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鎮原縣農務果業合作社 帶著果農抱團闖市場

印象慶陽網訊:暮春時節,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 4月19日, 記者來到鎮原縣屯字鎮陳暢村, 一片粉紅色的蘋果花海中, 夾雜著一排排冉冉綠柳、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鄉村小道和一個個繁忙的身影……

陳暢村是遠近聞名的“蘋果村”, 也是鎮原縣最早發展蘋果產業的村之一。 在這裡, 幾乎家家戶戶栽植蘋果樹。 由於起步早, 經驗技術成熟, 知名度高, 陳暢村的蘋果一直很暢銷, 很多果農早早鼓起了錢袋子, 過上了好日子。

陳暢村蘋果產業的發展並非一直順風順水。 近年來, 隨著果樹品種的不斷改良、管理技術的日益求精,

蘋果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家一戶的零散經營模式和不斷老化的果園讓該村蘋果產業的發展一度陷入了困境。 “光靠散戶很難發展, 要想真正打響自己的品牌就要推行農民合作社經營管理模式, 化零為整, 將全村的果農集合起來, 抱起團來闖市場。 ”果農暢維澤說。

2017年5月, 同村的暢維澤、暢愛民、暢勝利、暢克儉和毗鄰的太陽村果農高世貴等5大果農牽頭成立了鎮原縣農務果業專業合作社, 吸納果農以果園入股成為社員, 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物資供應、統一整形修剪、統一果品銷售, 統一化的管理和標準化的生產, 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生產的蘋果的品質和銷售時的話語權,

社員的收益自然也水漲船高。 目前, 該合作社社員已經有50戶, 經營著800餘畝果園, 周邊村子的果農也紛紛要求入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 果農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老果園改造上。 “我家的7畝果園是20多年的老果園, 在合作社指導下, 我開始‘高接換頭’‘果園生草’等改造。 ”果農暢成剛說, “現在合作社提倡的‘果園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保持土壤墒情, 延長果樹根系活動時間, 提高果品品質。 ”

在人人都懂務果的陳暢村, 要想做技術指導, 沒有看家本領是不行的。 作為遠近聞名的蘋果樹種植“土專家”, 暢維澤被縣果業局推薦到甘肅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學習培訓。 2017年, 他牽頭合作社出版了《蘋果生產基地季節管理要點》和《蘋果現代栽培模式,

土肥水管理, 水肥一體化與果園生草技術摘編》兩本書。

“很多果農由於文化程度不高, 聽不懂也記不住專家講的知識。 我出的這本書, 彙集專家講座和我多年積累的經驗, 同時結合本地土壤、氣候等實際, 注重操作, 簡單明瞭, 大家都能看明白。 ”暢維澤介紹。

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是合作社又一重點工作。 合作社通過無償為村裡和附近的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 幫助他們通過發展蘋果產業脫貧。

同村的貧困戶暢東紅, 父母親都年逾七旬, 還有一個近90歲的老奶奶需要照顧, 生活擔子很重。 去年, 合作社幫助他新栽蘋果樹5畝。 貧困戶暢考文腿腳不便, 父母年事已高, 生活十分困難。 今年, 合作社幫助他新栽蘋果樹5畝……

蘋果產業的發展不僅讓農民實現了致富增收, 也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特別是整地、栽植、芽接、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果品採收及蘋果分揀、包裝、運輸等環節, 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周邊農民可以到蘋果園打工, 增加收入。 今年, 農務果業專業合作社在太陽村流轉土地217畝, 打造新果園基地, 目前已完成栽植105畝。 “我家和合作社簽訂了合同, 流轉了7畝地, 每畝每年100元。 我和兒子在果園打工, 每人每天能掙100元, 這樣一來我們家今年脫貧就有了希望。 ”太陽村貧困戶趙正奇說。

據合作社理事高世貴介紹, 今年, 合作社果園澆水、打窩、栽植等累計用工230人次, 都是周邊的貧困戶。

說起今後打算, 暢維澤說:“今後合作社將集中連片、使用權分散在農戶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轉,

以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入社方式, 吸納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為社員, 直接參與基地生產和管理活動, 抱團發展, 實現利益最大化。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