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漂流瓶收到神秘禮物?完成任務可賺錢?沒那麼簡單!你可能遇上了騙局

不少年輕人喜歡通過微信的“漂流瓶”功能, 隨機和網路中的陌生人進行聊天和交友。 不過最近, 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漂流瓶功能, 借著“賺錢”“收禮”等名目, 讓不少網友陷入騙局。 多地反詐騙中心都已對此發佈提醒, 廣大網友一定要提高警惕。

漂流瓶介面示意圖

騙局一

完成漂流瓶任務可賺錢?群主卷走“保證金”

“每天微信群裡會發佈一個商品連結, 只要把連結複製發一個‘漂流瓶’, 截圖發回到群裡, 當天晚上群主就會給大家發30塊錢紅包。 ”這是一個打著某傳媒公司名義的微信群發佈的任務內容, 而每一個加入群裡做任務的成員需要先繳納368元的會費, 也就是保證金。

山西的李女士在親戚的推薦下, 加入了這樣的一個微信群。 去年年底, 這一微信群裡發佈任務稱, 過年期間為了把更多的商品推廣出去和增加客戶的銷售額, 要招聘兼職員工200名, 入職的兼職員工需繳納合作保證金688元。 李女士表示, 因為新任務的規則吸引人, 很多人都參加了新任務, 但沒過幾天群主就卷錢逃走。 先後繳納了兩次保證金的李女士一共損失了846元錢, 很多其他群成員也都有類似損失。

對此, 警方分析, 李女士是被捲入了一起詐騙陷阱,

騙子通過微信群發佈大量兼職招聘資訊, 以金錢獎勵為誘惑, 打著時間短掙錢快的口號, 讓群成員邀請好友進群, 擴大行騙群體。 騙子前期給受害人一些甜頭, 讓受害人放下警惕心, 從而進行下一步詐騙, 來獲取更多的錢財。 一旦詐騙成功, 群主就會消失。

騙局二

漂流瓶收到神秘禮物?“貨到付款”實為騙局

今年1月底, 河北唐山的高先生在漂流瓶上收到一條資訊稱:“和男朋友分手了, 心情不好……之前給他買的禮物也送不出去了, 如果收到這條資訊的有緣人想要, 我就送給你。 ”於是, 高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留下了位址和聯繫方式, 很快收到了回復, 對方表示會按位址寄出這份禮物, 讓高先生收到後告知一下。

沒過幾天, 高先生果真收到了對方寄來的禮物, 但是快遞要求貨到付款, 只有付費才能收貨, 於是他付了30元拿到了這個小禮物。 打開一看, 裡面是一條男士腰帶, 高先生隨後上網查詢發現, 類似的腰帶網上售價僅10元左右。

有快遞從業者表示, 其實這種“玩法”已經不算新鮮事了,

高先生的遭遇也並非個例。 這是商家想出的一種新型推銷方式, 只要你在網上洩露了個人資訊, 他們就會隨機派送商品, 採取貨到付款的形式, 把東西賣給你。 之前, 這種所謂“神秘”禮物都是通過QQ群、微信朋友圈等傳播, 現在又有人想到了漂流瓶、搖一搖等方式, 這樣就更加隨機。

騙局三

扔漂流瓶假裝病重 騙走網友愛心善款

去年3月, 安徽的李某在微信上使用漂流瓶功能時, 遇到了一個昵稱為“蓓蓓”的網友扔來的漂流瓶。 對方自稱名叫“童藝蓓”, 身患重症。 李某通過聊天得知“蓓蓓”家境不好沒錢治病, 便先後從微信轉了100和800元兩筆錢給對方。 幾天之後, “蓓蓓”又說自己的病很嚴重, 住院需要兩萬塊錢, 如果李某能出手相助,她病好之後一定嫁給他。於是,李某又通過銀行給對方轉了兩萬元錢。可是接下來,對方仍不斷索要大額錢財,這讓李某起了疑心,覺得自己可能被騙,隨後選擇了報警。

案件水落石出後受騙者才發現,作案人其實是一個44歲男子,自2016年就開始在微信上假裝患重症的女性,編好吸引眼球的告別留言,以扔漂流瓶方式尋找作案目標。一旦被人撿到加為好友後,他就在網上搜尋一些住院治療照片,發給對方博得同情,之後再以需要治療費、病好之後嫁給對方等謊言實施詐騙。利用這個手段,不法分子先後詐騙浙江、山西、陝西、廣東等地10餘人,涉案金額10余萬元。

警方提醒,微信和陌生人交友首先要提高警覺,一定先核實對方的身份資訊;若聊天中提及“先交錢、後返利”“轉發指定內容給報酬”等誘惑性較強的內容,一定不要貪小便宜;若看到親戚朋友轉發此類資訊,有可能是騙子的圈套,要及時提醒對方;如果遇到類似的詐騙情況,要及時撥打110報警並提供相關線索。

如果李某能出手相助,她病好之後一定嫁給他。於是,李某又通過銀行給對方轉了兩萬元錢。可是接下來,對方仍不斷索要大額錢財,這讓李某起了疑心,覺得自己可能被騙,隨後選擇了報警。

案件水落石出後受騙者才發現,作案人其實是一個44歲男子,自2016年就開始在微信上假裝患重症的女性,編好吸引眼球的告別留言,以扔漂流瓶方式尋找作案目標。一旦被人撿到加為好友後,他就在網上搜尋一些住院治療照片,發給對方博得同情,之後再以需要治療費、病好之後嫁給對方等謊言實施詐騙。利用這個手段,不法分子先後詐騙浙江、山西、陝西、廣東等地10餘人,涉案金額10余萬元。

警方提醒,微信和陌生人交友首先要提高警覺,一定先核實對方的身份資訊;若聊天中提及“先交錢、後返利”“轉發指定內容給報酬”等誘惑性較強的內容,一定不要貪小便宜;若看到親戚朋友轉發此類資訊,有可能是騙子的圈套,要及時提醒對方;如果遇到類似的詐騙情況,要及時撥打110報警並提供相關線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