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轉型創新謀首位 蝶變升級書華章

4月24日,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首站六安的日子裡, 記者來到建區剛好兩周年的葉集區採訪。 剛下高速進入城區, 但見高架牌“管仲木業”、“中至信家居”還有響噹噹的“板材之鄉”、“傢俱之都”巨幅宣傳語。 和風吹拂下, 記者的心情也隨之興奮, 去聆聽新葉集蝶變升級書華章的故事。

首位產業突飛猛進

“做人要誠實, 做事要踏實, 做板要結實”, 在安徽管仲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管厚寶辦公室, 這三句話廠訓非常醒目。 這家1999年作為葉集第一個私營企業、第一個板材業, 從小型刨花廠, 到進軍建築範本, 再到生產木地板,

這中間的三級跳, 管厚寶說:“我見證了葉集木材產業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 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 尤其是近兩年來, 更是發生了巨變。 ”

葉集區木竹加工產業全國聞名, 一根木頭來到葉集, 從半成品加工、再到人造板生產和傢俱製造的數次升級, 推動了木竹產業的轉型“蝶變”。 第一個企業技術中心誕生、第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獲批、第一塊複合實木地板的下線、第一家退城入園企業的搬遷等, 一串串令人振奮的資料呈現出的是區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出彩成績單。 範本生產線的升級成功、安徽省人造板協會的成立、綠色板材工業園建設的啟動, 區委、區政府一個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落地, 也掀開了本土木材企業第四次創業的序幕。

管仲木業、亞聖木業等一批領軍企業率先轉型升級, 全區第一塊實木複合地板也隨之下線。

2013年, 為了進一步推動傳統木竹產業轉型升級, 區委、區政府將家居產業定位為葉集區首位產業, 中至信家居、科凡智慧家居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葉集。 2014年, 啟動了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建設。 2016年10月20日, 總投資10億元, 占地546畝的中至信家居葉集產業園正式建成投產。 中國傢俱協會、月星家居、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全國家居業領軍企業集聚葉集, 共商行業發展大計。 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的建設實現了葉集首位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跨越, 同時更加促進了中部家居製造的快速崛起, 提振了全國家居製造行業發展的信心。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發展, 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已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 中至信家居、億豐偉業、康爾斯特家居、安徽熙美傢俱等家居企業相繼入駐, 完成投資40億元, 實現工業總產值103億元。 截至2017年底, 家居企業總數已達到57家, 年產值突破40億元。 2017年以來, 全區相繼引進家居類專案33個, 協定總投資19.61億元, 科凡智造家居、中信至信、東盾木業等8個專案已開工建設, 首位產業大發展氛圍日益濃厚。

與此同時, 政策保障日趨完善。 先後出臺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意見》、《加強直接融資工作意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葉集的意見》、《加快家居產業園建設促進傢俱首位產業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從鼓勵做大做強、支持開拓創新、解決融資難題、促進對外合作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2018年初, 該區專門出臺了《六安市葉集區首位產業大發展三年行動計畫》, 成立了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首位產業大發展工作領導組, 從推動全產業鏈躍升、打造集聚平臺、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綠色發展、突出引領示範帶動、強化全要素支撐等六個方面明確了19項重點工作, 力爭到2020年, 基本建成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 形成合六葉工業走廊最具活力的產業集群, 打造安徽最大、中部領先、全國重要的家居生產基地。

創新發展提升競爭力

“痛苦轉型, 九死一生。 只有創新方能提升競爭力。 ”敦厚的管厚寶笑著說:“引進最先進的生產線,

挖來一流的技術員, 開拓國內外市場, 我們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 我們與南京林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成立木地板研究中心, 專門針對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開展研究、探索和運用。 ”

近年來, 葉集區始終堅持工業化核心戰略不動搖, 深入貫徹《〈中國製造2025安徽篇〉六安市實施方案》和《合六葉工業走廊暨金葉一體化建設實施意見》, 全區製造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2017年, 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 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42.8%,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6.8%, 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5.2%。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新能源、食品、輕紡等主導產業百花齊放。 以恒能生物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年產值突破2億元, 大德新能源、金葉光伏、光大熱電聯產等項目相繼落戶葉集;以安鑫體育、炫豐制衣等為代表的紡織服裝產業年產值突破5億元;以大團結農業、禦味園食品等為代表的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以南方水泥、鑫盛玻璃等為代表的建材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一批龍頭企業迅速成長起來,中至信家居為國內知名傢俱生產企業,引領家居產業快速發展;麗人木業擁有國際領先的刨花板生產線,產量全國第二,省內第一;大團結農業為茶籽油行業領軍企業,為全區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安徽工業精品、省著名商標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管仲木業作為本土企業代表,位居全國建築範本行業前十,並積極轉型生態板、木地板,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全區目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授權發明專利20餘件、省著名商標17個、省名牌產品6個。

通過提升企業的內在創新能力,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產品研發,大力實施品牌創建,積極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葉集木竹主導產業正在強勢崛起。

園區平臺不斷夯實

4月20日,週五,區委常委、副區長韋能武召開綠色板材工業園供水供電安裝專題調度會,要求加快工作進度,5月底前全部完成入戶工作。

“首批9家企業中2號地塊5家企業正在進行玻璃窗、道路、圍牆、門衛室等建設,5月底可完成設備安裝;巨集寶木業設備安裝完成;單氏木業、至祥木業正在進行廠房內部施工……”這是每週五的彙報例會,各項工作責任人呈述“退城進園工作”問題,夯實解決推進事項。

從“量增”到“質變”,葉集工業經濟高高挺起發展的“脊樑”,成為全市轉型戰場的前沿陣地,成為全市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亮點地帶之一。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區內散亂小汙板材企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葉集經濟開發區啟動了兩平方公里綠色板材工業園建設。目前已建成企業17家,占地544畝,新入駐企業61家,占地1200畝,園區全部建成後可容納企業100家,安裝板材生產線1000條,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解決就業1萬人,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今,葉集區已經成為中國板材之鄉,四大人造板生產基地之一,葉集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也被中家協授予中國傢俱新興產業基地稱號。

省級葉集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約2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80餘家。2013年規劃建設了2萬畝的“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並通過了中國傢俱協會正式授牌,目前8平方公里核心區基本建成,小微企業創業園、展示中心等配套設施已投入使用。2017年規劃建設的3145畝的綠色板材工業園,主要承接城區傳統板材企業退城進園,目前首批32家企業已開工建設。經濟開發區先後獲批“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中國傢俱新興產業園區”、“安徽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產業扶貧澆灌“幸福花開”

在棠店村卷皮扶貧車間,今年38歲的黃家鎮正在認真幹活。黃家鎮兄弟二人,父母早逝,黃家鎮撫養著弟弟長大,結婚生子,家庭負擔很重。如今,他在廠裡,不僅跟著廠長兼師傅殷傳樓學了技術,還學會了開叉車,一家人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像黃家鎮這樣通過鄉村卷皮扶貧車間實現精准脫貧的月收入至少都在2000元。

“每個車間的建設,由區財政獎補30萬元,鄉鎮承擔餘下資金,通過公開招標競租模式開展經營,簽訂合同,租金納入村集體經濟。”葉集區扶貧辦副主任蔣傳佳告訴記者,該區堅持以行業協會為依託,以扶貧車間為支點,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主體,建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行業協會引領+龍頭企業帶動+扶貧車間搭台+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的產業扶貧模式,在促進首位產業退城進園、轉型升級的同時,撬動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戶就業增收,構建了“政策資金跟著脫貧攻堅走、村集體經濟跟著行業協會走、貧困戶跟著能人大戶走、能人大戶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首位產業走”的良性迴圈新格局。目前,全區在棠店、雙樓、石龍河等貧困村先行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建成投產卷皮扶貧車間12個,累計吸納76戶貧困戶穩定就業,每個車間每年可創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以上。

據瞭解,為促進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4月16日上午,孫崗鄉召開非貧困村卷皮車間發包會,公開競租汪嶺村、長崗村、玉皇閣村、永豐村共四處村級卷皮扶貧車間,分別以9.8萬元、9.2萬元、8.68萬元和5.1萬元成功對外發包,平均中標價格8.195萬元。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一批龍頭企業迅速成長起來,中至信家居為國內知名傢俱生產企業,引領家居產業快速發展;麗人木業擁有國際領先的刨花板生產線,產量全國第二,省內第一;大團結農業為茶籽油行業領軍企業,為全區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安徽工業精品、省著名商標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管仲木業作為本土企業代表,位居全國建築範本行業前十,並積極轉型生態板、木地板,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全區目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授權發明專利20餘件、省著名商標17個、省名牌產品6個。

通過提升企業的內在創新能力,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產品研發,大力實施品牌創建,積極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葉集木竹主導產業正在強勢崛起。

園區平臺不斷夯實

4月20日,週五,區委常委、副區長韋能武召開綠色板材工業園供水供電安裝專題調度會,要求加快工作進度,5月底前全部完成入戶工作。

“首批9家企業中2號地塊5家企業正在進行玻璃窗、道路、圍牆、門衛室等建設,5月底可完成設備安裝;巨集寶木業設備安裝完成;單氏木業、至祥木業正在進行廠房內部施工……”這是每週五的彙報例會,各項工作責任人呈述“退城進園工作”問題,夯實解決推進事項。

從“量增”到“質變”,葉集工業經濟高高挺起發展的“脊樑”,成為全市轉型戰場的前沿陣地,成為全市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亮點地帶之一。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區內散亂小汙板材企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葉集經濟開發區啟動了兩平方公里綠色板材工業園建設。目前已建成企業17家,占地544畝,新入駐企業61家,占地1200畝,園區全部建成後可容納企業100家,安裝板材生產線1000條,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解決就業1萬人,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今,葉集區已經成為中國板材之鄉,四大人造板生產基地之一,葉集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也被中家協授予中國傢俱新興產業基地稱號。

省級葉集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約2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80餘家。2013年規劃建設了2萬畝的“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並通過了中國傢俱協會正式授牌,目前8平方公里核心區基本建成,小微企業創業園、展示中心等配套設施已投入使用。2017年規劃建設的3145畝的綠色板材工業園,主要承接城區傳統板材企業退城進園,目前首批32家企業已開工建設。經濟開發區先後獲批“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中國傢俱新興產業園區”、“安徽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產業扶貧澆灌“幸福花開”

在棠店村卷皮扶貧車間,今年38歲的黃家鎮正在認真幹活。黃家鎮兄弟二人,父母早逝,黃家鎮撫養著弟弟長大,結婚生子,家庭負擔很重。如今,他在廠裡,不僅跟著廠長兼師傅殷傳樓學了技術,還學會了開叉車,一家人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像黃家鎮這樣通過鄉村卷皮扶貧車間實現精准脫貧的月收入至少都在2000元。

“每個車間的建設,由區財政獎補30萬元,鄉鎮承擔餘下資金,通過公開招標競租模式開展經營,簽訂合同,租金納入村集體經濟。”葉集區扶貧辦副主任蔣傳佳告訴記者,該區堅持以行業協會為依託,以扶貧車間為支點,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主體,建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行業協會引領+龍頭企業帶動+扶貧車間搭台+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的產業扶貧模式,在促進首位產業退城進園、轉型升級的同時,撬動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戶就業增收,構建了“政策資金跟著脫貧攻堅走、村集體經濟跟著行業協會走、貧困戶跟著能人大戶走、能人大戶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首位產業走”的良性迴圈新格局。目前,全區在棠店、雙樓、石龍河等貧困村先行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建成投產卷皮扶貧車間12個,累計吸納76戶貧困戶穩定就業,每個車間每年可創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以上。

據瞭解,為促進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4月16日上午,孫崗鄉召開非貧困村卷皮車間發包會,公開競租汪嶺村、長崗村、玉皇閣村、永豐村共四處村級卷皮扶貧車間,分別以9.8萬元、9.2萬元、8.68萬元和5.1萬元成功對外發包,平均中標價格8.195萬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