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銅仁市產業革命結碩果

石阡縣五德鎮緊鄰萬畝桃園集中連片新發展茶園1.1萬餘畝, 讓產業結構調整上了規模、上了檔次;

萬山區高樓坪鄉、敖寨鄉集中連片發展食用菌3000余萬棒、設施蔬菜1500餘畝, 著力實施“一戶一畝菜園”“一戶一萬菌棒”, 產業勢頭好, 帶動貧困群眾效果明顯;

德江縣高山鎮集中連片發展高山蜜梨5000餘畝, 計畫到今年秋冬季發展2萬畝, 企業決心大, 農民積極性高, 目前每天300餘人在基地務工……

人勤春早, 我市因地制宜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發展優質高效產業成為黔東大地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自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啟動以來,

我市把發展高效農業產業作為重中之重, 圍繞調減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 旱地基本農田種植經濟作物,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目標, 聚焦“八要素”, 落實“五步工作法”, 全面推動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

在精准靶向主導產業, 優化農業結構上, 我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 緊扣高品質發展要求, 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為導向, 以標準化、規模化、集群化為目標, 因地制宜聚焦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業、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導產業, 積極抓好“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 加快推動產業發展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粗放生產向依靠科技創新轉變、分散經營向多元經營轉變,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得到顯著提高。

同時, 我市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培育、申報和認定力度, 大力開展農業大招商工作, 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涉農專案投資、建設、運營, 充分整合各個管道的涉農資金, 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流轉,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實現跨區域聯合發展, 以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 創辦領辦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帶領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在著力培育"梵淨山珍·健康養生"等綠色品牌上, 我市成功打造了梵淨山茶、石阡苔茶、沙子空心李等一批地理標誌產品和特色品牌,

並選擇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對口幫扶城市和經濟走廊節點城市為重點目標市場, 採取市級抱團推介, 區縣、企業各級重點推介的方式, 開展常態化推介活動。 創新開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 創建產銷協作平臺。 此外, 我市積極探索企業與貧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 創新"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模式, 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廣萬山"九豐農業+"、中華山"622"、玉屏溫氏生豬養殖"411"等典型模式, 讓產業發展與群眾緊密相聯。

多方聚焦, 組合發力, 今年以來, 全市實現農業招商引資10億元, 共投入各類農業發展資金42.2億元。

成功引進了廣東溫氏集團、山東九豐農業、貴茶集團等一批國內外優強企業, 累計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396家、市級家庭農場1667家。

今年以來, 全市新增茶園8.38萬畝、中藥材4.98萬畝、精品水果10.47萬畝、油茶5.45萬畝、食用菌6200萬棒;完成蔬菜播種面積45.5萬畝;出欄生豬103.86萬頭、肉牛7.22萬頭、肉羊36.22萬隻、家禽499.81萬羽, 蛋類產量1.1萬噸。

產業興, 則百姓富, 百姓富, 則鄉村美, 打贏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時不我待, 勢在必行, 在全力以赴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路上, 我市各地齊發展, 正繪就出一幅幅產業革命的壯麗畫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