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溫插隊情!大別山茶農胡勤儉喊你到新縣重遊!

今年39歲的胡勤儉是南陽市劉莊茶葉市場“七龍山茶莊”的老闆。 如今, 這位靠種茶、賣茶致富的年輕人有一個心願:找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他家鄉新縣插隊的老知青, 讓他們故地重遊。

4月25日, 春風君在位於南陽市車站北路的劉莊茶葉市場內見到了胡勤儉。 在這所名叫“七龍山茶莊”裡, 全國各地的名茶都可以品嘗到, 但信陽毛尖是他的主打產品。

“我是大別山的兒子, 但我也算是半個南陽人。 ”胡勤儉說, 他出生於信陽市新縣八裡畈鄉七龍山村。 上世紀八十年代, 胡勤儉在供銷社上班的父親到南陽開茶葉店經銷信陽毛尖, 他們一家人也隨著來到南陽, 在這裡上完小學和初中, 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後來, 因為爺爺生病需要照看, 他們一家人又返回新縣老家。 2008年, 胡勤儉承包了本村600多畝茶場, 註冊了“七龍山”商標。 開始了種植茶、經營茶葉的當代茶農之路。 目前在全國各地已經發展連鎖店30多家, 生意紅紅火火。

胡勤儉拿出一遝老照片給記者看。 他從父輩那裡得知, 所在的八裡畈鄉七龍山村已經有數百年的種茶歷史, 村裡茶場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但離不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這裡插隊知青們的功勞。 八裡畈鄉是當年重要的知青點,有200多知識青年下鄉在此鍛煉,以鄭州知青為主。如今他承包的村裡茶場的許多茶樹,都是當年知青們種下的。近年來,也有不少老知青們陸續返回這裡,重溫當年的激情歲月,並各盡所能,幫鄉親們脫貧致富。

“青芽不語自香濃,萬炙千搓綻白茸。”胡勤儉告訴春風君,他所經營的“七龍山生態茶”是聞名省內外的綠茶品牌,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隱藏,色澤翠綠油潤,湯色杏綠清澈,滋味鮮爽醇厚,香高持久,葉底嫩綠明亮,深受消費者青睞。七龍山生態茶製作工藝精細,從鮮葉採摘到成品茶出售歷經6—7道工序,歷時5—6個小時,是由多種不同的手勢動作配合完成的。炒制手勢主要有抓、抖、搭、捺、推、拓、扣、甩、磨、壓等動作,被稱為“十大手法”,炒茶時則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狀況,不斷變換手法,靈活操作,並與鍋溫有機配合,從而炒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七龍山生態茶”。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想邀請當年在茶場插隊的知青叔叔阿姨們回來看看。”胡勤儉說,今年10月17日,是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紀念日,他在村裡建起了七龍山胡記茶蜜農場,將免費為老知青們提供食宿方便。聯繫電話:0377--63166866(劉振偉 屈連文)

八裡畈鄉是當年重要的知青點,有200多知識青年下鄉在此鍛煉,以鄭州知青為主。如今他承包的村裡茶場的許多茶樹,都是當年知青們種下的。近年來,也有不少老知青們陸續返回這裡,重溫當年的激情歲月,並各盡所能,幫鄉親們脫貧致富。

“青芽不語自香濃,萬炙千搓綻白茸。”胡勤儉告訴春風君,他所經營的“七龍山生態茶”是聞名省內外的綠茶品牌,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隱藏,色澤翠綠油潤,湯色杏綠清澈,滋味鮮爽醇厚,香高持久,葉底嫩綠明亮,深受消費者青睞。七龍山生態茶製作工藝精細,從鮮葉採摘到成品茶出售歷經6—7道工序,歷時5—6個小時,是由多種不同的手勢動作配合完成的。炒制手勢主要有抓、抖、搭、捺、推、拓、扣、甩、磨、壓等動作,被稱為“十大手法”,炒茶時則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狀況,不斷變換手法,靈活操作,並與鍋溫有機配合,從而炒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七龍山生態茶”。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想邀請當年在茶場插隊的知青叔叔阿姨們回來看看。”胡勤儉說,今年10月17日,是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紀念日,他在村裡建起了七龍山胡記茶蜜農場,將免費為老知青們提供食宿方便。聯繫電話:0377--63166866(劉振偉 屈連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