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道夫”緣何“圍剿”不盡?

工作人員在清理“清道夫”魚。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關家玉

嘴如鯰魚, 身長鱗甲, 鰭如鐵扇, 身長花紋, 這種長相怪異、被稱為“清道夫”的魚本來是清理魚缸內雜物的好幫手,

但在湛江市赤坎水庫內, 它卻氾濫成災!昨日, 赤坎水庫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近4年來, 管理所已無數次對之進行“剿殺”, 每年“剿殺”的數量在10萬斤左右, 但屢剿不絕。 至今水庫內仍生活著的“清道夫”魚, 保守估計至少也超過7萬斤, 它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 還嚴重威脅水庫壩體安全。

“清道夫”魚破壞生態毀堤壩

前日上午, 記者在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赤坎水庫看到, 工作人員正圍捕這些“水中屠夫”。 他們先是用大網將魚趕到岸邊, 然後再打撈上岸。 大網剛收上來, 整個網內黑壓壓一片, 全是這種怪魚。 怪魚身上有黑與淡綠相間的花紋, 每條長約20釐米, 共有6個魚鰭, 脊背上佈滿了一道道的小刺,

如同人的汗毛一般。 只要怪魚一用力, 這後背的刺就會豎起來, 刺得手生疼。

據前期調查, 經連續4年清理後, 水庫內的“清道夫”魚雖有所減少, 但目前庫內至少仍生活著六七萬斤“清道夫”魚。 “這種魚無法食用, 放魚缸清理雜物又太大了。 原來還有人粉碎後做飼料, 結果魚太硬把機器搞壞了。 ”一位工作人員說, 現在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填埋。

水庫管理所負責人說, “清道夫”魚原產于亞馬遜河流域, 以青苔等碎屑和其他魚類的糞便為食, 因此, 有觀賞魚的人家往往在水族箱中配養此魚, 用於清理其他魚排泄出來的糞便和食物殘渣, 以淨化水質。 然而, “清道夫”魚還會吃魚卵, 一天最多可吃3000至5000粒魚卵, 還會吃小魚苗,

而且繁殖能力強, 生命力旺盛, 可破壞原有生態系統。 因此, 廣東省已經將這種魚列為有害外來入侵物種。

除此之外, “清道夫”魚還嚴重威脅著水庫壩體的安全。 “大壩底下有一個個小洞, 都是這種魚的傑作, 再不治理, 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該負責人說。

連續四年“圍剿”效果甚微

如此多的“清道夫”魚, 到底是從哪來的?管理所何所長分析說, 最初應該是部分市民放生到水庫中的。 由於這種魚在國內沒有天敵, 加之生命力旺盛, 繁殖能力強, 逐漸成為水庫的一大公害。

瑞雲湖公園一保安也證實了這一猜測。 他說, 瑞雲湖公園建成後, 每逢初一十五, 都有不少人來水庫放生。 “市民放生都是出於好心, 放生本地物種還好一點, 如果放生的是外來物種,

不管放生動物是否能成活, 最終的結果都不好。 ”何所長說, 如果放生的外來物種適應能力強, 存活下來, 勢必會破壞本地固有的生物鏈, “也有一些動物, 因為適應了人工飼養, 一旦放歸山林, 反而會因為不適應野外環境而死亡, 這反而成了殺生”。

對於“清道夫”魚氾濫成災, 赤坎水庫管理所也想盡了辦法。 “從2015年開始, 我們每年都進行多次大規模的清理行動, 每年捕殺的‘清道夫’魚約達10萬斤, 然而, 這些措施卻是治標不治本。 ”該負責人估計, 今年水庫仍有這種怪魚6到7萬斤。 “如果市民有好的建議, 也可以向我們反映, 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辦法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