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個國家本來很囂張,卻被中國打得年年要交保護費,30年不敢再犯

自古以來, 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向來被國外列強所覬覦, 這些妄想染指我中原大地的侵略者很多都是來自所謂的“彈丸之地”。 由於, 自己國家土地的貧瘠加上資源匱乏, 所以, 華夏大地這塊“肥肉”就讓他們“垂涎三尺”, 荷蘭就是這類“彈丸之地”入侵者的代表。

這件事要從十七世紀開始說起, 那時候的荷蘭經濟發達, 海軍體系可謂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強大的海軍實力讓荷蘭人對自己居住的這個“彈丸之地”漸生不滿, 於是, 荷蘭人將侵略的爪牙伸向了世界各地。 他們到處殖民, 用強大的海軍作為強力的後盾,

殘酷的剝削著那些他們眼中“野蠻人”的土地、資源甚至生命。

隨著時間的推移, 荷蘭人侵略的步伐越來越遠, 掠奪所帶來的巨額收益給荷蘭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之後, 貪得無厭的荷蘭人把“惡魔”的爪牙伸向了中原大地。

明朝末期, 自恃強大的荷蘭人來到了中國沿海地區,

他們無惡不作。 由於荷蘭人“倭寇”式的侵略和“海盜”模式的機動性, 所以, 在明朝軍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 對中國邊境的子民進行大肆掠奪, 甚至, 擄走了大量的青壯年華人, 作為奴隸向世界各地販賣, 以此換取高額的利益。

當時明朝的統治者崇禎, 聽說了此事後勃然大怒, 隨即, 立即下令對於荷蘭侵略者絕不手軟, 誓要還沿海居民一片安寧。

崇禎六年, 當時的明朝正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 明朝內部不少亂臣賊子狼狽為奸在朝中胡作非為, 致使明朝內部一片混亂;邊界之上, 又有後金餘孽頻頻的騷擾, 致使邊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現在, 又加上了荷蘭人來犯, 對本就是內憂外患的明朝政府更是雪上加霜。

內憂外患之下, 崇禎皇帝焦頭爛額。

邊境的戰亂不能不管, 內部的騷亂不能不除, 這位明朝的統治者平復了燥亂的心情, 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 在與大臣們商議的過程中, 崇禎明確表示, 當務之急是處理外患, 他要求大臣們不能對荷蘭人有半點妥協,

一定要以鐵血姿態對荷蘭人進行嚴酷的打擊, 讓侵略者們品嘗到血的教訓, 拯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沿海百姓。

隨後, 對荷蘭人的“報復”在這位明朝最高統治者的命令下迅速展開, 鄭芝龍被委以重任, 奉命出海驅逐侵略者。 荷蘭的加農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

對重型火炮而言, 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 即使現今也不例外。 明朝自製鐵火銃的最大射程不超過三裡, 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險;而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鬆打到七八裡外, 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裡。

崇禎六年, 奉命出征的鄭芝龍帶著浩浩蕩蕩的船隊對荷蘭展開瘋狂的軍事打擊。 其實, 海軍將領鄭芝龍對荷蘭人可謂積怨已久, 當初荷蘭人對中國沿海侵略期間, 與鄭芝龍所率領的艦隊曾發生過數次衝突, 甚至, 鄭芝龍的不少弟兄在與荷蘭人作戰的過程中喪命。

所以,這次對荷蘭人展開的進攻,于鄭芝龍來說無疑是國仇家恨一併清算,鄭芝龍艦隊帶來的駭人士氣讓荷蘭人心中沒了底氣。之後,膽戰心驚的荷蘭人請來當時鄭芝龍的“宿敵”海賊劉香助陣。

有了“盟軍”的荷蘭人就此與鄭芝龍艦隊開始了正面交鋒,然而,荷蘭人根本不是鄭芝龍的對手。明朝的海軍實力早已不是那個“彈丸之地”的流寇可以想像的,先進的火船在當時的明朝海軍已經普及,在出征的一百五十艘艦船當中,火船的數量佔據了三分之二。雖然荷蘭人也擁有火船,但是,不論數量及品質都無法與明朝艦隊比肩。

最終,荷蘭人的戰船在明朝艦隊強大的火力覆蓋下頓時變得脆如薄紙。曾讓荷蘭人感到自豪的先進戰艦,在明軍炮火的洗禮中一艘艘的下沉,荷蘭人曾經“驕傲”的心也隨著這些主艦的沉沒而慢慢的覆滅。與荷蘭人沆瀣一氣的劉香海盜集團更是不堪一擊,50餘艘匪船全部被擊沉。

據《巴達維亞城日記》所記,料羅灣海戰被俘虜的荷蘭人約計百人。據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

“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隻,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

“說者皆曰:閩粵自有紅夷以來,數十年,此捷創聞。”而鄭芝龍也解決了一生的“宿敵”,可謂大快人心。

戰敗後的荷蘭人一改往日囂張氣焰,對於明朝的強盛發自內心的懼怕。在之後與明朝政府的交涉中,荷蘭人放棄了曾經對貿易的壟斷,以極低的姿態接受了明政府的一系列條例,拿出了讓明政府滿意的賠款,中國沿海百姓就此得到了安寧的生活。

在經過這場戰役之後,明朝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向世界宣誓著對沿海的控制權,只要是在中國沿海之內,沒有明朝許可偷渡而來的船隻一律擊沉,當初,四海殖民的荷蘭人自此心甘情願的向明政府俯首稱臣,每年的進貢更成為“家常便飯”。

並且,在這次海戰後荷蘭臺灣長官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無法對上司交待,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索性辭去艦隊司令之職,自此,荷蘭人在海上不敢與明軍對壘三十年。

參考資料:

『《巴達維亞城日記》、《料羅灣海戰》』

所以,這次對荷蘭人展開的進攻,于鄭芝龍來說無疑是國仇家恨一併清算,鄭芝龍艦隊帶來的駭人士氣讓荷蘭人心中沒了底氣。之後,膽戰心驚的荷蘭人請來當時鄭芝龍的“宿敵”海賊劉香助陣。

有了“盟軍”的荷蘭人就此與鄭芝龍艦隊開始了正面交鋒,然而,荷蘭人根本不是鄭芝龍的對手。明朝的海軍實力早已不是那個“彈丸之地”的流寇可以想像的,先進的火船在當時的明朝海軍已經普及,在出征的一百五十艘艦船當中,火船的數量佔據了三分之二。雖然荷蘭人也擁有火船,但是,不論數量及品質都無法與明朝艦隊比肩。

最終,荷蘭人的戰船在明朝艦隊強大的火力覆蓋下頓時變得脆如薄紙。曾讓荷蘭人感到自豪的先進戰艦,在明軍炮火的洗禮中一艘艘的下沉,荷蘭人曾經“驕傲”的心也隨著這些主艦的沉沒而慢慢的覆滅。與荷蘭人沆瀣一氣的劉香海盜集團更是不堪一擊,50餘艘匪船全部被擊沉。

據《巴達維亞城日記》所記,料羅灣海戰被俘虜的荷蘭人約計百人。據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

“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隻,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

“說者皆曰:閩粵自有紅夷以來,數十年,此捷創聞。”而鄭芝龍也解決了一生的“宿敵”,可謂大快人心。

戰敗後的荷蘭人一改往日囂張氣焰,對於明朝的強盛發自內心的懼怕。在之後與明朝政府的交涉中,荷蘭人放棄了曾經對貿易的壟斷,以極低的姿態接受了明政府的一系列條例,拿出了讓明政府滿意的賠款,中國沿海百姓就此得到了安寧的生活。

在經過這場戰役之後,明朝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向世界宣誓著對沿海的控制權,只要是在中國沿海之內,沒有明朝許可偷渡而來的船隻一律擊沉,當初,四海殖民的荷蘭人自此心甘情願的向明政府俯首稱臣,每年的進貢更成為“家常便飯”。

並且,在這次海戰後荷蘭臺灣長官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無法對上司交待,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索性辭去艦隊司令之職,自此,荷蘭人在海上不敢與明軍對壘三十年。

參考資料:

『《巴達維亞城日記》、《料羅灣海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