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美貿易摩擦進入新階段

余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主任

近期, 中美經貿摩擦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通訊公司違法運營, 7年內禁止任何美國企業與其有商業往來。 隨後, 中方也效仿其做法, 針尖對麥芒地對美國高通公司對荷蘭恩智浦的並購案亮起了紅燈。 如果美方繼續對華為、聯想等中國公司進行制裁, 中方肯定也會對其它美國公司的經營行為展開商業調查。

摩爾定律預計每18個月晶片性能提高一倍。 在這樣的一個技術快速更新的時代, 將中興隔離在美國市場之外超過一年,

基本上就是徹底將該企業在美國的市場基礎摧毀了。

顯然, 中美經貿摩擦正從大規模清單對清單的兵團對抗進入個案對個案的選擇性執法對抗。 這可能預示著特朗普政府在對華經貿政策的策略在進行調整, 雙方都有意管控分歧, 避免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演變成貿易戰, 全面貿易戰可能性在下降。 但也實際表明中美貿易摩擦進入了新階段。

雙方都開始以國家安全為由, 盯上對方規模較大的企業, 基於國內法, 以違反國內法為理由進行打擊, 這雖然避免了雙方經貿摩擦集中爆發讓中美關係發生急性腦溢血進入重症監護室, 但是卻可能讓中美關係落下肢體感覺障礙、失眠抑鬱等慢性後遺症。

危害國家安全是最堂而皇之的理由,

外界無法辯駁。 但頻繁以此為由, 極易造成各自國家間民族對立情緒的上升。 一旦兩國民意懟上去, 政府在處理爭端事務時, 將很難基於經濟成本和收益及長期發展戰略做出理性反應。

此外, 國家間的競爭最後落腳點是企業。 各國政府都有內在衝動去保護本國企業, 但在商業發展過程中, 企業必然會有各個方面的一些小細節能夠被引用作為違規的行為。 將細微問題無限擴大化, 勢必會對企業經營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如果雙方持續對對方多個領域的主要企業進行此類“斬首式”的打擊, 將會對雙方國內經濟和產業結構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令彼此國內產業進行調整, 甚至重新洗牌,

政府調整有關產業政策。

此次美國對中興制裁暴露出來中興“無芯”問題將促使中國政府加大對晶片類核心零部件研發的投入。 美國一直自詡是最成熟的市場經濟, 市場有形的手不對市場競爭進行干預, 但是通過升級貿易摩擦, 讓對方國家對本國企業進行選擇性的打擊, 這實際上是借外部之手來對本國市場進行干預, 這是對所謂基於規則的市場經濟最大的諷刺。 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考慮, 各國都試圖建立一套自己的產業體系, 無疑是全球化的巨大退步。

面對外部挑戰, 中國的根本應對之策是加大開放, 構築中國開放政策“高地”, 吸引凝聚全球資本、技術、人才, 促進中國經濟真正高品質的發展。 (責任編輯 郭素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