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聯指中心女總工尹璐:能打勝仗,也能教人打勝仗

來源中國軍網

中軍帳裡書寫“巾幗”故事

■中國軍網記者 張曉君 通訊員 莊彥 張立培 張文濤

從1993年開始, 她曾五赴朱日和, 先後完成奧運安保、“ 9·3”勝利日大閱兵, 沙場閱兵、上合聯演、全軍聯訓等20多項重大演訓任務, 承擔了數十項科研課題, 榮獲19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總工程師尹璐

她叫尹璐, 現任中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總工程師。

初見尹璐的第一印象, 個頭不高, 齊肩短髮, 兩片厚厚的鏡片, 如果不是領口的大校軍銜, 和一身幹練的迷彩服, 我想絕大部分人會和我有一樣的錯覺——這是位教書育人的老師。 然而, 就是這位“老師”, 她用自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中軍帳裡的“決策”制定, 書寫了屬於她的強軍故事!

何為聯合作戰?

尹璐說:就是將幾個雞蛋打開到碗裡, 還要融合在一起

華北某地,

中部戰區組織指揮的一場諸軍種防空聯合作戰實兵演習正緊張進行。

突然, 多批次“敵”飛機和艦船向我戰略目標襲來。

“敵”飛機是什麼類型?各有多少架?艦船是什麼類型各有多少艘?我有多少應對兵力、兵器……

情況萬分緊急, 時間在一秒秒地流逝。 由戰區組成的聯防指揮部各要素高速運轉進行情況判斷。

大家知道, “敵”來勢洶洶, 我作戰籌畫和指揮稍有不周和紕漏, 就可能造成敗局。

極短時間內, 尹璐帶領保障組借助指揮資訊系統和分析工具, 經過一番查閱、精算細算, 迅速對“敵”進行目標判證、企圖分析和威脅評估等, 很快給我指揮部“前臺”, 推送出由各方“資訊流”融合的“戰場情況圖”, 這幅圖上即時變化的“敵”我戰場態勢,

支撐戰區多軍種力量聯合對“敵”開展了有力反擊。

現場指揮員高興地為尹璐伸出了大拇指。

無戰不聯, 無聯不勝, 聯合作戰已是現代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 世界上近期幾場典型的高技術戰爭, 使尹璐受到的“聯合”衝擊越來越強烈。

可是聯合又談何容易, 在記者問到:“什麼是聯合作戰?能否用最簡單的話描述一下?”

尹璐回答說:“聯合簡單的講, 就是將幾個雞蛋打開放到一個碗裡。 把幾個雞蛋打在一個碗裡容易, 但怎麼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做出一道好菜可不容易。 面對著各軍種資訊系統互不相容、作戰樣式大相徑庭、指揮需求各有側重等多種困難, 又無經驗參考,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 ”

早在戰區尚在籌建時,

尹璐就開始思考構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資訊系統。 陸軍出身的尹璐每天通宵達旦補習聯合作戰和軍兵種知識, 鑽研各軍種各領域資訊系統建設情況, 短短半年就啃下數百萬字的資料, 寫下十幾萬字的筆記。

那段時間, 尹璐白天深入探索戰場資訊內涵外延、形成路徑、保障模式, 晚上研究創新自動化處理與人工干預校準相結合的方式方法, 沒有節假日和午休, 夜以繼日攻關。

超強的工作能力以及不達目的不鬆懈的拼搏勁頭, 讓尹璐聲名遠播。 在戰區成立的時候, 幾個單位領導為了尹璐能到自己單位, 還在戰區聯合參謀部黨委會上“拍起了桌子”。

成功的感覺是什麼?

尹璐說:成功, 只是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

看到尹璐取得的這麼多成績, 研究的課題幾乎都被全戰區, 全軍區推廣, 記者由衷感歎:“這樣的成績, 對您來說您的軍旅路可以用成功來概述嗎?”

尹璐卻說:談不上成功。 成績, 不過是又一個開始。 套用網路上一句流行語, 這僅僅只是一個小目標的實現。 很多人的關注點是別人取得的成績, 而我們的關注點是這個項目完成後, 對另一個項目有什麼作用和幫助。

那年,軍區衛生及工程系統高職評審工作運用了《軍隊專業技術幹部培訓考核資訊系統》,成功實現自動抽題、難度劃分、輔助評判等功能,大大減少考核中的人為因素,確保了客觀公正、真實可靠,數十名評委和上百名參評人員均給予高度評價。

在參評人員都對《軍隊專業技術幹部培訓考核資訊系統》大加讚揚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的是,研發該系統時尹璐已經懷有身孕。

尹璐從空軍指揮學院研究生隊畢業後,分到軍區自動化站,參加了《首長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課題開發。不久,上級又決定讓她負責《軍隊幹部考核試題自動生成及評定網路系統》軟體的開發,任務雙管齊下,偏在這個時候,她懷孕了。要孩子吧,課題要求高、任務急,耽擱不起;不要孩子吧,自己又捨不得。正在兩難之際,尹璐做了一個令大家很意外的決定:課題要參加,孩子也要生。辦法只有一個:和時間賽跑,搶在孩子出生前完成軟體發展設計工作。

尹璐的母親曾多次要求她注意身體,可她始終沒有離開崗位。直到孩子出生前兩天,各種程式和資料完整地擺在專家組面前,她才放心地走進醫院。

尹璐出生在軍人家庭,身為軍人的父母教會了她用衝鋒的姿態面對一切,凡事都要衝在最前頭。

別看外表柔弱,尹璐的內心卻似一團火,她把自己的全部都撲到了事業之中。她時常對人說兩句話,“你能給單位帶來什麼”“如果是打仗,應該怎麼辦”。

沒人會想到,在工作時,一個扛著大校軍銜的女軍官,會親自跪在地上用牙咬線頭,用膠布粘線路。

那年,在執行“9·3”閱兵訓練保障任務時,尹璐創新研發了移動端指揮資訊系統,這是全軍首次開發軍用某新型手機應用與固定終端軟體相結合的指揮資訊系統。使得閱兵各級組訓人員一機在手,就能即時直觀掌握訓練場情況,實施指揮,既便捷又精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成功的背後,是她和團隊長達四個多月的晝夜奮戰。適逢炎夏,在閱兵訓練基地這個蚊子多到能“吃人”的地方,尹璐和她的同事們常常加班到三四點,累了幾個桌子一拼就昏昏沉沉地睡倒了下去。等到五六點起來,才發現渾身都是蚊子叮出的包。

她以隊為家,以事業為家,以戰鬥力生成保障為信仰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但在她的心中,家庭依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工作關係,尹璐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很難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中考時,正值部隊接受全軍試點任務,進行系統演練,尹璐實在是走不開,家庭和工作難以周全。直到孩子最後考試那兩天,放心不下的尹璐才對領導開了口,申請休假兩天,回去陪著孩子中考。

軍隊人才需要的是什麼?

尹璐說:需要的是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尹璐是遠近聞名“金牌教官”。近年來,她先後為6000多名指揮員、參謀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授課教學,現場或電話指導部隊解決系統建設及運用中的技術難題上萬次。她的學生在全軍各個崗位發揮著顯著的作用。

聯合制勝,勝在人才。戰區成立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新保障模式和聯合作戰人才稀缺,尹璐急得常常徹夜難眠,天天琢磨著如何選調和培養人才。

近兩年,40多名來自各軍種和院校學信息技術專業的年輕博士、碩士充實到她的麾下,但他們彼此之間的思維習慣、工作思路、技術基礎差異很大,面對新體制新職能新環境,能夠頂得上去的技術骨幹不多。

良駒多挨鞭,方能顯神駿。這些出校門不久的高智商資訊新兵,肚子裡理論一大套,但如何向聯合作戰保障能力轉化,尚摸不清路數。

那些日子,尹璐循著技術幹部成長的特點與規律,思考究竟該如何發揮好集體智慧,推進戰區指揮資訊系統建設。

面對面研思路、鍵對鍵授技藝、手把手傳幫帶……在尹璐悉心培育下,這批資訊領域的“新兵”,很快變成了能獨立承擔值班和科研任務的“技術尖兵”。

當被記者問到:“在部隊對於人才的保留,尤其是對於高學歷人才的保留方面,您有什麼看法或者好的建議嗎?”

尹璐回答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高學歷人才,價值取向多元,但從院校來到崗位,理論和實踐的巨大落差讓他們容易迷失自我。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施展的平臺,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這需要一個過程,能讓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適應部隊,也能讓部隊逐漸適應人才。”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尹璐直接幫帶的上百名人員,也全部成為了聯合作戰指揮和保障的過硬尖子,被戰區表彰為優秀教練員。

戰區首長高興地說:“嬌柔‘弱女子’,帶出了一群指揮打仗和用資訊流支撐打仗的‘鋼鐵漢’!”

尹璐五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五十六個記憶》,講她參軍三十多年來,參加大大小小演習一共收穫了五十六個證章,從最早93年時在朱日和參加演習時的臂章,到如今的臂章,在其中的變化中,聯合的意味愈漸清晰,也能逐漸看出科技發展的力量。

現在,埋在尹璐心中的強軍種子已經生根發芽,然而她仍未停下腳步,證章的數量仍在增加,也意味著她仍將不斷突破,不斷在讓自己的強軍之路更加流光溢彩。

那年,軍區衛生及工程系統高職評審工作運用了《軍隊專業技術幹部培訓考核資訊系統》,成功實現自動抽題、難度劃分、輔助評判等功能,大大減少考核中的人為因素,確保了客觀公正、真實可靠,數十名評委和上百名參評人員均給予高度評價。

在參評人員都對《軍隊專業技術幹部培訓考核資訊系統》大加讚揚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的是,研發該系統時尹璐已經懷有身孕。

尹璐從空軍指揮學院研究生隊畢業後,分到軍區自動化站,參加了《首長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課題開發。不久,上級又決定讓她負責《軍隊幹部考核試題自動生成及評定網路系統》軟體的開發,任務雙管齊下,偏在這個時候,她懷孕了。要孩子吧,課題要求高、任務急,耽擱不起;不要孩子吧,自己又捨不得。正在兩難之際,尹璐做了一個令大家很意外的決定:課題要參加,孩子也要生。辦法只有一個:和時間賽跑,搶在孩子出生前完成軟體發展設計工作。

尹璐的母親曾多次要求她注意身體,可她始終沒有離開崗位。直到孩子出生前兩天,各種程式和資料完整地擺在專家組面前,她才放心地走進醫院。

尹璐出生在軍人家庭,身為軍人的父母教會了她用衝鋒的姿態面對一切,凡事都要衝在最前頭。

別看外表柔弱,尹璐的內心卻似一團火,她把自己的全部都撲到了事業之中。她時常對人說兩句話,“你能給單位帶來什麼”“如果是打仗,應該怎麼辦”。

沒人會想到,在工作時,一個扛著大校軍銜的女軍官,會親自跪在地上用牙咬線頭,用膠布粘線路。

那年,在執行“9·3”閱兵訓練保障任務時,尹璐創新研發了移動端指揮資訊系統,這是全軍首次開發軍用某新型手機應用與固定終端軟體相結合的指揮資訊系統。使得閱兵各級組訓人員一機在手,就能即時直觀掌握訓練場情況,實施指揮,既便捷又精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成功的背後,是她和團隊長達四個多月的晝夜奮戰。適逢炎夏,在閱兵訓練基地這個蚊子多到能“吃人”的地方,尹璐和她的同事們常常加班到三四點,累了幾個桌子一拼就昏昏沉沉地睡倒了下去。等到五六點起來,才發現渾身都是蚊子叮出的包。

她以隊為家,以事業為家,以戰鬥力生成保障為信仰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但在她的心中,家庭依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工作關係,尹璐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很難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中考時,正值部隊接受全軍試點任務,進行系統演練,尹璐實在是走不開,家庭和工作難以周全。直到孩子最後考試那兩天,放心不下的尹璐才對領導開了口,申請休假兩天,回去陪著孩子中考。

軍隊人才需要的是什麼?

尹璐說:需要的是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尹璐是遠近聞名“金牌教官”。近年來,她先後為6000多名指揮員、參謀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授課教學,現場或電話指導部隊解決系統建設及運用中的技術難題上萬次。她的學生在全軍各個崗位發揮著顯著的作用。

聯合制勝,勝在人才。戰區成立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新保障模式和聯合作戰人才稀缺,尹璐急得常常徹夜難眠,天天琢磨著如何選調和培養人才。

近兩年,40多名來自各軍種和院校學信息技術專業的年輕博士、碩士充實到她的麾下,但他們彼此之間的思維習慣、工作思路、技術基礎差異很大,面對新體制新職能新環境,能夠頂得上去的技術骨幹不多。

良駒多挨鞭,方能顯神駿。這些出校門不久的高智商資訊新兵,肚子裡理論一大套,但如何向聯合作戰保障能力轉化,尚摸不清路數。

那些日子,尹璐循著技術幹部成長的特點與規律,思考究竟該如何發揮好集體智慧,推進戰區指揮資訊系統建設。

面對面研思路、鍵對鍵授技藝、手把手傳幫帶……在尹璐悉心培育下,這批資訊領域的“新兵”,很快變成了能獨立承擔值班和科研任務的“技術尖兵”。

當被記者問到:“在部隊對於人才的保留,尤其是對於高學歷人才的保留方面,您有什麼看法或者好的建議嗎?”

尹璐回答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高學歷人才,價值取向多元,但從院校來到崗位,理論和實踐的巨大落差讓他們容易迷失自我。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施展的平臺,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這需要一個過程,能讓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適應部隊,也能讓部隊逐漸適應人才。”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尹璐直接幫帶的上百名人員,也全部成為了聯合作戰指揮和保障的過硬尖子,被戰區表彰為優秀教練員。

戰區首長高興地說:“嬌柔‘弱女子’,帶出了一群指揮打仗和用資訊流支撐打仗的‘鋼鐵漢’!”

尹璐五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五十六個記憶》,講她參軍三十多年來,參加大大小小演習一共收穫了五十六個證章,從最早93年時在朱日和參加演習時的臂章,到如今的臂章,在其中的變化中,聯合的意味愈漸清晰,也能逐漸看出科技發展的力量。

現在,埋在尹璐心中的強軍種子已經生根發芽,然而她仍未停下腳步,證章的數量仍在增加,也意味著她仍將不斷突破,不斷在讓自己的強軍之路更加流光溢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