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東師大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落戶興義

2018年4月19日下午, 華東師範大學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興義景家屯王伯群故居陳列館舉行。

揭牌儀式現場

興義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劉啟萬,

市政府副市長熊華禹, 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館長, 校史黨史辦及博物館籌建辦主任湯濤, 基礎教育與終身教育處處長趙健, 華東師範大學大夏書院院長沐濤等一行出席揭牌儀式。

劉啟萬在揭牌儀式上代表興義作了講話, 熊華禹主持揭牌儀式。

華東師大考察組參觀興義王伯群故居

華東師範大學是全國著名的高等院校, 與興義淵源深厚, 其前身大夏大學為中國同盟會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政治家、教育家, 出生于貴州興義景家屯的王伯群先生所創辦。 因而, 在興義景家屯王伯群故居四合院內, 舉行“華東師範大學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揭牌儀式, 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華東師大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牌

劉啟萬在講話中指出:長期以來, 興義與華東師範大學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與深厚的友誼。 為此, 經興義市委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商, 雙方建立了結對共建合作關係, “華東師範大學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落戶興義王伯群故居四合院, 即是雙方結對共建合作關係的一次深化。 在王伯群故居建設實踐研究基地, 既是華東師範大學校史檔案工作的充實和拓展, 也是興義市教育事業、文化旅遊事業發展提升的一個重要機遇。 他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實踐基地越辦越好;二是希望校地雙方合作越來越深;三是希望在華東師大的幫助支持下,

興義的教育越來越強。

湯濤代表華東師範大學講話, 他說, 華東師大考察組一行來到興義, 是“尋根問祖”來了。 首先要表達兩個感謝:一要感謝興義人民為中國培養了一位卓越的大學校長;二要感謝大夏大學在西遷八年期間, 貴州人民對大夏大學的支持和幫助。

1924年, 王伯群先生在上海創辦大夏大學, 並長期擔任董事長和校長。 在建校過程中, 王校長邀請吳稚暉、孫科、孔祥熙、何應欽等軍政要人擔任校董, 延攬了馬君武、郭沫若、田漢、邵力子等擔任教授。 大夏在27年間, 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2萬余名學生, 其中包括胡和生、陳子元等中科院院士,

以及吳亮平、陳伯吹、馮白駒、王元化等社會精英, 大夏大學被譽為“東方哥倫比亞大學”。

1951年, 華東師範大學在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的基礎上, 成立了中國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1959年, 學校被中共中央指定為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 學校進入“211”國家重點大學建設行列;2006年, 進入國家“985”高校名單;2017年, 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 目前, 華東師大擁有兩個校區、3個學部、30個全日制學院, 3萬余名學生, 已發展成為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飲水思源, 不忘初心。 從大夏大學到華東師大, 其中正是因為有王伯群校長的功績, 才有後來華東師大的長足發展。 湯濤說, 在王校長的故居掛牌成立“華東師大檔案校史實踐研究基地”, 這是促進雙方深入交流的重要紐帶。希望借此平臺,雙方進一步推進王伯群人文歷史研究;希望借助大學的研究能力和興義的地方資源優勢,推動大學史和地方史的研究;希望借助此平臺,以文會友,進一步加強校地雙方的瞭解,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以此為引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發揮大學學科優勢、品牌影響力,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揚長避短,通過合作交流,推動大學進步,促進地方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的發展。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方式會越來越多樣化,合作前景會越來越廣闊,合作成果會越來越豐碩。

當天,興義市文體廣電旅遊局、興義市史志辦、興義市教育局、興義市檔案局、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負責人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結束後,華東師大考察組一行參觀了王伯群故居陳列館,並向故居贈送《王伯群文集》《海上名媛保志寧回憶錄》等研究成果。

這是促進雙方深入交流的重要紐帶。希望借此平臺,雙方進一步推進王伯群人文歷史研究;希望借助大學的研究能力和興義的地方資源優勢,推動大學史和地方史的研究;希望借助此平臺,以文會友,進一步加強校地雙方的瞭解,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以此為引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發揮大學學科優勢、品牌影響力,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揚長避短,通過合作交流,推動大學進步,促進地方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的發展。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方式會越來越多樣化,合作前景會越來越廣闊,合作成果會越來越豐碩。

當天,興義市文體廣電旅遊局、興義市史志辦、興義市教育局、興義市檔案局、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負責人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結束後,華東師大考察組一行參觀了王伯群故居陳列館,並向故居贈送《王伯群文集》《海上名媛保志寧回憶錄》等研究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