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已超700萬株!雄安新區春季造林接近尾聲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將新區森林覆蓋率由現狀的11%提高到40%。 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十萬畝苗景兼用林專案基地, 今年的春季造林已接近尾聲, 截至4月25日, 已栽植苗木700多萬株。 工程人員預計, 再有一周左右時間, 可以完成春季造林800萬株的目標。

雄安新區今年春季栽植的苗木。 毛鶴然攝

苗木呈弧形排列

在十萬畝苗景兼用林建設專案的三標段, 記者看到, 新栽植的苗木呈弧形排列。 該標段的項目總工程師王淼元說, 為了讓這片人工林更接近自然, 苗木在這裡成長一段時間後, 會被隨機抽取, 移栽到其他地方。 秀林的樹不要求整齊劃一, 而要高低錯落。

120個樹種

為了使“千年秀林”苗木更近自然, 十萬畝苗景兼用林樹種有120種。 雄安集團生態事業部博士徐成立認為, 好的樹種, 才有一個好的未來。 造林之前, 項目團隊對每個樹種,

都進行了論證。 120個樹種中, 骨幹樹種初步定下來69種, 其中闊葉樹30種, 針葉樹5種, 灌木、喬木32種, 以及外來樹種2種。

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

打造“近自然林”正是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 雄安新區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 採用近自然綠化及多種混交方式, 突出鄉土樹種和地方特色, 在新區綠化帶及生態廊道建設生態防護林和景觀生態林, 形成平原林網體系, 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

實現自我演替

據徐成立介紹, “千年秀林”在造林時展現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要形成一個立體的格局。 這種森林生態功能更加完備, 景觀效果更加豐富, 可以實現自我演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