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次被人畫出來,好珍貴!” 這所學校堅持半個世紀為勞動者畫像

“這是廚房重地, 你們怎麼進來了?”日前, 勞動節前夕, 西南大學和豐樓食堂廚房, 李師傅、王師傅等人正在聚精會神地洗菜、切菜、炒菜, 突然, 一群戴著紅帽子、身著紅色背心、手裡拿著小畫版、相機、鉛筆的學生“闖”了進來……李師傅剛想喊他們出去, 就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本校美術學院退休教師劉增憲。 “哦, 是劉老師, 你們要畫畫?”李師傅親切地和劉老師打起招呼來。

原來, 這是西南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義務為校園勞動者畫像。

這樣的傳統, 他們已經堅持了半個世紀。

“被人畫出來還真是第一次”

拿著畫, 他們好開心

今年63歲的劉增憲副教授是西南大學知名教師, 他曾歷時兩年多, 自駕往返行程12萬公里, 帶著學生幾乎走完全國所有紅軍長征紀念地, 一邊走一邊寫生繪畫, 走完之後又舉辦畫展, 到處開講座, 講長征精神, 不少後勤工人也聽過, 自然認識他。

“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 我們學畫畫的, 就是應該眼界向下, 境界向上!”劉增憲說:“五一節, 是勞動者的節日, 把筆觸伸向基層, 謳歌最底層的普通勞動者,

因為勞動就是最美的畫面!”

五一節前夕, 劉老師組織動員自己的學生——美術學院學雷鋒義務畫像隊的大學生志願者, 走進大學食堂、學生園區、附屬幼稚園、環衛部門、大校門、電工房、木工房, 給這些大學裡最基層的普通勞動者畫像, 用手中的畫筆, 向心目中最美的勞動者致敬, 也讓這些平時“被忽略”的大學中人成為筆下的“主角”。

“從來沒有外人來過後廚, 更沒有人來這兒給我們拍照, 畫像。 ”聽說要給自己畫像, 食堂師傅們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你們不用管, 只管幹自己的活!同學們也不要干擾到師傅們, 認真觀察, 抓拍瞬間……”鍋碗瓢盆交響樂的廚房, 成了現場教學的寫生“教室”。 同學們端著小畫版, 取景, 勾線,

塗抹……“沙沙”地畫了起來。

很快, 頭戴廚師帽的勞動者畫像就出現在孩子們的筆下。 “別說, 畫的還真像, 照過相, 但被人畫出來, 還真是第一次, 好珍貴!”李師傅用毛巾擦擦手, 接過孩子的畫像憨厚地笑了。

美就在身邊

原來保安大叔這麼有型這麼帥

“以前還真沒發現, 保安大叔這麼有型,這麼帥!” 一位姓王的門衛保安,魁梧的身材,標準的站姿,令這些美術專業的學生“驚歎”。當天,同學們分成幾組,分別到了學校5號門,給保安大叔畫像;到附屬幼稚園給幼兒教師們畫像;走進電工班,給正“全副武裝”準備出去維修的電工們畫像,總計畫出作品20餘幅。

年級輔導員李昊陽說,藝術源於生活,自己多次帶學生去農村、工礦、企業實踐,最能給學生觸動的恰恰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畫面。這次勞動節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在校內與身邊的勞動者親密接觸,就是為了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學校有一千多平凡的校工,是我們這所大學不可或缺的組成人員。他們每天都在為師生服務,他們的工作照樣是神聖的,值得謳歌的。

新聞多一點>>

義務畫像的傳統已經堅持了半個世紀

劉增憲老師介紹,義務畫像活動是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的傳統,已經堅持了半個多世紀。1963年3月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當年,美術系的師生就開始以這種特殊形式學習雷鋒,為工人、農民、戰士義務畫像,著名國畫家、2017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81歲高齡的方鳳富教授,就是當年的畫像隊志願者之一,幾十年來一直學雷鋒,除了畫像,還義務教社區居民、小朋友畫畫。劉增憲也是方老師的學生之一,現在又把這種傳統“接力”到了00後的新時代學子手上。多年來,在週末、假期,在重要的節日,大批美術學院學子從校園走向街頭,從城市奔赴鄉村,從師生員工到社區群眾,從空巢老人到留守兒童,義務畫像活動見證了一批又一批美院學子的成長進步,留下了近萬張值得珍藏的肖像作品。西南大學“學雷鋒”義務畫像隊,已經成了當代大學生的志願服務典型集體。

據悉,總計30余名學生先後參加本次義務畫像活動,有的同學是在現場畫好素描,直接贈送給被畫的勞動者,有的則是拍照回來,認真思考,創作水粉畫、油畫,也準備在五一節期間贈送給這些平凡的“主人公”。

“馬上就畢業了,這也許是我在大學的最後一件作品,我要好好畫,要多畫幾張,作為留給宿管阿姨和母校的禮物,也作為給自己的畢業禮物!”美術學院大四師範生鄭佑說。

上游新聞 楊辛玥 通訊員 鄭勁松 韓笑

保安大叔這麼有型,這麼帥!” 一位姓王的門衛保安,魁梧的身材,標準的站姿,令這些美術專業的學生“驚歎”。當天,同學們分成幾組,分別到了學校5號門,給保安大叔畫像;到附屬幼稚園給幼兒教師們畫像;走進電工班,給正“全副武裝”準備出去維修的電工們畫像,總計畫出作品20餘幅。

年級輔導員李昊陽說,藝術源於生活,自己多次帶學生去農村、工礦、企業實踐,最能給學生觸動的恰恰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畫面。這次勞動節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在校內與身邊的勞動者親密接觸,就是為了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學校有一千多平凡的校工,是我們這所大學不可或缺的組成人員。他們每天都在為師生服務,他們的工作照樣是神聖的,值得謳歌的。

新聞多一點>>

義務畫像的傳統已經堅持了半個世紀

劉增憲老師介紹,義務畫像活動是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的傳統,已經堅持了半個多世紀。1963年3月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當年,美術系的師生就開始以這種特殊形式學習雷鋒,為工人、農民、戰士義務畫像,著名國畫家、2017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81歲高齡的方鳳富教授,就是當年的畫像隊志願者之一,幾十年來一直學雷鋒,除了畫像,還義務教社區居民、小朋友畫畫。劉增憲也是方老師的學生之一,現在又把這種傳統“接力”到了00後的新時代學子手上。多年來,在週末、假期,在重要的節日,大批美術學院學子從校園走向街頭,從城市奔赴鄉村,從師生員工到社區群眾,從空巢老人到留守兒童,義務畫像活動見證了一批又一批美院學子的成長進步,留下了近萬張值得珍藏的肖像作品。西南大學“學雷鋒”義務畫像隊,已經成了當代大學生的志願服務典型集體。

據悉,總計30余名學生先後參加本次義務畫像活動,有的同學是在現場畫好素描,直接贈送給被畫的勞動者,有的則是拍照回來,認真思考,創作水粉畫、油畫,也準備在五一節期間贈送給這些平凡的“主人公”。

“馬上就畢業了,這也許是我在大學的最後一件作品,我要好好畫,要多畫幾張,作為留給宿管阿姨和母校的禮物,也作為給自己的畢業禮物!”美術學院大四師範生鄭佑說。

上游新聞 楊辛玥 通訊員 鄭勁松 韓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