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市場非法經營頑疾如何根除

□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 法制網實習生 白婷婷

近日,北京市旅遊委官網發佈提示稱,“五一”小長假將至,北京旅遊市場又將迎來一輪出遊高峰,一些旅遊非法經營者也會“借機斂財”,侵害遊客權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 北京市旅遊委針對這些問題發佈溫馨提醒,包括選擇正規旅遊管道、自覺增強防範意識、謹防誤入非法陷阱、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等。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福建省廈門市等地也相繼發出“五一”旅遊提示,提醒內容相似。

儘管監管部門一直在大力整治“黑導遊”“低價團”及強制購物等旅遊亂象,但總有一些非法經營者頂風作案。

因此,每逢假期,監管部門發佈提醒、加強執法成為一種常態。

問題是,在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一部分的今天,遊客遇到侵害權益行為,應如何維權?對旅遊行業出現的問題,該怎麼有效治理?

為此,《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王天星認為,遊客如果遇到了“黑導遊”,可以向當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投訴,要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其進行查處;對於用言語、暴力或其他方式威脅遊客人身、財產安全的“黑導遊”,遊客應當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請求當地公安機關對“黑導遊”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對於“黑商販”,遊客比較理性的方式是不予理睬、不購物、不接受服務。

如果“黑商販”存在尾隨兜售、強買強賣情形,遊客可以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情節嚴重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以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

“一般來說,遊客可以採取四種方式維權。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甯一一列舉說,雙方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根據與旅遊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定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現在導遊都採取了電子導遊證,可以很便捷的查詢。 正規景區的導遊一般不會是‘黑導遊’,所以旅遊者要先從規範自身做起,不要在非正規的場所聘請導遊。 交納導遊服務費最好通過銀行轉帳、微信、支付寶等實名認證的方式進行,不要通過現金方式。

如果遇到了‘黑導遊’,要及時記錄其姓名、電話、旅行社的名稱,可以馬上告知景區、當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報警,以保留相關的證據。 ”北京市旅遊委質監所顧問律師張思說。

對於旅遊行業頻頻出現的問題,應如何有效治理?

王天星認為,治理旅遊亂象,需要旅遊目的地政府統籌協調旅遊、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綜合治理。 對於嚴重侵害遊客利益的行為,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進行刑事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打擊其囂張氣焰。

“目前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監管機制、建立統一規範的旅遊資訊平臺,同時提高旅行社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准入門檻。

另外,還要加強旅遊從業人員及遊客的法律教育,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鄭寧說。

“從遊客的角度出發,如果採取跟團遊,請選擇正規的旅行社簽署書面的旅遊合同,向旅行社的公賬交納團款,以保證自己的權益。 如果是採取自由行的方式出行,請選擇正規的景區、公共交通、商鋪等。 遊客要提高旅遊安全風險意識,遵守景區的規定,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可第一時間向當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另外,據我所知,12301的旅遊平臺也可以提供相關的投訴、諮詢服務,遊客應事先多做瞭解,遇事冷靜處理。 ”張思說,“從管理部門的角度出發,應建立旅遊從業人員的失信名單。 另外,無論是‘黑導遊’‘黑商販’‘黑司機’,一經發現,應根據情節嚴重性採取行政處罰、行業處罰,如構成犯罪的,則追究刑事責任。

只有提高處罰,增加違法違規成本,才能避免出現違法違規行為。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