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一季度落戶24萬人大專以上過半 專家:戶籍新政有超前性

最新資料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 西安落戶24萬餘人, 逼近2017年落戶數量的總和, 是去年同期落戶數的11.5倍。 截至4月16日, 新遷入人口30萬人。 西安警方稱西安市戶籍新政“全國最優”。 那麼, 西安的戶籍和人才新政, 究竟算不算是“全國最優”呢?城市間的“人才大戰”中誰更有吸引力?

4月16日, 28歲的陝西師範大學地圖學與地理資訊系統專業碩士畢業生王先生落戶在高新路派出所, 成了今年第30萬位落戶的“新西安人”。

當他從公安高新分局政委殷浩手裡接過辦理好的戶籍准遷證時, 非常激動。 這個簡樸的頒證小儀式不僅對王先生, 也對警方推動戶籍新政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人才大戰”誰更有吸引力?

專家團隊對部分城市進行大資料分析

自2017年西安實施戶籍新政以來, 警方不斷推陳出新, 3月22日, 在赴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人才引進推介活動中, 西安警方再次宣佈最新政策, 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兩證即可完成線上落戶大西安的新舉措。

趙璽博士是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畢業生, 2007年赴法國攻讀博士, 之後去美國深造, 歸國後回到西安工作、生活。 如今, 趙璽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青年拔尖人才計畫”特聘研究員,

我國大資料演算法與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下設的社會大資料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全國上演的“人才大戰”, 西安“戶籍新政”和“人才新政”不斷升級, 引起了趙璽關注, 他和同事們一起研究總結了國內部分一線、二線城市的招才引智相關政策, 並進行大資料分析。

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流入西安, 我國大資料演算法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社會大資料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專門總結了國內部分一線、二線城市的招才引智相關政策外來蓉定居, 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博士後等可以申請入戶。

符合成都市人才優先發展戰略4項政策:全日制普通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年齡在45周歲及以下的;在國(境)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

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年齡在45周歲及以下的;在本市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兩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經單位推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取得“蓉城人才綠卡”的人員可以申請入戶。

陝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謝雨鋒說, 西安人才新政23條中主要涉及ABCDE共5類人才, 分別對應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創新型和緊缺型人才以及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類實用型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等, 成都人才新政12條中覆蓋了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幾類人才群體, 兩市比較可知對引才類型劃分、標準取捨和關注重點是有一些區別的。

專家剖析

西安戶籍新政具有超前性和競爭力

謝雨鋒表示, 全國範圍內通過分析對比, 吸引人才方面, 西安門檻低, 2017年新遷落戶人口總計25萬餘人, 然而常住人口增長相對戶籍人口增長並不明顯。 原因除了部分新增戶籍人口早已屬於常住人口外, 當地就業機會和城市配套等因素也影響其實際的吸納人口能力。

“常住人口增多, 主要還是取決於當地產業結構是否推動經濟發展, 是否有豐富的就業機會”, 謝雨鋒說, “西部城市與東部城市相比, 它的產業結構提供的就業機會相對有限。 ”

尤其是當前“人才之戰”中, 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的加入, 意味著自2017年開始的城市人才爭奪戰進入新的高潮。

“人才大戰”引起了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小俊的關注。

尹小俊通過對比發現,在引才類型方面,國內各城市存在一定程度差異,基本可分成兩類:第一類以京滬兩大城市為代表,繼續保持高端人才需求慣性,同時有著需求明確的專業人才類型。一方面這兩大超級大城市對控制人口規模政策收緊,落戶難度仍超其他城市,另一方面是經多年發展,兩大城市人才結構層次相對完善,人才蓄水池功能調節有序,人才儲備早已走在全國前面,當前對於大學畢業生群體這類青年人才需求反不如其他大城市旺盛。

第二類主要包括西安在內的一些城市,如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漢、長沙、成都、鄭州等。此類城市除繼續保持對高層次人才和重點需求人才的引進工作之外,此次“人才大戰”的一個重點是擴大高校畢業生在當地留與引的規模,這也成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尹小俊說,在引進青年人才類型方面,分析西安相關新政,需結合成都、武漢兩城市更具參照性。因成都、武漢與西安同為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並且都是各自所在省份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因此具備一定的比較價值和現實意義。

就學歷落戶條件來看,西安,已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受年齡限制,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線上落戶。成都,鼓勵45歲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憑畢業證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武漢,將普通高校本科、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年齡放寬至不滿40周歲,博士、碩士研究生落戶不受年齡限制。

從落戶年齡上限、辦理便捷度、學歷覆蓋面等幾項指標來看,西安新政具有超前性,都佔據比較優勢,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可線上落戶”這條措施更是具有超前性和競爭力。

大資料分析表明

新遷入人才大專以上占比五成多 前沿領域高峰人才相對較少

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副處長梅慶銘介紹,2018年第一季度,從市外遷入西安市人口有244978人,其中,博士以上有392人,碩士研究生6689人,本科74960人,大專50233人,中專、技校17796人。其中人才引進、大專以上的學歷落戶人員占新落戶總人口的54%。

西安市人才辦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市引進高層次人才18人,其中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A類)2人,國家級領軍人才(B類)7人,地方級領軍人才(C類)9人。

相比於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人口機械增長是2017年同期的11.5倍,是2017年全年的1.2倍。從人口落戶的原因來看,學歷落戶占45.61%,其次是投靠直系親屬占32.26%。這表明在西安落戶的人群主要是依靠學歷的人才,這使得西安更具創造力,也更具活力。

那麼,遷入西安市人員的學歷分佈是什麼情況呢?專業大資料分析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落戶人口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僅占2.89%。這表明西安市越來越吸引年輕人才落戶,但同時也缺少前沿領域的高峰人才。

謝雨鋒認為,西安的“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肯定是既招攬來“才”,也招來了“人”。城市的發展需要各個層面的人都來做貢獻。西安的人才政策傳遞出來的恰恰是包容、發展的理念。

謝雨鋒說,引進人才後,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成為各個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留住人才,還需各項配套政策的跟進與對接。

城市和人才之間的相引相吸,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只有不斷實現城市發展和人才需求的雙向對接,做足發展所需的各項功課,才能實現城市和人才之間的雙贏。

尹小俊通過對比發現,在引才類型方面,國內各城市存在一定程度差異,基本可分成兩類:第一類以京滬兩大城市為代表,繼續保持高端人才需求慣性,同時有著需求明確的專業人才類型。一方面這兩大超級大城市對控制人口規模政策收緊,落戶難度仍超其他城市,另一方面是經多年發展,兩大城市人才結構層次相對完善,人才蓄水池功能調節有序,人才儲備早已走在全國前面,當前對於大學畢業生群體這類青年人才需求反不如其他大城市旺盛。

第二類主要包括西安在內的一些城市,如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漢、長沙、成都、鄭州等。此類城市除繼續保持對高層次人才和重點需求人才的引進工作之外,此次“人才大戰”的一個重點是擴大高校畢業生在當地留與引的規模,這也成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尹小俊說,在引進青年人才類型方面,分析西安相關新政,需結合成都、武漢兩城市更具參照性。因成都、武漢與西安同為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並且都是各自所在省份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因此具備一定的比較價值和現實意義。

就學歷落戶條件來看,西安,已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受年齡限制,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線上落戶。成都,鼓勵45歲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憑畢業證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武漢,將普通高校本科、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年齡放寬至不滿40周歲,博士、碩士研究生落戶不受年齡限制。

從落戶年齡上限、辦理便捷度、學歷覆蓋面等幾項指標來看,西安新政具有超前性,都佔據比較優勢,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可線上落戶”這條措施更是具有超前性和競爭力。

大資料分析表明

新遷入人才大專以上占比五成多 前沿領域高峰人才相對較少

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副處長梅慶銘介紹,2018年第一季度,從市外遷入西安市人口有244978人,其中,博士以上有392人,碩士研究生6689人,本科74960人,大專50233人,中專、技校17796人。其中人才引進、大專以上的學歷落戶人員占新落戶總人口的54%。

西安市人才辦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市引進高層次人才18人,其中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A類)2人,國家級領軍人才(B類)7人,地方級領軍人才(C類)9人。

相比於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人口機械增長是2017年同期的11.5倍,是2017年全年的1.2倍。從人口落戶的原因來看,學歷落戶占45.61%,其次是投靠直系親屬占32.26%。這表明在西安落戶的人群主要是依靠學歷的人才,這使得西安更具創造力,也更具活力。

那麼,遷入西安市人員的學歷分佈是什麼情況呢?專業大資料分析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落戶人口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僅占2.89%。這表明西安市越來越吸引年輕人才落戶,但同時也缺少前沿領域的高峰人才。

謝雨鋒認為,西安的“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肯定是既招攬來“才”,也招來了“人”。城市的發展需要各個層面的人都來做貢獻。西安的人才政策傳遞出來的恰恰是包容、發展的理念。

謝雨鋒說,引進人才後,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成為各個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留住人才,還需各項配套政策的跟進與對接。

城市和人才之間的相引相吸,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只有不斷實現城市發展和人才需求的雙向對接,做足發展所需的各項功課,才能實現城市和人才之間的雙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