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關中牛長篇小說《天藏》連載之十八

《天藏》

關中牛

第十八回

娶兒媳家主仙逝卸紅妝 埋公婆新人進門設靈堂

大操辦柴火垛裡藏毛豬 難料想墓前填埋人攪喪

圪嶗村搭台請戲,

賈二門殺豬宰羊。 特意從山西蒲州過來的梆子戲班已經在下廟卸箱, 鬧得上下巷那些各自領有事情的男女掂著桌椅絡繹穿梭的腳步也麻利起來。 一些心焦的外村小販, 已經在上巷和東頭上廟坡用石灰甩出的攤位上, 支起了油糕鍋和京糕爐子等候明天熱熱鬧鬧發市。

吃早飯這個時候, 從銷銀巷卻不遲不早傳來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大公子的老娘韋老太太不幸仙逝了。

原來, 賈府多年都沒有遇上這麼個大熱鬧, 老太太更是起得稍早。 她看見屋裡人手忙亂, 自己操起掃帚還親自在院子裡掃了幾掃把, 硬是被大少奶奶看見後奪了勸到廂房去將息。 誰知道, 大少奶奶這頭前腳剛邁出門檻, 卻聽見坐在炕沿上的老夫人喉嚨裡“咯”了一聲。

她以為老夫人還有話說, 轉身近前細看, 老太太拄著依牆的胳膊已經慢慢地垂落。 她以為老太太又犯了往常那心口疼的病, 並不著急地又返身上炕, 準備扶婆婆躺一陣子。 可是, 沒等她放好靠被, 卻看見老太太身子似在不自主往後慢慢仰去, 牙關也緊咬著直出粗氣, 她這頭就趕緊喊人。 等大公子隔著臺階搶進門來, 老太太已經安詳地去了……

明天新人就要進門, 今天家裡卻出了白事。 這號一門碰見兩磕的事情雖有點蹊蹺, 說起來卻也都是很正常。 年紀一大把的人了, 一口氣撐不過來, 也就算是一輩子過去了。 無非是兩件事情碰在了一起, 讓人多少有點猝不及防。

在西坊原上, 一直有服喪三年家門不得披紅掛彩的老規矩,

遇到這號家裡定好的迎娶日子, 不慎老人過世, 一般都是秘不發喪, 停柩饗親。 托媒人從中穿梭著把新人抬進門, 這才換符設靈, 大肆操辦抬埋後事。

且說, 匆忙趕過來的十三爺, 這頭剛一進門, 根本不問主家, 便把幾個領事人喊到一起鄭重地安頓了一遍。 他給他們說:“唉, 老夫人一輩子都是個爭氣人, 就是上路也還挑了咱們還都有點準備的日子。 紅事遇上白喜事, 兩樣都得過好。 買豬的去龍門再去拉幾個活豬, 一任乾菜酒漿執事房置辦雙份。 跑事的還得再上硬紮人手, 先將老太太入殮柩放在廂房。 明天迎親程式不變, 後晌待過遠路賀客, 輪到本村朋客坐席, 這頭就扯紅升紗設靈堂。 正開著的酒桌還不能打攪,

打菜上飯更要及時。 龜茲樂人的鼓鐃上只把紅布換了白布就行, 只管繼續吹打。 圪嶗村這號百年不遇的‘兩事並一事’, 就看咱們這一夥人給四鄰八村鬧得出個好樣兒不!”

在圪嶗村過事一般不怕事大, 就怕主家是個吝嗇的奴臉鬼。 賈府這一變故, 並沒有引起一絲忙亂。 那些經常給人接手支應門戶的那些大小執事, 安排起來反倒遊刃有餘, 還覺得能參與這號連著過的紅白事, 也正好有了將來給人吹嘴的談資。

只是, 坐在祠堂門前樹凳上曬暖暖的一群老漢, 剛才還在談論賈府三代單傳, 到了老太爺手上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和一雙兒孫子, 二公子年輕續娶、日後添丁進口也不是難事那些話題。 一聽韋老太太忙上添亂,

不遲不早把自己老到這個時辰。 於是, 又一齊滿面紅光地敘說著賈府這個韋老太太的那些“貞順清閒, 守節整齊, 和睦親戚, 約束兒女”的婦德故事來。

古話說, 人行好, 天湊巧。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 臨走沒受一點疾病折磨, 正好遇上兒孫鴻禧, 自己卻完身而退, 原本就是喜上加喜的事情。 何況, 在靈前硬是憑白爭得了一頂孝帽, 一般人還真沒能修得過這個福分。 於是, 有關老孺人年輕時候的一些往事, 必然會成為左鄰右舍的話題。 因了其為婦為母的清高操守, 株連得老娘家解老寨這個村名, 也不得不被人又一次提說。

說到解老寨的這門韋氏, 在周圍村上雖算不上大的旺族, 卻也有二百多人口。 據說, 這支彭祖後裔,在豕韋國消亡後曾隨西羌融入疏勒,漢時又經絲綢之路回到故道。又有一說,韓信之子藏身南粵,為避禍,以“韓”字半邊“韋”為姓氏,後來這些將門虎子領兵征戰,又散落到了陝西。不過,這些傳說均不見譜載,亦不能讓人斷定其真假。不過,解老寨這門韋氏卻真真切切是隋朝京兆人韋袞之後。至唐中宗時,這個韋門人家還出了那個韋皇后,宰相韋溫及諸駙馬,顯赫無比。特別是這個韋皇后使這個家族登上了富貴榮耀的頂峰,也使這個家族跌進了萬丈深淵。不但最後導致滅族,三代以內的祖墳均被搗毀。最後,只逃出來一個男丁隱姓埋名跑到西坊原,三代之後才恢復了祖姓。

卻說,韋老夫人的父親韋拔群老先生,在經商成習的西坊原還算是個另類。此人一輩子從未經手過一文錢的買賣,更不用說隨人出門經商了。從年輕那時候,便一直在周村做教書先生。一生嗜書,卻無意進士。守著祖上半邊院子,卻指教出一群孝順兒女。特別是這個長女韋淑嫻,一十三歲訂親圪嶗賈家,十五歲過門,十六歲生下長子賈夢輈。整整二十九年間,這個小腳女子勤儉守家,直到漸入老境丈夫回到西坊原,在周遭落下了眾口一詞的賢名。此間,韋老先生曾多次想讓這個苦命的女兒住在娘家,可淑嫻卻矢志不渝。吃水靠下河去拿瓦罐提取、燒鍋上山坡耬柴;夜紡花日織布,還照看著地裡的莊稼。硬是憑著一副弱不禁風的肩膀,咬著牙關送兒子念書、學相公,並在兒子夢輈十三歲上,心焦地娶了一房大兒子三歲的媳婦,頂起了賈家的一門人戶。接著,兒媳一氣給她生下兩男三女五個孫子,也一個個都在她的炕頭滾大成人。丈夫從揚州回來的第二年,已經四十九歲的她,居然還圓了年輕時那份不曾泯滅的夢想,為老太爺生下了一個水水靈靈的小姑娘。在圪嶗村,侄女比姑姑大的人家不少,像他們家女兒小了長子三十多歲的事兒,還真是絕無僅有。

又說,二夫人隨老爺子回來歸祖認宗那年,懷輈剛剛半歲。韋老夫人一看,一個比自己孫子大不了幾歲的小女子,根本經管不了吃奶的孩子。她這個長房更是把孩子視作己出,夜夜摟攬到自己那邊。以至於懷輈大點了,還跟這邊小妹爭著吃奶,理直氣壯地把這個大媽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特別在後來,老爺子六十九歲那年,二夫人為賈府再添養了小女梅香,孩子卻一直少奶。專程從漢口送回村的“煉乳”有時吃得孩子鬧肚子,她乾脆把自己剛剛坐了月子的大孫女接到家裡,一邊一個地替她家二娘喂著這個“小姑奶奶”。

再說,二夫人進圪嶗村那陣子年紀畢竟還小,開始那段日子不免也會在這個長房面前爭寵。韋氏大意覺迷,從不在意你多我少。在她看來,自己窮三十年守著這個家,不就是為賈府守住夢輈這個獨苗嗎?二夫人青春年少,不棄夫君年老體衰,毅然嫁入賈門,又添了懷輈這門男丁,這是一個女人享用終生的大功勞呢。何況,二夫人捨棄故土,跟著夫君回到北方,這已實屬不易。作為女人,何故能去難為和自己一樣命運的另一個女子?

老爺子年事漸高,也正是二夫人幫著打理兩地三處的生意,才使得賈府生意興隆,家門復興。老夫人更是把精力用在家裡的吃喝拉撒,並指教膝下兒孫媳婦,處處尊敬這位比自己膝下兩輩媳婦還年輕的二姨婆。平常的日子,即便年歲還大二夫人十多歲的大兒媳,也被她調教得見了這個二娘低眉順眼。幾個孫兒孫女,更是各盡孝道,言談舉止,都不敢越她雷池半步。

這次,家裡為懷輈再續姻親,她這個已經八十三歲的大媽,那更是喜上眉梢,前後張羅,鬧得二夫人心裡都有點過意不去。

更令人敬佩的是,老夫人突然駕鶴西去,大兒媳取下鑰匙打開婆婆房內的箱櫃查看壽裹,發現老太太整整齊齊地備辦有三處包袱。一個個翻開看過,真是令在場的人唏噓不已。她在世不但為自己早早置辦好了裡外壽衣,就是每個兒孫轎前的孝衣孝布都準備得一條不少。打開另外兩包,一看就知道是她近年為老爺子和二夫人早早做好的同一預掇……

然而,誰又能想到,就是這麼一位受人崇敬的賢淑老人,居然在靈柩下穴之前,卻發生了有人跳穴要脅主家這樣令人髮指的惡劣事情。

且說,二公子娶妻當天,中午新客四十桌從開席到送客,各路接待倒挺完滿。這頭人馬山起地把蘇村的新客送上西坡,管事們交過趕轎車的鞭子,後晌招待的還是些遠路賀客。打碟子上飯,倒也還井然有序。如是送人上坡,一路平安。到了晚上,朋客上席就有點混亂。一是跑事的已經入席;二是上菜打剩碟已經不能保障一人一席的規程。只能一盤子端了,到了席口自主取拿。結果,有的席桌取了雙份主菜抄了幾口,發覺不對又被轉到菜數不夠的席上。結果,有些年輕人敲碟子甩碗,最後鬧得大執事不得不親自出面賠情,雙方這才偃旗息鼓。

說到這點,倒不是左鄰右舍嘴裡少那麼一口半口的吃喝。委實是本地風俗過分講究,鬧得人還非得為此小事較那個真兒。有道是“七龜茲,八戲子”。在過事時,只有吹鼓手和戲班子的席桌才故意被少上那麼一兩道菜。在西坊原,儘管一個知名的響子或藝人,都會受到大家的愛戴。可是,吹打過了,主家席棚卻沒有他們的位置。一般都是在旮旯拐角支張桌子,熱冷一盤子打來,有凳子的坐著,沒凳子的站著,胡亂對付著只要把白蒸饃吃到肚子裡算完事。上菜時,端盤子的人也故意丟三落四給這些人少上一兩個菜。一般的十碗飯席,他們最多也就是七八個碗碟就被對付了。儘管故意少掉的一兩個菜,都是些可有可無的白菜木耳,但此做派一直被視作主家“知禮樂、施仁義”,是一戶信而好古的正道人家的身份炫耀。於是,在西坊原吃席的禮儀,如同祠堂祭奠一般繁縟。一雞、二肘、三白菜,上菜的先後順序都有一定的講究。上席看酒,下席垂首;拿筷子夾菜,放筷子捂嘴。如果兀自在程式上少樣兒菜,必會令滿桌人等感到有被主人下眼觀之嫌。

又說,一撥兒吃客吵吵嚷嚷地折騰到雞上架。接著,黑燈瞎火地又是殺豬、又是設靈,開始準備第二天的事情。直到天色漸明,一村跑事的都還在忙活。

第二天一大早,祭陵、出紙一切順當。午時三刻開始祭轎那陣,響子開始死命地吹打,孝子被主祭支派著不斷地答謝磕頭。就在一村人都擠在大轎前看熱鬧那當口,騰出手來打點後堂的旺財,看到原本疊摞整齊的引柴被拉扯得滿地絆腳,趁著抽煙的一點閑功夫,便蹲著整理柴火。卻在無意中發現,昨天夜裡黑燈瞎火地被捅倒的一頭大肥豬還沒褪毛,直挺挺地被壓在撞倒的柴火下邊……

李旺財這個河南滑縣來的客戶,好賴在西坊原也住了二十多年。一些個主家過事鋪排太大,被跑事的鬧得丟東落西的事情亦是見怪不怪。特別是葬埋老人這號白喜,前後如此忙亂,遺落一點更不會落人恥笑。可是,在安排席面上,幾個大執事一起忘記了一頭毛乎乎的肥豬這類事情,他還真是聞所未聞。

這個在賈府收書看門的老夥計,立馬覺得有人肯定趁著忙亂,在事中想出老東家的洋相。可是,他又一想,或者這還真是那些昏頭昏腦的各房執事的一次集體疏忽。圪嶗村人過事鬧得究竟有多大,少燙了一頭豬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日後說不定還真的算是一樁美談。再說了,三兩個時辰就得抬埋人,大料也再不會出啥事兒。於是,他隨意安頓了後堂兩個備料的夥計,趕快將已經不能褪毛的死豬剝皮交給後堂下了紅鍋,自己又忙其他事去了。

結果,轎到地頭,陵前就傳來有人跳穴,要和主家說清一些事情的傳話。二位公子重孝在身,顯然不能在陵前和人說事。如果是一般事情,十三爺也早就去了,絕不會將此類話讓人傳遞到在家的二夫人面前。

卻說,二夫人和長房本是同一輩分,出殯時不需要出門祭奠。中午祭轎那陣,她和老太爺已經早早被賈門戶下勸到鄰居家去規避。靈柩出城到進陵那陣,她還一直在鄰居家和幾個屋裡人拉話。

一聽有人在陵前鬧事,賈門戶下的一個小夥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告知她有人鬧事、總管十三爺找不到人影的事情,二夫人立即就急了。便也不顧自己那個“不頂孝布、不去陵前”的身份,讓旺財扶著她上了西坡。

話又說回來,此類跳穴要脅主家的事情,在西坊原時常發生。一般都是死者的在世仇家,趁著抬埋填墓這樣各路人廂都在的場合,趁機和主家和解一些逝者在世無法言說的事情,用以還當事者一個清白。一般都是事前有風言,主家有預掇。大多都是心照不宣的應酬,倒不一定每宗都是尋釁鬧事。一些不了了之的話說在了當面,一切也就化作烏有,事後都能落個事情終有曲直的名頭,也不會非得鬧到雙方非常難堪的地步。

不過,像這樣轎到陵前有人真的往下跳了,才被主家發覺的事情畢竟少有。

賈府大陵在西坡上的一面坡頭上。上了西坡,再拐過南邊那道溝彎,朝南的向陽坡那面長有一片招眼的柏林,那就是那個賈姓“老外甥”的埋骨之地。

二夫人一路走還在一路想,老孺人一生吃齋念佛,落下滿巷院的名望。看來,鬧事的倒不一定和死者有啥過節。老太爺年近五十才回村,無論村上鋪上,禮尚往來清清如水,亦讓人找不出一個短頭。至於大公子這個人廂的為人更不用說,走遍十裡八村也找不出這樣的大善人。說到二公子呢,從小到大根本就很少在村子裡待,也不存在得罪仇家鬧到出現這樣的事情。她想,一定是因大公子統管著修寨建塔的事情,而新寨上經過施工又多出的那一處院基引起的麻煩。

眼下,渭南周邊有些村莊又開始打了起來。鬧得渭河以北的一些莊戶為躲避戰亂,拖家帶口地逃到了靠山的澄城馮原和西河的橋頭河。這些來自本土的“客戶”,一時回不了老家,靠著土崖挖個下土窯,已經將就著住了下來。看那樣子,如果入冬前種不成麥子,他們就準備在這邊過冬了。龍門靠近兩縣的龍亭和喬子玄,也有大撥投親靠友的人,吃住下來都長期不走,鬧得龍門城也人心惶惶。

前幾天,她倒是聽見這個對開修新寨不屑一顧的黨自箴,可能看到新寨還空出一處新院基,也有了上寨建房的心思。本人又不好在大公子面前開口,倒是轉彎抹角地找到十三爺,讓在老太爺面前吹過這個口風。即便是這樣,他也不應當在這個時候用這種卑鄙的手段提出這個要求吧?

二夫人一路上越想越生氣,不覺到了陵前。

大公子和二公子跪在大轎前不能起身,站了一堆人都拄著鍁把等著抬棺下葬。新開的磚箍的墓道口,卻直挺挺地躺著一臉灰土的黨蠻蠻。

她掃視了周邊幾個沒拿鐵鍁的人,發現黨自箴故意把頭扭向一邊,再看他身後那幾個年紀說大不小的黨家門人,二夫人心裡立即就明白了大半。

只見她揮了揮手,讓旺財收了打在頭頂上的傘,不卑不亢地向著那幾個人問了一句:“你們誰給這個死狗來說事呢?”

党自箴根本沒有想到,這位二夫人在今天這個場合能屈尊來到長房的新陵前,一時不知怎麼應接她的話。看到自己身邊那幾個理不起事的人廂都不接腔,他卻不能就這麼憋著不開那口。於是,只好搭著她的話頭回話說:“二姨婆既然已經這麼說了,自箴冒昧代下邊那個人回個話吧。大婆婆今日大殮,按理說也不該趁著這個時機說事。可有人做了,也就得讓人評說。剛才,我倒是問了族下這個黨蠻蠻,他說新寨開修時候,他也算是最早申領上寨的人戶。結果,有些人近水樓臺,照顧著自家兄弟上了寨,卻沒有他這個黨門二門唯一住村的嫡系子孫那個份兒。他呢,一直覺得這件事情不怎麼公平。大小也就這麼個事兒,只要大公子能給他當著大夥解說一下底實,四鄰八舍也就心知肚明。總不能在這麼大的事情面前,讓人裝一輩子啞巴吧?”

二夫人幾乎是冷笑地從鼻孔裡哼了一聲,依然沒起一點高躁地立即回話說:“果然不出所料。是呀,當初報名的家戶當中,這個黨蠻蠻報名倒是挺早的。看來,都是這個新寨惹的禍喲。大公子重孝在身,不便和人破口說事。好吧,我就替他說說。圪嶗村一千二百多人口,擠在上下三條巷幾百年了,怎麼沒有一個人想著搬到別處去置家呢?我想,人之常情嘛。這裡有他的家,有祠堂裡那些爺婆,有這些相濡以沫的左鄰右舍麼。如果圪嶗村是只住著你黨蠻蠻一人的獨家莊子,三條大巷你隨便蓋,也就不會令你對自己的鄉里鄉親如此仇恨!四十七家報名的党賈兩門戶下,不是一院三家,就是半邊小院擠著兩家。最後排出三十三家抓鬮決定,這件事情全村並無人異議。人在做,天在看。你黨蠻蠻一戶四分獨院,還要再建新宅,你說,給你在城上再劃一處新院,其他戶下是不是能心悅誠服?”

党自箴常年在外,看那樣子應付這些村野小事並不心怯。幾乎在二夫人的話音未落,他便大聲責問道:“賈府兩兄弟住著‘一顆印’大院,並未分鍋另灶。和那些已經分家同住一院的戶下比較,不用別人說話,大公子就不該趁著主事的便當,讓自己兄弟列入抓鬮的戶選吧?”

二夫人知道這個党自箴會問起這件事情,立即反問他:“分鍋另灶?我抱著兒子從揚州回到圪嶗村,那時候也知道賈府有這個長房大娘和三十歲的兒子。轉眼已是三十多年,且不說一門兩弟兄將來是否分家另過,我崔鶯鶯進賈府三十年沒有灶房,單鍋在廂房做飯,老太爺從來都沒說過半個不字。你好大的面子,還要在賈府陵前主持我們分一次家嗎?”

黨自箴一聽這話,馬上啞口無言了。二夫人接著說:“大公子膝下兩子,眼見都要成親;二公子兩房妻室,三個女兒;賈府上下十七口人,還不算住在西哨門外土窯裡的老家院旺財一家六口。左右兩廂六間小房,老爺子不得不在主房安榻棲身,你來安排一下,說說讓一大家子怎麼去住?當初,誰願意上新寨去?全村人跑前跑後,你黨自箴那時在哪兒?要不是眼下同州大亂,恐怕你死也不願捨棄老村的淺井,住到那個幹梁崮上搖轆轤吧?”

黨自箴一看二夫人很快把火發在了他這個“說事”人身上,臉色鐵青地回過話來:“二姨婆,作為長輩,或者我都不該開口說這話。今日本應是有人找大公子說事,我呢,也只是代人受過。您一個婦道人家,是不是不該在這個時候,用這種身份來摻和村上的事情!”

二夫人馬上杏眼圓睜地呵斥道:“放肆,你好大的口氣!如果我沒有說錯,你這個黨自箴和親兄弟分家的時候,就因為你親娘勸你這個老大要禮讓為先,你就當面說過你的母親是‘婦道人家’這句不入人耳的話語。今日你居然把這話說到了賈府陵前!我問你,韋老孺人是個女人不假,照你的意思,她都不應當埋在圪嶗村的陵地?好吧,我告訴你,在你們黨家,你這個忤逆之子可以下眼去看生養你一場的親娘老子;在我們賈府,還沒有這樣的禮儀規矩。要說事,你儘管把嘴洗乾淨了;要打架,我還有跪在地上這一行兒女孫子!”

這個黨自箴還算識相,自覺失口,站在那兒不再言聲。二夫人這才語重心長地對著大夥說:“哼。你這樣的人還配和我家大公子說話,他跪在那兒都比你小子高一個馬背!一年來,賈府幾處生意都在那兒撂著,他不計報酬為村莊辦事,倒落下你這號人的背後閒話!前幾天,為二公子這個異母弟弟娶親,他一把花出去八百兩銀子,啥話都沒說;昨晚那麼忙張,還跟十三爺商量新寨置炮,讓給每門炮鑄上捐炮人姓名,用這個辦法來減輕那些出不起銀子的小戶的分派負擔。賈府第一家捐出一千兩銀子,這個你能想到麼?說到上新寨劃院基,當初也正是我這個‘婦道人家’給老爺子反復提醒,十三爺在後邊給大夥許諾村上在原上打兩眼深井,這才說服了那麼多人捨棄老院去替大夥守寨。現在眼熱啦?不過也不遲。好吧,你不是願意上新寨嘛,賈府和你換老村的院基。留下哪怕是一角老院,我不說二話,讓旺財和二公子一家這就搬過去!”

党自箴根本沒有想到二夫人在多人之地這麼不留面子,馬上嘴巴變軟地回話說:“二姨婆,您老人家也別發這麼大的火嘛。今天這不是趕在這兒了嘛。你看,倒讓我落了個裡外不是人!”說完,他看了一眼依然睡在墓道兩眼不睜的黨蠻蠻,卻故作聲勢地對著幾個在跟前的人喊叫:“還都站著幹啥,下枋嘛。不說了,不說了,埋人,埋人……”

那些站著的左鄰右舍,一看事情說不下去,那個黨蠻蠻還躺在那兒,都不好動手抬枋。二夫人一看,這個比自己小不了一兩歲的黨家門人居然給自己玩這一手,馬上臉色大變地對黨自箴招呼了一聲:“好吧,既然這樣,我也再給你個面子。你黨自箴試著招呼一聲,讓這些掮著鍁來幫忙的人跟著你走。哪怕鬧得賈府今日去新寨雇那些外路人來填墓。人,肯定得埋呢。不過,我在這兒把話撂著,今日留下來的人裡,如果沒有一個黨門戶下掂鍁的,賈府這兩門人戶明天就搬出圪嶗村。不但給你們能一下騰出兩院房子,分銀院從此也就沒了賈盈這一戶人丁了!”

黨自箴這個時候也不再搭話,站在那兒無趣地掏出自己那把鼻煙壺,又在往手心裡磕著煙末。

二夫人掃視了一眼,並沒發現一個人離開,也沒見一個人動手。這才旁若無人地大聲呵斥了一句:“如果還想把今日這場熱鬧看到底,只怕你娃兒沒這個膽子!”

這時候,只見她走到幾個兒孫面前,聲音不大,卻堅鏘有力地怒喝:“你們這群不孝之子,居然在村上活成了這個人樣,起來!脫孝衣,跟著老娘學著做一回男人!”

說完,抄起一把鐵鍁鏟起墳頭的新土,一鍁接著一鍁往下開始揚土。下邊的黨蠻蠻一看二夫人真的動了殺伐,要把自己這個大活人做陪葬,一翻身就爬起來往上跑。

賈門戶下幾個老少爺們,一個個跑過來這就趕緊按下兩個公子的頭,不住地勸說著不能失儀的那些話,有人已經趕緊組織著從大轎上卸枋。

卻說,那個黨蠻蠻儘管腦子裡缺根弦,還知道這場羞辱是誰給他這個“七爺”招惹上身的。原以為自己跟著人這一鬧騰,到時也能混著上寨。在二夫人義正詞嚴的呵斥下,黨自箴不但不拉自己上來,趴在下邊的他硬是被人蓋了一腦袋晦氣的黃土。他這頭一上來,就指著黨自箴破口大駡起來。

“我說我不來,你非得讓我來——你狗日的昨晚給我咋說的——只要你在上邊不吭氣,讓我就不要起來——狗日的豬鼻子裡邊長蔥,倒沉得住氣——七爺我他媽就差點讓人給活埋了,你的嘴叫驢踢了——呸,你爺今日觸這麼大黴頭——打牌一把就騙了老子六兩銀子,說今早就還我三兩——拿來嘛,我這就要我的現銀哩。說清楚,老子可不要你瞎慫口袋裡那些破銅錢!”

一群人都忙活著,倒沒去聽那呆貨嘴裡不乾不淨地都罵了些啥。二夫人開始還滿臉的怒氣,一聽蠻蠻在那兒罵得個不歇氣,且叫駡的說辭居然還很有層次,卻忍不住低聲笑了。

黨自箴二話不說,一把豁開面前的黨蠻蠻走到墓前,端端地朝著正在下穴的枋棺磕了個頭。大公子和二公子趕緊起身,三拜六磕地行大禮答謝。

只見黨自箴只給大公子低聲回了一句話:“夢兒叔,自箴今日有過。原本只怕這小子越鬧越不像話,好賴也是為村上息個事麼,咋知道碰上唔個貨色根本就瞅不准秤星麼……”說完,也撈起一把鐵鍁自個埋頭幹了起來。

這支彭祖後裔,在豕韋國消亡後曾隨西羌融入疏勒,漢時又經絲綢之路回到故道。又有一說,韓信之子藏身南粵,為避禍,以“韓”字半邊“韋”為姓氏,後來這些將門虎子領兵征戰,又散落到了陝西。不過,這些傳說均不見譜載,亦不能讓人斷定其真假。不過,解老寨這門韋氏卻真真切切是隋朝京兆人韋袞之後。至唐中宗時,這個韋門人家還出了那個韋皇后,宰相韋溫及諸駙馬,顯赫無比。特別是這個韋皇后使這個家族登上了富貴榮耀的頂峰,也使這個家族跌進了萬丈深淵。不但最後導致滅族,三代以內的祖墳均被搗毀。最後,只逃出來一個男丁隱姓埋名跑到西坊原,三代之後才恢復了祖姓。

卻說,韋老夫人的父親韋拔群老先生,在經商成習的西坊原還算是個另類。此人一輩子從未經手過一文錢的買賣,更不用說隨人出門經商了。從年輕那時候,便一直在周村做教書先生。一生嗜書,卻無意進士。守著祖上半邊院子,卻指教出一群孝順兒女。特別是這個長女韋淑嫻,一十三歲訂親圪嶗賈家,十五歲過門,十六歲生下長子賈夢輈。整整二十九年間,這個小腳女子勤儉守家,直到漸入老境丈夫回到西坊原,在周遭落下了眾口一詞的賢名。此間,韋老先生曾多次想讓這個苦命的女兒住在娘家,可淑嫻卻矢志不渝。吃水靠下河去拿瓦罐提取、燒鍋上山坡耬柴;夜紡花日織布,還照看著地裡的莊稼。硬是憑著一副弱不禁風的肩膀,咬著牙關送兒子念書、學相公,並在兒子夢輈十三歲上,心焦地娶了一房大兒子三歲的媳婦,頂起了賈家的一門人戶。接著,兒媳一氣給她生下兩男三女五個孫子,也一個個都在她的炕頭滾大成人。丈夫從揚州回來的第二年,已經四十九歲的她,居然還圓了年輕時那份不曾泯滅的夢想,為老太爺生下了一個水水靈靈的小姑娘。在圪嶗村,侄女比姑姑大的人家不少,像他們家女兒小了長子三十多歲的事兒,還真是絕無僅有。

又說,二夫人隨老爺子回來歸祖認宗那年,懷輈剛剛半歲。韋老夫人一看,一個比自己孫子大不了幾歲的小女子,根本經管不了吃奶的孩子。她這個長房更是把孩子視作己出,夜夜摟攬到自己那邊。以至於懷輈大點了,還跟這邊小妹爭著吃奶,理直氣壯地把這個大媽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特別在後來,老爺子六十九歲那年,二夫人為賈府再添養了小女梅香,孩子卻一直少奶。專程從漢口送回村的“煉乳”有時吃得孩子鬧肚子,她乾脆把自己剛剛坐了月子的大孫女接到家裡,一邊一個地替她家二娘喂著這個“小姑奶奶”。

再說,二夫人進圪嶗村那陣子年紀畢竟還小,開始那段日子不免也會在這個長房面前爭寵。韋氏大意覺迷,從不在意你多我少。在她看來,自己窮三十年守著這個家,不就是為賈府守住夢輈這個獨苗嗎?二夫人青春年少,不棄夫君年老體衰,毅然嫁入賈門,又添了懷輈這門男丁,這是一個女人享用終生的大功勞呢。何況,二夫人捨棄故土,跟著夫君回到北方,這已實屬不易。作為女人,何故能去難為和自己一樣命運的另一個女子?

老爺子年事漸高,也正是二夫人幫著打理兩地三處的生意,才使得賈府生意興隆,家門復興。老夫人更是把精力用在家裡的吃喝拉撒,並指教膝下兒孫媳婦,處處尊敬這位比自己膝下兩輩媳婦還年輕的二姨婆。平常的日子,即便年歲還大二夫人十多歲的大兒媳,也被她調教得見了這個二娘低眉順眼。幾個孫兒孫女,更是各盡孝道,言談舉止,都不敢越她雷池半步。

這次,家裡為懷輈再續姻親,她這個已經八十三歲的大媽,那更是喜上眉梢,前後張羅,鬧得二夫人心裡都有點過意不去。

更令人敬佩的是,老夫人突然駕鶴西去,大兒媳取下鑰匙打開婆婆房內的箱櫃查看壽裹,發現老太太整整齊齊地備辦有三處包袱。一個個翻開看過,真是令在場的人唏噓不已。她在世不但為自己早早置辦好了裡外壽衣,就是每個兒孫轎前的孝衣孝布都準備得一條不少。打開另外兩包,一看就知道是她近年為老爺子和二夫人早早做好的同一預掇……

然而,誰又能想到,就是這麼一位受人崇敬的賢淑老人,居然在靈柩下穴之前,卻發生了有人跳穴要脅主家這樣令人髮指的惡劣事情。

且說,二公子娶妻當天,中午新客四十桌從開席到送客,各路接待倒挺完滿。這頭人馬山起地把蘇村的新客送上西坡,管事們交過趕轎車的鞭子,後晌招待的還是些遠路賀客。打碟子上飯,倒也還井然有序。如是送人上坡,一路平安。到了晚上,朋客上席就有點混亂。一是跑事的已經入席;二是上菜打剩碟已經不能保障一人一席的規程。只能一盤子端了,到了席口自主取拿。結果,有的席桌取了雙份主菜抄了幾口,發覺不對又被轉到菜數不夠的席上。結果,有些年輕人敲碟子甩碗,最後鬧得大執事不得不親自出面賠情,雙方這才偃旗息鼓。

說到這點,倒不是左鄰右舍嘴裡少那麼一口半口的吃喝。委實是本地風俗過分講究,鬧得人還非得為此小事較那個真兒。有道是“七龜茲,八戲子”。在過事時,只有吹鼓手和戲班子的席桌才故意被少上那麼一兩道菜。在西坊原,儘管一個知名的響子或藝人,都會受到大家的愛戴。可是,吹打過了,主家席棚卻沒有他們的位置。一般都是在旮旯拐角支張桌子,熱冷一盤子打來,有凳子的坐著,沒凳子的站著,胡亂對付著只要把白蒸饃吃到肚子裡算完事。上菜時,端盤子的人也故意丟三落四給這些人少上一兩個菜。一般的十碗飯席,他們最多也就是七八個碗碟就被對付了。儘管故意少掉的一兩個菜,都是些可有可無的白菜木耳,但此做派一直被視作主家“知禮樂、施仁義”,是一戶信而好古的正道人家的身份炫耀。於是,在西坊原吃席的禮儀,如同祠堂祭奠一般繁縟。一雞、二肘、三白菜,上菜的先後順序都有一定的講究。上席看酒,下席垂首;拿筷子夾菜,放筷子捂嘴。如果兀自在程式上少樣兒菜,必會令滿桌人等感到有被主人下眼觀之嫌。

又說,一撥兒吃客吵吵嚷嚷地折騰到雞上架。接著,黑燈瞎火地又是殺豬、又是設靈,開始準備第二天的事情。直到天色漸明,一村跑事的都還在忙活。

第二天一大早,祭陵、出紙一切順當。午時三刻開始祭轎那陣,響子開始死命地吹打,孝子被主祭支派著不斷地答謝磕頭。就在一村人都擠在大轎前看熱鬧那當口,騰出手來打點後堂的旺財,看到原本疊摞整齊的引柴被拉扯得滿地絆腳,趁著抽煙的一點閑功夫,便蹲著整理柴火。卻在無意中發現,昨天夜裡黑燈瞎火地被捅倒的一頭大肥豬還沒褪毛,直挺挺地被壓在撞倒的柴火下邊……

李旺財這個河南滑縣來的客戶,好賴在西坊原也住了二十多年。一些個主家過事鋪排太大,被跑事的鬧得丟東落西的事情亦是見怪不怪。特別是葬埋老人這號白喜,前後如此忙亂,遺落一點更不會落人恥笑。可是,在安排席面上,幾個大執事一起忘記了一頭毛乎乎的肥豬這類事情,他還真是聞所未聞。

這個在賈府收書看門的老夥計,立馬覺得有人肯定趁著忙亂,在事中想出老東家的洋相。可是,他又一想,或者這還真是那些昏頭昏腦的各房執事的一次集體疏忽。圪嶗村人過事鬧得究竟有多大,少燙了一頭豬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日後說不定還真的算是一樁美談。再說了,三兩個時辰就得抬埋人,大料也再不會出啥事兒。於是,他隨意安頓了後堂兩個備料的夥計,趕快將已經不能褪毛的死豬剝皮交給後堂下了紅鍋,自己又忙其他事去了。

結果,轎到地頭,陵前就傳來有人跳穴,要和主家說清一些事情的傳話。二位公子重孝在身,顯然不能在陵前和人說事。如果是一般事情,十三爺也早就去了,絕不會將此類話讓人傳遞到在家的二夫人面前。

卻說,二夫人和長房本是同一輩分,出殯時不需要出門祭奠。中午祭轎那陣,她和老太爺已經早早被賈門戶下勸到鄰居家去規避。靈柩出城到進陵那陣,她還一直在鄰居家和幾個屋裡人拉話。

一聽有人在陵前鬧事,賈門戶下的一個小夥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告知她有人鬧事、總管十三爺找不到人影的事情,二夫人立即就急了。便也不顧自己那個“不頂孝布、不去陵前”的身份,讓旺財扶著她上了西坡。

話又說回來,此類跳穴要脅主家的事情,在西坊原時常發生。一般都是死者的在世仇家,趁著抬埋填墓這樣各路人廂都在的場合,趁機和主家和解一些逝者在世無法言說的事情,用以還當事者一個清白。一般都是事前有風言,主家有預掇。大多都是心照不宣的應酬,倒不一定每宗都是尋釁鬧事。一些不了了之的話說在了當面,一切也就化作烏有,事後都能落個事情終有曲直的名頭,也不會非得鬧到雙方非常難堪的地步。

不過,像這樣轎到陵前有人真的往下跳了,才被主家發覺的事情畢竟少有。

賈府大陵在西坡上的一面坡頭上。上了西坡,再拐過南邊那道溝彎,朝南的向陽坡那面長有一片招眼的柏林,那就是那個賈姓“老外甥”的埋骨之地。

二夫人一路走還在一路想,老孺人一生吃齋念佛,落下滿巷院的名望。看來,鬧事的倒不一定和死者有啥過節。老太爺年近五十才回村,無論村上鋪上,禮尚往來清清如水,亦讓人找不出一個短頭。至於大公子這個人廂的為人更不用說,走遍十裡八村也找不出這樣的大善人。說到二公子呢,從小到大根本就很少在村子裡待,也不存在得罪仇家鬧到出現這樣的事情。她想,一定是因大公子統管著修寨建塔的事情,而新寨上經過施工又多出的那一處院基引起的麻煩。

眼下,渭南周邊有些村莊又開始打了起來。鬧得渭河以北的一些莊戶為躲避戰亂,拖家帶口地逃到了靠山的澄城馮原和西河的橋頭河。這些來自本土的“客戶”,一時回不了老家,靠著土崖挖個下土窯,已經將就著住了下來。看那樣子,如果入冬前種不成麥子,他們就準備在這邊過冬了。龍門靠近兩縣的龍亭和喬子玄,也有大撥投親靠友的人,吃住下來都長期不走,鬧得龍門城也人心惶惶。

前幾天,她倒是聽見這個對開修新寨不屑一顧的黨自箴,可能看到新寨還空出一處新院基,也有了上寨建房的心思。本人又不好在大公子面前開口,倒是轉彎抹角地找到十三爺,讓在老太爺面前吹過這個口風。即便是這樣,他也不應當在這個時候用這種卑鄙的手段提出這個要求吧?

二夫人一路上越想越生氣,不覺到了陵前。

大公子和二公子跪在大轎前不能起身,站了一堆人都拄著鍁把等著抬棺下葬。新開的磚箍的墓道口,卻直挺挺地躺著一臉灰土的黨蠻蠻。

她掃視了周邊幾個沒拿鐵鍁的人,發現黨自箴故意把頭扭向一邊,再看他身後那幾個年紀說大不小的黨家門人,二夫人心裡立即就明白了大半。

只見她揮了揮手,讓旺財收了打在頭頂上的傘,不卑不亢地向著那幾個人問了一句:“你們誰給這個死狗來說事呢?”

党自箴根本沒有想到,這位二夫人在今天這個場合能屈尊來到長房的新陵前,一時不知怎麼應接她的話。看到自己身邊那幾個理不起事的人廂都不接腔,他卻不能就這麼憋著不開那口。於是,只好搭著她的話頭回話說:“二姨婆既然已經這麼說了,自箴冒昧代下邊那個人回個話吧。大婆婆今日大殮,按理說也不該趁著這個時機說事。可有人做了,也就得讓人評說。剛才,我倒是問了族下這個黨蠻蠻,他說新寨開修時候,他也算是最早申領上寨的人戶。結果,有些人近水樓臺,照顧著自家兄弟上了寨,卻沒有他這個黨門二門唯一住村的嫡系子孫那個份兒。他呢,一直覺得這件事情不怎麼公平。大小也就這麼個事兒,只要大公子能給他當著大夥解說一下底實,四鄰八舍也就心知肚明。總不能在這麼大的事情面前,讓人裝一輩子啞巴吧?”

二夫人幾乎是冷笑地從鼻孔裡哼了一聲,依然沒起一點高躁地立即回話說:“果然不出所料。是呀,當初報名的家戶當中,這個黨蠻蠻報名倒是挺早的。看來,都是這個新寨惹的禍喲。大公子重孝在身,不便和人破口說事。好吧,我就替他說說。圪嶗村一千二百多人口,擠在上下三條巷幾百年了,怎麼沒有一個人想著搬到別處去置家呢?我想,人之常情嘛。這裡有他的家,有祠堂裡那些爺婆,有這些相濡以沫的左鄰右舍麼。如果圪嶗村是只住著你黨蠻蠻一人的獨家莊子,三條大巷你隨便蓋,也就不會令你對自己的鄉里鄉親如此仇恨!四十七家報名的党賈兩門戶下,不是一院三家,就是半邊小院擠著兩家。最後排出三十三家抓鬮決定,這件事情全村並無人異議。人在做,天在看。你黨蠻蠻一戶四分獨院,還要再建新宅,你說,給你在城上再劃一處新院,其他戶下是不是能心悅誠服?”

党自箴常年在外,看那樣子應付這些村野小事並不心怯。幾乎在二夫人的話音未落,他便大聲責問道:“賈府兩兄弟住著‘一顆印’大院,並未分鍋另灶。和那些已經分家同住一院的戶下比較,不用別人說話,大公子就不該趁著主事的便當,讓自己兄弟列入抓鬮的戶選吧?”

二夫人知道這個党自箴會問起這件事情,立即反問他:“分鍋另灶?我抱著兒子從揚州回到圪嶗村,那時候也知道賈府有這個長房大娘和三十歲的兒子。轉眼已是三十多年,且不說一門兩弟兄將來是否分家另過,我崔鶯鶯進賈府三十年沒有灶房,單鍋在廂房做飯,老太爺從來都沒說過半個不字。你好大的面子,還要在賈府陵前主持我們分一次家嗎?”

黨自箴一聽這話,馬上啞口無言了。二夫人接著說:“大公子膝下兩子,眼見都要成親;二公子兩房妻室,三個女兒;賈府上下十七口人,還不算住在西哨門外土窯裡的老家院旺財一家六口。左右兩廂六間小房,老爺子不得不在主房安榻棲身,你來安排一下,說說讓一大家子怎麼去住?當初,誰願意上新寨去?全村人跑前跑後,你黨自箴那時在哪兒?要不是眼下同州大亂,恐怕你死也不願捨棄老村的淺井,住到那個幹梁崮上搖轆轤吧?”

黨自箴一看二夫人很快把火發在了他這個“說事”人身上,臉色鐵青地回過話來:“二姨婆,作為長輩,或者我都不該開口說這話。今日本應是有人找大公子說事,我呢,也只是代人受過。您一個婦道人家,是不是不該在這個時候,用這種身份來摻和村上的事情!”

二夫人馬上杏眼圓睜地呵斥道:“放肆,你好大的口氣!如果我沒有說錯,你這個黨自箴和親兄弟分家的時候,就因為你親娘勸你這個老大要禮讓為先,你就當面說過你的母親是‘婦道人家’這句不入人耳的話語。今日你居然把這話說到了賈府陵前!我問你,韋老孺人是個女人不假,照你的意思,她都不應當埋在圪嶗村的陵地?好吧,我告訴你,在你們黨家,你這個忤逆之子可以下眼去看生養你一場的親娘老子;在我們賈府,還沒有這樣的禮儀規矩。要說事,你儘管把嘴洗乾淨了;要打架,我還有跪在地上這一行兒女孫子!”

這個黨自箴還算識相,自覺失口,站在那兒不再言聲。二夫人這才語重心長地對著大夥說:“哼。你這樣的人還配和我家大公子說話,他跪在那兒都比你小子高一個馬背!一年來,賈府幾處生意都在那兒撂著,他不計報酬為村莊辦事,倒落下你這號人的背後閒話!前幾天,為二公子這個異母弟弟娶親,他一把花出去八百兩銀子,啥話都沒說;昨晚那麼忙張,還跟十三爺商量新寨置炮,讓給每門炮鑄上捐炮人姓名,用這個辦法來減輕那些出不起銀子的小戶的分派負擔。賈府第一家捐出一千兩銀子,這個你能想到麼?說到上新寨劃院基,當初也正是我這個‘婦道人家’給老爺子反復提醒,十三爺在後邊給大夥許諾村上在原上打兩眼深井,這才說服了那麼多人捨棄老院去替大夥守寨。現在眼熱啦?不過也不遲。好吧,你不是願意上新寨嘛,賈府和你換老村的院基。留下哪怕是一角老院,我不說二話,讓旺財和二公子一家這就搬過去!”

党自箴根本沒有想到二夫人在多人之地這麼不留面子,馬上嘴巴變軟地回話說:“二姨婆,您老人家也別發這麼大的火嘛。今天這不是趕在這兒了嘛。你看,倒讓我落了個裡外不是人!”說完,他看了一眼依然睡在墓道兩眼不睜的黨蠻蠻,卻故作聲勢地對著幾個在跟前的人喊叫:“還都站著幹啥,下枋嘛。不說了,不說了,埋人,埋人……”

那些站著的左鄰右舍,一看事情說不下去,那個黨蠻蠻還躺在那兒,都不好動手抬枋。二夫人一看,這個比自己小不了一兩歲的黨家門人居然給自己玩這一手,馬上臉色大變地對黨自箴招呼了一聲:“好吧,既然這樣,我也再給你個面子。你黨自箴試著招呼一聲,讓這些掮著鍁來幫忙的人跟著你走。哪怕鬧得賈府今日去新寨雇那些外路人來填墓。人,肯定得埋呢。不過,我在這兒把話撂著,今日留下來的人裡,如果沒有一個黨門戶下掂鍁的,賈府這兩門人戶明天就搬出圪嶗村。不但給你們能一下騰出兩院房子,分銀院從此也就沒了賈盈這一戶人丁了!”

黨自箴這個時候也不再搭話,站在那兒無趣地掏出自己那把鼻煙壺,又在往手心裡磕著煙末。

二夫人掃視了一眼,並沒發現一個人離開,也沒見一個人動手。這才旁若無人地大聲呵斥了一句:“如果還想把今日這場熱鬧看到底,只怕你娃兒沒這個膽子!”

這時候,只見她走到幾個兒孫面前,聲音不大,卻堅鏘有力地怒喝:“你們這群不孝之子,居然在村上活成了這個人樣,起來!脫孝衣,跟著老娘學著做一回男人!”

說完,抄起一把鐵鍁鏟起墳頭的新土,一鍁接著一鍁往下開始揚土。下邊的黨蠻蠻一看二夫人真的動了殺伐,要把自己這個大活人做陪葬,一翻身就爬起來往上跑。

賈門戶下幾個老少爺們,一個個跑過來這就趕緊按下兩個公子的頭,不住地勸說著不能失儀的那些話,有人已經趕緊組織著從大轎上卸枋。

卻說,那個黨蠻蠻儘管腦子裡缺根弦,還知道這場羞辱是誰給他這個“七爺”招惹上身的。原以為自己跟著人這一鬧騰,到時也能混著上寨。在二夫人義正詞嚴的呵斥下,黨自箴不但不拉自己上來,趴在下邊的他硬是被人蓋了一腦袋晦氣的黃土。他這頭一上來,就指著黨自箴破口大駡起來。

“我說我不來,你非得讓我來——你狗日的昨晚給我咋說的——只要你在上邊不吭氣,讓我就不要起來——狗日的豬鼻子裡邊長蔥,倒沉得住氣——七爺我他媽就差點讓人給活埋了,你的嘴叫驢踢了——呸,你爺今日觸這麼大黴頭——打牌一把就騙了老子六兩銀子,說今早就還我三兩——拿來嘛,我這就要我的現銀哩。說清楚,老子可不要你瞎慫口袋裡那些破銅錢!”

一群人都忙活著,倒沒去聽那呆貨嘴裡不乾不淨地都罵了些啥。二夫人開始還滿臉的怒氣,一聽蠻蠻在那兒罵得個不歇氣,且叫駡的說辭居然還很有層次,卻忍不住低聲笑了。

黨自箴二話不說,一把豁開面前的黨蠻蠻走到墓前,端端地朝著正在下穴的枋棺磕了個頭。大公子和二公子趕緊起身,三拜六磕地行大禮答謝。

只見黨自箴只給大公子低聲回了一句話:“夢兒叔,自箴今日有過。原本只怕這小子越鬧越不像話,好賴也是為村上息個事麼,咋知道碰上唔個貨色根本就瞅不准秤星麼……”說完,也撈起一把鐵鍁自個埋頭幹了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