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言值】昨天還在養蛙的你們,今天不約而同地愛上了“小豬佩奇”?

一隻長得像吹風機的粉紅豬, 正在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佔領朋友圈。

豬的名字叫做“佩奇”, 其形象來自名叫《小豬佩奇》的英國動畫片。 該動畫片於2015年被引進中國市場。 在社交網路碎片化傳播下, 小豬佩奇很快成為現象級網紅。

一部有創意的動畫片吸引低齡兒童觀看, 沒什麼讓人意外的地方。 問題在於, 以“00後”或者“10後”為傳播目標的小豬佩奇, 為什麼也成了18歲~30歲之間的年輕人的最愛?

這個年齡跨度好像有點大。

一開始, 小豬佩奇是通過表情包、短視頻擴大知名度的。 “小豬佩奇穿上身, 今天我是社會人”,

這句話是一家短視頻平臺上最時髦的口號。 找准了傳播物件和管道, 讓小豬佩奇的“病毒式”推廣暢通無阻。 小豬佩奇賣萌、可愛的形象, 契合了以圖像傳播為主要特點的新型網路社交。

文創產業的周邊開發, 是小豬佩奇走進成人世界的重要推手。 據小豬佩奇IP所屬的英國Entertainment One公司公佈的資料, 小豬佩奇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授權和商品銷售收入, 同比增幅超過了700%。 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服裝品牌、手錶都用上了小豬佩奇的形象, 相關商家通過小豬佩奇賺了個盆滿缽滿。

但是, 讓年輕人真正喜歡, 光有表情包和周邊開發肯定還不夠。 在青年輿論場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低齡元素, 在於這些元素滿足了年輕人緩解壓力的需求。

連日來,

“隱形貧困人口”成為網路高頻詞。 部分年輕人的收入水準跟不上消費升級的趨勢, 造成了表面上生活品質很高但經濟承受能力並不穩定的“隱形貧困”現象。 這一代青年所面臨的壓力, 不是絕對的生存壓力, 而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追求美好生活的相對壓力。 這種壓力不僅是物質層面的, 還是精神層面的,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自然成為緩解精神壓力的出口。

向童年尋求安慰, 讓逝去的青春停下來, 正是處在上升期的年輕人的自我平衡之道。 於是, 我們看到, 80後懷念起十七八歲時的校園生活, 青春題材在影視市場上大紅大紫;90後乾脆懷念起童年時代, 搞笑又有點“社會”的小豬佩奇自然受到追捧。

小豬佩奇的走紅,

還順應了青年亞文化傳播中出現的“可愛文化”現象。

“可愛文化”或者說是“萌文化”, 最早出現在日本。 有研究者將“可愛文化”分析為三個層面:物質、行為和精神。 周邊商品的開發, 年輕人模仿“萌”的生活方式, 主要體現在物質和行為方面。 而在精神上, “可愛文化”成了群體性的社會心態和審美取向。 在日本, 一些年輕人不願意長大, 甚至出現“幼稚病”, 跟“可愛文化”的盛行不無關係。

對於當代中國青年來說, 奮鬥依然是時代的主題。 “可愛文化”雖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但“幼稚病”是不可取的社會心態。

主流文化與青年亞文化不是隔絕的, 也不可能互不往來, 碰撞與融合是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交匯時必然發生的現象。 青年亞文化衝擊著主流價值體系,

甚至讓主流社會產生“不適”。 如何化解這種“不適”, 考驗著主流社會的智慧與心態。 無論如何, 理解是建立兩種文化相互信任的重要一步。

小豬佩奇是青年亞文化的一個符號。 人畜無害的小豬, 延長了青春的保質期, 調劑快節奏的城市生活。 不過, 小豬終究不是生活的一切, 亞文化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不足以成為生活的態度和方向。 如果像四川某高校那位“精緻的豬豬女孩”那樣, 在寢室裡養起了豬, 恐怕就成了亞文化的一種僭越了。

責編:郭豔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