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個幼稚園咋這麼難?家長為報名翻牆,比大學還燒錢

公辦幼稚園的大門難進,有家長為了報名翻園牆擠破頭;民辦園每月保教費兩三千,讀個幼稚園比上大學還燒錢……半月談記者在重慶主城區採訪發現,幼兒入園普遍面臨多重困境:公辦園學位少擠不進,優質民辦園收費高上不起,普惠園又普遍被視為低質園不願上,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亟待滿足。

公辦園奇缺:

家長為報名“翻園牆、擠破頭”

重慶市民黃華的孩子今年秋天就該上幼稚園了,但去哪兒上現在還沒著落。 “原本想找個公辦園,娃兒在裡面放心些。 結果來回折騰了一兩個月也沒個結果,真是心累。

”黃華說,跑了10多家幼稚園,都說收不了,早就報滿了。

在重慶,公辦幼稚園成為“一位難求”的稀缺資源。

重慶市教委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主城28.3萬學前教育兒童中,只有15%可以上公辦園。 黃華居住的兩江新區,雖然定位為“西部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但教育配套建設滯後,其直管區的89所幼稚園中僅有4所公辦園,占比不到5%。

“整個片區就我們一家公辦園,每年的小班招生名額只有40個左右,來登記報名的起碼有六七百人。 ”重慶主城一家公辦市級示範園園長說,由於學位緊張,這幾年都是至少提前一年報名,甚至提前一年報名也不能保證上得了。

“一到報名季,手機都不敢隨便接,各種打招呼的太多了。 ”另一家知名公辦園園長向半月談記者訴苦,“去年招生時,報名的隊伍從半夜就開始排了好幾百米,幾個家長急得都要翻園牆進來。

我們解釋說名額滿了,家長很惱火,說‘公辦園不收當地娃兒,要找電視臺曝光去’。 ”

公辦園不僅少,而且收費不菲。

記者走訪發現,重慶主城一些稍有名氣的公辦幼稚園,除收取政府規定的保教費外,還要求家長“自願”交一筆捐贈費,以“彌補辦學經費不足”。 儘管捐贈費每年少則五千、多則上萬元,不少家長仍然趨之若鶩、求之不得。 黃華的一位同事輾轉托人找到關係,在交了3萬多元的捐贈費後,終於如願將孩子送入核心城區一家著名公辦幼稚園。

“這是因為那些硬體好的民辦幼稚園收費更高。 ”黃華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上那種高價民辦園,一個月的費用至少兩三千元,“一年的開銷比上四年大學還燒錢,普通工薪家庭哪裡負擔得起?”

民辦普惠園:

家長“不放心、看不上”

公辦園擠破頭進不去,高價民辦園又上不起,以民辦公助為主的普惠幼稚園就成了很多城市家庭的選項。 但半月談記者在重慶主城走訪瞭解到,多數普惠園因辦園條件較差、師資力量薄弱,雖然提供了不少學位,但很多家長“不放心、看不上”。

渝北區天宮殿街道居民張先生的女兒去年上幼稚園。 “最初進了社區附近一家便宜的民辦普惠園,這個園開辦在農貿市場邊一棟居民樓裡,周圍環境吵鬧,孩子在半封閉的二樓上課,課外活動也只有樓頂巴掌大的一塊場地。

”張先生說,本來考慮到離家近,環境差也就忍了,但入園一個星期女兒就生病兩次,“我和孩子他媽一商量,咬咬牙還是轉到了離家遠一點的高價民辦園”。

按照2010年公佈的《重慶市幼稚園等級標準》,幼稚園辦學水準從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普惠園由於辦學條件有限,辦學水準等級普遍較低。 以重慶市南岸區為例,統計資料顯示,該區73所三級園中,普惠園占到六成。

“我家大女兒就是在普惠園上的,雖然收費便宜,但是帶班的保教老師每年都在換,說是工資太低留不住。 ”家住南岸區城南家園的高女士說,頻繁換老師不利於孩子成長。 “有些園還鬧出食品過期、虐待小孩的傳聞。 現在看到民辦、普惠這些標籤,心裡就犯嘀咕。

自己有了二胎,不敢再送到這樣的幼稚園了。 親戚朋友家有小孩上幼稚園的,我也勸他們要慎重考慮普惠園。 ”

部分家長對民辦普惠園的疑慮,也在民辦普惠園的招生遇冷中得到印證。 “不像很多公辦園都是家長搶著來報名,我們生存壓力更大些,每年招生還要到周邊社區宣傳招生。 ”重慶渝中區子炫幼稚園園長譚揚春說,作為一所民辦二級普惠園,他們每個月收取的保教費只有400元,辦學水準也有一定保證。 但受部分民辦園辦學品質差的影響,“現在很多家長以為民辦普惠園就是低價低質,我們也很受傷”。

一位分管學前教育的幹部分析,普惠性幼稚園本該是面向大眾、收費合理、優質發展的幼稚園,但目前重慶主城的普惠園絕大部分是民辦園,他們辦學有經濟利益上的考慮,投入能力有限,再加上政府對這類園的經費補助標準偏低、收費標準限制過低,容易導致辦學條件差、辦園不規範,造成“政府說提供了普惠性學位,老百姓卻並不買帳”的尷尬。

不平衡矛盾凸顯,

家長“入園”焦慮加劇

據測算,2018年重慶主城區在園幼兒將達到30萬人,幼稚園學位缺口高達2萬個。伴隨“二孩”生育高峰到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和優質普惠資源緊缺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城市家庭的入園焦慮正在進一步加劇。

康莊美地幼稚園是兩江新區為數不多的普惠園之一,這裡一個中班最多時有60多人,超員近一倍,小小的教室人滿為患。“我們開設了12個班,這已是一個標準幼稚園的極限。”該園一位老師說,幼稚園已經多次因超員被家長投訴,但要來讀的孩子太多了,大班額實屬無奈。

“政策放開後,父母也支持我們再生,但一個孩子上幼稚園就讓人筋疲力盡,都怕生二胎了。”為孩子的入園問題四處奔走的黃華說,身邊很多考慮過生二孩的朋友跟他一樣,都有這種焦慮。

“隨著城市家庭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升級,年輕一代父母越來越看重孩子的養育。”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中心主任徐宇說,現在城市家庭對學前教育的硬體與軟體、師資與管理都有更高要求,“這也是家長們焦慮加劇的重要原因”。

重慶主城多位元受訪的教育系統幹部坦承,過去幾年來當地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存在偏差。

一是將學前教育推向市場化,民辦幼稚園占比過高,影響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

二是政府投入太少,嚴重影響學前教育品質的提升。資料顯示,2016年重慶學前教育生均財政投入僅1999元,而同期全國平均水準為3000元,京津滬等直轄市投入分別為1.5萬元、1.4萬元和2.2萬元。

“現在看來,學前教育還是要回歸到公益屬性。”重慶市教委副主任鄧睿說,重慶計畫通過新建、改建、回購、回收等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稚園,預計將新增學位1.9萬個。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要積極扶持民辦學前教育、避免低質低價的辦學模式,實現在品質標準和監管要求上對公辦園、民辦園“一把尺子”。

不平衡矛盾凸顯,

家長“入園”焦慮加劇

據測算,2018年重慶主城區在園幼兒將達到30萬人,幼稚園學位缺口高達2萬個。伴隨“二孩”生育高峰到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和優質普惠資源緊缺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城市家庭的入園焦慮正在進一步加劇。

康莊美地幼稚園是兩江新區為數不多的普惠園之一,這裡一個中班最多時有60多人,超員近一倍,小小的教室人滿為患。“我們開設了12個班,這已是一個標準幼稚園的極限。”該園一位老師說,幼稚園已經多次因超員被家長投訴,但要來讀的孩子太多了,大班額實屬無奈。

“政策放開後,父母也支持我們再生,但一個孩子上幼稚園就讓人筋疲力盡,都怕生二胎了。”為孩子的入園問題四處奔走的黃華說,身邊很多考慮過生二孩的朋友跟他一樣,都有這種焦慮。

“隨著城市家庭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升級,年輕一代父母越來越看重孩子的養育。”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中心主任徐宇說,現在城市家庭對學前教育的硬體與軟體、師資與管理都有更高要求,“這也是家長們焦慮加劇的重要原因”。

重慶主城多位元受訪的教育系統幹部坦承,過去幾年來當地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存在偏差。

一是將學前教育推向市場化,民辦幼稚園占比過高,影響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

二是政府投入太少,嚴重影響學前教育品質的提升。資料顯示,2016年重慶學前教育生均財政投入僅1999元,而同期全國平均水準為3000元,京津滬等直轄市投入分別為1.5萬元、1.4萬元和2.2萬元。

“現在看來,學前教育還是要回歸到公益屬性。”重慶市教委副主任鄧睿說,重慶計畫通過新建、改建、回購、回收等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稚園,預計將新增學位1.9萬個。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要積極扶持民辦學前教育、避免低質低價的辦學模式,實現在品質標準和監管要求上對公辦園、民辦園“一把尺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