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冤獄歸來再造物美

蒙冤入獄12年的物美創始人張文中, 2018年開始走向台前, 壯志淩雲。

張文中說, 冤案從天而降, 物美受到重創。 但他無怨無恨, 只有感動、感謝、感恩,

作為一個企業家, 他的前半生是在奮鬥中度過的, 面向未來他要為物美發展, 為物美十萬員工的幸福生活奮鬥。

一位熟悉張文中的好友告訴AI財經社, 一般人經歷那麼大的挫折, 會看得開。 但張文中是一個比較玩命的人, 很有雄心壯志, 把事業看的很重。 他的個性決定他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讓物美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

過去3個多月, 56歲的張文中四次現身公開場合。 1月16日, 出席消費品論壇中國日談資料安全;2月底參加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演講內容刷爆朋友圈;3月25日, 以多點董事長的身份出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戰略入股多點的簽約儀式;4月12日, 現身騰訊“互聯網+大會”。

印堂發亮、精力旺盛的張文中已經按下物美的快速鍵,

他要把失去的歲月補回來。

意氣風發的張文中

4月26日, 尋找5年買家的樂天瑪特終於找到了一個下家, 物美以14.2億元的代價接下了樂天瑪特位於北京的21家門店。 知情人士透露, 這只是開始, 曾在零售業以並購著稱的物美再次拾起並購這把利劍。

接盤樂天21家門店

一直在尋找接盤俠的樂天瑪特可以鬆口氣了。 物美打算接手該公司中國六家超市運營商中的一家, 這家運營商在北京擁有21家門店, 本次交易價格為14.2億元。

4月26日, 樂天中國對AI財經社透露, 該超市運營商是樂天瑪特北京地區的子公司, 在北京經營10家大型和11家中型超市, 共計21家門店。 交易完成後, 物美將持有這家公司87.38%的股份, 剩餘股份依舊由樂天持有。

這次交易意味著, “並購狂人”張文中已經重拾並購的利劍, 打算大幹一番。

知情人士透露, 張文中出事前, 物美一直採用激進的並購策略擴展, 可以說並購是物美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在北京擁有21家門店的樂天瑪特對物美提升在華北的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不過這只是開始, 物美會再次拾起並購這把利劍。

確實, 2006年之前, 物美在北京零售市場叱詫風雲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並購, 曾經和國美一起被譽為零售業兩大“並購狂企”。 物美先後拿下北京美廉美超市、新華百貨、浙江供銷超市等多家區域型超市。 而幫張文中執行並購動作的是他的弟弟——物美集團總裁張斌。

張斌

“張斌在物美1994年成立時就已加入, 但那時張文中並未公開他的身份, 張斌在集團高層也沒有任何職位, 不過張文中一直親自培養弟弟, 讓他負責並購、財務等保密性強的工作, 物美的並購也全是張斌在執行。 ”知情人士透露。

有趣的是, 此次並購並非物美和樂天瑪特首次在資本層面交鋒。 2009年10月, 剛進入中國市場一年的樂天瑪特擊敗物美, 以48.7億港元全盤並購了江蘇南通時代零售。 而如今, 當初擁有雄厚資金的樂天瑪特逐漸衰敗, 最終將北京市場讓給物美。

資料顯示, 樂天瑪特是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連鎖超市, 2008年該公司通過收購中荷合資的連鎖店萬客隆進入中國市場。 但從進入中國市場起,樂天瑪特就沒怎麼向集團交出滿意的業績答卷。

2016年,樂天瑪特海外營業額虧損240億韓元,其中80-90%就發生在中國市場。2017年年初薩德事件後,樂天瑪特在中國的業績更是雪上加霜徹底跌入穀底。據不完全統計,薩德事件後,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共關閉了87家門店,占其門店總數的80%左右。去年3月,樂天瑪特中國官網(後恢復)、樂天天貓旗艦店、樂天京東店同時被關閉。

這促使樂天瑪特加快了在中國尋找買家的速度。去年9月,韓國樂天集團找到高盛,讓其幫著尋找願意接手樂天瑪特中國業務的買家。

一直在尋找買主

“國際關係有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受中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影響,中國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大賣場的目標消費群體家庭出現了偏差,因此這些年大賣場業態整體都在下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對AI財經社說。

事實上,早在2013年樂天瑪特就開始在中國尋找潛在買家,接觸過的買家包括物美、中糧集團、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企業。但或許是出於對大賣場前景仍抱有期望,亦或者是不甘低價賣給競爭對手、自此退出中國市場,談判並沒有實質進展,交易也始終沒有達成。

不過,去年樂天瑪特業績的進一步惡化,讓止損成為其首要任務。

韓媒方面曾估計,樂天瑪特在中國停運期間,公司每月損失約1160億韓元,用於人員工資等各項支出。為了支撐中國業務,樂天集團在過去一年至少向樂天瑪特中國兩次注資,金額分別為3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和3億美元。

對於韓國樂天集團以及其家族成員來說,讓樂天瑪特繼續留在中國市場,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況且,韓國樂天集團創始家族的內部紛爭也希望撤出中國。

2015年至今,韓國樂天集團創始家族的鬥爭一直是新聞頭條。先是樂天創始人辛格浩(父親)在長子辛東主的支持下,解除了次子辛東彬韓國樂天集團會長的職務;後是辛東彬在其母親的幫助下重返集團,將其父踢出控股公司。

去年9月,在系列家產爭奪戰後,辛東主決定出售其所持的樂天購物及另外三家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套現離場。於他而言,在中國市場虧損劇烈的樂天瑪特顯然是不必要的存在。他曾公開揚言,“在大部分超市關閉後,樂天購物應‘立即’從中國市場撤出。”

現在,辛東主的心願已經實現了1/6。

中國區逐步放棄

高盛接手樂天出售中國超市事宜後,曾有多家外資企業對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表示興趣,樂天集團甚至和泰國蔔蜂集團(正大集團)展開過談判,但最終雙方未能在價格上達成一致。

轉身,樂天瑪特就和本土連鎖零售企業物美達成合作。但物美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並不沒有全盤接手樂天瑪特在中國的門店,接盤的21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6家中的一家子公司。

“這應該是雙方意願協商的結果。這些年來物美一直在擴張北京市場,拿下樂天瑪特北京地區的業務是符合物美發展的邏輯的。如果企業自己拿地、投入人力物力成本去開發新賣場,整體投入不會低。“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對AI財經社說。

至於樂天瑪特剩下的5家超市運營商,賴陽認為其處境並不會太好。“大賣場整體都在下滑,二三線城市可能比一線城市情況好些,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時間拖得越長,處境就會越不好。”

陳立平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樂天瑪特在尋找下家過程中,發現打包出售不了,就採取逐漸放棄手上資產的方法。”他認為,剩餘5家樂天瑪特超市運營商在中國市場很難有“翻身”機會。

“截至目前我沒有看出來樂天瑪特有繼續在中國市場做大的跡象。”陳立平說。

樂天中國並未透露其餘5家超市營運商所在。不過,根據樂天瑪特中國官網資料顯示,樂天瑪特在上海、重慶、成都、瀋陽、吉林、長春、徐州、山東棗莊均有門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曾考察過樂天瑪特部分門店。他對AI財經社分析,樂天瑪特其他門店大都處於城鄉結合部。相對於一二線城市,城鄉結合部的大賣場數量較少,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儘管如此,在超市、大賣場受電商、便利店、垂直門店、購物中心多方擠壓的當下,不排除樂天瑪特有繼續出售在華業務的可能。

物美不到15億元買下樂天瑪特北京地區87.38%的股份,在業內人士看來價格很划算。

彭建真說:“在北京優質的物業資源很難找,而這恰好又是物美看中的,並且收購價格也並不高。”

張文中的野心

從張文中回歸後的種種舉措來看,他對新零售的野心並不小。

“張文中是很有抱負的人,這些年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回歸物美後他會大展拳腳。“陳立平對AI財經社說。

知情人士透露,張文中回歸後,精力比年輕人還旺盛,基本上是全年無休。“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張總想找回之前浪費的時間,他每週都會和我們開一次會,也會經常去親臨一線。如果沒有那一次的飛來橫禍,中國的零售業格局有可能會被改寫。”

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的張文中,80年代和其他青年知識份子一樣追夢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與馬洪、吳敬鏈、田源、陳東升成為同事。1994年為了推廣自己開發的pos系統,他辭職下海創業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物美超市,一年以後銷售額就達到一億多元。

2003年物美成功登陸港股,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從2004年開始,物美通過收購、託管的方式,先後控制了超市發、京北大世界等國家零售商。兩年後,物美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流通企業之一。

那時的張文中就像現在的馬雲一般,但這一切在2006年戛然而止,物美也開始踏上由盛而衰的道路。這年11月12日張文中被中紀委帶走要求協助調查,很多人猜測是因為受到落馬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腐敗案牽連。但2007年12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檢察院給他的罪名是,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

這之後,很多名企業家一直在為張文中冤案奔波。終於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重提張文中案,讓張文中看到了冤案平反的希望。

今年張文中開始從物美幕後走到台前,投入到新零售的浪潮中。

張文中說:“環境變了,行業變了,技術革命正風起雲湧,必須用新的改革創新方式審視一切。所以我立即投身到用技術促進中國零售的革命中去,物美將以技術變革為導向,商業本質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創新。”

12年來中國的零售業翻天覆地,各個業態層出不窮,物美和其他的大賣場一樣陷入了危機。張文中說:“我弟弟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而過去幾年他一直在幕後帶領物美踏上了數位化轉型的道路。

張文中說,2014年物美收購百安居中國,通過建立全管道O+O新商業模式,讓其扭虧為盈,形成以互聯網、大資料技術為基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店鋪體系。2015年他和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以及IDG資本一起成立了分散式店商——多點,目前多點已經成為全國排名第一的生鮮電商。

截止今年3月,多點已經和中百、新百、步步高、人人樂、百佳華等十幾家國內領先的零售企業達成全面合作,2017年實現GMV 103億,註冊會員數達到4000萬,月度活躍用戶600余萬,較 2016年增長3.6倍。

據AI財經社多方瞭解下來,在大賣場衰弱的大環境背景下,物美在收購樂天瑪特後必定會對後者進行新零售改造,加入多點陣營。

“大賣場雖然不符合消費潮流,但大賣場有很多使用者資料沉澱,一個大賣場的資料大概是20家超市數據的總和。樂天瑪特進入市場也有十多年,有資料、成熟的供應鏈,物美要做的是重新賦予大賣場新的定義和功能。“陳立平說。

已經投身新零售大軍的張文中在摯友看來,會獨立發展物美,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選擇投靠阿裡巴巴或者騰訊,因為張文中不可能將物美賣身,這是他的理想,他要把物美打造成百年老店,而物美現在還不到30年。

“張總是一個能上能下的人,他有很好的學位懂技術,又懂零售。在他身上,能看到傳統行業的企業家和互聯網公司領導人的特性都有,屬於絕對的理性派又是實足的實踐派,比較務實。”知情人士透露。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演講中,張文中說:“褚老(褚時建)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輩,企業家心中的企業家,他古稀之年再次創業,是我的榜樣。”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35497

但從進入中國市場起,樂天瑪特就沒怎麼向集團交出滿意的業績答卷。

2016年,樂天瑪特海外營業額虧損240億韓元,其中80-90%就發生在中國市場。2017年年初薩德事件後,樂天瑪特在中國的業績更是雪上加霜徹底跌入穀底。據不完全統計,薩德事件後,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共關閉了87家門店,占其門店總數的80%左右。去年3月,樂天瑪特中國官網(後恢復)、樂天天貓旗艦店、樂天京東店同時被關閉。

這促使樂天瑪特加快了在中國尋找買家的速度。去年9月,韓國樂天集團找到高盛,讓其幫著尋找願意接手樂天瑪特中國業務的買家。

一直在尋找買主

“國際關係有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受中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影響,中國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大賣場的目標消費群體家庭出現了偏差,因此這些年大賣場業態整體都在下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對AI財經社說。

事實上,早在2013年樂天瑪特就開始在中國尋找潛在買家,接觸過的買家包括物美、中糧集團、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企業。但或許是出於對大賣場前景仍抱有期望,亦或者是不甘低價賣給競爭對手、自此退出中國市場,談判並沒有實質進展,交易也始終沒有達成。

不過,去年樂天瑪特業績的進一步惡化,讓止損成為其首要任務。

韓媒方面曾估計,樂天瑪特在中國停運期間,公司每月損失約1160億韓元,用於人員工資等各項支出。為了支撐中國業務,樂天集團在過去一年至少向樂天瑪特中國兩次注資,金額分別為3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和3億美元。

對於韓國樂天集團以及其家族成員來說,讓樂天瑪特繼續留在中國市場,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況且,韓國樂天集團創始家族的內部紛爭也希望撤出中國。

2015年至今,韓國樂天集團創始家族的鬥爭一直是新聞頭條。先是樂天創始人辛格浩(父親)在長子辛東主的支持下,解除了次子辛東彬韓國樂天集團會長的職務;後是辛東彬在其母親的幫助下重返集團,將其父踢出控股公司。

去年9月,在系列家產爭奪戰後,辛東主決定出售其所持的樂天購物及另外三家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套現離場。於他而言,在中國市場虧損劇烈的樂天瑪特顯然是不必要的存在。他曾公開揚言,“在大部分超市關閉後,樂天購物應‘立即’從中國市場撤出。”

現在,辛東主的心願已經實現了1/6。

中國區逐步放棄

高盛接手樂天出售中國超市事宜後,曾有多家外資企業對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表示興趣,樂天集團甚至和泰國蔔蜂集團(正大集團)展開過談判,但最終雙方未能在價格上達成一致。

轉身,樂天瑪特就和本土連鎖零售企業物美達成合作。但物美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並不沒有全盤接手樂天瑪特在中國的門店,接盤的21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6家中的一家子公司。

“這應該是雙方意願協商的結果。這些年來物美一直在擴張北京市場,拿下樂天瑪特北京地區的業務是符合物美發展的邏輯的。如果企業自己拿地、投入人力物力成本去開發新賣場,整體投入不會低。“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對AI財經社說。

至於樂天瑪特剩下的5家超市運營商,賴陽認為其處境並不會太好。“大賣場整體都在下滑,二三線城市可能比一線城市情況好些,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時間拖得越長,處境就會越不好。”

陳立平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樂天瑪特在尋找下家過程中,發現打包出售不了,就採取逐漸放棄手上資產的方法。”他認為,剩餘5家樂天瑪特超市運營商在中國市場很難有“翻身”機會。

“截至目前我沒有看出來樂天瑪特有繼續在中國市場做大的跡象。”陳立平說。

樂天中國並未透露其餘5家超市營運商所在。不過,根據樂天瑪特中國官網資料顯示,樂天瑪特在上海、重慶、成都、瀋陽、吉林、長春、徐州、山東棗莊均有門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曾考察過樂天瑪特部分門店。他對AI財經社分析,樂天瑪特其他門店大都處於城鄉結合部。相對於一二線城市,城鄉結合部的大賣場數量較少,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儘管如此,在超市、大賣場受電商、便利店、垂直門店、購物中心多方擠壓的當下,不排除樂天瑪特有繼續出售在華業務的可能。

物美不到15億元買下樂天瑪特北京地區87.38%的股份,在業內人士看來價格很划算。

彭建真說:“在北京優質的物業資源很難找,而這恰好又是物美看中的,並且收購價格也並不高。”

張文中的野心

從張文中回歸後的種種舉措來看,他對新零售的野心並不小。

“張文中是很有抱負的人,這些年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回歸物美後他會大展拳腳。“陳立平對AI財經社說。

知情人士透露,張文中回歸後,精力比年輕人還旺盛,基本上是全年無休。“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張總想找回之前浪費的時間,他每週都會和我們開一次會,也會經常去親臨一線。如果沒有那一次的飛來橫禍,中國的零售業格局有可能會被改寫。”

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的張文中,80年代和其他青年知識份子一樣追夢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與馬洪、吳敬鏈、田源、陳東升成為同事。1994年為了推廣自己開發的pos系統,他辭職下海創業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物美超市,一年以後銷售額就達到一億多元。

2003年物美成功登陸港股,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從2004年開始,物美通過收購、託管的方式,先後控制了超市發、京北大世界等國家零售商。兩年後,物美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流通企業之一。

那時的張文中就像現在的馬雲一般,但這一切在2006年戛然而止,物美也開始踏上由盛而衰的道路。這年11月12日張文中被中紀委帶走要求協助調查,很多人猜測是因為受到落馬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腐敗案牽連。但2007年12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檢察院給他的罪名是,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

這之後,很多名企業家一直在為張文中冤案奔波。終於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重提張文中案,讓張文中看到了冤案平反的希望。

今年張文中開始從物美幕後走到台前,投入到新零售的浪潮中。

張文中說:“環境變了,行業變了,技術革命正風起雲湧,必須用新的改革創新方式審視一切。所以我立即投身到用技術促進中國零售的革命中去,物美將以技術變革為導向,商業本質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創新。”

12年來中國的零售業翻天覆地,各個業態層出不窮,物美和其他的大賣場一樣陷入了危機。張文中說:“我弟弟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而過去幾年他一直在幕後帶領物美踏上了數位化轉型的道路。

張文中說,2014年物美收購百安居中國,通過建立全管道O+O新商業模式,讓其扭虧為盈,形成以互聯網、大資料技術為基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店鋪體系。2015年他和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以及IDG資本一起成立了分散式店商——多點,目前多點已經成為全國排名第一的生鮮電商。

截止今年3月,多點已經和中百、新百、步步高、人人樂、百佳華等十幾家國內領先的零售企業達成全面合作,2017年實現GMV 103億,註冊會員數達到4000萬,月度活躍用戶600余萬,較 2016年增長3.6倍。

據AI財經社多方瞭解下來,在大賣場衰弱的大環境背景下,物美在收購樂天瑪特後必定會對後者進行新零售改造,加入多點陣營。

“大賣場雖然不符合消費潮流,但大賣場有很多使用者資料沉澱,一個大賣場的資料大概是20家超市數據的總和。樂天瑪特進入市場也有十多年,有資料、成熟的供應鏈,物美要做的是重新賦予大賣場新的定義和功能。“陳立平說。

已經投身新零售大軍的張文中在摯友看來,會獨立發展物美,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選擇投靠阿裡巴巴或者騰訊,因為張文中不可能將物美賣身,這是他的理想,他要把物美打造成百年老店,而物美現在還不到30年。

“張總是一個能上能下的人,他有很好的學位懂技術,又懂零售。在他身上,能看到傳統行業的企業家和互聯網公司領導人的特性都有,屬於絕對的理性派又是實足的實踐派,比較務實。”知情人士透露。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演講中,張文中說:“褚老(褚時建)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輩,企業家心中的企業家,他古稀之年再次創業,是我的榜樣。”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3549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