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突破“建橋禁區” 首個航道橋主塔封頂

人民網福州4月26日電(吳隆重)歷時一年多精心施工, 鼓嶼門水道橋南側主塔26日澆築完成最後一節混凝土,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航道橋主塔成功封頂, 施工人員收穫了迎接“五一”的又一碩果。 中鐵大橋局團隊在曾被國外同行認為“建橋禁區”的海域再次書寫橋樑建造傳奇。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我國目前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樑。 當天是附近海域上難得的晴天麗日, 距離海面55層大樓高度的封頂主塔上歡聲笑語, 印有“黨員先鋒崗”“工人先鋒崗”“青年安全監督崗”等金黃字樣的鮮豔紅旗在海空迎風飄揚。

當天封頂的主塔為H型鋼筋混凝土結構, 高158米, 相當於55層樓的高度。 橋址所在的平潭海峽是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 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 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 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 最大浪高約9.69米, 波流力是常規長江等內河橋樑的10倍以上, 曾被國外橋樑建設同行稱為“建橋禁區”。

在平潭海峽修建公鐵兩用橋, 施工現場必須能抵禦14級的颱風。 據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大橋專案部常務副經理張紅心介紹, 大橋施工中使用了建設者創新摸索出來的三大法寶:環境即時預報、“小粗腿”和“防風衣”。

在平潭海峽進行環境即時預報是中鐵大橋局的一大創新, 根據相關方案, 施工部門在橋樑沿線佈置了5台風速儀、2台波浪儀、1台海流計,

經過2年實踐的實踐與完善, 準確預測了各施工現場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風、浪要素, 成功指導現場施工調度;“防風衣”是塔身施工過程中佈設的防護網, 海上刮起8級大風時, 防護網區域內的風力只有5級, 有效地保證了施工安全;“小粗腿”是中鐵大橋局自主研製的目前世界最先進的KTY5000型液壓動力頭鑽機, 使得主塔基礎的16根“腿圍”直徑達4.9米的鑽孔樁得順利以完成, 刷新了世界橋樑建造史上最大直徑工程樁的紀錄, 讓主塔牢牢地挺立在風浪中紋絲不動堅不可摧。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 大橋全長16.34公里, 必須建造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和大小練島水道等三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

是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大橋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 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