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地鐵修建成本:10000個路癡/公里

從紅廟怎麼去1912?

我的六合朋友告訴我——要先走到珠江路地鐵站, 然後坐一站到新街口下, 換乘2號線, 再坐一站到大行宮下, 過個馬路就到了, 很方便。

還沒等他說完, 我就拉著他穿過300米的如意裡, 指了指街對面的1912。

這種笑話, 每天都會在南京上演1000次。

南京地鐵里程已經躍居全國第四, 地鐵越修越長, 南京人似乎也越來越不認路了。

有了地鐵, 幹嘛還要認路?

十五年前, 一個在讀了四年書的大學生, 可以分的清南京主幹道的基本走向。

知道五臺山可以走路去, 新街口和玄武湖需要騎自行車才能到, 去中山陵的公交有幾趟, 走大路車的一直往東開但容易堵, 走小路的車不堵但要往南繞幾站。

今天, 一個在南京讀了四年書的大學生, 站在孫中山銅像下, 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

分不清中山東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有什麼區別, 不知道上海路和雲南路其實是一條路,

不知道水游城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實也在一條路上。

今天的大學生會有理有據的告訴你:他可以通過百度地圖的指引, 乘坐南京地鐵到達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如果地鐵下來還有一段路, 那多半也只是個滴滴起步價的距離。

既然地鐵那麼方便, 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認路呢?

認路=知道怎麼坐地鐵

很多南京人告訴小資, 這是個多餘的問題。

因為在他們心中, 南京本來就是一座【由某幾個不連續的地鐵站構成的城市】。

“認路”的意思, 就是知道怎麼坐地鐵。

吃飯購物在【新街口站】, 看櫻花在【雞鳴寺站】, 帶外地的同學游南京要去【玄武門站】、【夫子廟站】以及【苜蓿園站】。

去看在仙林讀書的同學可以在【仙林中心站】下, 去看在江甯讀書的同學可以在【南京交院站】下, 不過這些都很遠, 要坐很久。

若要問他們【雞鳴寺站】到【珠江路站】之間有什麼?

大多數人會回答不知道。

常坐地鐵的同學也許能反應過來, 【雞鳴寺站】在3號線上, 【珠江路站】在1號線上, 竟然還要換乘, 那一定離的不近。

那麼問題又來了, 在哪站換乘來著?

“網格化”的南京

隨著南京地鐵基本格局的落成, 大多數公共場所已經被地鐵線路全部覆蓋。 吃喝娛樂、上班上學、辦證看病、甚至觀展看球賽, 幾乎沒有哪裡是地鐵到不了的。

地鐵以它超乎一切的便捷性,

不受堵車、暴雨等外在條件影響的buff加成, 逐步讓人們對他形成了嚴重的依賴。

“你住哪?”

“翠島花城, 就在【花神廟站】那邊。 ”

“你呢?”

“我住油坊橋(【油坊橋站】)”

人們已經習慣了用離某站地鐵的遠近來描述一個方位, 甚至用一個地鐵站來直接指代一片區域。

南京的地表世界, 仿佛出現了一張無形的網格。

以每個地鐵站為原點,五百米為半徑,畫出一個格子。從這個地鐵站出來適宜活動的區域,就在這個格子裡。如果超出這個格子,就屬於“距離遙遠”,無法通過這個地鐵站到達,應該回到原點,乘上地鐵,坐到屬於那個格子的地鐵站再出來。

至於兩個格子之間到底有多遠,那是不用去考慮的;格子以外的世界,更是事不關己,不必探究。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六合兄弟為什麼不認識紅廟和如意裡。因為這片區域恰好處於【珠江路站格子】和【大行宮站格子】之間的盲區。

南京,從一個連續而完整的都市空間變成了若干相互獨立的格子,只是生活在格子裡的人們尚且渾然不覺。

你以為你很熟悉南京,其實你只是很熟悉南京地鐵的線路而已。

衝破格子,回到南京

只會坐地鐵當然也能在南京過得很好,就像智慧手機已將滿足了我們關於生活的所有要求(畢竟手機螢幕也是困住我們的格子)。但是真正的熟悉南京,絕不是熟悉地鐵線路那麼簡單。

因為真正的南京,才不是一個【由某幾個不連續的地鐵站構成的城市】。

她是一個溫柔、包容、美麗、豐富的有機體,她是一個將過去和將來的延綿承載於連續的地表空間之上的偉大城市。

明城牆以內是她的軀幹,內秦淮河穿過城南,外秦淮河勾勒出她的輪廓。“¥”形狀的幹道是這座城市的骨架,向西長出河西,向東長出仙林,向南牽手江寧。

被困在地鐵格子裡的我們,自以為進化成了合理而精確的“現代人”,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放棄了和南京直接對話的機會,放棄了發現、觸摸、感知這座城市每一寸肌理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適度放下這份對“合理性”的執著追求,試著從【雞鳴寺站】走向【珠江路站】,用心去感知這座城市——

你會穿越靜謐遺世的東大牌區和人聲鼎沸的丹鳳街,路過2家羅森、4家一點點、1家小眷村、1家蘆溪河,解鎖南京最好吃的雜糧煎餅,遇見已經成為網紅的賣報老太,最後在羲和廣場邂逅一位漂亮小姐姐。

別忘了,世界上有無數種現代生活,但只有一個南京。

提示:

添加微信公眾號“生活南京”,更多南京新鮮資訊爆料!

以每個地鐵站為原點,五百米為半徑,畫出一個格子。從這個地鐵站出來適宜活動的區域,就在這個格子裡。如果超出這個格子,就屬於“距離遙遠”,無法通過這個地鐵站到達,應該回到原點,乘上地鐵,坐到屬於那個格子的地鐵站再出來。

至於兩個格子之間到底有多遠,那是不用去考慮的;格子以外的世界,更是事不關己,不必探究。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六合兄弟為什麼不認識紅廟和如意裡。因為這片區域恰好處於【珠江路站格子】和【大行宮站格子】之間的盲區。

南京,從一個連續而完整的都市空間變成了若干相互獨立的格子,只是生活在格子裡的人們尚且渾然不覺。

你以為你很熟悉南京,其實你只是很熟悉南京地鐵的線路而已。

衝破格子,回到南京

只會坐地鐵當然也能在南京過得很好,就像智慧手機已將滿足了我們關於生活的所有要求(畢竟手機螢幕也是困住我們的格子)。但是真正的熟悉南京,絕不是熟悉地鐵線路那麼簡單。

因為真正的南京,才不是一個【由某幾個不連續的地鐵站構成的城市】。

她是一個溫柔、包容、美麗、豐富的有機體,她是一個將過去和將來的延綿承載於連續的地表空間之上的偉大城市。

明城牆以內是她的軀幹,內秦淮河穿過城南,外秦淮河勾勒出她的輪廓。“¥”形狀的幹道是這座城市的骨架,向西長出河西,向東長出仙林,向南牽手江寧。

被困在地鐵格子裡的我們,自以為進化成了合理而精確的“現代人”,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放棄了和南京直接對話的機會,放棄了發現、觸摸、感知這座城市每一寸肌理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適度放下這份對“合理性”的執著追求,試著從【雞鳴寺站】走向【珠江路站】,用心去感知這座城市——

你會穿越靜謐遺世的東大牌區和人聲鼎沸的丹鳳街,路過2家羅森、4家一點點、1家小眷村、1家蘆溪河,解鎖南京最好吃的雜糧煎餅,遇見已經成為網紅的賣報老太,最後在羲和廣場邂逅一位漂亮小姐姐。

別忘了,世界上有無數種現代生活,但只有一個南京。

提示:

添加微信公眾號“生活南京”,更多南京新鮮資訊爆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