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發改委:“今年供暖季天然氣峰值需求將增加”

2018年4月27日,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就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南方週末實習生 孟婉晴/圖)

“去年冬季,

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 暴露出我們在天然氣生產、供應、儲備、銷售等環節還存在一些不足。 ”4月27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嚴鵬程表示,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已經出臺相關意見, 到2020年,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地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當天,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舉行發佈會, 宣佈出臺了《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根據意見, 到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於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城鎮燃氣企業也要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此外, 發改委與能源局還預計, 今年供暖季天然氣峰值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已經做好相應準備方案。

儲氣設施建設週期長:遠水難解近渴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 目前我國儲氣能力不到全國消費量的6%, 而國際平均水準在15%以上。

儲氣指標的核定範圍包括三大塊, 一是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二是沿海LNG接收站儲罐罐容;三是陸上具備一定規模, 可為下游輸配管網、終端氣化站等調峰的LNG、CNG儲罐罐容。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 沿海大型的LNG儲罐, 大儲罐的建設週期需36個月以上, 小儲罐也要26個月。 如果要求地下儲氣庫到達容期, 有些則需要十年以上。 “很多專案即使當前馬上開工, 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見效。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長劉德順說。

多方博弈下的“壓非保民”

針對去年冬天採暖季過程中出現的“氣荒”,

油氣企業和各有關地區採取了“壓非保民”措施, 才勉強“過關”。 “壓非保民”, 即只要是民生用氣, 無論是合同內還是合同外, 都要無條件予以保障。

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坦承, 這一政策對正常用氣企業造成了一定影響。 不過, 2012年出臺的發展改革委第15號令《天然氣利用政策》也明確指出, 居民生活、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式採暖等用氣方式要優先予以支援, 盡力保障供應。 而正在推進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使用戶調峰機制更科學、更有序、更可操作。 目的就是一旦採取“壓非保民”措施, 將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發改委與能源局預計, 今年供暖季天然氣峰值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為此將推動建立國家和地方各1億立方米/日的調峰能力, 並形成清單細化落實到終端使用者。

“這就能夠保證用氣企業提前心中有數, 一旦需要啟動壓減措施, 實施起來更科學、更安全。 ”趙辰昕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