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芯”引熱議,智慧手機要規避技術創新的三大陷阱

在近期爆發的中美貿易戰中,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7年禁令在國內引發熱議, 研發具有世界級水準的自主晶片, 不再受制於人, 已是燃眉之急。 舉一反三地來看, 中國需要的不只是晶片, 而是在各個領域都掌握核心技術, 比如作業系統、雲計算、AI、無人車等等。

作為目前科技行業的中流砥柱, 智慧手機行業自然要身先士卒, 做好核心技術攻關, 對於智慧手機來說, 晶片是最關鍵的一環。 不過, 這並不意味著, 各個智能手機都要去做晶片, 短期內這不現實, 長期看, 這也沒有必要, 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分工協作是大勢所趨,

什麼都做的“蘋果模式”很難被複製。 智慧手機廠商抓核心技術, 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和節奏, 而不是“非芯不可”。

手機核心技術不只是晶片

智慧手機是科技的集大成者。 從產品角度來看, 硬體層面, 有CPU、鏡頭、通信、螢幕、存儲、記憶體、電池、ID(工業設計)等等元器件;軟體層面,

有系統, 安全、AI、應用市場、雲服務等等整合。 在製造環節還有自動化生產等等技術在台下默默貢獻。 可以說, 智慧手機就是各種高科技的高度整合, 它的產業效率和用戶體驗是由多個技術決定的, 特別是如下核心技術:

1、拍照

智慧手機早已不是通信設備, 而是個人計算平臺, 集合了通信、娛樂、拍照、支付諸多功能。 拍照屬於核心功能, 智慧手機的崛起殺死了卡片數碼相機, 近年來, 各大國產廠商都拼命在手機相機上下苦工, 採用高規格的攝像頭感測器, 不斷改進演算法, 和國際廠商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同時一定程度開始威脅微單等傳統相機的地位。

2、安全。

在智慧手機成為個人數位助理,

存儲大量的個人資料, 關乎使用者隱私和財產安全時, 智慧手機資訊安全已越來越重要。 當然, 安全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我們感知最強烈的應該是, 解鎖的變化, 從最初的密碼團解鎖, 到今天的指紋、虹膜和Face-ID解鎖, 智慧手機的身份認證系統一直在變化, 這背後同樣有大量的技術應用, 比如蘋果為了實現Face-ID, 在前置鏡頭附近一共用了8個感測器, 還有A11生物識別晶片的支援, 可見技術性很高。

3、交互。

交互是智慧手機不斷在進化的技術點, 觸控式螢幕取代了鍵盤, Siri掀起了語音助理潮, 而螢幕進化也十分明顯, 從iPhone 4的Retina(視網膜螢幕), 再到如今的OLED屏、曲面屏、全面屏和劉海屏, 新的顯示技術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同時門檻也很高, 一塊螢幕不只是決定手機的觀感和視覺效果,

更重要的是, 它決定了用戶的基礎交互體驗。

……

智慧手機的核心技術點, 應該有兩位數, 而每一個技術都有突破空間, 而且目前依賴國外的也不少, 一部智慧手機很可能是美國的CPU、韓國的存儲和日本的鏡頭, 智慧手機廠商要強化核心技術, 除了晶片, 實際上有很多選擇。

‍核心技術創新的三大陷阱

第一, 不要將雞蛋都放到晶片這個籃子裡。

智慧手機做晶片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但因為其具有長週期、高投入的特點, 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美國主導的瓦森納協議的存在也給國產晶片研發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晶片背後是類似於WinTel這樣的生態聯盟, 他們實現了從標準制定到底層架構設計再到生產製造的絕對控制, 國產手機要研發自有晶片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而智慧手機的體驗不只是由晶片決定, 可以進行技術突破的點很多, 比如拍照, 比如解鎖, 比如外觀, 任何一個突破, 都可以帶來體驗上的顯著提升。 正是因為此, 智慧手機做核心技術創新不應該都盯著晶片, 而是各盡其能,尋找各種技術點突破。

在這一點上,魅族很早就悟出了個中道理,它在歷代產品上一直從多個角度進行極致的黑科技創新,特別是在交互上的創新更是可圈可點,例如MX2時代的小圓點、魅藍Note 2的mBack交互、魅族Pro 7上的畫屏,都得到了魅友的好評,對應創新在業內也是獨領風騷。

第二,不要陷入硬體層面的創新不能自拔。

晶片、存儲、電池等等元器件都屬於硬體層面的技術,在一些人看來這些硬體的研發投入才是真正的底層技術,實則不然,核心技術不等於硬體技術,最終決定使用者體驗的也是軟硬體結合的能力,智慧手機可以在作業系統、演算法調優等等層面進行更多技術佈局,在特定領域磨煉硬功夫,最終可以形成拳頭級技術。

iPhone的攝像頭不是自己生產的,不過它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有很強的演算法。在中國AI、互聯網等軟體都不落後于人時,國產手機更應該當仁不讓,以剛發佈的魅族15系列新品為例,它在相機上引入了高規格的感測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演算法,可以結合使用者拍照場景自動優化演算法,甚至可以不斷對大資料學習來改進演算法,進而實現更好的牌照效果,這樣的軟體結合硬體的創新不一而足。

第三,不要隨波逐流否則永遠只能跟隨。

智慧手機市場每逢一個新技術突破,都會引來大量的跟風,比如Face-ID,比如全面劉海屏,然而,這樣做永遠都只能做跟隨者,後來者更應該找到新的機會點,展開技術佈局,做“下一個”,而不是“另一個”。說到底,技術創新不應該跟風口、隨大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堅持,能夠坐冷板凳,可以下硬功夫,國產手機應該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點做到極致,比如螢幕,看上去大家都用類似的全面屏,實際上,圍繞同一塊螢幕,都有著大量的優化空間,也就是技術創新空間。

還是以剛發佈的魅族15為例,我們看看它是如何圍繞“交互”這個點來做技術創新的。

魅族15系列邊框非常窄,進而進一步增加了屏占比,按照官方資料,寬度只有1.175mm,要把手機邊框做到這個程度其實並不容易,它需要對手機螢幕進行特別定制,此次在魅族15上,魅族向三星專門定制了一塊Super AMOLED螢幕,再結合自身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實現了極窄邊框。

在如何處理HOME鍵這個問題上,魅族有著自己的思考,它沒有照搬iPhone X的做法,而是對Home鍵進行了保留,如何不影響交互體驗?魅族的做法別出心裁:首先,它的Home鍵面積極小,採用了電容式的觸摸設計,和魅族首創的小圓點相結合,讓一顆小小的Home按鍵集成了指紋識別、主頁、返回、開啟相機等多種功能,同時沒有容易誤觸等問題,內置了mEngine觸感引擎,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給用戶以不同的震動回饋,體驗很好;其次,在指紋識別上魅族15沒有像很多廠商將其搬到背後,而是用了一顆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指紋識別模組,縮減Home鍵的面積,在便於用戶解鎖的同時,保證了視覺上的美觀。

不論是極窄邊框,還是HOME鍵都體現出魅族在交互上整合各種軟硬體技術做到極致的思路,而且這不是從魅族15開始的,極窄邊框在MX2上就有雛形了,Home鍵也傳承了小圓點,魅族一直將交互做到極致,有著“比別人好一分”的打磨精神。

手機系統是國產手機創新機會

在安卓和iOS兩極對抗的今天,要國產手機廠商去自研底層系統並不現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在系統上就無法創新,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其實給了國產廠商很多新的機遇。

一方面,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只有內置了Google Play商店等服務的穀歌官方版本才需要授權,會受到禁令影響,而Android基礎系統則不會受此影響,國產手機所謂的UI或者OS都是基於後者所打造。另一方面,中國在晶片等產業上暫時落後是不爭事實,不過在互聯網服務和App上的成果也舉世矚目,結合本土使用者習慣做好系統、應用和服務,是國產手機創新的重大機會。

不難發現,不論是魅族Flyme、小米MIUI還是錘子SmartisanOS,每一個知名國產手機都有一個知名的UI系統,大家在系統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未來可以繼續圍繞系統進行更多技術創新,事實上形成國產作業系統生態的繁榮。

在這方面,魅族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它的技術創新很大部分精力就放到了Flyme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lyme在定制系統上已走出很遠,在沒有Android時魅族智慧手機初代產品M8的系統就已基於Windows CE6.0定制,算是Flyme前身;在安卓陣營野蠻生長的時期魅族手機就憑藉著UI設計美觀、功能豐富、極具個性的Flyme在眾多國際廠商中殺出一條血路,魅族15系列搭載的Flyme 7也體現出手機系統技術創新的最新進展。

第一個是瞄準場景定向優化,確保流暢。Flyme 7針對微信和遊戲兩大重度使用場景進行深度優化,比如它和微信合作,針對圖片和視頻傳輸進行優化,速度和幀率都提速了10%~20%;再比如與王者榮耀進行了專項合作,在魅族M15、15、15 Plus等機型上實現了多核多執行緒技術。無論對線還是團戰,整局遊戲都可以穩穩的保持在60幀,遊戲體驗更暢快。此外在解鎖、劃屏和應用開啟等等場景Flyme7都有各種優化。

第二個是將細節做到極致。對大部分國產系統來說,主要的框架已經建設完畢,核心的功能也大同小異,差異點和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例如,Flyme 7改進了UI介面的過渡動畫,在天氣APP中,不同天氣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生動動畫效果,相比機械的資料顯示,無疑多了一絲用戶能感受到的關懷,此外還有全域夜間模式、資料搶救功能、遊戲防沉迷模式諸多可圈可點的微創新。

在許多人看來,系統、相機、指紋識別、螢幕這些似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不算核心技術佈局,實則不然,從魅族15系列產品上,我們可以發現,對手機廠商而言,技術創新可以在硬體的多個維度、系統的各個層面上進行,而不是只做晶片或一定要做晶片。當然,手機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自主晶片是未來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它並不適合每個廠商,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和魅族一樣,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目的,進行功能、軟體上的力所能及的創新或許才是最明智的。

而是各盡其能,尋找各種技術點突破。

在這一點上,魅族很早就悟出了個中道理,它在歷代產品上一直從多個角度進行極致的黑科技創新,特別是在交互上的創新更是可圈可點,例如MX2時代的小圓點、魅藍Note 2的mBack交互、魅族Pro 7上的畫屏,都得到了魅友的好評,對應創新在業內也是獨領風騷。

第二,不要陷入硬體層面的創新不能自拔。

晶片、存儲、電池等等元器件都屬於硬體層面的技術,在一些人看來這些硬體的研發投入才是真正的底層技術,實則不然,核心技術不等於硬體技術,最終決定使用者體驗的也是軟硬體結合的能力,智慧手機可以在作業系統、演算法調優等等層面進行更多技術佈局,在特定領域磨煉硬功夫,最終可以形成拳頭級技術。

iPhone的攝像頭不是自己生產的,不過它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有很強的演算法。在中國AI、互聯網等軟體都不落後于人時,國產手機更應該當仁不讓,以剛發佈的魅族15系列新品為例,它在相機上引入了高規格的感測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演算法,可以結合使用者拍照場景自動優化演算法,甚至可以不斷對大資料學習來改進演算法,進而實現更好的牌照效果,這樣的軟體結合硬體的創新不一而足。

第三,不要隨波逐流否則永遠只能跟隨。

智慧手機市場每逢一個新技術突破,都會引來大量的跟風,比如Face-ID,比如全面劉海屏,然而,這樣做永遠都只能做跟隨者,後來者更應該找到新的機會點,展開技術佈局,做“下一個”,而不是“另一個”。說到底,技術創新不應該跟風口、隨大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堅持,能夠坐冷板凳,可以下硬功夫,國產手機應該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點做到極致,比如螢幕,看上去大家都用類似的全面屏,實際上,圍繞同一塊螢幕,都有著大量的優化空間,也就是技術創新空間。

還是以剛發佈的魅族15為例,我們看看它是如何圍繞“交互”這個點來做技術創新的。

魅族15系列邊框非常窄,進而進一步增加了屏占比,按照官方資料,寬度只有1.175mm,要把手機邊框做到這個程度其實並不容易,它需要對手機螢幕進行特別定制,此次在魅族15上,魅族向三星專門定制了一塊Super AMOLED螢幕,再結合自身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實現了極窄邊框。

在如何處理HOME鍵這個問題上,魅族有著自己的思考,它沒有照搬iPhone X的做法,而是對Home鍵進行了保留,如何不影響交互體驗?魅族的做法別出心裁:首先,它的Home鍵面積極小,採用了電容式的觸摸設計,和魅族首創的小圓點相結合,讓一顆小小的Home按鍵集成了指紋識別、主頁、返回、開啟相機等多種功能,同時沒有容易誤觸等問題,內置了mEngine觸感引擎,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給用戶以不同的震動回饋,體驗很好;其次,在指紋識別上魅族15沒有像很多廠商將其搬到背後,而是用了一顆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指紋識別模組,縮減Home鍵的面積,在便於用戶解鎖的同時,保證了視覺上的美觀。

不論是極窄邊框,還是HOME鍵都體現出魅族在交互上整合各種軟硬體技術做到極致的思路,而且這不是從魅族15開始的,極窄邊框在MX2上就有雛形了,Home鍵也傳承了小圓點,魅族一直將交互做到極致,有著“比別人好一分”的打磨精神。

手機系統是國產手機創新機會

在安卓和iOS兩極對抗的今天,要國產手機廠商去自研底層系統並不現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在系統上就無法創新,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其實給了國產廠商很多新的機遇。

一方面,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只有內置了Google Play商店等服務的穀歌官方版本才需要授權,會受到禁令影響,而Android基礎系統則不會受此影響,國產手機所謂的UI或者OS都是基於後者所打造。另一方面,中國在晶片等產業上暫時落後是不爭事實,不過在互聯網服務和App上的成果也舉世矚目,結合本土使用者習慣做好系統、應用和服務,是國產手機創新的重大機會。

不難發現,不論是魅族Flyme、小米MIUI還是錘子SmartisanOS,每一個知名國產手機都有一個知名的UI系統,大家在系統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未來可以繼續圍繞系統進行更多技術創新,事實上形成國產作業系統生態的繁榮。

在這方面,魅族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它的技術創新很大部分精力就放到了Flyme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lyme在定制系統上已走出很遠,在沒有Android時魅族智慧手機初代產品M8的系統就已基於Windows CE6.0定制,算是Flyme前身;在安卓陣營野蠻生長的時期魅族手機就憑藉著UI設計美觀、功能豐富、極具個性的Flyme在眾多國際廠商中殺出一條血路,魅族15系列搭載的Flyme 7也體現出手機系統技術創新的最新進展。

第一個是瞄準場景定向優化,確保流暢。Flyme 7針對微信和遊戲兩大重度使用場景進行深度優化,比如它和微信合作,針對圖片和視頻傳輸進行優化,速度和幀率都提速了10%~20%;再比如與王者榮耀進行了專項合作,在魅族M15、15、15 Plus等機型上實現了多核多執行緒技術。無論對線還是團戰,整局遊戲都可以穩穩的保持在60幀,遊戲體驗更暢快。此外在解鎖、劃屏和應用開啟等等場景Flyme7都有各種優化。

第二個是將細節做到極致。對大部分國產系統來說,主要的框架已經建設完畢,核心的功能也大同小異,差異點和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例如,Flyme 7改進了UI介面的過渡動畫,在天氣APP中,不同天氣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生動動畫效果,相比機械的資料顯示,無疑多了一絲用戶能感受到的關懷,此外還有全域夜間模式、資料搶救功能、遊戲防沉迷模式諸多可圈可點的微創新。

在許多人看來,系統、相機、指紋識別、螢幕這些似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不算核心技術佈局,實則不然,從魅族15系列產品上,我們可以發現,對手機廠商而言,技術創新可以在硬體的多個維度、系統的各個層面上進行,而不是只做晶片或一定要做晶片。當然,手機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自主晶片是未來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它並不適合每個廠商,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和魅族一樣,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目的,進行功能、軟體上的力所能及的創新或許才是最明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