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獨具匠心,打造不一樣的美

晨報記者 洪麗敏 通訊員 劉小東

廢木頭、舊石塊、破瓷缸等搭配苔蘚、綠植, 再經一段時間精心培育, 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微型景觀世界。

在翔安大嶝科創基地裡, 有一處特別的微景觀設計, 利用大嶝島常見的海蠣殼、裝魚的竹籃、牆角的野草等營造出一幅淳樸的海島風情場景, 因造型別致、意味深遠常引人駐足欣賞。

這些作品就出自翔安大嶝人王振堯之手。 王振堯從事微景觀、盆景設計工作八年, 憑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打造了無數獨具匠心的手工作品, 讓一塊塊朽木煥發出第二次生命。

精雕細琢讓“枯木逢春”

走進王振堯的頑木工作室, 造型各異的微景觀、盆景作品栩栩如生。 綠植搭配朽木, 再加上一點氤氳的水霧, 給佈局單一的工作室增添了無限的生氣。 “平時沒事的時候, 我就喜歡到大山裡尋找靈感, 看到一些枯枝、朽木都喜歡搬回工作室。

在我的眼中, 沒有不能用的東西, 每一塊邊角料我都會充分利用起來。 ”王振堯說。

在王振堯簡易的操作角落裡, 堆滿了各種雜料。 最近, 他正在創作的一塊珊瑚石作品, 靈感來自於一座山的實體景觀。 記者瞭解到, 剛好前陣子他用剩的破瓷碗可以搭個湖面的景, 而這對王振堯的作品來說恰到好處。

“無論是微景觀設計還是盆景設計, 只要有搭配綠植, 每件作品都需要養護半年時間才能成型。 ”王振堯說, 這是要讓綠植自然生長成造景的一部分, 以打造出“枯木逢春”的意境。 在創作時, 王振堯首先要在大腦裡構思, 並手繪成稿, 然後開鑿、精雕、搭景、種植, 最後進行養護、定型等多道繁瑣的工序。

除了有時需要借助電鑽開大鑿之外,

王振堯都喜歡手工操作, 拿著刻刀慢慢雕, 經常忙到三更半夜。 當家人都勸他“別太累了”的時候, 只有王振堯自己才知道, “做這件事有多好玩。 ”

因“好玩”堅持做微景觀

正是因為“好玩”, 才讓王振堯決定在事業上升之際, 轉行從事微景觀、盆景設計, 做這種“慢工才能出細活”的工作。

今年40多歲的王振堯, 從小在大嶝島長大, 初中畢業後離開家鄉到外地學習電焊技術, 後來又學習了美髮手藝。 他曾在島內從事美髮工作十四年, 期間開了6家美髮店, 生意蒸蒸日上。 但因從小喜歡擺弄花草樹木, 加上動手能力強, 2010年, 他開始嘗試微景觀、盆景設計。 剛開始時, 一個月都賣不出一件作品。 當時朋友都笑他, “著魔了, 放著好好的美髮生意不做,

去鑽研這種市場冷門的行當。 ”

但生性好玩的王振堯, 還是堅持做了下來。 在他看來, 電焊、美髮、微景觀設計考驗的都是手頭上的功夫, 只要能靜下心來創作, 就能“一通百通”。 “我的老師就是大自然, 就是生活。 ”王振堯說, 因從小在海島長大, 儘管他離開家鄉多年, 但對於海邊生活的場景還是歷歷在目, 因此他的作品都喜歡還原大自然的景色。 去年, 他在大嶝科創基地裡創作的海島風情微景觀作品, 就是他從海島上取材, 把廢棄的海蠣殼、破漁網等都拿來利用的成果。

因為是手工打造, 所以王振堯的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王振堯希望, 能繼續通過自己手頭上的功夫, 讓更多的朽木煥發出第二次生命, 為人們提供更多更美的視覺享受。

目前, 王振堯和創業夥伴梁子, 致力於微景觀、盆景設計和製作, 未來規劃著在家鄉或者周邊地區開設景觀設計公司, 為當地鄉親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