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讀書日|讀書者說

讀書者說

文/邵天偉

出生於農村貧苦家庭, 自小聽慣了父母、奶奶“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千鐘粟, 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嘮叨, 不知不覺養成了勤學習、好讀書的習慣。 三十年前, 走出大山進省城讀師範;三十年後, 獲“昆明市十佳書香家庭”“昆明市優秀讀書達人”。 回首來路, 不敢說一帆風順, 但健健康康, 書本之滋養啊!小時書難找, 尋得一本哪怕舊書也如魚得水;工作當語文教師, 拼命買書讀書, 課餘喜歡練筆, 文學書籍讀得尤多。 愛之如斯, 還想影響他人, 于書於人說說心裡話。

1 讀書三樂

4月23日, 是世界讀書人的節日。

2012年的這天, 對愛讀書的我家來說是喜上加喜——榮獲“昆明十佳書香家庭”。 幾年來, 一直沉浸在縷縷書香中, 一直幸福在朋友的溫馨祝福裡。 每當有人問起我獲此殊榮的感受, 我皆脫口而出兩字“快樂”。

一樂穿越時空。 人生苦短, 閱歷有限, 且忙忙碌碌, 遺憾甚多, 而讀書能補其不足, 讓生活豐富多彩、錦上添花。 電視劇《穿越時空》, 不知傾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然而心馳神往之餘冷靜一想, 無非是少數演員“作假”罷了。 其實, 要“穿越”並不難, 那就是讀書, 讀書能讓你插上想像之翅膀經歷古今中外, 走遍天南海北, 結識形形色色的人兒:讀孔、孟、莊, 與先賢對話, 茅塞頓開;讀三國、水滸、金庸, 隨文字馳騁於刀光劍影中, 心驚肉跳;讀巴金、莫言、瓊瑤小說,

跟著主人公或喜或悲, 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要是夜有所夢, 豈不快哉?作為書癡, 我是常有此福的:讀《漱玉詞》, 我見到宋代才女李清照, 端莊、高雅, 和我飲茶品詩;讀《回顧長征》, 我變成了紅軍戰士, 背著槍爬雪山、過草地;讀《我的父親鄧小平》, 我見到了偉人, 和藹可親、睿智風趣……醒來雖有遺憾, 卻感快樂無比, 還想回到夢中。

二樂以書交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可朋友可遇不可求。 多年的讀書生活, 已成一習慣:遇美文激動, 想認識作者, 更想要其贈書。 多管道打聽地址寫信聯繫, 電腦上找其博客, 以“忠實讀者”的身份打電話到報刊社問手機號碼, 冒昧當不速之客, 樂此不疲。 幾年下來, 已認識省內外幾十位元作家, 思賢若渴, 在他們的幫助啟迪下成長, 自身寫作水準也提高了。 有的相距遙遠, 如河北美女作家尉克冰、“紅都”瑞金才女朝顏, 常是短信、QQ、微信、郵件聯繫, 讓我讀懂了“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有的雖收到贈書, 尚無緣見面, 如省內作家先燕雲、孫曉荔、左中美, 心生感動;有的常來常往,

如散文家原因、教師作家楊啟雲、“大理金花”楊梅, 如同親人一樣牽掛。 “文如其人”, 與喜歡的書籍主人交友, 高山流水遇知音, 說不出的妙;文友相助, 學海中遨遊便少了寂寞、危險, 說不出的幸福。

三樂身心健康。 現代人各種誘惑多, 生活壓力大, 內心浮躁, 老抱怨苦與累。 現實不能逃避, 但要學會自我調節, 讀書便是其中一“靈丹妙藥”。 說讀書, 有人總說沒時間, 其實是藉口, 時間如海綿裡的水可擠啊, 如利用週末, 壓縮上網、逛街時間等;或說沒用處, 其實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未嘗其甜;或說沒興趣, 其實是沒入門, 一旦愛上其樂無窮啊。 朋友, 靜下心來, 書中“這邊風景獨好”:讀書, 讓人認識自我, 心寬體胖;讀書, 教人冷靜理智, 寬以待人;讀書,

催人奮發上進, 超越自我……讀書讓人心明眼亮, 健康成長。 一天苦累下來, 夜深人靜, 一杯清茶, 讀上個把鐘頭的書, 然後上床伴著書香入夢, 擁抱明天的朝陽, 多美好的人生啊!週末、假期難得有暇, 品讀一本心儀已久的書, 真是勞逸結合,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在讀書人節日的喜慶中, 獲“十佳”, 不敢說名至實歸, 只敢言深感欣慰, 倍受鼓舞。 獲“十佳”, 也讓我對當代學著謝冕的妙語“讀書人是幸福人”深有體會。 願書香與我永相伴, 書友與我共成長!

2 讀書五習慣

自小喜歡讀書,三十餘年來養成了一些習慣,可謂“根深蒂固”,想丟也丟不掉。

一是正襟危坐。除午休和晚上睡覺之前短時間躺在床上看書作催眠外,其他時間讀書我都是正襟危坐、中規中矩,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一則舒適方便,二則愛護眼睛。倒杯香茗,伴著書香讀書,自視為樂事、雅事、趣事。有時甚至想像古人一樣淨手、焚香再坐下來讀書。上班提前一個鐘頭到辦公室讀書,學習、工作兩不誤,同事誇“先進”,自己有動力;陪學生上自習,拿本書講臺一坐,既管了紀律,又作了學習示範,學生打心眼裡佩服;夜深人靜,嬌妻輕輕走進書房,送來蘋果、茶水、大衣,“紅袖添香夜讀書”般的溫暖。當教師每天與書打交道,自小又喜歡文學,四十歲了眼睛沒近視,這得益於我讀書姿勢正確吧?

二是勤作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些先哲之言,於我是感同身受的。讀書時旁邊放支紅筆,勾勾畫畫,之後摘抄名言警句、寫讀後感、寫書評等法,伴我讀書生活一道走來,受益匪淺。五本讀書筆記,名人名言、美文佳句、生活常識等各種資料應有盡有,學生出黑板報不愁“無米下鍋”,自己寫作要用時不需“踏破鐵鞋”;一段段妙語,如串串珍珠一樣珍貴,常讀常新,啟迪智慧;一篇篇心得,鍛煉思維,不致眼高手低。過段時間去讀筆記,“溫故而知新”,快活至極;有時懈怠,翻開筆記,看到曾經的勤奮認真,臉紅之後改過自新,“書山有路勤為徑”,“策馬揚鞭自奮踢”。

三是以文交友。“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我一直相信文章寫得好的,其人一定有魅力,做人定不會差。多年來,遇到美文便見賢思齊,想拜師學藝,於是情不自禁地想法聯繫作者,路近的驅車當不速之客,路遠的去信去電表露心聲,熟悉了便向他們要書。幾年下來,已結識數十人得到百本書,有的作家給我寄過書,至今還沒機會謀面呢。一段時間打打電話,過節發發短信,有機會見見面,習作發給他們提提意見,既感親切,又有無窮之力。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向書山攀登的過程中,文友是嚮導,是拐杖,是水糧,讓我少了寂寞,少了盲目,少了浮躁……

四是愛屋及烏。妻子開著一個報刊亭,每月我要到省城新聞路進貨二三次,在外地雜誌上看到有自己喜歡的省內作家作品,會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於是毫不猶豫多進幾本推薦給學生,並為自己留下一本,如《散文百家》2010年第10期(有淡墨的《雲南那邊的風景》)、《當代》2011年第2期(有張慶國的《羞恥》)、《散文》2011年第9期(有彭荊風的《桑蔭街》)、《人民文學》2014年第3期(有張慶國的《馬廄之夜》)等。單位公費訂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雲南日報》等十多種報紙,我常關注其副刊,若有自己喜歡甚至算是其粉絲的作家作品,便會伺機據為己有,並在心裡說孔乙己的話:“讀書之人,竊書不能算偷。”

五是輕網重紙。接觸電腦已近十年,可至今我沒開博客,網上閱讀總是走馬觀花、心不在焉,微信朋友圈的文章也看得少。在我看來,網讀誘惑多、干擾多,廣告、圖片,形形色色,鮮豔奪目,加之門檻低,泥沙俱下,既難專心,又怕費時;而傳統的紙讀,因是編輯老師把過關的“美”,讀之如蜜蜂撲在花上幸福沉醉,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電腦神通廣大,我常查閱報刊,尋找美文,網上讀了不過癮列印出來或又去買紙本是常事。再打個比方,網讀如水中望月、圖片美女,不如紙讀近距離踏實,有質感,有溫度。

習慣成自然,甘苦寸心知。以上五種習慣,有的是老生常談,有的屬個人偏愛,不知諸君有無可效之處?寫出來,實際上是想讓此文牽線搭橋,認識更多的書友呢!

3 想對書們說聲“對不起”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出生于貧寒的農民家庭,自小喜歡讀書。三十年如一日,每日不讀書,心就會空落落的,仿佛什麼東西丟失了,我常跟妻兒說:“寧可食無肉,不可不讀書。”說起讀書的好,我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它,我“鯉魚躍龍門”,當了工人,回鄉村人見人誇;因它,我有了靚妻俊兒,小日子樂開花;因它,我工作得心應手,獲獎證書笑哈哈;因它,我健康向上,詩意生活,什麼困難也不怕……

然而,捫心自問,我真想對我最愛、最好的朋友——書們,說聲“對不起”。

一曰愛護不公。我有幾千冊書、刊,四個書櫃滿滿當當。除學校發的課本、教參外,絕大多數都是買的,或師友送的,有些書上標著得到的時間,多數沒標,但隨拿起一本我都記憶猶新與它相遇的情形,那份驚喜與滿足歷歷在目,如《1982中學生作文選評》是我獨自步行二十公里到縣城排隊買的,《軍旅生涯》是2003年遠在北京的開國將軍張銍秀送我的,《草木記》是前不久我用美女學生送的微信紅包買的……每得一本新書,我都左摸右摸、前翻後翻,前些年還找牛皮紙、海報紙裱皮。然而,“逝者如斯夫”,除有門的那個書櫃外,另外三架書已被灰塵、時光變髒變老,甚至被書蟲、老鼠咬得面目全非。夜深人靜,我仿佛聽到書們抱怨:“小主人,你怎麼過河丟拐杖,不管我們了呀?你偏心眼,我們雖然舊了,但沒有功勞有苦勞吧?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吧!”特別是為了給新書騰位置,我將舊書爛書當廢品稱斤賣時,我仿佛聽到它們在哭……

二曰親近不夠。每請一本新書進家,都是有理由的,有故事的,有時還少不了一番思想鬥爭,如散文集《幽徑花語》是寫信向作者陳麗蓉要的,七卷本《現代散文精華》是從學生閱讀材料上驚喜發現,網上淘來的,二十卷《星火燎原》是從買菜錢中一塊、三塊、五塊不等攢了半年才買下的……有的書買來,我會及時廢寢忘食,一睹為快;有的書到家,我會置於書桌,閱讀計畫隨定於心;有的書“三千寵愛在一身”,幾天不翻心就癢癢,如紅色經典巨著《星火燎原》;多數書佔有了,就進書架,也不知何年何月再翻開,如近來愛不釋手的《點燃心燈——千字散文精品賞析》一書,已在書櫃沉睡五年之久矣!我常說沒時間,仔細想想純粹是藉口,若把上網、逛街、看電視、玩手機等的時間壓縮一些,讀書的時間是寬裕的啊!特別是寒、暑假,少睡一些懶覺,少玩一些電腦遊戲,一年多讀五本書,十年不就是五十本了嗎?每當從書架拿走一本準備閱讀時,我仿佛聽到書們竊竊私語:“什麼時候才到我們呀?”

三曰宣傳不夠。十多年前在鄉下教書,每逢假期我常借書給學生,看著學生喜喜歡歡,我心裡比蜜甜。開學了,有些書完璧歸趙,有些書受傷了——或髒或爛,有些書卻有去無回了。用時方想起去尋問,回句“老師,對不起,書弄丟了”,發火不能,索賠不能,只得自己傷心、落淚。丟失的書,我會去重買,買到了喜出望外,買不到那個痛啊,無法形容,“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遺失了不少書,這十年我不借書給人了。當然,遇到好書不忘向人推薦,寧願跑腿幫買也捨不得借;遇到美文不忘標記,作文課上深情並茂地朗讀給學生聽,有學生要借必限時追回。不借書於人的習慣,讓我的好書“養在深閨人未識”,有的只我一個讀者,有的只得仍在書架沉睡。有時想想,深感遺憾。每當走到書架前,我仿佛聽到書們歎氣:“朋友少,真寂寞!”特別是有人借書我謝絕時,仿佛聽到書們低語:“小主人,你真自私!”

說了以上三點,我仿佛看到書們在點頭,聽到書們輕聲說:“小主人,知錯能改才可貴。”我想說:“親們,我對不起你們的地方還多呢,如喜新厭舊、閱讀面窄、筆記不勤、實踐不夠……”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親愛的書們,你們對我的好,我永世不忘,只恨無以回報;親愛的書們,我今後會好好待你們,用你們!

作者簡介 邵天偉 ,男,昆明市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富民縣首屆骨幹教師,第二屆黎陽名師,2012年“昆明市十佳書香家庭”,2016年“昆明市優秀讀書達人”。已在《解放軍報》《文學報》《雲南日報》《中國文化報》《雲南政協報》《教師報》《春城晚報》《滇池》《散文選刊》《散文百家》《含笑花》《昆明作家》《西南民兵》《黨史文苑》《五華風》《瑞金文學》《春城少年》等省內外二十餘家報刊發表作品百篇。

2 讀書五習慣

自小喜歡讀書,三十餘年來養成了一些習慣,可謂“根深蒂固”,想丟也丟不掉。

一是正襟危坐。除午休和晚上睡覺之前短時間躺在床上看書作催眠外,其他時間讀書我都是正襟危坐、中規中矩,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一則舒適方便,二則愛護眼睛。倒杯香茗,伴著書香讀書,自視為樂事、雅事、趣事。有時甚至想像古人一樣淨手、焚香再坐下來讀書。上班提前一個鐘頭到辦公室讀書,學習、工作兩不誤,同事誇“先進”,自己有動力;陪學生上自習,拿本書講臺一坐,既管了紀律,又作了學習示範,學生打心眼裡佩服;夜深人靜,嬌妻輕輕走進書房,送來蘋果、茶水、大衣,“紅袖添香夜讀書”般的溫暖。當教師每天與書打交道,自小又喜歡文學,四十歲了眼睛沒近視,這得益於我讀書姿勢正確吧?

二是勤作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些先哲之言,於我是感同身受的。讀書時旁邊放支紅筆,勾勾畫畫,之後摘抄名言警句、寫讀後感、寫書評等法,伴我讀書生活一道走來,受益匪淺。五本讀書筆記,名人名言、美文佳句、生活常識等各種資料應有盡有,學生出黑板報不愁“無米下鍋”,自己寫作要用時不需“踏破鐵鞋”;一段段妙語,如串串珍珠一樣珍貴,常讀常新,啟迪智慧;一篇篇心得,鍛煉思維,不致眼高手低。過段時間去讀筆記,“溫故而知新”,快活至極;有時懈怠,翻開筆記,看到曾經的勤奮認真,臉紅之後改過自新,“書山有路勤為徑”,“策馬揚鞭自奮踢”。

三是以文交友。“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我一直相信文章寫得好的,其人一定有魅力,做人定不會差。多年來,遇到美文便見賢思齊,想拜師學藝,於是情不自禁地想法聯繫作者,路近的驅車當不速之客,路遠的去信去電表露心聲,熟悉了便向他們要書。幾年下來,已結識數十人得到百本書,有的作家給我寄過書,至今還沒機會謀面呢。一段時間打打電話,過節發發短信,有機會見見面,習作發給他們提提意見,既感親切,又有無窮之力。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向書山攀登的過程中,文友是嚮導,是拐杖,是水糧,讓我少了寂寞,少了盲目,少了浮躁……

四是愛屋及烏。妻子開著一個報刊亭,每月我要到省城新聞路進貨二三次,在外地雜誌上看到有自己喜歡的省內作家作品,會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於是毫不猶豫多進幾本推薦給學生,並為自己留下一本,如《散文百家》2010年第10期(有淡墨的《雲南那邊的風景》)、《當代》2011年第2期(有張慶國的《羞恥》)、《散文》2011年第9期(有彭荊風的《桑蔭街》)、《人民文學》2014年第3期(有張慶國的《馬廄之夜》)等。單位公費訂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雲南日報》等十多種報紙,我常關注其副刊,若有自己喜歡甚至算是其粉絲的作家作品,便會伺機據為己有,並在心裡說孔乙己的話:“讀書之人,竊書不能算偷。”

五是輕網重紙。接觸電腦已近十年,可至今我沒開博客,網上閱讀總是走馬觀花、心不在焉,微信朋友圈的文章也看得少。在我看來,網讀誘惑多、干擾多,廣告、圖片,形形色色,鮮豔奪目,加之門檻低,泥沙俱下,既難專心,又怕費時;而傳統的紙讀,因是編輯老師把過關的“美”,讀之如蜜蜂撲在花上幸福沉醉,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電腦神通廣大,我常查閱報刊,尋找美文,網上讀了不過癮列印出來或又去買紙本是常事。再打個比方,網讀如水中望月、圖片美女,不如紙讀近距離踏實,有質感,有溫度。

習慣成自然,甘苦寸心知。以上五種習慣,有的是老生常談,有的屬個人偏愛,不知諸君有無可效之處?寫出來,實際上是想讓此文牽線搭橋,認識更多的書友呢!

3 想對書們說聲“對不起”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出生于貧寒的農民家庭,自小喜歡讀書。三十年如一日,每日不讀書,心就會空落落的,仿佛什麼東西丟失了,我常跟妻兒說:“寧可食無肉,不可不讀書。”說起讀書的好,我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它,我“鯉魚躍龍門”,當了工人,回鄉村人見人誇;因它,我有了靚妻俊兒,小日子樂開花;因它,我工作得心應手,獲獎證書笑哈哈;因它,我健康向上,詩意生活,什麼困難也不怕……

然而,捫心自問,我真想對我最愛、最好的朋友——書們,說聲“對不起”。

一曰愛護不公。我有幾千冊書、刊,四個書櫃滿滿當當。除學校發的課本、教參外,絕大多數都是買的,或師友送的,有些書上標著得到的時間,多數沒標,但隨拿起一本我都記憶猶新與它相遇的情形,那份驚喜與滿足歷歷在目,如《1982中學生作文選評》是我獨自步行二十公里到縣城排隊買的,《軍旅生涯》是2003年遠在北京的開國將軍張銍秀送我的,《草木記》是前不久我用美女學生送的微信紅包買的……每得一本新書,我都左摸右摸、前翻後翻,前些年還找牛皮紙、海報紙裱皮。然而,“逝者如斯夫”,除有門的那個書櫃外,另外三架書已被灰塵、時光變髒變老,甚至被書蟲、老鼠咬得面目全非。夜深人靜,我仿佛聽到書們抱怨:“小主人,你怎麼過河丟拐杖,不管我們了呀?你偏心眼,我們雖然舊了,但沒有功勞有苦勞吧?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吧!”特別是為了給新書騰位置,我將舊書爛書當廢品稱斤賣時,我仿佛聽到它們在哭……

二曰親近不夠。每請一本新書進家,都是有理由的,有故事的,有時還少不了一番思想鬥爭,如散文集《幽徑花語》是寫信向作者陳麗蓉要的,七卷本《現代散文精華》是從學生閱讀材料上驚喜發現,網上淘來的,二十卷《星火燎原》是從買菜錢中一塊、三塊、五塊不等攢了半年才買下的……有的書買來,我會及時廢寢忘食,一睹為快;有的書到家,我會置於書桌,閱讀計畫隨定於心;有的書“三千寵愛在一身”,幾天不翻心就癢癢,如紅色經典巨著《星火燎原》;多數書佔有了,就進書架,也不知何年何月再翻開,如近來愛不釋手的《點燃心燈——千字散文精品賞析》一書,已在書櫃沉睡五年之久矣!我常說沒時間,仔細想想純粹是藉口,若把上網、逛街、看電視、玩手機等的時間壓縮一些,讀書的時間是寬裕的啊!特別是寒、暑假,少睡一些懶覺,少玩一些電腦遊戲,一年多讀五本書,十年不就是五十本了嗎?每當從書架拿走一本準備閱讀時,我仿佛聽到書們竊竊私語:“什麼時候才到我們呀?”

三曰宣傳不夠。十多年前在鄉下教書,每逢假期我常借書給學生,看著學生喜喜歡歡,我心裡比蜜甜。開學了,有些書完璧歸趙,有些書受傷了——或髒或爛,有些書卻有去無回了。用時方想起去尋問,回句“老師,對不起,書弄丟了”,發火不能,索賠不能,只得自己傷心、落淚。丟失的書,我會去重買,買到了喜出望外,買不到那個痛啊,無法形容,“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遺失了不少書,這十年我不借書給人了。當然,遇到好書不忘向人推薦,寧願跑腿幫買也捨不得借;遇到美文不忘標記,作文課上深情並茂地朗讀給學生聽,有學生要借必限時追回。不借書於人的習慣,讓我的好書“養在深閨人未識”,有的只我一個讀者,有的只得仍在書架沉睡。有時想想,深感遺憾。每當走到書架前,我仿佛聽到書們歎氣:“朋友少,真寂寞!”特別是有人借書我謝絕時,仿佛聽到書們低語:“小主人,你真自私!”

說了以上三點,我仿佛看到書們在點頭,聽到書們輕聲說:“小主人,知錯能改才可貴。”我想說:“親們,我對不起你們的地方還多呢,如喜新厭舊、閱讀面窄、筆記不勤、實踐不夠……”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親愛的書們,你們對我的好,我永世不忘,只恨無以回報;親愛的書們,我今後會好好待你們,用你們!

作者簡介 邵天偉 ,男,昆明市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富民縣首屆骨幹教師,第二屆黎陽名師,2012年“昆明市十佳書香家庭”,2016年“昆明市優秀讀書達人”。已在《解放軍報》《文學報》《雲南日報》《中國文化報》《雲南政協報》《教師報》《春城晚報》《滇池》《散文選刊》《散文百家》《含笑花》《昆明作家》《西南民兵》《黨史文苑》《五華風》《瑞金文學》《春城少年》等省內外二十餘家報刊發表作品百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