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曲靖:名師工作坊開展“精准早讀”教學競賽 傳道授業生動有味

人民網曲靖4月21日電 (薛丹)4月20日的清晨, 伴著暖陽,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通泉中學傳出琅琅書聲, 數場關於“朗讀”的特殊課程在教室裡相繼展開。 初中教材上的古詩詞、成語, 在一場場吟唱、遊戲和“快嘴串燒”中, 被學生們快速記憶和掌握。

當天, 書聲伴著笑聲持續到中午, 主講知名教師在各自的課堂時間裡, 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為學生帶去了新穎的學習體驗。 這場活動是雲南省初中語文施維江名師工作坊開展的“精准早讀”同題異構課堂教學競賽。

用歌曲《神話》的旋律吟唱唐代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

用歌曲《時間煮雨》的旋律吟唱韓愈的《晚春》, 用歌曲《中國人》的旋律吟唱儒家經典《〈論語〉十二章》;用《敢問路在何方》的旋律吟唱劉禹錫的《陋室銘》……馬龍一中教師馮忠貴的第一堂課就“火”了。 不僅因為互動性強深受學生歡迎, 也給評委和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馮忠貴說, 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平日裡, 同學們苦於語文背誦和毫無興趣的朗誦, 連學生都避而遠之的傳統文化, 我們又該如何去傳承和發展呢?“所以我想通過學生喜聞樂見和樂於接受的方式, 讓大家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繼而能夠去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且實踐下來後的效果明顯。 ”

馬龍一中馮老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眼前一亮;馬龍區通泉中學滕冬慧老師用看圖猜成語、看成語說意思等遊戲,

講解成語的理解記憶, 與學生快樂互動;馬龍區舊縣中學的阮家輝老師用帶著學生讀、誦、默、背的方式, 讓學生們迅速熟讀和掌握了《愛蓮說》的要點;富源縣墨紅鎮中學的梅永兵老師用交叉記憶的方式在45分鐘內, 讓孩子們熟背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兩首古詩……意猶未盡的初二230班同學說, 這樣教學方式既新穎, 又互動, 讓同學們更有積極性, 提高了不少學習效率。

施維江名師工作坊的教師張文興從事語文教學多年, 他說, 在雲南省中考試卷考題中, 默寫占8分, 詩詞賞析占4分、文言文閱讀占11-13分, 這些考題, 都跟早讀的內容息息相關。 因此,

改變學校現有的早讀教學方式很有必要。

高級教師、名師工作坊坊主施維江介紹:“此次開展的‘精准早讀’教學就是要突出‘精准’二字, 用‘對症下藥’的方式, 解決學生在早讀過程中的厭倦情緒。 活動是工作坊進行的首次競賽嘗試, 給教師們搭建了施展才華的平臺。 ”為更好地發揮工作坊的示範、引領、指導作用, 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名師自我提升的發展平臺, 形成有影響力的團隊, 工作坊專門制定了總體規劃, 力求在兩年內, 形成一支在曲靖市初中語文界有影響力的、具有引領和輻射作用的初中語文名師團隊。

施維江名師工作坊是經雲南省教育廳、曲靖市教育局批准並授牌成立的中小學名師工作坊和名校長工作坊之一。

21名來自市縣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以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為核心, 成為了工作坊的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智慧型的教師。

2017年, 雲南省組建了130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坊。 曲靖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寸穎介紹, 曲靖市目前有7個名師工作坊和兩個名校長工作坊, 但從事語文科目教學研究的只有施維江名師工作坊。 “此次開展的教學競賽在雲南省早讀教育課程試點中邁出了第一步, 45分鐘的教學既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方法上要有特色, 同時也考驗著教師的功底和水準。 下一步將在全市範圍內展開‘精准早讀’競賽並進行推廣, 把名師的專業引領、帶動、輻射作用發揮好。 ”

(責編:徐前、楊良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