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個春天,你的體內是否潛伏了“邪”火?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這裡有趣, 不簡單。

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上火就喝XXX”。 在有著濃厚涼茶文化的廣東,

人們只要上火, 就熬涼茶喝, 即使出現陽虛症狀了, 還繼續飲用。

過度喝涼茶導致陽虛, 是因為有些上火症狀, 例如咽喉發炎、便秘、心煩、體生瘡瘍等, 不能簡單地採取清熱瀉火的“救火”措施。

之所以有瀉不下去的火

是因為這並不是普通的火

而是一股潛伏在體內、臟腑、經絡裡的邪火

稱之“伏火”

清代醫家鄭欽安《醫理真傳》指出:“世多不識伏火之義, 即不達古人用藥之妙也。 余試為之喻焉:如今之人將火煽紅, 而不覆之以灰, 雖焰, 不久即滅, 覆之以灰, 火得伏即可久存。 ”鄭氏用火與灰生動地解釋了“伏火”的原理。 另外, 《醫理真傳》又明確指出:“脾土太弱, 不能伏火, 火不潛藏, 真陽之氣外越。 ”

通過以上可知, 導致“伏火”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脾土太弱, 土不制火。 “伏火”源之腎水寒, 龍火不得潛, 浮陽上越, 至脾土, 土厚火可消, 土薄上犯君火。

伏火的成因

在中醫經典醫籍《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大論裡, 明確記載了一個理論:

冬傷於寒 春必病溫。

人體在冬天感受了寒邪, 當外界寒邪和人體正氣勢均力敵時, 人體不會發生病症, 但如果這股寒邪沒有被驅逐, 就會在體內鬱伏下來, 經過漫長的冬天會鬱久化熱, 影響人體氣血運行, 就會化熱生火。 到了春天氣溫轉暖, 人體陽氣萌動, 外在溫熱與內在伏火兩熱相合引發熱證。

當外界有誘發因素時, 比如季節變化、外界病邪、飲食不當, 就會引動體內伏火外達出來, 繼而導致內熱與外邪結合, 這就是伏火致病的原因。

火, 說白了就是氣, 氣有餘便是火, 人體局部上火根本原因就是氣在局部聚集過多, 出現了過剩的情況。

伏火的危害

上火是一個外在表現,

更符合中醫熱證裡的輕症情況。 火性是炎上的, 所以火擾清竅的表現明顯。 相較之下, 普通上火起病急、病程短, 給予清熱類藥物治療很快可以痊癒, 而伏火潛伏久、病程長, 掩蓋自己的方式跟普通上火表現很相似, 表現出來的是普通上火的症狀, 但只是表像。

伏火除了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之外,最常見的是容易引起春季中風。當人體感覺正常時,身體裡面的陽氣運動是靠著一種叫相火的機能來起到溫煦的作用,但是當人體有了肝腎的伏火之後,遇到陽氣者煩勞則張、過度勞累,或是因情緒波動導致怒則氣上,這種身體和情緒因素的誘發,體內的伏火會隨著相火的上升而過度升發起來,升發的伏火會攜帶著身體淤積的痰濕和淤血走竄於經絡,蒙蔽我們的清竅,於是出現中風症狀。

伏火的治療理念

伏火的治療禁忌用大劑量的苦寒的藥物清熱瀉火,會引起肺脾之氣的損傷,起到火上澆油的副作用。中醫主張治療伏火首先應採取“火鬱發之”,伏火鬱結在體內應該把它發散出去而不是在體內直接滅除。其次,中醫認為伏火的產生與元氣有關,也就是如果身體的肺脾之氣足夠強大,伏火就不會產生。肺脾之氣不足,伏火才會升發。

按照五運六氣中透露的生克制化之道,火太過,按照太少相生的原理,必定會出現木不及、土不及、金太過、水不及,這樣的話,用瀉法其實就是等於加點水把火澆滅,但是這樣人體本身也會損傷陽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五行生克的原理,火太過造成金也太過,但是火太過是引起原因的根本,金太過則是因為火太過被逼出來的。這個時候需要加強金的力量,怎樣加強金的力量?

中醫裡面有兩種辦法,一種方法是直接補肺,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好的緩解火克金情況的方法,比如感冒了,身體發燒出現了火刑金的情況,我們一般會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補肺的方法。辛散的藥,比如生薑、蔥白之類的發汗的藥就是補肺,肺氣虛的人一般也會在飲食之中食用大量的辛辣食品。

另一種方法是補脾胃,因為火太過造成了土不及,讓脾胃的功能恢復正常,就會促使火生土,土生金,這種情況下,就沒有浪費本來就很寶貴的火氣。

外治手法——自己動手通經絡

肝火疏泄調達不好的話容易胸悶氣短,兩斜髒痛,發脾氣,口幹口苦,經常按揉“太沖穴”。太沖穴是人體出氣筒,它的位置在足大趾與足二趾前面凹陷處,每天泡完腳之後按揉。

心火的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的症狀為心煩、口乾等,實火的症狀為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可以去撥心包經泄心火,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用拇指撥腋窩下手臂內側的這條靜脈,手會有麻木感。

肺火在春天容易出現牙齦紅腫、牙疼、牙周炎等症狀,常按“合穀穴”。合穀穴在手的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的凹陷處,用對側手指的橫紋按在虎口上自然放下的凹陷處,慢慢揉有酸麻的感覺。

胃火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症狀為飲食少、便秘、腹脹等,實火症狀為口幹、口苦、舌苔黃膩等。胃經上取個穴位叫“內庭穴”。內庭穴在足大指與足三指之間縫隙的凹陷處。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伏火除了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之外,最常見的是容易引起春季中風。當人體感覺正常時,身體裡面的陽氣運動是靠著一種叫相火的機能來起到溫煦的作用,但是當人體有了肝腎的伏火之後,遇到陽氣者煩勞則張、過度勞累,或是因情緒波動導致怒則氣上,這種身體和情緒因素的誘發,體內的伏火會隨著相火的上升而過度升發起來,升發的伏火會攜帶著身體淤積的痰濕和淤血走竄於經絡,蒙蔽我們的清竅,於是出現中風症狀。

伏火的治療理念

伏火的治療禁忌用大劑量的苦寒的藥物清熱瀉火,會引起肺脾之氣的損傷,起到火上澆油的副作用。中醫主張治療伏火首先應採取“火鬱發之”,伏火鬱結在體內應該把它發散出去而不是在體內直接滅除。其次,中醫認為伏火的產生與元氣有關,也就是如果身體的肺脾之氣足夠強大,伏火就不會產生。肺脾之氣不足,伏火才會升發。

按照五運六氣中透露的生克制化之道,火太過,按照太少相生的原理,必定會出現木不及、土不及、金太過、水不及,這樣的話,用瀉法其實就是等於加點水把火澆滅,但是這樣人體本身也會損傷陽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五行生克的原理,火太過造成金也太過,但是火太過是引起原因的根本,金太過則是因為火太過被逼出來的。這個時候需要加強金的力量,怎樣加強金的力量?

中醫裡面有兩種辦法,一種方法是直接補肺,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好的緩解火克金情況的方法,比如感冒了,身體發燒出現了火刑金的情況,我們一般會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補肺的方法。辛散的藥,比如生薑、蔥白之類的發汗的藥就是補肺,肺氣虛的人一般也會在飲食之中食用大量的辛辣食品。

另一種方法是補脾胃,因為火太過造成了土不及,讓脾胃的功能恢復正常,就會促使火生土,土生金,這種情況下,就沒有浪費本來就很寶貴的火氣。

外治手法——自己動手通經絡

肝火疏泄調達不好的話容易胸悶氣短,兩斜髒痛,發脾氣,口幹口苦,經常按揉“太沖穴”。太沖穴是人體出氣筒,它的位置在足大趾與足二趾前面凹陷處,每天泡完腳之後按揉。

心火的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的症狀為心煩、口乾等,實火的症狀為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可以去撥心包經泄心火,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用拇指撥腋窩下手臂內側的這條靜脈,手會有麻木感。

肺火在春天容易出現牙齦紅腫、牙疼、牙周炎等症狀,常按“合穀穴”。合穀穴在手的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的凹陷處,用對側手指的橫紋按在虎口上自然放下的凹陷處,慢慢揉有酸麻的感覺。

胃火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症狀為飲食少、便秘、腹脹等,實火症狀為口幹、口苦、舌苔黃膩等。胃經上取個穴位叫“內庭穴”。內庭穴在足大指與足三指之間縫隙的凹陷處。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