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高品質發展樣板

長江日報評論員 肖暢

近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湖南等地實地考察長江經濟帶建設, 並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這是繼兩年多前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後,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專門就長江經濟帶發展召開座談會。 座談會上, 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全面闡釋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思想, 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5個關係”, 強調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高瞻遠矚、全面深刻, 深化了我們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相關重大問題的認識,

為守護好中華民族母親河、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遵循。

長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份, 人口和GDP均占全國約40%, 是中國經濟的重心和活力所在。 兩年多前, 總書記在重慶指出,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這次在武漢, 他強調,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域的重大戰略”。 在新時代,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事關重大、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 關鍵是把握好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

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認識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絕不是說不要發展, 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 不能陷入破壞生態再去治理的惡性循環, 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 並以生態保護倒逼轉型升級, 使發展更科學、更有序、更高品質。 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也絕不是簡單地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 更不是在發展問題上消極作為甚至無所作為, 而是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以高品質發展實現高水準保護。 在思想和行動上都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 更不能對立起來。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需要堅持正確方法論。

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 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 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等多種生態要素,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著眼, 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推動長江經濟發展。 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份, 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幹支流, 聯結著相當數量的城市、地區和人口,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長江經濟帶不是獨立單元, 涉及的地區、城市, 既是經濟共同體, 更是休戚與共的生態共同體, 要樹立“一盤棋”思想, 把握好自身發展與協同發展的關係, 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整體合力。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實現的是高品質發展。 因此, 既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 騰退化解舊動能,

破除無效供給, 更要以改革創新的辦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激發新動能, 新舊動力轉換, 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裝上“新引擎”, 實現鳳凰涅槃。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 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不會小, 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 必須久久為功、持久發力, 一張藍圖幹到底, 一錘接著一錘敲, 以釘釘子精神,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腳踏實地抓成效、見實效。

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 關係到中華民族長遠利益, 關係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利益。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勇於擔當、積極有為, 就一定能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生動範例, 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樣板。

【編輯 張穎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