,使得園區在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能夠把握生物工程技術蓬勃發展的趨勢,建立起以葛蘭素(GlaxoSmithKline)、杜邦(Dupont)、巴斯夫(BSFA)等為代表的、在美國及全球範圍內相關技術產業的優勢和領先地位。

而在另一主導產業方面,因1965年IBM公司的進入,抓住1970年代開始持續增長的微電子、電腦和網路產業,陸續引入北方網路(NortelNetworks)、思科(Cisco)、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等企業,構築起IT產業集群。

進入21世紀,園區在加強以上兩個領域的領先地位的同時,突出強化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產業轉化,近年來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如瑞士信貸、富達投資的進駐,亦成為園區發展的新熱點。

可以看到,在抓住高科技發展機遇的同時,加強重點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是確保RTP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和保證。

三、各界緊密聯繫互動,夯實科研基礎

與大學的聯繫和互動是大多數高科技園區賴以建立和成功發展的基礎,對於RTP而言,其與大學的這種關係仍是值得強調的。

如前所述,園區的建立正是基於三所大學為前提。而事實上,最初確立的技術和產業重點亦是這三所大學的優勢延伸。杜克大學的醫學、生物專業在全美名列前茅,三所院校的電子工程及電腦專業亦有很強實力。含這三所大學在內的該地區八所院校,每年獲得的合同研究專案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不僅為RTP提供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還在教學、試驗、實習等合作過程中強化了大學和公司的交流,並為園區科技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

為加強園區與高校的聯繫合作,1974年當園區經多年發展有一定實力時,即在園區內劃定一塊約120英畝的單獨地域,建立了“三角區大學高級研究中心”(TriangleUniversitiesCenterforAdvancedStudies, Inc.),簡稱TUCASI。這一中心的主旨正在於“協助和促進非盈利性質的研究和教育項目,以利用和提升三所學校的智力和硬體資源,使它們更具有生產效力”。TUCASI可為三所大學和園區內的科學家提供研究和辦公場所及平臺,國家人文中心、北卡羅來納微電子中心、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國家統計學院、巴羅·威爾康基金會(BurroughsWellcomeFund)都入駐其中。

而當RTP在1980年代末期園區用地日趨緊張的時候,為繼續支持大學科研成果的轉化,州政府於1984年撥地1334英畝給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建設百年紀念校園(CentennialCampus),用於該大學校區擴展,並明確在此校區建設融教學、科研、公司、企業等於一體的各種複合設施。約6.2億美元的投入建起了25棟建築,面積約270萬平方英尺,提供了超過1600名的公司和政府雇員在此工作。“百年紀念校園”的成功建設還促使北卡羅來那州於2000年通過了《百年校園法》,授權北卡羅來納大學董事會對其系統內的所有校區可進行基於“學/官/產”合作形式下的房地產開發,以滿足研發需求。

四、注重整體規劃建設,確保環境平衡

作為全美最早最大的單一整體式高科技園區,RTP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的堅定和嚴格,確保形成今天園區優良的環境和風貌。

RTP達到7000英畝的用地規模和通過園區基金會進行開發管理的方式,無論在規模和投資、管理模式上,都有別於其同一時代的其他園區(如Boston128公路地區、矽谷斯坦福工業園等),這也是北卡羅來納州實際情況所決定的帶有政府引導的特徵之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學和產業界相互配合形成的共識,在催生園區的同時,就園區的長遠規劃和建設形成了統一的意見。核心的理念即是立足建設長遠的整體環境,寧可犧牲總的建設量也要確保能保護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土地的完整結構。

總體呈長方形但邊界不完全齊整的園區,東西寬約2英里(3公里)、南北長約8英里(13公里),地勢平坦略有起伏,但坡度小於10%,是典型的美國東南部平原地區的地形地貌。由於地處北美第二大山系阿帕拉契脈的南側,東面距大西洋約200英里,氣候溫和潮濕,冬天氣溫相對溫暖,常綠的針葉林和大片的闊葉林覆蓋了園區基地,間或還有少數的窪地因雨水沉 積形成水面。

規劃優先考慮對外交通,有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向連接該地區國際機場的I-40州際公路、南北向的Durham高速公路(編號147)呈斜十字交叉穿越園區,園區東西兩側分別臨鐵路線路,確保對外交通便捷。園區四周都有至少是雙向四車道公路環繞,內部則形成了由南北向與147號公路平行的道路形成的環線,另設多條園區次要道路便於狹長園區內部的東西向聯繫。

園區土地劃分採取了根據企業和機構需求協商核算的方式,並未採取格網來硬性劃分,這樣使得整個地形地貌較為完整。至於各個地塊由相應機構取得後,則根據內部佈局再規劃必要的道路。

管理機構重點進行控制的就是自然環境和景觀風貌。最早的規劃人員通過地形分析、排水組織、植被處理等措施明確了園區的主要控制地塊和廊道要求,尤其對於南側,保留了與坡度稍大的地形相配合的水體。通過區劃(zoning),要求園區北側(Durham境內)建築密度不得超過15%,南側(Wake境內)則是建築、設施和停車場占地的總和不得超過用地的30%。園區內建築以2~3層、不超過4層為主(近10年來因園區用地不足這一控制才被突破),進入園區需要單獨用地的企業必須達到8公頃以上,建設指標和建築方案在審定的同時要納入作為土地契約內容。

在企業類型上,除了技術含量要求外,以研發機構為主,不接受製造業(後期IT和生物產業達到較高環境標準的企業有所突破),以確保大氣和水體環境的品質。

由於對於園區長遠環境目標的重視和共識,40多年來,RTP真正做到了持續嚴格的環境控制,形成了近日可稱之為“綠色掩映、和諧自然”的低密度、園林化園區風貌。相比較於波士頓128公路地區沿高速公路各個大小不一的產業園區,矽谷地區產業園區與城鎮其他用地和設施緊密混雜的狀況,RTP是十分突出的。

五、形成周邊互補關係,帶動區域發展

RTP的選址區位以及其集中佈局的單一園區模式,與周邊三個城市地區形成了互補關係,並對該地區乃至更大地區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帶動效應,高科技產業與區域城鎮發展相結合,建構了產業和地方發展相結合的特色之路。

園區嚴格按照當初設立的目標嚴格控制入駐機構和企業的類型,形成了整體統一的研究、生產功能;除去中部唯一的酒店及單一建築的商業服務設施外,園區內沒有設置其他生活配套項目,相應功能主要依靠周邊的三個城鎮地區來安排和解決。

由於三角研究園區的存在和聲名鵲起,其所在的城鎮地區亦被稱之為“三角都市區”(TriangleMetropolitanArea)或“三角研究地區”(ResearchTriangleRegion),該地區除主要的三個城市外,還包含了其所在相互接壤的五個縣,雖然在行政上各自獨立,作為美國經濟體系裡的“統計資料區”,是典型的美國“大都市區”的形態。然而這一都市區又與矽谷、128地區等以大城市(三藩市和波士頓)為依託的區域有所不同,它是由彼此相當的中等城市均衡構成的(其中Raleigh作為州府所在地稍大,Durham次之,ChapelHill較小)因此,在擁有都市區所具有的城市功能設施的同時,人口密度要相對較低。與RTP配套的相關人員的居住主要分佈在該都市區內主要城鎮的郊區,而商業零售等服務設施則分佈在城鎮之間、城鎮和園區之間的地方幹道(localway)的兩側。

事實上,三角研究園區周邊廣闊而優美的綠色平原自然景觀和舒適齊全而富於特色的小城人文風情,是全美最佳生活地區之一(1994年該地區獲美國《財富》雜誌“全美最佳生活居住區”排名),較好地解決了高科技研究機構和產業人員生活需求,同時通過這種配套需求帶動了該都市區的相關產業發展,間接促進了地區就業和收入提升。在園區周邊4英里範圍內,已有和在建的辦公、商業、零售和產業配套項目合計約占地15000英畝、建築面積達1300萬平方英尺,住房單元超過40550個,快速便捷的交通將園區和一批重大的零售和娛樂地區聯繫起來。

另一方面,RTP的產業積聚還為三角都市區帶來了相關產業的投資和發展。由於園區的規模仍然十分有限,在園區之外出現了多種傾向,有的在臨園區的週邊發展新的產業園區(近年來在園區南側的Morrsil地區陸續有多個私人開發的專案正在進行之中),通常他們為園區內的使用者提供服務和製造設備,還有的則在臨近的其他縣或城鎮郊區建設產業園區或單獨的專案。據統計,園區建設之前,周邊三個縣(Orange、Wake、Durham)僅有不超過15%的商業屬於“新興”產業,比如化學、電子、通訊、商業服務、教育服務,以及工程和管理服務等;到1966年,這類產業則達到30%;1995年,47%;2005年,51%。

精彩回顧

重磅發佈:2017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報告 精准醫療的2017:技術、資本與未來
火石研究院 | 通化醫藥健康產業簡述
火石研究院 | 南京生物醫藥穀簡述
火石研究院 |差異化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產業,打造東方新“醫穀” 州政府希望通過園區的建立將主導經濟由農業過渡到現代化新興產業。1958年,計畫組成一個非營利的三角研究基金會,負責園區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

在州政府的積極支持和斡旋下,三角研究園改變策略,放棄直接找私人企業融資,轉而尋求州內企業和機構的支持。在1958年12月,開始新的一輪籌款,到1959年1月,共籌集了150萬美元,購入了園區的第一塊土地。隨後,州內的資金不斷融入,園區的建設得以順利起步。

三、發展階段

1965年,三角研究園迎來了歷史上的重大轉折,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中心將總部落地于園區,隨後大批企業和研究機構進駐,園區在生物醫藥、環境衛生等領域初具規模,形成與研發活動為主體的高科技中心。1975年,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綜合癌症研究中心建立,標誌著園區的生物科技產業正式起航。

1980年,北卡羅萊納州政府把生物工程視為最有前途的技術領域,並確定了相應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1983年GlaxoSmithKline入駐園區,1984年北卡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建立。

四、領導階段

1990年以後,隨著產業革命的深化,三角研究園進入成熟運作階段,生物醫藥集群發展成熟,服務配套逐漸完善;引入風險投資等助力孵化中小企業;注重政府、企業與大學之間交流平臺搭建;園區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研發生產許多對當代生物醫藥界具有突破性和指標性的藥品,例如全世界暢銷的抗癌藥物泰克索(Taxol)以及對抗愛滋病的防護藥(AZT)。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園迅速崛起成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發中心。

產業園成功要素解讀

RTP是美國州政府全面規劃催生形成的科技工業園,其成功是市場拉動和政府推動的結果。

圖3三角研究園關鍵成功要素分析

三角研究園的政企合作開發模式、外部機構導入、服務配套完善和人才集聚舉措是其發展的最大亮點。依靠大量外部資源的引入、高品質的服務配套以及具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和舉措,三角研究園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園。

一、頂層設計:吸引高技術科研企業,發展新產業,改造就產業

領導人的前瞻決策和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在北卡州崛起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早期開發中,政府發揮著積極的主導和支持作用,但在完成階段退居二線,主要扮演支持角色。

創建三角研究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國內外高技術企業在此建立新的研發機構,並在此建設生產設施,藉以發展北卡羅萊納州的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因此,政府還與頂尖生科大學及CRO機構形成合作夥伴,以此來吸引從事研究與發展和進行科研生產的企業。

就生物醫藥產業而言,三角研究園目前包括細胞病理研究、基因工程、癌症和流行疾病疫苗研發、免疫工程等具體細分產業,涉及的產業環節涵蓋研發、試驗、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

二、科研實力:依託頂尖研究型大學,並大力引入CRO公司

三所大學均是美國東南部也是全美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尤其是杜克大學,在201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美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七。高水準的研究型大學及其周邊的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等為園區的成功提供了豐富的智力和技術資源,成為三角研究園強大科研實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吸引研究型企業的重要原因。

此外,每年該地區大學的研發投入超過2.96億美元,是美國其他地區創新集群平均研發投資的兩倍。

園區的研發支援主體主要是三角研究院負責,主要提供協助入園企業提升研究、開發和技術能力等服務。同時,園區也引入CRO等服務型公司為園區研髮型企業提供相應服務,截至2013年,園區共有17家CRO公司進駐,是美國最大的CRO集聚區。

三、人才集聚:教育資源優勢提供人才儲備,同時通過政策與人才仲介機構來吸引人才

三角研究園周邊的三所大學為園區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科技人才儲備,其中生物醫藥相關專業每年的本科畢業人數總計約2900人,碩士畢業人數約1828人。而園區所提供的人才仲介服務與相關政策可將所需人才直送至園區企業。

除借助學校資源為園區直送專業人才外,三角研究園依託企業引入,提升創業型人才吸引力。其中,政府在政策上傾斜吸引企業入駐。例如入駐園區企業只需向聯邦政府繳稅,州政府實行免稅政策;對初創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貸款期限長達7年,貸款年利率僅為政府債券利率的一半,或使用5%的固定利率。除政策傾斜外,政府也通過資金投入,在園區內建立北卡生物研究中心,以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進而吸引高端人才。

此外,園區本身也採取相關措施來提升創業型人才的吸引力,例如:鼓勵大學與企業建立合作,建立專業化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共用機制為企業服務;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説明創業企業獲得市場機會和投資,為企業提供專業化、質優價廉的技術、投資、管理等服務,降低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初期的競爭風險,吸引創業人才。

四、服務配套:科學規劃用地,完善公共平臺和多元化商業與生活設施

(一)產業園用地配比

三角研究園內的配套較為完善,商業與生活配套設施業態豐富,功能完備。從園區用地配比看,產業用地占比較高,共21.25平方公里,占比75%,主要以企業研發與生產用地、大學等研究機構為主,實現從研發、試驗到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園區中部集中配置了園區研發中心等服務配套,共2.27平方公里,占比9%,主要以園區研發中心、商業生活配套為主,為入駐企業提供相關研發生產以及生活娛樂等服務;園區東部為大片保留綠地,同時為研發人員配備了一定面積的住宅用地,其中居住配套占地面積0.85平方公里,占比3%,以低密度住宅為主,主要為入駐企業的研發人員提供高品質的住宅。

(二)公共技術平臺

園區內公共技術平臺提供從基礎研究至批量生產的多項服務,促進了全產業鏈內企業集聚園區,推動技術快速商業化。其公共技術平臺包括複雜樣本成分分析、樣品性能檢測認證、臨床試驗觀測、量產資質評估等。

五、資金運營:資金來源廣泛,政府、VC/PE和商業銀行為資金主體

不動產租售為園區主要收入來源,占比74%,同時園區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最大化其資產效益,資金來源廣泛,可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多元化園區產業。

園區的主要資金主體為聯邦政府、州政府等政府機構和VC/PE、商業銀行等所提供的研發基金,主要投入階段為研發和後續小試及中試。

例如,2012聯邦政府為研究三角籌集1.5億美元實施新建學校專案(the Nonh carolina NewSchools Proiect,NCNSP),以提高北卡州大學入學率並幫助畢業生就業。

大型企業、公司的獎學金、項目基金等也是研究三角資金的重要來源。風險投資公司、獨立基金會、私人募捐等也為高校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奧斯卡百年基金(CVP)成為促進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實現技術轉移的關鍵因素。該基金積極支援大學研究人員或校友成立技術轉移公司,目前該大學已有超過15家依託CVP基金支持崛起的公司。

六、產業集聚:典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占比近半

通過50年的快速與持續發展,RTP目前已經發展與形成了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其主導產業涉及生物技術、生物製藥、電腦硬體和軟體、化學、環境科學、資訊技術、儀器儀錶、材料科學、微電子、統計和電信等技術領域,其中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企業佔據三角洲地區公司總數的45%。

圖4三角研究園的細分行業占比

目前,三角研究園共有超過264家企業(包括246家初創企業)入駐,包括GlaxoSmithKline、BD Technologies、United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等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共有員工總數4.8萬多人,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相關企業員工數約2.5萬人。截至目前,三角研究園區內的企業共獲得3256項技術專利,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專利1416項。

七、創新載體:技術創新中心、孵化器與高效協同創新,加速成果轉化

園區建有6項技術創新中心和孵化加速器,包括企業加速器(AlexanderBusiness Suites)、創新促進中心(Alexander Innovation center)、初創促進中心(First Flight Venture Center)、待開發促進器(The Frontier at RTP)、生命科學加速器(The Hamner Accelerator for translational Biosciences)、實驗室(TheLab at RTP)等,除了技術研究和開發以外,還從事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並定期舉行學術研討、學術報告等,積極鼓勵園區內產業技術綜合研究和校企之間的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的更新。

例如,位於研究三角的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NCBC),每年為研究三角的學術研究、基地建設、人力資源及新興產業提供巨額資金;為公共教育以及州內生物科學家、生物技術公司等提供獨特的援助計畫。NCBC下設四個分部(教育與公共事務部、生物技術資訊部、科學部、經濟開發部)協助高校與企業實現技術轉讓、建立資訊資料庫、提供研發資金和解決實際問題。

園區的研發主要成果轉換主體為附屬于大學的技術轉讓辦公室,構成三角研究園的三家大學(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杜克大學)皆設有此機構。

八、品牌傳播:品牌影響力已經建立,推廣能力趨於成熟

三角研究園在多年經營下早已累積相當的知名度,整體園區推廣能力也趨於成熟。園區的主要推廣形式與內容有三種:

一是加入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角色。目的是加強與其他成功園區的交流,瞭解世界科技園區的最新動態。例如加入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等多家相關國際組織。

二是主辦年會論壇,提升國際影響。該項推廣形式的目的是構建與企業(其他園區)的溝通平臺,提升國際知名度。三角研究園已經舉辦的大型會議論壇包括第26屆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年會等。

三是借力政府資源,完善推廣網路。三角研究園利用政府搭建的諸多網路平臺推廣園區,吸引企業入駐,例如三角研究園加入5家由州政府主導的產業聯盟或協會等組織。此外,園區也借之相關中小技術型企業充分瞭解,宣傳自身園區形象,吸引優質企業入駐。

產業園發展經驗總結

RTP是美國州政府全面規劃催生形成的科技工業園,利用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與區域實現協同創新,在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下,發展成了規模最大的研究型產業園區。

一、政府推動園區構建,引導跨界協作

北卡三角研究園區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產物,地方政府的前瞻視野和合理介入,為園區發展把握了方向,確保了長期有序發展。

首先,在一缺少較強工業傳統(如Boston128地區較早的機械、儀器製造業,戰前的電子業),二缺少外部需求推動(如128地區、矽谷地區早期的國防需求等)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一起面對經濟發展的壓力,立足於提供就業、提高收入,提出了園區建設的計畫。

其次,在起步實施階段面對各種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又在土地和資金方面給予重要支援和協調。

再次,在發展過程中,在制定和實施各種有力政策的同時,繼續推動建立各種跨大學、跨企業的研究機構促進科研和產業轉化,如北卡州科學和技術研究中心、北卡電子中心、生物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還有部分聯邦政府以及北卡羅來納州政府與大學聯合設立的科研機構。

最後,不同層面的政府研究經費(國家環保協會、環境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獲得的聯邦科研經費數額巨大,各個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亦通過各種管道獲取聯邦和地方的經費),對RTP的科研水準和產業轉化亦是至關重要的。

從另一方面說,地方政府的引導和介入又是適度而適宜的,即通過“三角研究基金會”建立政府與產業界、學術界進行溝通協商、並施加影響的平臺,並不介入直接的管理。

作為園區開發和管理的責任機構,基金會委員會由三方代表組成,並明確為非贏利機構;委員會對重大戰略和決策進行協商討論,並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市場運作。具體地,基金會向各企業出租或者銷售園內的土地,並且負責向區內的企業徵稅(園區企業不需向州政府納稅),再將這些收入用於投資或完善科技園的各項設施;在招商引資方面,基金會主要通過專業定向的資訊發佈或園內企業的關聯,吸引更多的企業;基金會還通過與國外大學、研究機構、科技園區合作開展專案,來擴大園區的知名度。基金會對園區的管理注重高效,新企業的註冊過程非常簡單,2~3天即可完成。

在成立基金會的同時,政府還組織成立了跨界的“三角研究院”(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落位於園區內,專門對政府與產業界、商業界的合作方式,細節等等進行研究,以供政策制定及“三角研究基金會”管理進行參考。“三角研究院”後改名為“三角研究國際”(ResearchTriangleInternational),將園區管理的視野提升到更國際化的層面並積極進行全球交流和經驗的推廣。

二、準確把握趨勢機遇,構築產業特色

研究三角園區的成功還在於前瞻性視野下把握宏觀經濟和技術戰略、堅持構築自身產業特色的努力。

科技園的提出本身即是基於當時美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技術發展下對於北卡羅來納州長遠發展而提出的,這點已無庸置疑;而基於北卡的地方資源特色(三所大學的教育優勢,以及環境的優勢),在眾多可能的情形下確定大規模的集中式科技園區,這種選擇亦是對宏觀形勢和地區現狀綜合考慮的結果。

在產業選擇上,結合三所大學的學科優勢,園區將化學、纖維工業作為發展重點,雖然由於學科技術本身發展的規律原因在初期發展較慢,但園區對於這一方向並沒有放棄。

隨著60年代中期國家環境科學協會及相關機構的進入,此一領域的研究逐步展開。正是這些長期堅持的基礎和積累,使得園區在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能夠把握生物工程技術蓬勃發展的趨勢,建立起以葛蘭素(GlaxoSmithKline)、杜邦(Dupont)、巴斯夫(BSFA)等為代表的、在美國及全球範圍內相關技術產業的優勢和領先地位。

而在另一主導產業方面,因1965年IBM公司的進入,抓住1970年代開始持續增長的微電子、電腦和網路產業,陸續引入北方網路(NortelNetworks)、思科(Cisco)、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等企業,構築起IT產業集群。

進入21世紀,園區在加強以上兩個領域的領先地位的同時,突出強化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產業轉化,近年來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如瑞士信貸、富達投資的進駐,亦成為園區發展的新熱點。

可以看到,在抓住高科技發展機遇的同時,加強重點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是確保RTP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和保證。

三、各界緊密聯繫互動,夯實科研基礎

與大學的聯繫和互動是大多數高科技園區賴以建立和成功發展的基礎,對於RTP而言,其與大學的這種關係仍是值得強調的。

如前所述,園區的建立正是基於三所大學為前提。而事實上,最初確立的技術和產業重點亦是這三所大學的優勢延伸。杜克大學的醫學、生物專業在全美名列前茅,三所院校的電子工程及電腦專業亦有很強實力。含這三所大學在內的該地區八所院校,每年獲得的合同研究專案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不僅為RTP提供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還在教學、試驗、實習等合作過程中強化了大學和公司的交流,並為園區科技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

為加強園區與高校的聯繫合作,1974年當園區經多年發展有一定實力時,即在園區內劃定一塊約120英畝的單獨地域,建立了“三角區大學高級研究中心”(TriangleUniversitiesCenterforAdvancedStudies, Inc.),簡稱TUCASI。這一中心的主旨正在於“協助和促進非盈利性質的研究和教育項目,以利用和提升三所學校的智力和硬體資源,使它們更具有生產效力”。TUCASI可為三所大學和園區內的科學家提供研究和辦公場所及平臺,國家人文中心、北卡羅來納微電子中心、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國家統計學院、巴羅·威爾康基金會(BurroughsWellcomeFund)都入駐其中。

而當RTP在1980年代末期園區用地日趨緊張的時候,為繼續支持大學科研成果的轉化,州政府於1984年撥地1334英畝給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建設百年紀念校園(CentennialCampus),用於該大學校區擴展,並明確在此校區建設融教學、科研、公司、企業等於一體的各種複合設施。約6.2億美元的投入建起了25棟建築,面積約270萬平方英尺,提供了超過1600名的公司和政府雇員在此工作。“百年紀念校園”的成功建設還促使北卡羅來那州於2000年通過了《百年校園法》,授權北卡羅來納大學董事會對其系統內的所有校區可進行基於“學/官/產”合作形式下的房地產開發,以滿足研發需求。

四、注重整體規劃建設,確保環境平衡

作為全美最早最大的單一整體式高科技園區,RTP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的堅定和嚴格,確保形成今天園區優良的環境和風貌。

RTP達到7000英畝的用地規模和通過園區基金會進行開發管理的方式,無論在規模和投資、管理模式上,都有別於其同一時代的其他園區(如Boston128公路地區、矽谷斯坦福工業園等),這也是北卡羅來納州實際情況所決定的帶有政府引導的特徵之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學和產業界相互配合形成的共識,在催生園區的同時,就園區的長遠規劃和建設形成了統一的意見。核心的理念即是立足建設長遠的整體環境,寧可犧牲總的建設量也要確保能保護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土地的完整結構。

總體呈長方形但邊界不完全齊整的園區,東西寬約2英里(3公里)、南北長約8英里(13公里),地勢平坦略有起伏,但坡度小於10%,是典型的美國東南部平原地區的地形地貌。由於地處北美第二大山系阿帕拉契脈的南側,東面距大西洋約200英里,氣候溫和潮濕,冬天氣溫相對溫暖,常綠的針葉林和大片的闊葉林覆蓋了園區基地,間或還有少數的窪地因雨水沉 積形成水面。

規劃優先考慮對外交通,有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向連接該地區國際機場的I-40州際公路、南北向的Durham高速公路(編號147)呈斜十字交叉穿越園區,園區東西兩側分別臨鐵路線路,確保對外交通便捷。園區四周都有至少是雙向四車道公路環繞,內部則形成了由南北向與147號公路平行的道路形成的環線,另設多條園區次要道路便於狹長園區內部的東西向聯繫。

園區土地劃分採取了根據企業和機構需求協商核算的方式,並未採取格網來硬性劃分,這樣使得整個地形地貌較為完整。至於各個地塊由相應機構取得後,則根據內部佈局再規劃必要的道路。

管理機構重點進行控制的就是自然環境和景觀風貌。最早的規劃人員通過地形分析、排水組織、植被處理等措施明確了園區的主要控制地塊和廊道要求,尤其對於南側,保留了與坡度稍大的地形相配合的水體。通過區劃(zoning),要求園區北側(Durham境內)建築密度不得超過15%,南側(Wake境內)則是建築、設施和停車場占地的總和不得超過用地的30%。園區內建築以2~3層、不超過4層為主(近10年來因園區用地不足這一控制才被突破),進入園區需要單獨用地的企業必須達到8公頃以上,建設指標和建築方案在審定的同時要納入作為土地契約內容。

在企業類型上,除了技術含量要求外,以研發機構為主,不接受製造業(後期IT和生物產業達到較高環境標準的企業有所突破),以確保大氣和水體環境的品質。

由於對於園區長遠環境目標的重視和共識,40多年來,RTP真正做到了持續嚴格的環境控制,形成了近日可稱之為“綠色掩映、和諧自然”的低密度、園林化園區風貌。相比較於波士頓128公路地區沿高速公路各個大小不一的產業園區,矽谷地區產業園區與城鎮其他用地和設施緊密混雜的狀況,RTP是十分突出的。

五、形成周邊互補關係,帶動區域發展

RTP的選址區位以及其集中佈局的單一園區模式,與周邊三個城市地區形成了互補關係,並對該地區乃至更大地區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帶動效應,高科技產業與區域城鎮發展相結合,建構了產業和地方發展相結合的特色之路。

園區嚴格按照當初設立的目標嚴格控制入駐機構和企業的類型,形成了整體統一的研究、生產功能;除去中部唯一的酒店及單一建築的商業服務設施外,園區內沒有設置其他生活配套項目,相應功能主要依靠周邊的三個城鎮地區來安排和解決。

由於三角研究園區的存在和聲名鵲起,其所在的城鎮地區亦被稱之為“三角都市區”(TriangleMetropolitanArea)或“三角研究地區”(ResearchTriangleRegion),該地區除主要的三個城市外,還包含了其所在相互接壤的五個縣,雖然在行政上各自獨立,作為美國經濟體系裡的“統計資料區”,是典型的美國“大都市區”的形態。然而這一都市區又與矽谷、128地區等以大城市(三藩市和波士頓)為依託的區域有所不同,它是由彼此相當的中等城市均衡構成的(其中Raleigh作為州府所在地稍大,Durham次之,ChapelHill較小)因此,在擁有都市區所具有的城市功能設施的同時,人口密度要相對較低。與RTP配套的相關人員的居住主要分佈在該都市區內主要城鎮的郊區,而商業零售等服務設施則分佈在城鎮之間、城鎮和園區之間的地方幹道(localway)的兩側。

事實上,三角研究園區周邊廣闊而優美的綠色平原自然景觀和舒適齊全而富於特色的小城人文風情,是全美最佳生活地區之一(1994年該地區獲美國《財富》雜誌“全美最佳生活居住區”排名),較好地解決了高科技研究機構和產業人員生活需求,同時通過這種配套需求帶動了該都市區的相關產業發展,間接促進了地區就業和收入提升。在園區周邊4英里範圍內,已有和在建的辦公、商業、零售和產業配套項目合計約占地15000英畝、建築面積達1300萬平方英尺,住房單元超過40550個,快速便捷的交通將園區和一批重大的零售和娛樂地區聯繫起來。

另一方面,RTP的產業積聚還為三角都市區帶來了相關產業的投資和發展。由於園區的規模仍然十分有限,在園區之外出現了多種傾向,有的在臨園區的週邊發展新的產業園區(近年來在園區南側的Morrsil地區陸續有多個私人開發的專案正在進行之中),通常他們為園區內的使用者提供服務和製造設備,還有的則在臨近的其他縣或城鎮郊區建設產業園區或單獨的專案。據統計,園區建設之前,周邊三個縣(Orange、Wake、Durham)僅有不超過15%的商業屬於“新興”產業,比如化學、電子、通訊、商業服務、教育服務,以及工程和管理服務等;到1966年,這類產業則達到30%;1995年,47%;2005年,51%。

精彩回顧

重磅發佈:2017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報告 精准醫療的2017:技術、資本與未來
火石研究院 | 通化醫藥健康產業簡述
火石研究院 | 南京生物醫藥穀簡述
火石研究院 |差異化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產業,打造東方新“醫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