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除了昆明艦,還有哪些戰艦的名字與雲南有關?

今天是4月23日, 海軍節, 中國海軍69歲生日。

十多天前那場令人心潮澎湃的南海大閱兵, 在習主席檢閱座艦173號長沙艦側翼擔任檢閱艦護衛工作的,

是一艘同型號的軍艦, 舷號172, 這艘戰艦叫昆明艦。

“感覺就像自己的家鄉也參加了閱兵!”

“好激動!”

是的, 由戰艦名字引發的共鳴, 這正是一支海軍, 尤其是一支強大海軍的特殊魅力。 人民海軍69年波瀾壯闊的歷程, 一代代水兵、一代代艦艇都是見證,

而艦名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歷史記憶。

今天, 我們從戰艦的名字說起。

出現在南海大閱兵上的172號昆明艦, 是人民海軍目前在役最先進的052D型驅逐艦首艦, 是一艘名副其實的“明星”艦, 那麼除了昆明艦, 人民海軍還有哪些戰艦的名字與雲南有關?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擦亮眼睛, 下面我們開始“閱艦”

昆明艦是052D型驅逐艦首艦, 一般來說, 中國海軍艦艇入列儀式在軍港內舉行, 但昆明艦是直接在江南造船廠的碼頭上入列的。

目前, 作為我國首型批量建造的新銳驅逐艦, 052D共有6艘入列, 至少6艘正在建造。 在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入列之前, 052D是中國海軍目前最新銳的新型導彈驅逐艦, 由於裝備了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與052C型導彈驅逐艦一起被稱為“中華神盾”, 具備較強的區域防空和對海作戰能力。

這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在4月12日的南海大閱兵上, 習主席的座艦暨檢閱艦是173長沙艦, 而檢閱艦護衛艦則由172昆明艦擔任。

曲靖艦是我國自行研製建造的新一代輕型導彈護衛艦, 該艦裝備了多套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武器裝備, 資訊化程度高, 隱身性能好, 可單獨或者協同海軍其他兵力攻擊敵水面艦艇、潛艇, 具有較強的防空、反潛和對海作戰能力。

曲靖又稱“麒麟城”, 曲靖艦官兵們也親切地稱自己的戰艦為“麒麟艦”。 目前, 056型護衛艦已有近40艘入列服役。

作為設計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的053H1型護衛艦, 截至目前服役時間均已超過30年, 隨著我國新型護衛艦大量建造服役, 該型號護衛艦正逐步退出中國海軍戰鬥序列。 近年來已有數艘053H1護衛艦退役後轉售給外軍服役, 包括孟加拉海軍、緬甸海軍等。

撫仙湖號綜合補給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綜合大型補給艦,船體與以前的福池型補給艦相似,但並未設置補給站,中部兩舷裝備有與福池型相似的吊車,但在福池型前後補給站的位置,“撫仙湖”號裝備有4部門型吊艇架,每舷各2部。

撫仙湖艦是904A型大型綜合補給艦的首艦,目前尚未確認該型號有後續艦存在。換個說法,撫仙湖艦是中國海軍裝備發展“小步快跑”的典型案例之一。

該級艦沒有綜合補給艦所特有的大型補給門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裝了兩個小艇投放架。艦後部設有直升機機庫和寬大的直升機平臺,視野較為開闊,便於直升機起降作業,可供直-8、直-9及卡-28等中輕型運輸直升機實施垂直補給,可對南沙守礁部隊換班、補給,還能擔負一定的編隊補給或海上醫療救護等任務。

鄭和號訓練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可單艦環球半圈無須加油。艦上設有衛星導航儀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設備,以及全自動火炮、火箭深彈發射器等武器裝備,教學、通信、機電、生活、醫療設施齊全,僅大型海圖室就有三個,並設教學指揮中心和教學彩色電視閉路系統。在這艘艦上,學員可同時進行航海、觀通、機電、武器、船藝、醫療等40多科目的實習訓練。

自服役起,鄭和艦多次出訪,足跡遍佈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2012年月16日至9月21日,鄭和艦搭載308名官兵,執行“和諧使命-鄭和艦環球行”環球航行訪問任務,航行32280海裡、2128小時,歷時159天,先後訪問和停靠14個國家14個港口,完成110名學員航行實習,創造了海軍單艦航程最遠、出訪時間最長、訪問國家港口最多的記錄。這是中國海軍第二次環球航行。第一次是在2002年,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艦艇編隊,歷時132天訪問了10個國家,那次航行被稱為新中國“海軍對外交往史上的里程碑”。

2013年4月28日,海軍為鄭和艦記一等功。

好了,“閱艦”先告一段落。

縱觀世界,每個有海軍的國家,都擁有象徵國家尊嚴、標誌綜合國力的艦艇。

共和國的“流動國土”究竟是怎樣命名的呢?

1950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一周年生日慶典暨艦艇命名典禮上,人民海軍的第一批艦艇被以“井岡山”“延安”“遵義”“古田”等革命聖地的地名命名。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我國大部分戰艦採取城市地名加艦艇舷號的方式命名。

1978年11月18日,海軍正式頒佈《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對人民海軍艦艇命名作出規範。1986年7月10日,海軍對艦艇命名條例又作了補充和修改。

命名的原則是: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具體命名規定

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導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魚雷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

掃佈雷艦以“州”命名;

獵潛艇以“縣”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兵登陸艦以“河”命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再加序號的形式命名。

當然隨著人民海軍迅猛發展,目前海軍戰艦的命名已有許多“特殊情況”出現,例如人民海軍目前並沒有巡洋艦,尚在建造中的055大型驅逐艦雖然噸位達到了萬噸以上,但仍是驅逐艦;以行政省(區)命名的方式已經出現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按照慣例,新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也將使用行政省(區)命名;隨著掃佈雷艦、獵潛艇逐漸被大量的056輕型護衛艦代替,“州”“縣”命名的區別也逐漸模糊。

除了上述地名、山名、河名以外,人民海軍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艦艇,在命名上不拘一格,既有人名,也有星系名,還有獨一無二的命名。

用人名命名的艦艇,最出名的莫過於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鄭和艦和世昌艦。大家所熟知的竺可楨船、錢學森船、畢昇艦、華羅庚艦也以人名命名,這些人無一不是在中國歷史上或者在新中國建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巨匠。

在人民海軍編制序列中,還有一艘極為特殊的艦船,其命名沒有受到任何規則限制,也是迄今海軍艦船中名字最長的,那就是隸屬於東海艦隊的外交明星船——和平方舟醫院船,其地位作用,讀其名便可知。

此外,還有數艘以星系命名的電子偵察船,這些星系都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裡為民間所熟知的,如北極星船、天權星船、開陽星船,等等。天權星船所命名的天權星,在古代是文曲星,而開陽星船中的開陽星,是古人所說的武曲星。

遊弋在遠海大洋,戰艦是流動的國土,也是艦艇命名城市的亮麗名片,既承載著遠航水兵的青春夢想,也聯結著水兵與“第二故鄉”的情感寄託。

艦為城榮,城因艦威。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命名戰艦,是一種無上榮光,不僅會增強市民的自豪感,也是拳拳愛國情的有效載體。而對水兵們來說,艦艇命名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譽市民”的榮譽,更意味著一份牽掛、一種責任、一份動力、幾多鞭策。

隨著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步伐穩步邁出,昆明、曲靖、昭通、撫仙湖、瀘沽湖……一個個名字馳騁在深藍的洋面上,出現在到訪異國他鄉的碼頭,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來源雲報用戶端出品 張俊輝 蔡飛

責編/李橋 李鐵

監製/和紅軍 和麗星 總監製/段成坤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c)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

(平臺編輯:全媒體-12850108)

(LastUpDate:2018-04-23 17:50:05)

撫仙湖號綜合補給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綜合大型補給艦,船體與以前的福池型補給艦相似,但並未設置補給站,中部兩舷裝備有與福池型相似的吊車,但在福池型前後補給站的位置,“撫仙湖”號裝備有4部門型吊艇架,每舷各2部。

撫仙湖艦是904A型大型綜合補給艦的首艦,目前尚未確認該型號有後續艦存在。換個說法,撫仙湖艦是中國海軍裝備發展“小步快跑”的典型案例之一。

該級艦沒有綜合補給艦所特有的大型補給門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裝了兩個小艇投放架。艦後部設有直升機機庫和寬大的直升機平臺,視野較為開闊,便於直升機起降作業,可供直-8、直-9及卡-28等中輕型運輸直升機實施垂直補給,可對南沙守礁部隊換班、補給,還能擔負一定的編隊補給或海上醫療救護等任務。

鄭和號訓練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可單艦環球半圈無須加油。艦上設有衛星導航儀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設備,以及全自動火炮、火箭深彈發射器等武器裝備,教學、通信、機電、生活、醫療設施齊全,僅大型海圖室就有三個,並設教學指揮中心和教學彩色電視閉路系統。在這艘艦上,學員可同時進行航海、觀通、機電、武器、船藝、醫療等40多科目的實習訓練。

自服役起,鄭和艦多次出訪,足跡遍佈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2012年月16日至9月21日,鄭和艦搭載308名官兵,執行“和諧使命-鄭和艦環球行”環球航行訪問任務,航行32280海裡、2128小時,歷時159天,先後訪問和停靠14個國家14個港口,完成110名學員航行實習,創造了海軍單艦航程最遠、出訪時間最長、訪問國家港口最多的記錄。這是中國海軍第二次環球航行。第一次是在2002年,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艦艇編隊,歷時132天訪問了10個國家,那次航行被稱為新中國“海軍對外交往史上的里程碑”。

2013年4月28日,海軍為鄭和艦記一等功。

好了,“閱艦”先告一段落。

縱觀世界,每個有海軍的國家,都擁有象徵國家尊嚴、標誌綜合國力的艦艇。

共和國的“流動國土”究竟是怎樣命名的呢?

1950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一周年生日慶典暨艦艇命名典禮上,人民海軍的第一批艦艇被以“井岡山”“延安”“遵義”“古田”等革命聖地的地名命名。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我國大部分戰艦採取城市地名加艦艇舷號的方式命名。

1978年11月18日,海軍正式頒佈《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對人民海軍艦艇命名作出規範。1986年7月10日,海軍對艦艇命名條例又作了補充和修改。

命名的原則是: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具體命名規定

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導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魚雷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

掃佈雷艦以“州”命名;

獵潛艇以“縣”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兵登陸艦以“河”命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再加序號的形式命名。

當然隨著人民海軍迅猛發展,目前海軍戰艦的命名已有許多“特殊情況”出現,例如人民海軍目前並沒有巡洋艦,尚在建造中的055大型驅逐艦雖然噸位達到了萬噸以上,但仍是驅逐艦;以行政省(區)命名的方式已經出現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按照慣例,新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也將使用行政省(區)命名;隨著掃佈雷艦、獵潛艇逐漸被大量的056輕型護衛艦代替,“州”“縣”命名的區別也逐漸模糊。

除了上述地名、山名、河名以外,人民海軍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艦艇,在命名上不拘一格,既有人名,也有星系名,還有獨一無二的命名。

用人名命名的艦艇,最出名的莫過於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鄭和艦和世昌艦。大家所熟知的竺可楨船、錢學森船、畢昇艦、華羅庚艦也以人名命名,這些人無一不是在中國歷史上或者在新中國建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巨匠。

在人民海軍編制序列中,還有一艘極為特殊的艦船,其命名沒有受到任何規則限制,也是迄今海軍艦船中名字最長的,那就是隸屬於東海艦隊的外交明星船——和平方舟醫院船,其地位作用,讀其名便可知。

此外,還有數艘以星系命名的電子偵察船,這些星系都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裡為民間所熟知的,如北極星船、天權星船、開陽星船,等等。天權星船所命名的天權星,在古代是文曲星,而開陽星船中的開陽星,是古人所說的武曲星。

遊弋在遠海大洋,戰艦是流動的國土,也是艦艇命名城市的亮麗名片,既承載著遠航水兵的青春夢想,也聯結著水兵與“第二故鄉”的情感寄託。

艦為城榮,城因艦威。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命名戰艦,是一種無上榮光,不僅會增強市民的自豪感,也是拳拳愛國情的有效載體。而對水兵們來說,艦艇命名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譽市民”的榮譽,更意味著一份牽掛、一種責任、一份動力、幾多鞭策。

隨著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步伐穩步邁出,昆明、曲靖、昭通、撫仙湖、瀘沽湖……一個個名字馳騁在深藍的洋面上,出現在到訪異國他鄉的碼頭,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來源雲報用戶端出品 張俊輝 蔡飛

責編/李橋 李鐵

監製/和紅軍 和麗星 總監製/段成坤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c)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

(平臺編輯:全媒體-12850108)

(LastUpDate:2018-04-23 17:50:0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