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影響腫瘤預後的六個主要因素

影響腫瘤預後的六個主要因素:

1、腫瘤的類型。 一般而言, 肝癌、肉瘤能活5年的不多, 而乳腺癌、淋巴瘤和鼻咽癌活5年的很多, 甚至10年以上的癌症壽星也不少。 我國腫瘤患者中肝癌、肺癌居多, 這類癌症的死亡率較高;而歐美方面, 則是乳腺癌、腸癌居多, 治癒率較高。

2、腫瘤發現時的分期。 早期還是晚期, 癌症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65%, 而晚期癌症的治癒率還不到一半, 低於20%;我國患者不輕易去醫院、不願意去看醫生, 諱癌忌醫的不在少數, 以致許多腫瘤發現時都已是晚期, 晚期腫瘤治癒率很低, 死亡率就高。

3、腫瘤細胞惡性程度。 腫瘤細胞按病理的惡性程度依次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4個級別。 高分化的惡性程度低, 病人活得久些, 而低分化和未分化的預後較差。

4、腫瘤的治療。 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水準參差不齊,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患者治癒率更是偏低。

對病人生存時間影響最大的, 是治療的選擇, 這也是人為的因素, 也可以稱之為“人禍”, 就是過度治療。 因為過度治療會直接造成病人死亡, 縮減病人的生存時間。

5、公眾對腫瘤的認知。 嚴重影響了腫瘤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很多人談癌變色, 諱癌忌醫,

不談, 不檢, 如何預防癌症, 又如何時期發現和治療癌症?!歐美國家的公民健康教育已非常普及, 相比之下, 我國的健康教育水準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和人口老化的速度。 社會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唯一動力, 醫療公益性非常薄弱, 無效益要投入的健康教育更加難以維持。

6、國家財政投入差距大。 歐美國家的醫療投入一般都占GDP的13~23%,我國近十年來一直維持在5%左右, GDP和人口的相對一比, 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歐美的醫療保障體系已經很成熟和健全, 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保險的覆蓋率非常高, 經濟壓力影響了眾多普通百姓家庭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要正確理解腫瘤的五年生存率:

五年存活率又叫五年生存率。 指某種腫瘤經過綜合治療後, 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一定科學性。 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術後3年內, 約占 80%, 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5年內, 約占10%。 如果腫瘤患者經手術治療能生存五年以上, 可認為腫瘤被治癒的可能性為90%。

各種腫瘤手術後五年內不復發, 再次復發的機會的風險減少了很多, 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 但要知道的是, 癌症病人五年內不復發, 是比五年前的再次復發的機會風險減少了, 但與正常人相比, 風險還是高幾十倍之多, 所以不能說“治好了”而麻痹大意, 放任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