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眾籌”建成公益圖書館

神灣鎮圖書館新館這座由愛心眾籌建成的公益性圖書館, 佈置溫馨, 大氣秀雅。 南方日報記者 王雲 攝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3天前,

坐落在神灣鎮中心區域的神灣圖書館開始試運營, 並迎來第一位讀者。 從去年8月開始, 由鎮區文化部門牽頭, 在中山市慈善總會名下建立微基金, 並發起網路眾籌。 期間, 項目經歷“天鴿”“帕卡”雙颱風襲擊、捐款停滯等波折, 但最終網路上匿名的熱心人將愛心接力進行到了最後。 前後經歷8個月的籌建, 神灣鎮這座公益性圖書館正式開門迎接讀者。

以線上眾籌的形式做公益, 讓群眾共建共用公益事業成果。 神灣鎮圖書館的成功籌建為文化基礎設施的籌建提供了新思路, 為新時期公益事業發展打開新的想像空間。 去年以來, 神灣鎮已經陸續成功開展“神彩飛揚”公益慈善基金等多個線上公益項目。

南方日報記者 何偉楠

1 “寧可一年少收十幾萬租金!”

4月20日上午, 神灣鎮翠青路, 神灣鎮圖書館內燈光通明, 書架整飭一新, 3萬餘冊藏書均已上架。 直到這個時候, 李靖宇才有時間稍稍鬆口氣。

回想起來, 他不禁有些感慨, 8個月的時間裡, 在諸多甚至不知姓名的熱心人士幫助下, 這座圖書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建設完工。

李靖宇是神灣圖書館新館建設專案的發起人之一, 也是該鎮政府文體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 他介紹, 神灣鎮原本已有一座圖書館, 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 舊館的位置十分偏僻, 距離核心圩鎮較遠, “很多人不知曉圖書館的存在, 就算知道也不方便去。 ”

近年來,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 神灣鎮群眾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

新建一座功能健全、藏書豐富、借閱便捷的圖書館, 成為群眾越來越高的心理訴求。

去年8月, 新建神灣鎮圖書館的想法初次上報到鎮政府, 得到鎮領導班子的支持, 新建圖書館的項目正式提上日程。

要在鎮區核心區域建設圖書館, 找到條件合適的物業是關鍵的第一步。 經過多方查找, 去年8月, 李靖宇在翠青路發現了一處合適的商鋪。 該商鋪位於神灣鎮核心地帶, 毗鄰神灣大道, 交通方便, 周邊人流密集,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是圖書館的優選之地。

該商鋪屬於鎮政府的優質物業, 當時商鋪由人承包經營一家餐廳, 承包期限尚未到, 但是商家經營狀況並不好。 聽說鎮政府希望在此建設圖書館, 餐廳的經營者十分支持。

經過協商, 商家同意提前退出經營, 為圖書館的建設騰出空間。

因為位置條件優越, 該處商鋪的招商十分火熱, 500多平方米的商鋪按照市價出租, 每年可為鎮財政帶來超過13萬元的租金收入。

“寧可一年少收十幾萬租金, 也要建起這座圖書館。 ”神灣鎮領導在該鎮一次會議上, 再次強調建設鎮圖書館的決心。 2018年, 建設神灣鎮圖書館被納入該鎮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

2 成立微基金 熱心人接力捐助

選址確定後, 建館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籌款。

要打造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 需要不小的一筆資金。 經過精打細算, 李靖宇列出了一個總資金為68萬元的預算表, 其中包括裝修費用28萬元, 定制書架桌椅17萬元, 其餘費用23萬元。

鎮區財政本來就很緊張,

建館資金從哪裡來呢?李靖宇想到了當下比較流行的“眾籌”模式。 經過諮詢中山市慈善總會, 去年8月13日, “神灣鎮文化事業公益基金”在該總會微官網名下正式建立, 該公益微基金以“一元捐”的方式向網友籌集建館資金。

但是, 天不遂人願, 這個公益項目剛一起步就遇到挫折。 8月22日, 微基金剛上線在神灣人的朋友圈傳播起來, 就撞上了強颱風。 23日中午, 2017年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天鴿”在珠海金灣區登陸, 比鄰珠海的神灣鎮遭受到正面襲擊。 然而, 禍不單行, “天鴿”還未退去, 颱風“帕卡”又接踵而至, 神灣成為中山距離兩個颱風登陸地點最近的鎮區之一, 也成為受災最嚴重的鎮區之一, “雙颱風”在4天之內對神灣形成了嚴重的災害疊加影響。

“一時間,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很多群眾和企業都損失慘重。”李靖宇表示,雙颱風之後,顯然不是鼓勵大家捐款助建圖書館的合適時機,捐款專案在朋友圈傳播了僅1天就被颱風打斷,微基金帳面資金停滯在1萬餘元。

8月31日,得知神灣圖書館項目後,全國政協委員、神灣鎮慈善會會長施維雄積極促成該會一次性向專案捐款28萬元。颱風過後,神灣全鎮投入災後重建工作,圖書館建設專案的募資工作被迫再次放慢進度。

9月15日,神灣鎮財政資金13萬元轉入專案基金,該基金帳面數字更新為16萬元,加上神灣慈善會認捐的28萬元,總善款金額達到了44萬元。

隨後,神灣鎮多名領導在多個場合為建設圖書館公益項目當起代言人。“9月20日,接力還在繼續,一名鎮領導曾自掏腰包為專案捐了3000元。”李靖宇表示,在推進專案的過程中,他看到了每位知曉專案的人對公益的熱情和真心,他們發自內心地希望為這個公益項目盡一分力。各界人士在相互感染,熱情和愛心在網路上接力。

9月底開始,神灣鎮青年企業家協會等社會組織以及相關企業家陸續加入捐款行列,組織和個人共同接力,微基金帳面資金一點點接近預定目標。

3 “眾籌公益”助全民閱讀落地生根

眾籌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籌集資金,讓眾人知曉、共用這一公益項目成果,同樣是專案設計者的初衷。

李靖宇介紹,當初選擇採用“一元捐”的形式,就是因為這種形式的參與門檻低,拿出1元錢即可參與專案捐款。項目收穫的不僅是1元錢的資金,更重要的是,更多的群眾可以在捐款的過程中瞭解籌建中的新圖書館,他們不僅僅是“貢獻者”,也可能正在成為未來享受這一公益成果的“用戶”。

為了鼓勵群眾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捐建專案,專案在啟動之初就對捐款制度進行了精心設計。“捐款100元及以上的個人,可免押金辦理借閱證;捐款1000元以上的個人或者企業,可留名圖書館功德匾。”這樣的規則設計顯然發揮了效力。

2018年元旦前,前期已經促成神灣鎮慈善會為專案捐款的施維雄,再次以個人名義捐款1萬元,並以神灣鎮工商聯(商會)主席的身份向商會各企業家發起捐款倡議。隨後,中山市神灣鎮工商聯(商會)、中山市個體勞動者協會神灣分會、中山市私營企業協會神灣分會等組織的成員單位陸續加入捐款行列。一時間,神灣鎮再次掀起了捐款助建圖書館的小高潮。

2018年2月9日,臨近春節,時代地產的最後一筆善款匯入圖書館專案基金,“神灣鎮文化事業公益基金”圓滿完成預定籌集目標68萬元。同時上線的“神灣圖書館書籍慈善捐”專案,截至目前也已經籌集到3萬餘元,這些資金未來都將用來購置圖書加入館藏。項目資金共計71萬餘元中,僅有13萬元來自政府財政,58萬餘元均來自社會籌集,前後3000多人次參與專案捐款。此外,神灣、板芙兩鎮多家企業還向圖書館捐贈了總價值逾20萬元的書畫台等閱讀配套設施及圖書。

以眾籌助力公益,讓群眾參與共建,共用成果,鎮圖書館的籌建為神灣開展公益事業探索出了成功經驗。據悉,去年以來,神灣鎮已經陸續成功開展“神彩飛揚”公益慈善基金等多個線上公益項目。

“網路眾籌的辦法很有創意,不僅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費問題,而且在專案過程中很好地向全鎮居民推廣了全民閱讀的理念。”市文廣新局局長羅建華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灣鎮圖書館的眾籌建設,為文化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得益於這次眾籌的宣傳效果,相信神灣鎮圖書館落成後使用率也會很高,真正地推動了全民閱讀落地生根,這一經驗值得向全市推廣。

■對話

神灣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發起人李靖宇:

“社會上

有很多人

樂意做善事”

南方日報:推進捐款專案的過程中,你覺得最難的是哪個環節?

李靖宇:一開始是最難的。你不知道應該去找誰,你找到了別人,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這時候你可能會受到打擊,內心有波動,這個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最難的部分。捐款專案剛剛在朋友圈轉發的時候,有人懷疑專案的真實性,有朋友打電話過來求證。過了這個階段,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開始對這件事有了信心,並參與進來。

南方日報:這樣的轉機,讓人很受鼓舞吧?

李靖宇:有很多個瞬間,我都很受鼓舞。如前段時間我一直擔心圖書館建成後,管理人員不夠。一名在神灣工作的外省籍志願者告訴我,“你放心,如果不夠人,我們都來圖書館當義工。”還有一名設計師聽說神灣圖書館要開建,主動要求免費為場館做設計。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願意在工作之餘做毫無報酬的事情,讓我感動。

還有一家板芙企業的老闆,從朋友圈得知我們要建圖書館,主動為圖書館定制了一對陶瓷畫缸。東西不算貴重,但是這份素未謀面的信任,讓我很感動。

總之,推進專案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熱心人,他們不求回報地選擇付出。

南方日報:經過這次公益項目的實踐,有什麼樣的心得?

李靖宇:這次經歷讓我樹立了信心,公益原來可以這樣做。它也讓我思考更多,這種模式是否可以應用在更多的文化公益事業中,以什麼樣的方式更容易成功?

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穫,就是讓我更清楚、更貼切地瞭解社會現狀。這次募集資金的過程,讓我知道很多人擔心上當受騙,但是只要取得他們的信任,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樂意做善事的。

“一時間,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很多群眾和企業都損失慘重。”李靖宇表示,雙颱風之後,顯然不是鼓勵大家捐款助建圖書館的合適時機,捐款專案在朋友圈傳播了僅1天就被颱風打斷,微基金帳面資金停滯在1萬餘元。

8月31日,得知神灣圖書館項目後,全國政協委員、神灣鎮慈善會會長施維雄積極促成該會一次性向專案捐款28萬元。颱風過後,神灣全鎮投入災後重建工作,圖書館建設專案的募資工作被迫再次放慢進度。

9月15日,神灣鎮財政資金13萬元轉入專案基金,該基金帳面數字更新為16萬元,加上神灣慈善會認捐的28萬元,總善款金額達到了44萬元。

隨後,神灣鎮多名領導在多個場合為建設圖書館公益項目當起代言人。“9月20日,接力還在繼續,一名鎮領導曾自掏腰包為專案捐了3000元。”李靖宇表示,在推進專案的過程中,他看到了每位知曉專案的人對公益的熱情和真心,他們發自內心地希望為這個公益項目盡一分力。各界人士在相互感染,熱情和愛心在網路上接力。

9月底開始,神灣鎮青年企業家協會等社會組織以及相關企業家陸續加入捐款行列,組織和個人共同接力,微基金帳面資金一點點接近預定目標。

3 “眾籌公益”助全民閱讀落地生根

眾籌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籌集資金,讓眾人知曉、共用這一公益項目成果,同樣是專案設計者的初衷。

李靖宇介紹,當初選擇採用“一元捐”的形式,就是因為這種形式的參與門檻低,拿出1元錢即可參與專案捐款。項目收穫的不僅是1元錢的資金,更重要的是,更多的群眾可以在捐款的過程中瞭解籌建中的新圖書館,他們不僅僅是“貢獻者”,也可能正在成為未來享受這一公益成果的“用戶”。

為了鼓勵群眾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捐建專案,專案在啟動之初就對捐款制度進行了精心設計。“捐款100元及以上的個人,可免押金辦理借閱證;捐款1000元以上的個人或者企業,可留名圖書館功德匾。”這樣的規則設計顯然發揮了效力。

2018年元旦前,前期已經促成神灣鎮慈善會為專案捐款的施維雄,再次以個人名義捐款1萬元,並以神灣鎮工商聯(商會)主席的身份向商會各企業家發起捐款倡議。隨後,中山市神灣鎮工商聯(商會)、中山市個體勞動者協會神灣分會、中山市私營企業協會神灣分會等組織的成員單位陸續加入捐款行列。一時間,神灣鎮再次掀起了捐款助建圖書館的小高潮。

2018年2月9日,臨近春節,時代地產的最後一筆善款匯入圖書館專案基金,“神灣鎮文化事業公益基金”圓滿完成預定籌集目標68萬元。同時上線的“神灣圖書館書籍慈善捐”專案,截至目前也已經籌集到3萬餘元,這些資金未來都將用來購置圖書加入館藏。項目資金共計71萬餘元中,僅有13萬元來自政府財政,58萬餘元均來自社會籌集,前後3000多人次參與專案捐款。此外,神灣、板芙兩鎮多家企業還向圖書館捐贈了總價值逾20萬元的書畫台等閱讀配套設施及圖書。

以眾籌助力公益,讓群眾參與共建,共用成果,鎮圖書館的籌建為神灣開展公益事業探索出了成功經驗。據悉,去年以來,神灣鎮已經陸續成功開展“神彩飛揚”公益慈善基金等多個線上公益項目。

“網路眾籌的辦法很有創意,不僅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費問題,而且在專案過程中很好地向全鎮居民推廣了全民閱讀的理念。”市文廣新局局長羅建華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灣鎮圖書館的眾籌建設,為文化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得益於這次眾籌的宣傳效果,相信神灣鎮圖書館落成後使用率也會很高,真正地推動了全民閱讀落地生根,這一經驗值得向全市推廣。

■對話

神灣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發起人李靖宇:

“社會上

有很多人

樂意做善事”

南方日報:推進捐款專案的過程中,你覺得最難的是哪個環節?

李靖宇:一開始是最難的。你不知道應該去找誰,你找到了別人,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這時候你可能會受到打擊,內心有波動,這個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最難的部分。捐款專案剛剛在朋友圈轉發的時候,有人懷疑專案的真實性,有朋友打電話過來求證。過了這個階段,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開始對這件事有了信心,並參與進來。

南方日報:這樣的轉機,讓人很受鼓舞吧?

李靖宇:有很多個瞬間,我都很受鼓舞。如前段時間我一直擔心圖書館建成後,管理人員不夠。一名在神灣工作的外省籍志願者告訴我,“你放心,如果不夠人,我們都來圖書館當義工。”還有一名設計師聽說神灣圖書館要開建,主動要求免費為場館做設計。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願意在工作之餘做毫無報酬的事情,讓我感動。

還有一家板芙企業的老闆,從朋友圈得知我們要建圖書館,主動為圖書館定制了一對陶瓷畫缸。東西不算貴重,但是這份素未謀面的信任,讓我很感動。

總之,推進專案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熱心人,他們不求回報地選擇付出。

南方日報:經過這次公益項目的實踐,有什麼樣的心得?

李靖宇:這次經歷讓我樹立了信心,公益原來可以這樣做。它也讓我思考更多,這種模式是否可以應用在更多的文化公益事業中,以什麼樣的方式更容易成功?

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穫,就是讓我更清楚、更貼切地瞭解社會現狀。這次募集資金的過程,讓我知道很多人擔心上當受騙,但是只要取得他們的信任,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樂意做善事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