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窮秀才中舉之後,揮筆寫下一副對聯,親友看後都非常尷尬

清朝雍正年間, 江西一個偏遠上村裡, 有一位姓周的讀書人, 由於父親去世的比較早, 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 家裡只有幾畝薄田。 若是風調雨順的年頭, 尚且可以維持生活, 一旦遇到旱災、澇災, 連吃飯都成問題。 他從小就很懂事, 幫助母親幹農活, 其他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上, 想考取功名, 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二十多歲時考中秀才, 而且還是名列前茅, 這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雖然當時秀才不需要交稅, 到縣衙也不用下跪, 但周秀才的家境並沒有改變多少, 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 周秀才就做了私塾先生, 工作十分努力。

有一年的冬天, 周秀才的母親身患重病, 鄉里的郎中告訴他, 如果想要只好母親的病, 必須要到城裡去。 因為家裡沒錢, 秀才送走郎中後, 經過一番考慮, 就到附近的親戚家中先借點錢救急。 然而,

他找遍了所有親戚, 連一兩銀子都沒借到, 平日裡玩的不錯的一些朋友, 也紛紛表示愛莫能助。

周秀才心裡很清楚, 那些親友不是沒有錢, 而是覺得太太窮, 怕他以後還不上, 找各種藉口拒絕了他。 此時的他難受無比, 看著被病痛折磨的母親, 而自己卻無能無力,

也沒有人可以聽他傾訴。 整夜未眠的周秀才, 想到了昔日的一個同窗, 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同窗家中, 此人在瞭解情況後, 立馬借給他十兩白銀, 讓他趕緊帶著母親到城裡治病。

周秀才感動的想哭, 但他控制住眼淚, 並在心底暗暗發誓, 以後要好好報答同窗的恩情。 一段時間後, 周秀才母親的身體痊癒, 他松了一口氣, 除了幹農活之外, 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讀書, 還學習頭懸樑錐刺股的方法, 終於在第二年考中舉人。

別小看了舉人, 雖然與進士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但在當時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 就像晚清重臣曾國藩, 就是舉人出身。 周秀才中舉之後, 那些平日裡看不起他的親友, 紛紛帶著禮物前來祝賀, 甚至有些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我就知道你才華出眾, 是塊讀書的料, 一直就很看好你。 ”

周秀才沒有忘記這些人以前是如何對他的, 他提筆寫下一副對聯, 並將對聯貼在大門上:“上聯:去歲饑荒, 五六七月間, 柴米盡焦枯, 貧無一寸鐵, 賒不得, 欠不得, 雖有近戚遠親,

誰肯雪中送炭;下聯:今朝科舉, 一二三場內, 文章皆合式, 中了五經魁, 名也香, 姓也香, 不拘張三李四, 都來錦上添花。 ”

對聯的意思是, 當年我未中舉的時候, 求爺爺告奶奶地向你們借點錢, 卻沒有一人伸出援手, 而現在得知我中舉的消息, 你們都來巴結, 真是應了那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眾人看到這副對聯後,頓時尷尬無比,臉上火辣辣的。周秀才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他的那位同窗,兩人關係一直很好,在同窗遇到困難時,他毫不猶豫地出手幫助。

真是應了那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眾人看到這副對聯後,頓時尷尬無比,臉上火辣辣的。周秀才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他的那位同窗,兩人關係一直很好,在同窗遇到困難時,他毫不猶豫地出手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