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季少女相約自殺事件必須徹查

最美人間四月天。

兩個女孩子, 不是相約去春遊, 而是相約自殺了。

這固然只是個案, 亦叫人無比寒涼。 來自長春市南關區教育局的通報稱:4月25日,

長春市103中學亞泰校區有兩名九年級女生墜樓身亡。 經公安部門走訪及整理遺物發現, 兩名死者在一個筆記本上寫有相約一起跳樓的記錄。 經刑警現場勘查, 符合跳樓特徵, 排除他殺, 系自殺。

是啊, 再好的安撫和善後, 都換不回如花的生命與年華。

線索寥寥、真相未明, 趕在事實之前, 誰也無法妄下定論。 不過, 僅是“相約自殺”四字, 就足夠觸目驚心。 何況, 這事兒還發生在畢業季的中學校園。

本著對生命的尊重, 我們無法追問她們的選擇;本著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權益的保護, 我們又不得不去追溯悲劇的根由。 淋漓的鮮血, 是兩個家庭的悲愴。 詭譎的情結, 是一個社會的哀歎。 公眾難免想問一句:在她們縱身一躍之前,

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的教育, 對她們的輕生選擇可以攤手聳肩嗎?如果這些問題尚且大而無當, 那麼, 學校頂樓天臺的防護裝置足夠讓這兩個孩子在最後一刻警醒於生命的肅然嗎?

這些問題, 需要答案。 因此, 徹查花季少女相約自殺事件, 才能讓更多人引以為鑒、讓相關部門更好地防患於未然。

這些年來, 校園霸淩問題固然發人深省, 青少年自殺現象亦不能掉以輕心。 4月25日, 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編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發佈。 《藍皮書》稱, 通過中文網路搜索途徑抓取統計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電子媒體報導及網路資訊, 在檢查內容、來源後進行重複檢查與資料清理後, 共計確認392例青少年自殺死亡及自殺未遂的資訊,

其中明確標注為中小學生的資訊為267例。 冰冷數字的背後, 是青春面龐的消逝。 這是家庭之悲, 亦是社會之痛。

在這個轉型期社會, 青少年生存環境面臨諸多風險變數。 2016年12月, 20歲的湖南大學生小偉通過QQ群和網友相約自殺, 小偉的父親假扮網友臥底該QQ群救下一名輕生者, 但第二天, 小偉卻另約他人在長沙跳樓身亡。 此後, 媒體暗訪發現, 這些群裡充斥著各種“自殺攻略”、“自殺指南”。 暴戾的APP、厭世的QQ群, 加之減而不去的課業負擔和複雜多變的家庭關係, 如果我們系統性的生命教育和風險防範機制不夠剛性, 青少年被負性情緒誘導輕生的可能性不是個小概率數字。

“海恩法則”說,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 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而“墨菲定律”則認為,

只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 不管這種概率多麼小, 事故遲早會發生。 這些原理大概能佐證一個基本邏輯:兩個孩子相約自殺, 無論做得多麼隱蔽多麼雲淡風輕, 只要父母或校方能多加留意, 總能發現一些或大或小的端倪。 只是, 當她們在成長的路上迷失, 我們恐怕卻在畢業考的分數裡疾走。 在問題的最初, 這兩個花季少女的心理變化被及時關注了嗎?

生如夏花之絢爛。 人生沒有“撤銷鍵”, 生命只此一回。 眼下而言, 拋開遠水不解近渴的工作不說——將學生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評估納入日常教育管理範疇、學校與家長聯動並建立必要的自殺預防機制, 絕非杞人憂天,

倒是迫在眉睫。 當然, 徹查“相約自殺事件”之由, 這是一切反思與重建的起點。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