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安高新區深化 “北大門”建設 推動高品質發展

“最江蘇”導讀

海安是江蘇東部綜合交通樞紐, 省級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海安主城區, 行政區劃面積210平方公里, 人口近30萬。 去年, 海安高新區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612.26億元, 同比增長17.12%, 占全縣的45.6%;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283.8億元, 同比增長24.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22億元, 占全縣區鎮的48%。

海安是江蘇東部綜合交通樞紐,省級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海安主城區,行政區劃面積210平方公里,人口近30萬。去年,海安高新區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612.26億元,同比增長17.12%,占全縣的45.6%;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283.8億元,同比增長24.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22億元,占全縣區鎮的48%。

隨著滬通鐵路和鹽通高鐵加快建設、寧啟鐵路電氣化改造投入運行,高新區深度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不斷吸引各類資源,運用上海的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不斷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強基固本。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發展為先基礎雄厚

底蘊深厚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海安高新區形成了以功能新材料、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擁有磁性材料、電梯及零部件等4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海安高新區是全國電梯設備產業基地,擁有申菱、威爾曼、中堯、米蘭特、通洋、江中等電梯整機及零部件旗艦型企業50餘家,長期為日立、東芝、三菱、夏普、奧的斯等著名企業配套。海安高新區是中國時尚錦綸之都,擁有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馬、文鳳集團等功能新材料旗艦型企業。以中國天楹集團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以歐貝黎、中建材浚豐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臺灣驊升、上海聖德曼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瑞恩電氣、銘安電氣為代表的電工電氣產業,生機勃勃,確立海安高新區在長三角北翼先進製造業部分重點領域的制高點,科技化、國際化、證券化為追求的現代工業體系加速形成。目前,海安高新區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5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6家,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近百家。

引領發展的創新體系

海安高新區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科技示範園區、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蘇省創新型園區、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區、江蘇省“兩化”融合示範區。圍繞打造全省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示範區,近年來,海安高新區積極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形成科技創新、科技載體、科技專案、科技企業、科技品牌、科技人才等科技綜合創新體系。海安高新區高科技創業園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視窗,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江蘇省科技企業加速器、江蘇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與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建離岸加速器,建有兩家省級眾創空間。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產業研究院相繼入駐,南京大學海安新材料協同創新基地獲批省級重大創新平臺。海安高新區還建有鐵錨、天楹、鑫緣、飛亞、申菱、歐貝黎等企業研究院,躋身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1家。

優勢凸顯的創業空間

沿海高速、啟揚高速,寧啟鐵路、新長鐵路、海洋鐵路、204國道、328國道、221省道、353省道縱橫貫穿,連申運河、新通揚運河相互交匯,海安高新區獨具“公鐵水”立體交通格局。

目前,海安高新區商貿物流集聚區內吸納十多家專業市場,入駐的各類商戶超過1500家。江蘇長江以北唯一的有色金屬期貨交割庫、新疆棉華東倉儲物流基地成功落戶。甘肅國際陸港華東物流基地、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投入運營,成功開通中亞班列。台商產業園、時尚錦綸產業園、電子資訊產業園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成為全區經濟結構優化、總量擴張、檔次提升的重要支撐。

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理連續4年為南通全市第一,“清水工程”海安模式全國放樣,使這片大地綠水常流、空氣常新。“金磚酒店”聞名遐邇,江淮文化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韓國鈞故居展現地域文化,龍湖山莊、北海旅遊度假村飽含江淮風情。

海安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和政法隊伍建設,實現全國普法先進縣“五連冠”,連續12年被命名為“省平安縣”“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集體”,連續兩輪被評為“省法治建設示範縣”,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保持全省領先。作為海安主城區,海安高新區社會治安狀況好,人民群眾安全滿意度高。

海安教育是江蘇教育的亮點之一,基礎教育素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海安”的美譽,位於海安高新區的海安高級中學在全省高考中連續多年保持領先,平均每年有近20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位於海安高新區的海安職教園區優先滿足區內重大專案、重點領域、重要行業企業人才供給,每年提供近1500人進入企業實習就業。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主動作為引資納才

強化專案招引,引優質專案落戶

圍繞上海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實施精准招商,圍繞已落戶海安企業推進以商引商,努力實現專案招引新突破。深化與滬合作,不斷選派精兵強將赴上海招商,確保駐滬人員充足,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招商活動,深化與上海部分區鎮的區域戰略合作關係。

推進產業集聚,圍繞“4+4+N”產業體系要求,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及新材料產業為重點方向,利用產業、區位和載體優勢吸引上海地區優勢專案、優質企業入駐,積極拓展跨江合作開發,力爭形成集成化、規模化產業。

積極推進探索“飛地”模式,強化以企引企,跟進好前期已落戶的一批重大專案、龍頭企業和大型企業,發揮好他們的核心推動作用,並形成“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互動互榮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推進一批在手在談項目落戶。

聚焦創新資源,聚高端創新要素

瞄準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實現技術、人才、專案、資本等科技要素有效集聚新突破。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建好優化落戶平臺,吸引上海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科技資源集聚基地。進一步探索駐點聯繫工作模式,強化對上海科技園區、高校院所、知名企業的項目引進。

繼續發揮海安高新區與同濟大學共建同濟大學海安技術轉移中心作用,吸引產學研項目落戶。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緊密聯繫高校,瞄準產業,分塊組團做好高校對接活動計畫,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定期在上海舉辦人才和專案“雙招雙引”活動,吸引人才創新創業,充分利用前期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的關係,薦才引才。

打造良好環境,築產業建設高地

為利用好上海優質資源的“溢出效應”,努力實現吸引上海產業落戶新突破。海安高新區推進載體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現有專業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服務水準,增強園區對上海高端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及承載力。重點打造電子資訊產業園、錦綸新材料產業園、台資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增強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引導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

持續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公共資訊、公共試驗、公共檢測、技術創新等服務平臺,規範發展技術評估、檢測認證、產權交易、成果轉化等仲介機構。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項目提供支援。建立健全“一企一策”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銀政企攜手攀新高”“千人進千企”等活動。投資2億元以下的項目,5個工作日內會審,2億元以上項目隨到隨審。構建了企業註冊登記、專案建設、辦稅服務等平臺,網上不見面審批,為企業落戶發展提供了貼心便捷的服務。

從項目洽談到項目落戶建設,再到竣工投產,海安高新區為每一個專案實施專案服務經理制,建立專門服務團隊,為專案註冊、用地、用電、用水、環評等提供一條龍“保姆式”服務。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工業旅遊,積極宣傳海安“長壽之鄉”宜游宜居的生態環境,打造以醫療、養生、休閒為一體,“醫養融合”的健康旅遊目的地。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對接上海收效顯著

大項目落戶源源不斷

總投資10億元的上汽聖德曼汽車零部件鑄造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上海人民電器智慧電網專案、總投資5億元的奧獅汽車專案、總投資3億元的上海禮順太陽能發電安裝系統等專案,近年相繼落戶海安高新區並投產。去年,海安高新區先後招引上海凱鉦氣動工具項目、上海尚客電器高速電機主軸項目、上海方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上海真磊新材料項目、上海力睿汽車精密部件、上海浦貝電子半導體積體電路專案、上海銳石環保設備等多個億元以上項目。今年一季度,海安高新區簽約總投資10億元的上海利物盛石墨烯項目。

產學研合作日趨緊密

海安高新區去年以來與上海多個街道、上海台協會及各分會、上海工經聯、上海中小企業聯合會等單位合作關係日益密切;與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建立高水準、常態化的合作關係,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成功落戶海安高新區。中國天楹在上海成立天楹(上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國際領先的協力廠商光電實驗室。江蘇威爾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威爾曼上海研發中心。

海安高新區先後引進上海各類高層次人才近60人。上海交通大學趙亞平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上海交通大學姜學松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同濟大學教授王啟剛與海安高新區江中光電合作,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同濟大學徐立新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

(撰文:盧 鋒 段紅波 顧華夏 攝影:顧華夏)

海安是江蘇東部綜合交通樞紐,省級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海安主城區,行政區劃面積210平方公里,人口近30萬。去年,海安高新區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612.26億元,同比增長17.12%,占全縣的45.6%;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283.8億元,同比增長24.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22億元,占全縣區鎮的48%。

隨著滬通鐵路和鹽通高鐵加快建設、寧啟鐵路電氣化改造投入運行,高新區深度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不斷吸引各類資源,運用上海的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不斷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強基固本。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發展為先基礎雄厚

底蘊深厚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海安高新區形成了以功能新材料、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擁有磁性材料、電梯及零部件等4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海安高新區是全國電梯設備產業基地,擁有申菱、威爾曼、中堯、米蘭特、通洋、江中等電梯整機及零部件旗艦型企業50餘家,長期為日立、東芝、三菱、夏普、奧的斯等著名企業配套。海安高新區是中國時尚錦綸之都,擁有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馬、文鳳集團等功能新材料旗艦型企業。以中國天楹集團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以歐貝黎、中建材浚豐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臺灣驊升、上海聖德曼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瑞恩電氣、銘安電氣為代表的電工電氣產業,生機勃勃,確立海安高新區在長三角北翼先進製造業部分重點領域的制高點,科技化、國際化、證券化為追求的現代工業體系加速形成。目前,海安高新區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5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6家,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近百家。

引領發展的創新體系

海安高新區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科技示範園區、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蘇省創新型園區、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區、江蘇省“兩化”融合示範區。圍繞打造全省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示範區,近年來,海安高新區積極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形成科技創新、科技載體、科技專案、科技企業、科技品牌、科技人才等科技綜合創新體系。海安高新區高科技創業園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視窗,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江蘇省科技企業加速器、江蘇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與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建離岸加速器,建有兩家省級眾創空間。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產業研究院相繼入駐,南京大學海安新材料協同創新基地獲批省級重大創新平臺。海安高新區還建有鐵錨、天楹、鑫緣、飛亞、申菱、歐貝黎等企業研究院,躋身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1家。

優勢凸顯的創業空間

沿海高速、啟揚高速,寧啟鐵路、新長鐵路、海洋鐵路、204國道、328國道、221省道、353省道縱橫貫穿,連申運河、新通揚運河相互交匯,海安高新區獨具“公鐵水”立體交通格局。

目前,海安高新區商貿物流集聚區內吸納十多家專業市場,入駐的各類商戶超過1500家。江蘇長江以北唯一的有色金屬期貨交割庫、新疆棉華東倉儲物流基地成功落戶。甘肅國際陸港華東物流基地、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投入運營,成功開通中亞班列。台商產業園、時尚錦綸產業園、電子資訊產業園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成為全區經濟結構優化、總量擴張、檔次提升的重要支撐。

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理連續4年為南通全市第一,“清水工程”海安模式全國放樣,使這片大地綠水常流、空氣常新。“金磚酒店”聞名遐邇,江淮文化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韓國鈞故居展現地域文化,龍湖山莊、北海旅遊度假村飽含江淮風情。

海安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和政法隊伍建設,實現全國普法先進縣“五連冠”,連續12年被命名為“省平安縣”“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集體”,連續兩輪被評為“省法治建設示範縣”,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保持全省領先。作為海安主城區,海安高新區社會治安狀況好,人民群眾安全滿意度高。

海安教育是江蘇教育的亮點之一,基礎教育素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海安”的美譽,位於海安高新區的海安高級中學在全省高考中連續多年保持領先,平均每年有近20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位於海安高新區的海安職教園區優先滿足區內重大專案、重點領域、重要行業企業人才供給,每年提供近1500人進入企業實習就業。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主動作為引資納才

強化專案招引,引優質專案落戶

圍繞上海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實施精准招商,圍繞已落戶海安企業推進以商引商,努力實現專案招引新突破。深化與滬合作,不斷選派精兵強將赴上海招商,確保駐滬人員充足,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招商活動,深化與上海部分區鎮的區域戰略合作關係。

推進產業集聚,圍繞“4+4+N”產業體系要求,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及新材料產業為重點方向,利用產業、區位和載體優勢吸引上海地區優勢專案、優質企業入駐,積極拓展跨江合作開發,力爭形成集成化、規模化產業。

積極推進探索“飛地”模式,強化以企引企,跟進好前期已落戶的一批重大專案、龍頭企業和大型企業,發揮好他們的核心推動作用,並形成“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互動互榮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推進一批在手在談項目落戶。

聚焦創新資源,聚高端創新要素

瞄準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實現技術、人才、專案、資本等科技要素有效集聚新突破。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建好優化落戶平臺,吸引上海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科技資源集聚基地。進一步探索駐點聯繫工作模式,強化對上海科技園區、高校院所、知名企業的項目引進。

繼續發揮海安高新區與同濟大學共建同濟大學海安技術轉移中心作用,吸引產學研項目落戶。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緊密聯繫高校,瞄準產業,分塊組團做好高校對接活動計畫,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定期在上海舉辦人才和專案“雙招雙引”活動,吸引人才創新創業,充分利用前期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的關係,薦才引才。

打造良好環境,築產業建設高地

為利用好上海優質資源的“溢出效應”,努力實現吸引上海產業落戶新突破。海安高新區推進載體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現有專業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服務水準,增強園區對上海高端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及承載力。重點打造電子資訊產業園、錦綸新材料產業園、台資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增強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引導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

持續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公共資訊、公共試驗、公共檢測、技術創新等服務平臺,規範發展技術評估、檢測認證、產權交易、成果轉化等仲介機構。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項目提供支援。建立健全“一企一策”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銀政企攜手攀新高”“千人進千企”等活動。投資2億元以下的項目,5個工作日內會審,2億元以上項目隨到隨審。構建了企業註冊登記、專案建設、辦稅服務等平臺,網上不見面審批,為企業落戶發展提供了貼心便捷的服務。

從項目洽談到項目落戶建設,再到竣工投產,海安高新區為每一個專案實施專案服務經理制,建立專門服務團隊,為專案註冊、用地、用電、用水、環評等提供一條龍“保姆式”服務。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工業旅遊,積極宣傳海安“長壽之鄉”宜游宜居的生態環境,打造以醫療、養生、休閒為一體,“醫養融合”的健康旅遊目的地。

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海安高新區對接上海收效顯著

大項目落戶源源不斷

總投資10億元的上汽聖德曼汽車零部件鑄造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上海人民電器智慧電網專案、總投資5億元的奧獅汽車專案、總投資3億元的上海禮順太陽能發電安裝系統等專案,近年相繼落戶海安高新區並投產。去年,海安高新區先後招引上海凱鉦氣動工具項目、上海尚客電器高速電機主軸項目、上海方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上海真磊新材料項目、上海力睿汽車精密部件、上海浦貝電子半導體積體電路專案、上海銳石環保設備等多個億元以上項目。今年一季度,海安高新區簽約總投資10億元的上海利物盛石墨烯項目。

產學研合作日趨緊密

海安高新區去年以來與上海多個街道、上海台協會及各分會、上海工經聯、上海中小企業聯合會等單位合作關係日益密切;與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建立高水準、常態化的合作關係,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成功落戶海安高新區。中國天楹在上海成立天楹(上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國際領先的協力廠商光電實驗室。江蘇威爾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威爾曼上海研發中心。

海安高新區先後引進上海各類高層次人才近60人。上海交通大學趙亞平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上海交通大學姜學松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同濟大學教授王啟剛與海安高新區江中光電合作,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同濟大學徐立新博士來海安創業,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

(撰文:盧 鋒 段紅波 顧華夏 攝影:顧華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