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進山就腿軟?因為你少這兩條腿

孫悟空有根金箍棒, 可大可小, 幫他降妖除魔。

戶外人也有對“金箍棒”, 可長可短, 上坡能加速下坡當刹車, 對延長戶外生涯功不可沒。

對戶外愛好者而言, 登山杖就是不離不棄的金箍棒, 徒步路上一路相隨。

剛開始徒步登山的新人往往雙腿走天下, 對登山杖不屑一顧。 一旦受傷, 方才理解“四條腿”行走帶來的便利。

你, 真的瞭解登山杖嗎?

一對登山杖可不僅讓你看上去“更專業”, 在山地運動中, 登山杖的積極意義不容小覷。 在一項針對馬拉松的研究中, 是否使用登山杖被列為影響損傷率的直接因素之一,

登山杖適用於所有情境嗎?——登山杖的積極意義毋庸置疑, 但使用與否仍要視情況而定:

如果是輕裝徒步, 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是否使用登山杖;

在高海拔攀登、重裝徒步和長距離越野跑中, 登山杖必不可少;

在非常崎嶇的地方, 收起登山杖, 放低重心趴下來手腳並用會更安全。

徒步時使用登山杖有以下益處:

步長增加, 提高行走速度;

增強穩定性, 緩解疲勞, 使長距行走更舒服;

增加牽引力, 保持身體平衡, 防止摔倒;

分擔腿部、膝關節、腳踝和足部的壓力。 長遠而言保護膝蓋, 無形中延長了戶外壽命。

有研究表明,

使用登山杖比普通行走每小時可多燃燒20%卡路里, 同時心率會提升4%到8.2%, 鍛煉效果更明顯。

六大部分, 缺一不可——現代登山杖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地運動, 同野性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密不可分。 直到20世紀70年代, 登山杖才從滑雪運動中的雪杖脫離,

自成一派, 應用於各種山地戶外運動。 現代登山杖由六部分組成:

腕帶:將手臂的力量傳導至登山杖上, 減少手掌用力從而緩解疲勞。 最好是一條完整的帶子且不可有卡扣, 否則行走時反復摩擦皮膚容易引起水泡。

手柄:手握住的部位, 材質以軟木抓握感最佳,

橡膠、泡棉、塑膠次之。

杖杆:登山杖的核心部位, 通常為碳纖維(輕但易折)或鋁合金(結實但笨重)材質。 按節數可分為三節(標準)、四節(超短)、二節(較長)、一節(不易攜帶)這四種登山杖。

鎖扣:用於固定登山杖相鄰的杖杆, 主要有外鎖(鎖定方便, 長度可調)和內鎖(內部膨脹鎖定, 輕便)兩種方式。

帳托:靠近杖尖的塑膠碗狀環形物,通常有泥托和雪托兩種。杖托並非簡單裝飾,在分擔受力、保護杖尖方面發揮著作用。

杖尖及其保護套:登山杖接觸地面的部分是杖尖,以堅硬的金屬或合金材料最為常見。行走在堅硬的岩石、水泥路面,使用橡膠套可以降低杖尖的磨損,同時增加彈力,防止刮擦。

你的登山杖用對了嗎?

性能良好的登山杖有其合理的設計,應正確使用。

腕帶佩戴方法——很多人錯誤的靠用力抓住手柄分擔壓力,徒步時間一長手部酸痛,叫苦不迭。腕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它是登山杖的軟連接,起著承重作用。

杖杆高度因情境而定——身高不同,登山杖的規格也不盡相同,選擇時最好可以試戴。

登山杖“能伸能縮”的設計為不同地形而生,合理利用登山杖的不同高度有助於行走效率的提高:

需要注意,在調節長度時不要超過杖杆“MAX”或“STOP”極限位置。

正確姿勢——不同地形的杖杆使用也有區別:

平地&緩坡:抬頭挺胸,杖尖始終在身體後方,反向交替揮動杖杆,不要順拐。

陡坡:雙杖支撐能提供更為穩定的支點,減輕雙膝壓力。特別在下坡時,手掌可以包在手柄上。

過河:雙杖在前作支撐前進。

杖托和保護套的合理使用——杖托是為了防止登山杖紮入土壤中太深而難以拔出或陷入岩石縫隙中扭斷杖杆。通常越鬆軟、越不穩定的路面,越需要受力面積大的杖托。

杖尖保護套用於堅硬路面;在水泥地或平整的岩石上行走,戴上杖尖保護套可以防滑,在保護杖尖的同時避免戳傷人或物。而行走在鬆軟路面應取下保護套。

泥托用於鬆軟路面;在沙地、草地等軟路面行走時,尖銳的杖尖容易陷進路中,再拔出很費力氣;而走在碎石路等硬路面,如果沒有杖托,登山杖陷入亂石夾縫很容易發生斷裂,因此泥托不要輕易取下。

雪托用於雪地;原理同上。

勤保養,延長使用壽命

圖示為按扣拆分。

清潔——用沾水的小刷子或布子擦去杖上的灰塵和殘留物。

晾乾——用幹布將登山杖擦拭乾淨,並放於背光通風處充分晾乾。待完全晾乾後按次序重新組裝即可。

特別注意:

不要使用潤滑油;因為這樣會使登山杖變得很滑,容易發生危險。此外底潤滑油後內鎖可能出現鎖不緊的情況。

避免用水直接沖刷杖杆;這樣做不僅會使晾曬時間大大增長,一旦殘留水汽很容易發生氧化產生銹漬,給之後的調節帶來不便。

一杖多用,讓你大開眼界

登山杖在戶外環境中遠不止幫助行走和跑步那麼簡單。在越來越提倡輕量化的今天,登山杖可以身兼數職,一物多用。

發揮支撐作用——兩根杖可以代替衣架、擔架、三腳架等物品。

做帳篷支撐杆

做臨時防雨棚

做相機支架

晾曬衣服

同防潮墊等搭建急救行軍床或擔架

發揮護理作用——長距行走勞累時可以休息倚靠,放鬆肌肉。

做癢癢撓

拉伸肌肉

發揮防衛作用——一杖在手,無懼危險,比如遇到猛獸時可作為武器進行驅趕。

驅蛇、做捅破蜘蛛網等開路工具

測定方向——在太陽直射的地方將登山杖固定在地上,每隔一個固定時間段(如半小時)就在登山杖陰影的頂端做個標記。將所有標記符號連成的線即指向東西方向。

Tips

Q:杖尖朝向?

A:永遠朝下,切勿杖尖沖人。

即使累了拖著杖杆行走也不可以將其翹起,一旦後方隊友不慎摔倒,很容易被尖銳的杖尖傷到,釀成事故。

Q:可以拉人嗎?

A:絕對不可以用登山杖拉人。

表面光滑的登山杖對手掌可能出汗的被拉者很不友好。拉人時除了拉力增大,還會產生一定角度的扭力,而幾乎所有登山杖的手柄處都是膠水黏合,且節與節之間的連接部分的特殊設計使抗拉的強度要遠低於扛壓的強度。

Q: 使用雙杖佔用雙手很不方便,可以只用單杖嗎?

A: 建議使用雙杖而非單杖。

重裝時必須雙杖,因為單杖只能起到支點作用,且會造成左右不平衡,時間一久可能對雙膝造成負面影響。

Q:如何避免登山杖斷裂?

A:除了攜帶杖托,在使用中還應避免側向力量衝擊。

尤其碳纖維杖杆,屬脆性材料。縱向使用無礙,但側面踩踏容易斷裂。

—END—

圖文:張十月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

輕便)兩種方式。

帳托:靠近杖尖的塑膠碗狀環形物,通常有泥托和雪托兩種。杖托並非簡單裝飾,在分擔受力、保護杖尖方面發揮著作用。

杖尖及其保護套:登山杖接觸地面的部分是杖尖,以堅硬的金屬或合金材料最為常見。行走在堅硬的岩石、水泥路面,使用橡膠套可以降低杖尖的磨損,同時增加彈力,防止刮擦。

你的登山杖用對了嗎?

性能良好的登山杖有其合理的設計,應正確使用。

腕帶佩戴方法——很多人錯誤的靠用力抓住手柄分擔壓力,徒步時間一長手部酸痛,叫苦不迭。腕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它是登山杖的軟連接,起著承重作用。

杖杆高度因情境而定——身高不同,登山杖的規格也不盡相同,選擇時最好可以試戴。

登山杖“能伸能縮”的設計為不同地形而生,合理利用登山杖的不同高度有助於行走效率的提高:

需要注意,在調節長度時不要超過杖杆“MAX”或“STOP”極限位置。

正確姿勢——不同地形的杖杆使用也有區別:

平地&緩坡:抬頭挺胸,杖尖始終在身體後方,反向交替揮動杖杆,不要順拐。

陡坡:雙杖支撐能提供更為穩定的支點,減輕雙膝壓力。特別在下坡時,手掌可以包在手柄上。

過河:雙杖在前作支撐前進。

杖托和保護套的合理使用——杖托是為了防止登山杖紮入土壤中太深而難以拔出或陷入岩石縫隙中扭斷杖杆。通常越鬆軟、越不穩定的路面,越需要受力面積大的杖托。

杖尖保護套用於堅硬路面;在水泥地或平整的岩石上行走,戴上杖尖保護套可以防滑,在保護杖尖的同時避免戳傷人或物。而行走在鬆軟路面應取下保護套。

泥托用於鬆軟路面;在沙地、草地等軟路面行走時,尖銳的杖尖容易陷進路中,再拔出很費力氣;而走在碎石路等硬路面,如果沒有杖托,登山杖陷入亂石夾縫很容易發生斷裂,因此泥托不要輕易取下。

雪托用於雪地;原理同上。

勤保養,延長使用壽命

圖示為按扣拆分。

清潔——用沾水的小刷子或布子擦去杖上的灰塵和殘留物。

晾乾——用幹布將登山杖擦拭乾淨,並放於背光通風處充分晾乾。待完全晾乾後按次序重新組裝即可。

特別注意:

不要使用潤滑油;因為這樣會使登山杖變得很滑,容易發生危險。此外底潤滑油後內鎖可能出現鎖不緊的情況。

避免用水直接沖刷杖杆;這樣做不僅會使晾曬時間大大增長,一旦殘留水汽很容易發生氧化產生銹漬,給之後的調節帶來不便。

一杖多用,讓你大開眼界

登山杖在戶外環境中遠不止幫助行走和跑步那麼簡單。在越來越提倡輕量化的今天,登山杖可以身兼數職,一物多用。

發揮支撐作用——兩根杖可以代替衣架、擔架、三腳架等物品。

做帳篷支撐杆

做臨時防雨棚

做相機支架

晾曬衣服

同防潮墊等搭建急救行軍床或擔架

發揮護理作用——長距行走勞累時可以休息倚靠,放鬆肌肉。

做癢癢撓

拉伸肌肉

發揮防衛作用——一杖在手,無懼危險,比如遇到猛獸時可作為武器進行驅趕。

驅蛇、做捅破蜘蛛網等開路工具

測定方向——在太陽直射的地方將登山杖固定在地上,每隔一個固定時間段(如半小時)就在登山杖陰影的頂端做個標記。將所有標記符號連成的線即指向東西方向。

Tips

Q:杖尖朝向?

A:永遠朝下,切勿杖尖沖人。

即使累了拖著杖杆行走也不可以將其翹起,一旦後方隊友不慎摔倒,很容易被尖銳的杖尖傷到,釀成事故。

Q:可以拉人嗎?

A:絕對不可以用登山杖拉人。

表面光滑的登山杖對手掌可能出汗的被拉者很不友好。拉人時除了拉力增大,還會產生一定角度的扭力,而幾乎所有登山杖的手柄處都是膠水黏合,且節與節之間的連接部分的特殊設計使抗拉的強度要遠低於扛壓的強度。

Q: 使用雙杖佔用雙手很不方便,可以只用單杖嗎?

A: 建議使用雙杖而非單杖。

重裝時必須雙杖,因為單杖只能起到支點作用,且會造成左右不平衡,時間一久可能對雙膝造成負面影響。

Q:如何避免登山杖斷裂?

A:除了攜帶杖托,在使用中還應避免側向力量衝擊。

尤其碳纖維杖杆,屬脆性材料。縱向使用無礙,但側面踩踏容易斷裂。

—END—

圖文:張十月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