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向知產侵權說“不” 為創新發展“撐腰”

編者按

2017年, 廣東法院全面實施“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政策, 積極發揮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主導作用, 公正高效審理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 為服務廣東創新發展大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助力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到來之際, 南方日報與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推出“加強知產司法保護 服務廣東創新發展”系列報導, 敬請垂注!

“要對標國際最優最好最先進,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3月26日, 全國兩會閉幕一周不到, 我省召開科技創新大會部署推進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創新工作。

創新驅動需要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離不開司法保護。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 尤其是面對廣東科技研發投入的巨額資金、科技品牌文化的輝煌業績以及在國內國際的競爭實力, 廣東法院迎難而上, 勇於和善於破解侵權損害“賠償難”這一司法難題, 補足工作短板, 有效推動全面提升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水準, 服務廣東創新驅動戰略和經濟保持長期增長。

去年, 全省法院共新收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74088件, 同比增長68.62%, 審結71416件, 同比增長64.69%, 均居全國法院首位。 近3年來, 在我省法院已審結的智慧財產權案件中,

商標、著作權、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糾紛權利人平均獲償額較前3年, 分別提高25%、50%、36%和21%。

●南方日報記者 祁雷 通訊員 潘玲娜

優化管轄佈局

推進知產案跨區集中管轄

去年底, 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正式辦公, 廣東法院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又多了個堅強抓手。

“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 要積極發揮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主導作用, 司法審判要成為保護知產最有力的抓手。 ”廣東高院副院長徐春建說, 近年來, 根據中央相關部署, 廣東法院在頂層設計上一直不遺餘力。 如在2018年春節前夕, 廣東高院專門印發《關於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 提出10條具體意見, 為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廣東還通過大力推進智慧財產權專門審判機構改革, 有效滿足科技創新對知產專門化審判的司法需求。 其中舉措包括大力加強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各項建設, 鞏固並擴大改革成果。

“我院成立以來, 率先全面實行審判權力運行機制、人員分類管理、法官員額制等改革措施, 積極探索扁平化、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為總結和完善廣東可複製、可推廣司法改革經驗作出了積極貢獻。 ”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院長王海清說。

據悉, 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的法官平均都有15年以上的審判工作經歷, 超過86%的法官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至今, 該院共結案1.79多萬件, 已成為廣東法院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鋒。

除設立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

我省去年底還掛牌成立了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 辦理由深圳中院管轄的智慧財產權案件。 2017年, 深圳法院受理智慧財產權案28027件, 占全省1/3、全國1/10。

在優化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佈局方面, 我省一直在積極推進這類案件跨區集中管轄和專業審判機制。 如廣東高院依法指定清遠清城、惠州惠城、陽江江城等基層法院實行跨區域集中管轄所在市一審知產案件, 批准佛山禪城法院、珠海香洲法院成立專門智慧財產權法庭;指導廣東自貿(片)區的南沙、前海、橫琴法院探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新模式……

如今, 一個縱橫結合、上下配套的智慧財產權審判體系基本建成。

徐春建說, 我省近年來還大力推進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試點工作。

將試點工作擴大到全省具有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權的三級法院, 形成了兩級法院全面覆蓋的“深圳模式”、中院和部分基層法院“三合一”的“廣州模式”、中級法院單獨“三合一”的“珠海模式”。 有效保障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刑事處罰尺度的統一, 維護國家法治權威。

統一裁判尺度

破解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

此前, 《魔獸世界》開發者以手游《全民魔獸》開發及運營者高度抄襲其遊戲元素並快速獲得巨額非法盈利為由, 向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 最終, 法院確定600萬元高額賠償, 體現了智慧財產權的市場價值。

近年來, 通過證據保全、諮詢技術調查官等程式, 合理考量被告侵權獲利, 支持原告高額索賠的案例在廣東並不少見。

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賠償難”是智慧財產權審判的世界性難題。“賠償難”通常表現為“具體數額計算難”“當事人舉證難”“法院認定難”。

“法律規定,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法定賠償數額,分別最高不能超過3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等。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各地法院判決法定賠償數額的案件約占總體案件數量的98%。賠償數額長期低位運行,甚至低於企業同等專利授權費、商標廣告費和同類作品平均稿酬。”徐春建說,權利人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客觀上導致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在審判實踐中,不少企業反映,有時候由於法院審理週期長等問題,就會出現‘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不利局面。”廣東高院民三庭法官助理裘晶文說,近年來遊戲直播、遊戲著作權等涉網游侵權案,由於案件類型新穎,在審理中耗費法官大量精力調查取證,不可避免地將審理週期拖長。

為破解智慧財產權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我省法院自2011年起啟動“以制度創新破解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賠償難”調研,於2013年轉化調研成果並先後兩次在全省法院進行試點探索。

“智慧財產權本身是無形性的。正是因為它的無形性,導致它的權利邊界或者權利內容不明確。再加上,侵權行為的發生往往比較隱秘,權利人很難證明。所以,智慧財產權的賠償數額非常難確定。”全國優秀法官、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主審法官龔麒天表示,正因為上述難點,法院在審理知產案件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裁判尺度難統一的問題。

“廣東法院迎難而上,圍繞如何保護創新,嚴懲侵權行為,提高賠償數額等難點,探索出‘堅持將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研究和運用證據規則破解侵權損害賠償難作為工作主線,因勢利導實現五個轉變’的路徑。”徐春建表示,要實現將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有機統一,貫穿于智慧財產權審判全過程;以庭審為中心,把用好證據規則作為破解審判難題的支撐點和著力點;解決專業技術性問題的證據甄別和事實認定;實現對侵權損害、侵權獲利更加科學、合理、嚴謹的司法判定等。

統計顯示,近3年來,廣東商標、著作權、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糾紛權利人平均獲償額分別提高了25%、50%、36%、21%。

加強司法交流

促進我國參與制定國際知產保護規則

智慧財產權保護事關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求,也成為市場爭奪和“搭便車”行為的氾濫領域。

“智慧財產權無小案”,特別是在涉外、涉港澳臺案件中,法院還要用令人信服的判決,樹立我國知產司法保護的良好形象。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省,對外經濟交往十分密切,涉外、涉港澳臺智慧財產權案件數量多,社會影響大。

“在審判實踐中,廣東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徐春建說,如在捷豹路虎公司訴廣州奮力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中,法院就判令被告停止侵害“路虎”商標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20萬元。

廣東毗鄰港澳,廣東法院發揮區域優勢,加強涉外智慧財產權審判,通過引入香港專家團、顧問團,推行港澳籍陪審團、仲裁調解機構合作等舉措,提高審判質效。同時,通過加強對外交流,派員參加各類型高層研討,拓寬法官視野。

“參加國際交流不但能拓展我們的視野,也能在國際上傳播中國法院在知產審判的經驗,樹立中國司法形象。”作為年輕法官代表,裘晶文此前參加了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地的交流活動。

2017年5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北京辦智慧財產權官轉來美國BOSS公司致深圳法院的感謝信;2017年6月,burberry博柏利公司上門送來致廣東高院的感謝信……一封封感謝信背後,是對廣東智慧財產權審判大格局的認可,更是對廣東法官的讚譽。

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法院審結涉外智慧財產權民事一二審案件634件,審結涉港澳臺一二審案件1125件,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廣東法院針對前沿性、世界性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尤其是針對涉通信、互聯網等新興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等新類型疑難案件研究,目前正在探索全球首個專業、全面、規範的審判指南。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填補國際司法空白。

“做好專題調研,不僅有利於類案的公正審理,還能推動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合理定價,促進我國參與制定公平合理的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徐春建表示,智慧財產權審判能夠更好的規範市場秩序,保障創新產業發展,彰顯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主導作用。

支持原告高額索賠的案例在廣東並不少見。

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賠償難”是智慧財產權審判的世界性難題。“賠償難”通常表現為“具體數額計算難”“當事人舉證難”“法院認定難”。

“法律規定,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法定賠償數額,分別最高不能超過3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等。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各地法院判決法定賠償數額的案件約占總體案件數量的98%。賠償數額長期低位運行,甚至低於企業同等專利授權費、商標廣告費和同類作品平均稿酬。”徐春建說,權利人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客觀上導致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在審判實踐中,不少企業反映,有時候由於法院審理週期長等問題,就會出現‘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不利局面。”廣東高院民三庭法官助理裘晶文說,近年來遊戲直播、遊戲著作權等涉網游侵權案,由於案件類型新穎,在審理中耗費法官大量精力調查取證,不可避免地將審理週期拖長。

為破解智慧財產權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我省法院自2011年起啟動“以制度創新破解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賠償難”調研,於2013年轉化調研成果並先後兩次在全省法院進行試點探索。

“智慧財產權本身是無形性的。正是因為它的無形性,導致它的權利邊界或者權利內容不明確。再加上,侵權行為的發生往往比較隱秘,權利人很難證明。所以,智慧財產權的賠償數額非常難確定。”全國優秀法官、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主審法官龔麒天表示,正因為上述難點,法院在審理知產案件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裁判尺度難統一的問題。

“廣東法院迎難而上,圍繞如何保護創新,嚴懲侵權行為,提高賠償數額等難點,探索出‘堅持將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研究和運用證據規則破解侵權損害賠償難作為工作主線,因勢利導實現五個轉變’的路徑。”徐春建表示,要實現將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有機統一,貫穿于智慧財產權審判全過程;以庭審為中心,把用好證據規則作為破解審判難題的支撐點和著力點;解決專業技術性問題的證據甄別和事實認定;實現對侵權損害、侵權獲利更加科學、合理、嚴謹的司法判定等。

統計顯示,近3年來,廣東商標、著作權、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糾紛權利人平均獲償額分別提高了25%、50%、36%、21%。

加強司法交流

促進我國參與制定國際知產保護規則

智慧財產權保護事關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求,也成為市場爭奪和“搭便車”行為的氾濫領域。

“智慧財產權無小案”,特別是在涉外、涉港澳臺案件中,法院還要用令人信服的判決,樹立我國知產司法保護的良好形象。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省,對外經濟交往十分密切,涉外、涉港澳臺智慧財產權案件數量多,社會影響大。

“在審判實踐中,廣東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徐春建說,如在捷豹路虎公司訴廣州奮力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中,法院就判令被告停止侵害“路虎”商標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20萬元。

廣東毗鄰港澳,廣東法院發揮區域優勢,加強涉外智慧財產權審判,通過引入香港專家團、顧問團,推行港澳籍陪審團、仲裁調解機構合作等舉措,提高審判質效。同時,通過加強對外交流,派員參加各類型高層研討,拓寬法官視野。

“參加國際交流不但能拓展我們的視野,也能在國際上傳播中國法院在知產審判的經驗,樹立中國司法形象。”作為年輕法官代表,裘晶文此前參加了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地的交流活動。

2017年5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北京辦智慧財產權官轉來美國BOSS公司致深圳法院的感謝信;2017年6月,burberry博柏利公司上門送來致廣東高院的感謝信……一封封感謝信背後,是對廣東智慧財產權審判大格局的認可,更是對廣東法官的讚譽。

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法院審結涉外智慧財產權民事一二審案件634件,審結涉港澳臺一二審案件1125件,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廣東法院針對前沿性、世界性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尤其是針對涉通信、互聯網等新興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等新類型疑難案件研究,目前正在探索全球首個專業、全面、規範的審判指南。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填補國際司法空白。

“做好專題調研,不僅有利於類案的公正審理,還能推動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合理定價,促進我國參與制定公平合理的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徐春建表示,智慧財產權審判能夠更好的規範市場秩序,保障創新產業發展,彰顯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主導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