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圍繞重點解決訴求,打好新時代“新僑牌”——聚焦華僑權益保護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題:圍繞重點解決訴求, 打好新時代“新僑牌”——聚焦華僑權益保護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榮啟涵

我國是僑務資源大國, 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分佈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及促進中外友好的重要依靠力量。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日前分組審議了國務院關於華僑權益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我國目前華僑權益保護情況如何?為打好新時代“新僑牌”, 哪些方面有待繼續完善?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與會人員、領域專家和部分海外華人華僑。

(小標題)推動僑務法治建設 完善依法護僑法律體系

華僑是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 外籍華人通常意義上是指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原中國公民及其外國籍後裔, 華僑和外籍華人在開展僑務工作中通常密不可分, 華僑和外籍華人統稱僑胞。

憲法對保護華僑權益作出了明確規定, 但國家層面還沒有針對華僑權益保護的專門性法律。

暨南大學法學院朱義坤表示, 我國現行華僑權益保護制度的法治化程度有待加強, 相關華僑權益保護的內容散見在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以及有關行政法規中, 缺少系統性和有效對接。 改革開放40年來, 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化,

我們有必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內統籌進行制度設計, 切實增強華僑權益保護的剛性, 實現華僑權益保護體系化、權威化。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董中原認為, 由於缺少專門系統的華僑權益保護法, 許多華僑對自身權益能否得到法律保障信心不足, 影響了華僑回國投資、創新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

此前印發的《國家僑務工作發展綱要(2016—2020年)》對加強僑務法治建設、依法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權益提出明確要求。 目前, 廣東、福建、湖北、上海、浙江等僑務資源較豐富地區, 已陸續頒佈了地方性華僑權益保護條例。

(小標題)加強國內為僑公共服務 著力解決重點權益訴求

近年來, 國家加大引進工作力度,

成立了一批具有“僑”特色的試驗區, “萬僑創新行動”和“海外人才為國服務計畫”等實施, 吸引了更多華僑華人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為滿足華僑華人在華工作生活的實際需要, 華僑華人切身關注的重點權益成為保護工作的著力點。 國內為僑公共服務不斷加強, 有效推進解決僑界民生問題。

“這些年, 我自己親身感受到了國家在保障華僑回國定居權益方面所做的努力, 現在越來越方便, 讓我們很溫暖、很感動。 ”紐西蘭威靈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曾凱文由衷地說。

據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自2013年7月實施以來至2017年12月底, 地方政府僑務部門共辦理華僑回國定居68772人。 此外, 符合參保條件的華僑也被納入社會保險覆蓋範圍。

然而, 隨著海外僑胞與國內的聯繫交流更加緊密, “身份認證”問題成為普遍反映的困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杜黎明說, 一些法律法規明確了華僑在辦理金融、財產登記等業務時, 可以憑本人護照證明身份。 但因護照號碼不具有唯一性, 華僑以護照辦理事務並不便利。 在國內生活的外籍未成年子女入學也存在“兩難問題”, 讓很多海歸人士擔憂。

(小標題)海外為僑服務 搭建長效性廣覆蓋平臺

“海外華僑權益保護操作起來最具難度和挑戰, 但又非常必要和迫切。 可以說, 對海外僑胞的保護, 是一國國力的晴雨錶。 ”朱義坤表示。

近年來, 通過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我國正逐步建設長效性廣覆蓋的海外為僑服務平臺。

尤其是“海外惠僑工程”的深入實施, 讓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都在不同方面感受到與祖(籍)國的根脈所系。

“過去十幾年, 海外華僑華人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這就需要引導説明他們增強法律意識, 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理事郭宏說, 一些旅居海外經商的華僑, 經常會在招商引資、規劃變更等方面遇到問題, 我們在強調海外華僑權益保護的同時, 也要理性、客觀地分析海外華僑群體的特點和權益訴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蘇軍說, 伴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 我們大型的律師事務所也在“走出去”, 可以利用“走出去”的律師事務所設立一些服務于華僑的視窗, 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