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景區監管逐漸走向制度化常態化

對話人

中國科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主任助理 齊曉波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 劉思敏

法制網記者 趙 麗

記者:隨著全國多數地區天氣持續升溫和“五一”假日的來臨,旅遊市場也逐漸迎來旺季。 為此,文化和旅遊部精心準備了一份《“五一”假日旅遊指南》,其中明確提到“假日出遊,平安第一”。 近年來,景區內遊客意外受傷的事件時有發生。

齊曉波:遊客傷亡事件除了旅遊人數基數增長原因外,還存在導致遊客傷亡的“三大殺手”:遊客自身安全意識缺乏、景區安全設施及安全管理缺失、旅遊機構違規運營。

記者:剛才提到,景區設施及安全管理缺失,是遊客傷亡事件增加的一大原因。 那麼,就實際情況看,一些景區在安全管理上是否還存在盲區?

齊曉波:目前一些景區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小長假、黃金周遊客人數劇增,突破景區安全容量上限;景區護欄、圍杆等安全設備老化失修;安全提醒、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一些危險性項目缺乏相應的操作培訓和安全指導等。

記者:目前,遊客如果在景區受傷,責任認定一般由遊客和景區協商,也包括旅遊投訴部門調解,但對一些不能達成一致的,可能通過訴訟解決。

齊曉波:關於這類事故的責任認定,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取證困難、判定主要責任方的很多依據缺失、獲取賠償程式繁瑣等。

記者:目前我國遊客正朝散客化、個性化發展,登山、探險等旅遊產品以及高風險旅遊專案不斷興起。 這些是否增加了旅遊安全風險,加大了景區安全監管和服務保障的難度?

齊曉波:近年來,因為戶外游、探險遊等引發的安全事故逐年增多,尤其是自發組織的自駕越野遊、戶外探險遊帶來了很大程度的旅遊安全風險,也為景區增加了安全監管難度。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地形較險、面積較大、存在管理盲區或有未開放區域的景區,不時發生安全事件。

防止安全事件,首先要從遊客自身做起,加強旅遊安全意識宣傳和探險知識的普及。 同時,需要健全戶外探險的准入制度;其次,要完善遊客意外傷害保險體系,建立相應的緊急救援體系。

記者:隨著旅遊活動的普遍性和日常性,加強旅遊安全監管也成為必然要求,很多地方將旅遊安全監管納入地方政府綜合考評體系。 同時,一些城市還設立了旅遊員警、旅遊工商分局、旅遊巡迴法庭等機構,為旅遊安全監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齊曉波:隨著旅遊法、《旅遊安全管理辦法》的出臺,旅遊安全監管模式權責也在逐漸清晰,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政府、企業必須承擔的旅遊安全責任。 在實際工作中,旅遊安全監管工作需要防患於未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安全意識和安全培訓工作,做好預防機制。 同時,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和智慧景區建設,為遊客提供準確、詳細的資訊,全方位保障遊客安全。

劉思敏:旅遊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制度已經有了,只要落實就行,也就是實現安全管理常態化。 目前我們一直在宣導全域旅遊,全域旅遊依賴的不是旅遊部門的監管,依賴的是一個由政府主導的、全面的社會管理。 整個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水準提高,也就是說把旅遊監管實際上變成整個社會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