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農資行業大調研|走進江蘇(下):加快轉型升級,這些企業勇當“排頭兵”!

典型案例

為行業改革傳播正能量

當前, 傳統農資流通企業轉型升級早已成為行業共識, 而轉向哪, 如何轉卻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法。 作為全國經濟強省, 江蘇在農資行業轉型升級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 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總結會上,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副巡視員、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秘書長符純華表示, 農資行業已進入行業利潤轉變輪動期、供需調整關鍵期、金融與實業對接適應期的新“三期疊加”, 農資企業應有更清楚認識, 抓住市場需求和機遇,

從傳統單一貿易向綜合服務方向發展, 從過去注重產品和技術向注重服務和產業鏈轉變,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他希望當地供銷社系統能夠深化綜合改革, 加快發展步伐, 發揮自身的系統優勢和組織優勢, 努力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在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服務事業中做出應有貢獻。

調研組在肥料倉庫中瞭解春耕備肥情況

案例一:蘇農集團聚焦電商綜合服務, 為村級經營網點賦能

2014年起, 蘇農集團針對農村發展特點和農村消費市場需求, 以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經濟為突破口, 創建了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全程解決方案的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億農智慧”。 黃建康介紹說, 該平臺首創“屏聯網”電子屏綁定手機的B2B2C+O2O模式, 集農資、生活用品線上交易、生產生活資訊服務、農村金融、科普知識、農技諮詢、健康講座等服務於一體, 把廠商、經銷商和種田大戶、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連接起來, 以B2B2C、O2O模式實現“安全、便捷、經濟”的網上交易, 給鄉村經營店“賦能”,

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被譽為最接地氣的、為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全程解決方案的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2017年, 蘇農集團中標成為江蘇省資訊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的唯一運營商。 截至2017年年底, 益農資訊社已覆蓋11600個涉農行政村, 2018年將對全省13950個涉農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案列二:

惠農農資增強服務能力, 拓寬經營思路

據蔣文貴介紹, 2015年以來, 惠農農資為尋求新的增長點, 在土地託管鏈條上做了一系列的探素和實踐。 為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部分農戶, 根據需求提供“種、管、收、銷”的訂單式託管。 同時, 以農資連鎖配送為起點, 實施“統一標識、統一採購、統一配送,

統一價格、統一植保配方、統一服務標準”的六統一連鎖經營模式在全市各鄉鎮、村設有經營網點163個, 覆蓋全市100%行政村, 實行連鎖配送經營, 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售服務網路, 真正起到了主管道的作用。

案例三:華昌化工肥化並舉, 加快轉型升級

近年來, 華昌化工按照“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戰略發展方向, 在肥料和化工專案上積極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漢卿說, 一方面發展環保高效的新型增效肥料, 通過技術升級不斷增加新型肥料的科技含量, 提升肥料對作物增產增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傳統化工向精細化工轉變, 積極向烯烴下游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

由傳統氮肥企業逐漸成為肥料及化工新材料並舉的大型綜合性企業。 在農業服務方面, 華昌化工已建立了成熟的產銷一體化網路和服務體系, 並努力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型,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貢獻力量。

調研組走進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氣化控制中心

案例四:農紛期以金融服務為切入點,形成農業產業鏈價值閉環

農資變法圖強應首先轉變觀念

農資企業改革,首先應轉變觀念,謀定而動。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土地集約化經營規模、加速產業融合發展,而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將驅動農業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主體發生結構性變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就流通領域而言,綜合型的農資經銷服務模式將迎來巨大市場發展空間,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將大有可為。在這些方面,江蘇省供銷社系統的農資企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在新時代的新形勢下,轉型機遇稍縱即逝。在調研中,記者深感各級農資公司負責人絲毫不敢懈怠,他們思維活躍、目光敏銳,急切希望做大做強。記者認為,這種觀念更新快,轉型步伐急的江蘇經驗值得廣大農資企業學習借鑒。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企業應首先找准種植戶的需求點和企業自身發展的痛點,拓寬經營思路和範圍,適度延伸產業鏈。同時,注重人才隊伍培養,加強線上線下網路的結合,通過互聯網工具提升管道效率和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賦能,也為自身的持續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中國農資傳媒出品,如有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調研組走進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氣化控制中心

案例四:農紛期以金融服務為切入點,形成農業產業鏈價值閉環

農資變法圖強應首先轉變觀念

農資企業改革,首先應轉變觀念,謀定而動。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土地集約化經營規模、加速產業融合發展,而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將驅動農業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主體發生結構性變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就流通領域而言,綜合型的農資經銷服務模式將迎來巨大市場發展空間,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將大有可為。在這些方面,江蘇省供銷社系統的農資企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在新時代的新形勢下,轉型機遇稍縱即逝。在調研中,記者深感各級農資公司負責人絲毫不敢懈怠,他們思維活躍、目光敏銳,急切希望做大做強。記者認為,這種觀念更新快,轉型步伐急的江蘇經驗值得廣大農資企業學習借鑒。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企業應首先找准種植戶的需求點和企業自身發展的痛點,拓寬經營思路和範圍,適度延伸產業鏈。同時,注重人才隊伍培養,加強線上線下網路的結合,通過互聯網工具提升管道效率和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賦能,也為自身的持續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中國農資傳媒出品,如有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