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應建:讓產業紅利惠及家家戶戶

重慶網路廣播電視臺記者 周開學

2004年9月5日, 萬州區鐵峰鄉吉安村遭遇山體滑坡, 本來就貧困的吉安村“雪上加霜”。 10多年後, 從廢墟上站起來的村民們早已經重建家園,

現在成為擁有6000多畝特色水果的產業大村, 吉安村是如何讓村民產業紅利?新時代的奮鬥者,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鐵峰鄉吉安村黨支部書記楊應建的奮鬥故事。

近段時間, 正是翠冠梨管護的關鍵時期, 楊應建除了處理村裡的日常事務,

他整天和村民們在一起管護梨園。 昨天, 記者見到楊應建的時候, 他正在指導村民為梨園打除草劑。

“我們兌藥的時候, 稍微把藥水濃度兌濃一點, 打一次藥, 要把草除掉。 ”

村裡的翠冠梨基地有1800畝, 是楊應建帶領村民在2014年逐步發展起來的, 產業覆蓋了吉安村5、7、8三個組。 這三個組是吉安村海拔最高、地理條件最差的, 由於沒有產業, 當地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 村民生活比較困難。

楊應建將村裡其他組發展特色產業、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成功經驗介紹給這三個組的村民, 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2014年, 在區級相關部門和鐵峰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 吉安村成立了白角山翠冠梨專業合作社, 開始種植管護成本相對比較低、經濟效益很好的翠冠梨。 村民以土地入股49%, 農民變為股東, 土地變成資產, 資金變成股金, “三變”改革啟動了村裡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村民種植、管護翠冠梨的熱情空前高漲, 基地規模很快發展到1800畝。 不過, 發展產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翠冠梨種植下去後, 遇到了管護資金難題。

2015年, 楊應建和其他村、支“兩委”幹部研究後提出, 將專業合作社所持有的30%的股權向村民轉讓融資。 雖然這是一個改革創新的辦法, 但村民覺得這個產業短期內難以有收益, 大多數村民觀望。

楊應建說:“在困難面前,

我們黨員幹部就要站出來, 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積極籌集資金管護好梨園。 ”

楊應建拿出自己的積蓄10萬元, 第一個認購了股權。 隨後, 村黨支部其他黨員也積極籌集資金。 最終, 村黨支部的8名黨員都認購了股權, 共融資80萬元, 基本解決了翠冠梨基地管護的資金問題。 由於管護及時到位, 翠冠梨樹苗長勢良好, 去年已經試掛果。

楊應建算了一筆賬, 吉安村5、7、8三個組以土地入股的村民有1500多人, 其中貧困戶48戶100多人。 今年, 村裡的翠冠梨正式掛果, 預計產量在40萬斤左右, 翠冠梨將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今年, 我們村的貧困戶將開始有直接的收入, 以後會有長期穩定的收入, 能夠為鞏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

“等我們村翠冠梨在大面積產果後, 我們將與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結合起來,將村民在外打工後閒置或多餘的房屋利用起來發展農家樂,讓城裡人到我們鄉下玩得開心,為村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現在,吉安村發展起了楊梅、翠冠梨、枇杷、水蜜桃等特色產業6000多畝,一躍成為萬州區產業大村之一,產業覆蓋了全部村民。村民們在土地入股、土地流轉、果園務工中了產業紅利,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小康道路。但楊應建並沒有滿足,他還在思考未來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種植效益,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促進鄉村振興。”

在楊應建的帶領下,吉安村村民們團結奮鬥,苦幹實幹,昔日貧窮的山鄉已經變為瓜果飄香的金土地。

萬州台 周開學

我們將與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結合起來,將村民在外打工後閒置或多餘的房屋利用起來發展農家樂,讓城裡人到我們鄉下玩得開心,為村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現在,吉安村發展起了楊梅、翠冠梨、枇杷、水蜜桃等特色產業6000多畝,一躍成為萬州區產業大村之一,產業覆蓋了全部村民。村民們在土地入股、土地流轉、果園務工中了產業紅利,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小康道路。但楊應建並沒有滿足,他還在思考未來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種植效益,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促進鄉村振興。”

在楊應建的帶領下,吉安村村民們團結奮鬥,苦幹實幹,昔日貧窮的山鄉已經變為瓜果飄香的金土地。

萬州台 周開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