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加工技術

結合鈦合金的特性以及框體類鈦合金的結構特點, 本文從工藝方案規劃、加工設備選擇、工裝設計思路、常用刀具類型以及加工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簡要地介紹。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加工工藝方案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 常見的是鈦合金機匣(見圖1)。 根據產品使用的不同要求以及它的加工特點, 目前主要有4種工藝:①分段精加工, 再焊接, 再補充加工焊接接頭部位。 ②分段粗加工, 再焊接, 再整體數控精加工。 ③整體鍛造, 再粗精機加工。 ④整體鑄造, 再粗精機加工。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機械加工設備的選擇

如採用分段精加工、再焊接、再補充加工焊接接頭部位的方案, 加工設備可根據焊接接頭的情況, 根據零件輪廓尺寸選擇合適的五面龍門加工中心、大型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或數控車床等。

如果採用分段粗加工, 再焊接, 再整體數控精加工的工藝, 由於採用這類工藝方案的框體類鈦合金零件一般尺寸大,

結構複雜, 焊縫多, 焊接易變形, 故在焊接前一般端面、表面均都留有較多的餘量。 在精加工工藝規劃時, 務必盡可能少轉工序, 因為一旦工序太多, 累計誤差以及產品的變形因素就很難控制。 一般來講, 優先推薦選用大型龍門車銑複合中心(見圖2、圖3);其次推薦選用數控車床與五軸聯動加工中心(見圖4)聯合加工。

如是採用整體鍛造(鑄造)、再粗精機械加工的方案。 這種工藝方案準備的零件毛坯, 其加工餘量比較均勻, 去除餘量相對較少, 可縮短機械加工的時間。 機械加工過程中, 考慮框體類零件的內壁、外壁以及四周視窗需要粗精加工, 為此在選擇加工設備時要選擇適當的數控車床(車削粗精加工)、大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內外壁壁粗去餘量以及加工四周視窗)、大型龍門車銑複合中心等來進行精加工。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機械加工工裝設計思路

考慮框體類鈦合金零件一般薄壁、易變形、結構複雜, 根據其結構分析, 在工裝輔助設計時務必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

(1)滿足工裝使用過程中工件定位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有足夠的承載或夾持力, 有適合零件的剛性結構。

粗加工時, 裝夾夾緊力可大, 以防止在切削寬度、深度較大的大切削過程中零件的鬆動;精加工時, 考慮零件易變形, 工裝夾緊力要稍小, 但要可防止工件鬆動。 對於薄壁結構的特易變形零件, 務必適當增加輔助支撐工裝結構。

(2)儘量充分考慮零件設計基準(使用基準)、工裝定位基準及零件檢驗基準間的統一或關聯。

(3)滿足裝夾過程中的方法簡單與操作快捷。

(4)滿足工裝在調整、一併轉序或更換過程中具有可靠的重複定位性。

(5)盡可能地回避結構複雜、成本昂貴, 嚴格遵循手動、氣動、液壓、伺服的依次優先設計採用原則。

(6)周向需要設計限位元防轉裝置, 防止二次裝夾沒周向基準。 如批量較大, 可以設計氣動、液壓的自動化夾具, 實現加工時壓緊塊自動讓位以及自動回復壓緊。 如是側面開槽(孔)以及其他涉及到可能在加工零件時會切削到工裝的情況, 一般來講在設計時應考慮適當讓位, 更優的方案是推薦該工裝匹配部位選用與零件相同的材質,

以避免刀具的損壞而帶來的品質事故。

對於薄壁類框體鈦合金零件精度要求高的部位, 工裝的裝夾可能會導致零件的新變形。 因為在切削過程中, 切削力、夾緊力之間的波動效應會產生耦合作用, 導致夾緊不當的附加應力、切削後的殘餘應力、工件內部的殘餘應力再次分佈, 當工裝卸力後就產生加工後新的變形。 為此針對特殊的部位, 推薦運用“過渡外形可調支撐”或“過渡外形柔性工裝”的辦法(見圖5), 即根據自由狀態下零件過渡外形的形狀設計與之完全貼合的可調(柔性)支撐並夾緊。

如是加工大型薄壁鈦合金零件內壁時, 更多從節約成本的角度, 一般通常採用碗狀包托與芯部襯托(見圖5、圖6)相結合的工裝結構方式, 這種方式可更有效地實現工裝的裝夾可靠。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機械加工常用刀具類型選擇

從提高效率、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等3個綜合因素出發,加工框體類鈦合金的刀具既希望具有較高的熱硬性,又希望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既希望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又希望具有較好的韌性;既希望具有較高的導熱係數,又希望具有較低的化學活性。從這些希望出發,加工鈦合金常選用的刀具材料主要有硬質合金、聚晶金剛石(PCD)和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等。經過生產實際驗證,硬質合金和PCD刀具被認為是加工鈦合金比較理想的刀具材料。

目前加工鈦合金選用刀具材料最優先考慮、最廣泛推崇的是硬質合金刀具。因為硬質合金具有相對成本低廉、導熱性較好、硬度較高、韌性和紅硬性較好的特點。依其化學成分可分為鎢鈷類(YG)、鎢鈷鈦類(YT)和添加稀有碳化物類(YW),目前在工業生產實際中獲得廣泛應用的仍然是鎢鈷類硬質合金YG8、YG6、YG3等。如通常在粗車和斷續車削時採用YG8刀片,精車和連續車削時選用YG3刀片,一般加工則選用YG6刀片。如果使用添加的稀有金屬的細晶粒硬質合金YA6、YD15、YG10H、YS2等,可提高刀具的壽命和加工效率。實踐中不選用鎢鈷鈦(YT)類硬質合金刀具的原因是YT類刀片中含有鈦,它與被加工的鈦合金之間會發生很強烈的親和力,很快粘掉刀尖。

硬質合金加工鈦合金速度可以達到45 m/min以上,但當切削速度繼續增加時,刀具和工件接觸面的溫度迅速升高,同時由於Co的熔點較低,在高的切削溫度及元素擴散作用下,造成了刀具材料中W和Co元素的擴散和流失,降低了刀具的硬度和韌性,使硬質合金刀具發生嚴重的塑性變形、粘結磨損和擴散磨損,導致刀具失效。因此,硬質合金刀具只適合切削速度小於75 m/min的鈦合金。

聚晶金剛石刀具具有極高的硬度,也具有超高的耐磨性,還具有高彈性模量、高導熱係數、刃口鋒利、低摩擦係數以及與非鐵金屬親和力小等優點。該類刀具適用於鈦合金的精加工和超精加工。

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其硬度雖然略低於金剛石,但它具有比金剛石更好的特點是熱穩定性高得多,可達到1 200℃以上(金剛石的耐熱溫度只有700~800℃),化學惰性大,與鈦合金在1 200℃時都不起化學反應。PCBN刀具相比硬質合金刀具,有著切削速度高、表面粗糙度品質好和刀具壽命長等特點,為此PCBN刀具更適合用作鈦合金的精加工。但由於PCBN刀具脆性很大,在切削加工中務必忌諱斷續切削或突變餘量切削。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加工的其他注意事項

不求高的切削速度,唯求可靠增大切削走刀量。過高的切削速度會導致刀刃過熱、刀刃粘結和擴散磨損嚴重。走刀量的變化對溫度的變化不明顯,所以降低切削速度增大切削走刀量是合理、適宜的切削方式。

當車削時為了改善散熱條件和增強切削刃,前角一般取5°~9°;為了克服因回彈而造成的摩擦,刀體的後刀面一般取10°~15°;當鑽孔時,縮短鑽頭長度、增加鑽心的厚度和導錐量,鑽頭的耐用度可提高好幾倍。

不可缺少切削液,且水溶性切削液較為合適。但不能使用含有氯或其他鹵元素和含硫的切削液,這類切削液會對鈦合金的力學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針對易變形的鈦合金框體類零件,在數控精加工之前,原則推薦要進行詳細的測量,要根據測量的結果仔細分析再分配加工餘量以及再核定加工座標。

銑削加工先三軸加工後五軸加工,先面加工後孔加工。維持數控程式設計加工坐標系的統一,儘量合併工序減少翻面。與鈦合金接觸的所有工具、夾具等裝置都要事先側地潔淨。經清洗過的鈦合金零件,要防止油脂污染,要避免手直接觸摸,操作人員或檢驗人員應當戴乾淨的手套進行操作或檢驗。

這種方式可更有效地實現工裝的裝夾可靠。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機械加工常用刀具類型選擇

從提高效率、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等3個綜合因素出發,加工框體類鈦合金的刀具既希望具有較高的熱硬性,又希望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既希望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又希望具有較好的韌性;既希望具有較高的導熱係數,又希望具有較低的化學活性。從這些希望出發,加工鈦合金常選用的刀具材料主要有硬質合金、聚晶金剛石(PCD)和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等。經過生產實際驗證,硬質合金和PCD刀具被認為是加工鈦合金比較理想的刀具材料。

目前加工鈦合金選用刀具材料最優先考慮、最廣泛推崇的是硬質合金刀具。因為硬質合金具有相對成本低廉、導熱性較好、硬度較高、韌性和紅硬性較好的特點。依其化學成分可分為鎢鈷類(YG)、鎢鈷鈦類(YT)和添加稀有碳化物類(YW),目前在工業生產實際中獲得廣泛應用的仍然是鎢鈷類硬質合金YG8、YG6、YG3等。如通常在粗車和斷續車削時採用YG8刀片,精車和連續車削時選用YG3刀片,一般加工則選用YG6刀片。如果使用添加的稀有金屬的細晶粒硬質合金YA6、YD15、YG10H、YS2等,可提高刀具的壽命和加工效率。實踐中不選用鎢鈷鈦(YT)類硬質合金刀具的原因是YT類刀片中含有鈦,它與被加工的鈦合金之間會發生很強烈的親和力,很快粘掉刀尖。

硬質合金加工鈦合金速度可以達到45 m/min以上,但當切削速度繼續增加時,刀具和工件接觸面的溫度迅速升高,同時由於Co的熔點較低,在高的切削溫度及元素擴散作用下,造成了刀具材料中W和Co元素的擴散和流失,降低了刀具的硬度和韌性,使硬質合金刀具發生嚴重的塑性變形、粘結磨損和擴散磨損,導致刀具失效。因此,硬質合金刀具只適合切削速度小於75 m/min的鈦合金。

聚晶金剛石刀具具有極高的硬度,也具有超高的耐磨性,還具有高彈性模量、高導熱係數、刃口鋒利、低摩擦係數以及與非鐵金屬親和力小等優點。該類刀具適用於鈦合金的精加工和超精加工。

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其硬度雖然略低於金剛石,但它具有比金剛石更好的特點是熱穩定性高得多,可達到1 200℃以上(金剛石的耐熱溫度只有700~800℃),化學惰性大,與鈦合金在1 200℃時都不起化學反應。PCBN刀具相比硬質合金刀具,有著切削速度高、表面粗糙度品質好和刀具壽命長等特點,為此PCBN刀具更適合用作鈦合金的精加工。但由於PCBN刀具脆性很大,在切削加工中務必忌諱斷續切削或突變餘量切削。

框體類鈦合金零件加工的其他注意事項

不求高的切削速度,唯求可靠增大切削走刀量。過高的切削速度會導致刀刃過熱、刀刃粘結和擴散磨損嚴重。走刀量的變化對溫度的變化不明顯,所以降低切削速度增大切削走刀量是合理、適宜的切削方式。

當車削時為了改善散熱條件和增強切削刃,前角一般取5°~9°;為了克服因回彈而造成的摩擦,刀體的後刀面一般取10°~15°;當鑽孔時,縮短鑽頭長度、增加鑽心的厚度和導錐量,鑽頭的耐用度可提高好幾倍。

不可缺少切削液,且水溶性切削液較為合適。但不能使用含有氯或其他鹵元素和含硫的切削液,這類切削液會對鈦合金的力學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針對易變形的鈦合金框體類零件,在數控精加工之前,原則推薦要進行詳細的測量,要根據測量的結果仔細分析再分配加工餘量以及再核定加工座標。

銑削加工先三軸加工後五軸加工,先面加工後孔加工。維持數控程式設計加工坐標系的統一,儘量合併工序減少翻面。與鈦合金接觸的所有工具、夾具等裝置都要事先側地潔淨。經清洗過的鈦合金零件,要防止油脂污染,要避免手直接觸摸,操作人員或檢驗人員應當戴乾淨的手套進行操作或檢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