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智齒生來就該拔?判斷是否阻生是關鍵

關於智齒, 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 那就是動不動就會發炎疼痛, 讓人叫苦不迭。 因此, 有人便提出, 智齒一旦長出來, 就必須趕緊拔掉。 其實, 智齒到底拔不拔, 還是要看是否發生阻生。 那麼, 智齒為什麼總是會阻生呢?什麼樣的智齒該拔掉呢?拔智齒又該注意什麼呢?

8月16日, 和平方舟醫護人員在主平臺為揚州艦艦員進行智齒拔除。

(薄祿龍/人民圖片)

據《錢江晚報》報導, 智齒俗稱智慧齒, 在醫學上又稱第三磨牙, 是最靠近喉嚨的牙齒。 個體間長智齒有很大差異,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萌出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智齒, 有的人少於4顆甚至沒有, 極少數人也會長多於4顆智齒。 另外, 每個人萌出智齒的年齡有很大差異, 有的人20歲之前萌出, 有人40、50歲才長或者終生不長。

關於長了智齒以後是否選擇立刻拔掉, 要看其是不是阻生智齒。 《山西晚報》建議, 如果智齒沒有出現過任何炎症,

或者牙齒處於垂直狀態, 且與鄰牙的關係也很好, 吃東西不塞牙, 不會對旁邊的牙齒造成影響, 就不需要拔除。 也就是說, 這類智齒是正常生長的, 並非阻生智齒。

那麼, 到底什麼是阻生智齒呢?據環球網報導, 人類進化過程中, 下頜骨逐漸退化, 智齒往往沒有足夠的萌出空間, 這導致智齒在萌出時受軟組織或骨組織阻礙, 而那些萌出不全或者完全不能萌出的智齒, 就被稱為阻生智齒。

阻生的智齒不僅本身無法建立正常的咬合關係, 還會嚴重危害人們的口頜健康。 環球網提到, 首先, 阻生智齒容易導致智齒冠周炎, 這是由於未完全萌出的智齒與牙冠周圍軟組織之間存在盲袋, 容易產生滯留食物殘渣和細菌造成的。

而冠周炎可能會引起局部的腫脹, 嚴重時還可造成咬肌間隙感染,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局部腫脹疼痛, 張口受限。 其次, 阻生智齒還會造成鄰牙齲壞、頜骨囊腫和腫瘤等口腔臨床問題。

因此, 《山西晚報》提醒, 如果智齒為阻生智齒, 已經出現疼痛、腫脹, 甚至影響人們正常的進食和健康, 或者對鄰近的牙齒造成了不良影響, 人們就一定要儘早去醫院進行拔除。

需要提醒的是, 拔智齒可不是一件小事, 為了安全健康, 人們需要知道關於智齒拔除的相關知識。 《錢江晚報》建議:

1.拔牙前應該把肚子填飽, 拔智齒不宜空腹。

2. 身體狀況不佳時不宜拔牙。 智齒發炎的時候也不宜拔牙, 應待其消炎後再進行拔。

3.拔完牙兩小時內一般不能吃東西,

當天應進食溫涼飲食。

4.當天不要漱口刷牙, 也不要抽煙、喝酒、喝咖啡, 以免刺激到傷口或引起血塊脫落, 影響癒合。 (馬鵬琛)

本文由解放軍第306醫院全軍口腔疾病診治中心軍人特需診療科主任、副教授, 北京口腔醫學會口腔全科醫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劉彥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申佳平(實習生)、姚欣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